66小说网 > 代晋 > 第九一二章 归途

第九一二章 归途


  四月十一,李徽从京城回到徐州。

  从京口渡过瓜洲渡之后,大批兵马在此迎候,那是周澈和李荣安排的接应兵马。

  在此之前,东府军调集两万精锐于瓜洲渡整装待发,一旦李徽在建康遭遇危险,则东府军将挥师渡江,直取京口逼近建康。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这让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实话来说,此次京城之行确实很冒险。鉴于朝廷的局势变动,在谢安去世的情况下,李徽去京城很有可能遭遇不测。事实上,已经有人提出了捕杀李徽的建议。

  只不过,京城格局的变化太快,本来一直对抗谢氏的势力内部出现了分裂。因为谢玄辞兵权之事,导致了巨大的矛盾在王恭和司马道子之间爆发,所以李徽反倒成为了两方都想拉拢,或者起码不愿意得罪的对象。这两方目前都不希望和徐州交恶,反而希望能够借其力。故而李徽此行得以安然。

  在离开京城的当日,李徽进宫觐见了司马曜。数年未见,司马曜显得沉稳成熟了许多,也聪明了许多。

  觐见过程中的气氛是很融洽的,司马曜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李徽的流言蜚语,对李徽在徐州所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谢玄的北伐失利,司马曜也并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肯定了北伐的成果,对李徽协同北府军安全撤出黄河北岸,保存了大部分北府军的实力表示了嘉许。

  不过,司马曜的小心思还是在话语之中显现了出来。司马曜对李徽说,徐州如今肩负着北防慕容氏兵马的重任。特别是青州和北徐州之地,防务压力极大。朝廷知道徐州所受到的压力,故而想调动北府军进入北徐州协助防务,减轻东府军的压力。如果李徽需要的话,朝廷可以安排协防云云。

  李徽当然明白司马曜的用意,他是想要派北府军进入北徐州之地,进行实地掌控和对自己的监视。他嘴上说对自己放心,但内心里是生着防备之心的。自己现在的地盘太大,自己在徐州做的事也让他很不放心,所以派驻兵马进入监控住自己,掌控局面,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李徽没有严词拒绝,但是他向司马曜提出了要将徐州治所移镇彭城的想法。彭城至今依旧为北府军驻军所用,目前是龙骧将军刘牢之率北府军三万余人驻守。李徽表示,之前彭城为敌所占,北府军夺回之后为谢玄借用,如今北徐州收复之后,彭城作为徐州原治所,起到上下联通之用。故而北府军兵马当移镇他处,以保证徐州地方区域的完整性,并有利于东府军的防务。

  李徽这是反将一军,意思是告诉司马曜,自己已经让出了中枢城池彭城给北府军驻军。如果朝廷还想要在北徐州驻军,那便要将彭城归还。

  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了彭城作为支点,北府军在北徐州驻军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只能成为一支孤军。掐断彭城补给线,便断了供应,北府军驻军北徐州便毫无意义。

  司马曜识趣的没有再坚持,说道彭城对于北府军极为重要,连接广陵到淮北中原之地,所以目前不能交还给李徽。徐州治所在淮阴也符合目前的局势,所以此时保持原有的状况为佳。

  在觐见之时,李徽也见到了王恭。王恭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甚为威武。李徽和他也闲聊了几句,虽未深入太多的内容,但是王恭给李徽的表面印象是不错的。起码言语之间有一股凛然之气,不似营苟之辈。

  在谈及目前北方形势的时候,王恭也颇有见地,在某些方面的看法李徽也是认同的。

  比如王恭说,目前秦国即将土崩瓦解,关中关东打成一片,在这种情形下,有人认为是大晋的机会,其实不然。王恭说,之前的北府军的北伐之所以失败,便是因为想趁浑水摸鱼,结果把自己绞进去了。这种情形之下,北方群兽撕咬,大晋只需做好防备,坐山观虎斗便可。王恭说,让北方胡人内部消耗,实力衰退之时,才能考虑北进之事。现在介入其中是愚蠢的。

  这和李徽之前提出的‘充分斗争’的谋略不谋而合。李徽之前便在徐州高级军政官员的会议上提出过,北方各方势力正在互相攻伐,唯有让他们‘斗争充分’,局面才能明朗下来。和群狼斗,不如同一头猛虎斗。斗争充分之后,北方平静下来,未来对己方更有利。

  这个道理其实和大晋防备北方入侵的道理一样。一旦外界的压力过大,内部便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胡人也是如此,一旦大晋北伐,北方有被大晋收复之危,他们便都会将矛头对着大晋。

  王恭能有这样的认识,足以说明他不是个蠢货。如果此人掌握了北府军,起码他不会昏了头为了军功去北伐。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这一切都是浅显的印象。此人究竟给大晋带来些什么,目前还很难判断。不过,就眼下的局面而言,此人能够平衡司马道子的势力,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临海郡太守陶定在瓜州渡口迎接了李徽一行。

  陶定得知李徽去京城吊唁的消息之后也颇为担心,此次他也将临海郡的郡兵和团练五千余人全部调集在瓜洲渡口。并且调集了沿江大小船只七十余艘,作为渡江进攻之用。

  见到李徽平安归来,陶定甚为高兴。在听了李徽叙述了谢玄辞官守孝,以及王恭和司马道子争权之事后,陶定颇为担心。

  “弘度,这么看来,我大晋恐怕没有安宁的日子了。北府军无论落入谁人之手,弘度都要早做筹谋,不可掉以轻心。”

  李徽笑而不语。他自然不会告知陶定自己和司马道子之间的谈话。但陶定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徐州的安危,足见他已经完全心向徐州。这已经足够了。

  李徽在临海郡逗留了两日,目的是定下李荣和陶定之妹陶素素的婚期。

  本来去年李徽和陶定已经商定了两人的日期的,约定在去年冬月为李荣和陶素素举办婚礼。但是,去年冬天北府军北伐遭遇困境,李徽不得不率东府军主力前往救援。一直到腊月里战事方才结束,故而李荣的婚事只能拖延了下来。

  这一次李徽决意不能耽搁了。这次恰好李荣随同去京城,正好在临海郡让他和陶素素见个面,也顺便将婚期赶紧定下。

  李徽和陶定两人的意见都一致,便是不再拖延,抓紧成婚。这样李荣回琅琊郡的时候,小夫妻两个便也可以同行,早早的了了这桩大事。对李徽和陶定而言,联姻这件大事对双方都很重要。

  当然,李徽还是希望李荣和陶素素能够互相看上眼,他可不想逼着李荣娶一个令他厌恶的人。

  好在李荣和陶素素见了面之后,双方对对方都很满意。这几年李荣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领军将领。秉性脾气都有口皆碑。言语谈吐已经颇有仪度。

  陶家女郎去年得知兄长安排婚事之后便开始打听李荣的事情,知道他在东府军中的地位。若是以前,或许李荣的出身是个障碍,但现在,丹阳李氏已经不是寒门小族,李荣是李徽备受器重的堂弟,统帅北府军数万兵马,在徐州已经不是一般的人物。

  眼下见了面,见李荣彬彬有礼,言谈举止更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粗俗,心中颇为满意。

  对李荣而言,陶氏家族是大晋知名大族。祖上陶侃曾统领大晋军政,名望颇隆。虽然近来式微,但却也是有底蕴的。陶素素知书达礼,温婉可人,相貌虽非一等一的,但秉性脾气是最重要的。加之是李徽做主的婚事,自然没有任何的意见。

  婚期就定在四月二十八,商定回到淮阴之后便立刻筹办。李徽等人回淮阴准备婚事,过几日陶定会率领亲友亲自将妹妹送到淮阴完婚。

  这件事安排好之后,李徽一行才启程回淮阴。两天后,李徽一行回到淮阴。

  就在李徽回到淮阴的当天傍晚,苻朗带着苻宝和苻锦,怀中揣着传国玉玺,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跋涉之后,终于抵达了淮阴。


  (https://www.66kxs.net/book/963/963761/10921099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