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农家糙汉俏娇娘最新 > 12过往

12过往


季霆点点头,又笑着宽慰她,“你放心吧,如意坊的布料再贵,以如今的市价,普通细棉布的话一匹也就三四两银子,还不至于贵到离谱的地步。”

太平的时候,细棉布一匹要卖一两二钱银子,如此说来,现在的物价也就翻了三四倍的样子,倒还不算太离谱。

月宁顿时大大的松了口气,拍着胸口笑道,“还好,还好,我还以为如今外头已经有钱都买不到东西了呢。”她说着收起银票,冲季霆甜甜一笑,“那好吧,布料的事一会儿我自己拜托田嫂子。”

银票的事情说完了,可季霆却被她那一笑给笑的不想就这样出去了。这女人前日早上说着话就晕了,之后还昏睡了一天一夜,差点儿没把他给担心死。

不过她昏睡时灌下去的那六碗苦药显然还挺有效的,她今天的精神看起来还不错。

季霆想跟月宁多待一会儿,便开始没话找话,“你今天头痛有好些了吗?荀叔说你头上的伤势很重,头痛的症状至少要养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好。哦,荀叔名叫荀元,是我们村的大夫,医术很好的。你能救过来,全靠了荀叔的妙手回春。”

这话月宁倒是同意。她之前给自己把过脉,知道自己的伤势有多严重。如果没有这位荀叔出手,她穿越过来大概活不了两天就得领盒饭回去了。

“……我托人在村里收了十几只老母鸡,都养在田嫂子家的后院里了,晚上就杀一只来熬了鸡汤给你煮粥吃。”

月宁听了不禁奇怪,“你买的鸡,为什么要养在田嫂子家后院里?”

季霆看她一眼,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道,“我大哥大嫂喜好占人便宜,我爹娘自小又偏心我大哥,极易被他们说动。鸡若养在家里,一旦被我大哥大嫂知道了,指不定就会撺掇我爹娘上门来拿的。”

月宁更惊讶了,“你不是分家了吗?你养的鸡,你爹娘也能上门随便拿?”

季霆苦笑,“就是分家了,亲生父母上门来拿抓只鸡吃,我做儿子还能不给吗?”

见月宁吃惊的眼睛都瞪圆了,季霆还以为以前她生活的环境没接触过这样的人情事故,就和她解释,“我们这荷花村地处福田镇的东北角,算是个位置比较偏的村子。村里人虽然日子还过的去,但因为能读的起书的人少,大家眼界有限,自然也就会愚昧些。

当今天子以仁孝治天下,村里人就不管是非对错,只道子女要孝顺父母,否则就得被人指责谩骂。

在我们这里,如果谁家传出有子女不孝顺父母的,被村里的三姑六婆一传,十里八村的人都会知道,走在路上会被人指指点点或是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有些极端的还会上前来动手,总之下场不会太好就对了。”

月宁一脸同情的看着季霆,心道:难怪这男人都这年纪了还打光棍,就他家这遍地极品亲戚的条件,说话又“实事求事”,有女人肯嫁他才怪了。

月宁琢磨了下,问他,“教顺父母是没有错,可要是你父母兄弟贪得无厌,一直拿你当冤大头,有点儿好东西就给你拿走,你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啊?”

月宁其实真正想说的是:你要是一味愚孝,还是别掂记娶媳妇了,省的拖累别人跟你一起,过一辈子“给他人做嫁衣裳”的苦日子。

不过月宁这话虽然没有说出口,季霆却从她纠结的神色中看懂了她的想法,这下可把他给急坏了。他说刚才那翻话的用义,是想让月宁对村子里的生活有一点了解,可不是想把人给吓跑的。

于是他连忙解释道,“孝顺父母虽是应当应份的,可我家四个兄弟,就算要给父母孝敬也是比照着上头的兄弟来的,要是父母只盯着我一人要敬顺,那我自然不会傻傻的听命。

再说我身为幺儿,分家时分的家产却是四兄弟里最少的,我如今算是四兄弟里最穷的一个,我爹娘兄弟要是这样还来找我麻烦,我自然不会对他们听之任之。”

月宁就“呵呵”了,心说:既然心里主意这么正,又怎么会连在家里养只鸡都不敢?

月宁这边正想着呢,就听季霆解释道:“我大哥被我爹娘宠的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对别人倒还知道收敛,对我这个弟弟……可能觉的有爹娘给他撑腰,就有些喜欢屈指气使的。我那大嫂也是个贪心不足的,夫妻俩合在一块儿就非常能闹腾。

我以前在外走镖,一年到头能回家个一两次都算是好的了。所以每次回家时,我都会顺手帮家里劈个柴,打点儿野味什么的,爹娘跟我哭穷要银子时,我也没有多想就给了,因为原本回家就是带了银子要给他们花用的。

可一年两年的,时间久了我就发觉不对劲了。我以为是我常年在外奔波,与爹娘的感情淡薄,说话时又不似大哥大嫂嘴甜,不分对错总会哄着爹娘,才使得爹娘偏心大哥大嫂对我颇多不满。

后来听两个侄儿私下说起,才知道是大哥大嫂经常在爹娘面前说我坏话,才使得爹娘对我越发不喜。

这次我走镖受伤,伤势看似严重可其实并未伤及筋骨。我回镖局养伤时,众人都对我嘘寒问暖,那时我突然就想在想,我的爹娘兄弟若是知道我受了伤,是否也会如此关心照顾我。”

月宁看着季霆的脸色暗淡下来,不用他说都已经猜到结局了。果然,就见季霆扯着嘴角,皮笑肉不笑的道,“我做梦也没想到,当荀叔按我们约好的告诉我爹娘兄嫂,我这腿脚需要花费百两银子方能冶愈时,我的这些致亲竟然以无钱为由不肯为我医治。

我在外走镖整整十二年,每年至少给交家里五六十两银子。这么些年下来,家里建起了十多间青砖大瓦房,置办起了三十多亩良田。

爹娘手里存上了两百多两银子的私房,大哥大嫂在镇上开起了杂货铺,二哥拜了镇上的木匠为师,三哥农闲时还能走街串巷赚点儿小钱贴补家用。


  (https://www.66kxs.net/book/3899/3899619/2206583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