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异乡的孤村
第82章 异乡的孤村
翻阅整理已经审结的那些离婚案件卷宗的时候,东方思义想起了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说过的那句话:“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看不完。”在离婚案件中,可以说,其中折射出来的人性是最丰富的,也是最真实的。
中国传统观念对人性有三种不同的认识,或者认为人性中原本是善的,或者认为人性中原本是恶的,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人性原本无善恶之分,一念为善则成善,一念为恶则成恶。但主流的观念相信人性之中善是根本的东西,所以,中国传统的启蒙文化教材“三字经”开卷即曰:“人之初,性本善。”
东方思义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目睹人性主导的悲喜剧,一些案件的当事人在确定自己的行为之前,总是要在善念与恶念中作出选择。就像医生每天都会看到病患者在疼痛中挣扎那样,他也会看着那些良心发现的当事者,从迷途中折返。每个婚姻家庭案件都是真实的人生写照,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而人性则是这本书的注脚。
门外有个瘦小的身影晃了一下,东方思义知道肯定是那个叫叶珍的当事人,就喊了一声:“进来吧。”他一直在等着她,等着将解除非婚同居关系的判决书送达给她。妇联的工作人员也在等着她,等着将她安全地送回自己的老家。
那道身影略微迟疑了一下,终于又探头出现在东方思义办公室的门口。
眼前的女子,脸颊苍白的没有一丝血色,枯黄的长发用一根布条胡乱地扎在脑后,又随意地歪向一侧。一件半旧的花布褂子松松地套在身上,明显地比她瘦弱的身体大出了很多。
已近深秋,天气很凉了,女子的衣着显得却有些单薄。跟在女子后面的是一个粗壮的男人,僵硬的脸上想挤出一点笑意,努力了半天只挤成了几道横肉。
“这是判决书,你们在这里签字就可以了。”东方思义让徐明把判决书递给了双方当事人,徐明指了指送达回证上当事人一栏,分别让他们签了字。
东方思义看着叶珍说:“我已帮你联系到了妇联的同志,她们已经帮你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并且将护送你安全回家。如果还有什么其他需要帮助的,你自己也可以和她们说。她们在接待室等着你,现在就让书记员带你过去。”
叶珍对着东方思义深深地躹了一躬,眼睛里的泪水情不自禁地又流了出来:“谢谢你们。”
徐明看了一眼站在一旁发愣的男人,转头招呼叶珍说:“走吧,我送你去见妇联的同志。”叶珍便跟着徐明走出了办公室。拿着判决书在一旁愣神的男人,看了一眼走出去的叶珍,脸上僵硬的表情不自觉地动了一下,让人难以看出来是哭还是笑。
这是一件由女方提起的解除非婚同居关系的案件,案情令人唏嘘,发人深思。
五年前,叶珍十五岁。也是这样的秋天,也是这样天气转冷的秋天,只是山里的秋天要更冷一些。小学读完了,父母不愿意让她再去山外上中学,因为她还有二个弟弟,父母要把钱省下来供她的弟弟们读书。
叶珍和父母吵了一架后,赌气地离家出走了,跟着村子里的一群人,到了邻省的一个县城里打工。临走前,只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她不知道出去打工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明天。
叶珍还不满十六周岁,因为年龄不够,她还没有能领到身份证,在外面是很难找到事情做的。因为无论是老板还是包工头,都知道雇佣童工是要受到处罚的。尽管叶珍谎称自己已经年满十八岁了,但是别人看着她瘦弱的样子都是不肯相信的。
没办法,叶珍只能跟着几个同村的瓦工打打下手,做做搬砖递砖的小工,先混口饭吃。跟着别人做了几天小工后,叶珍从一起出来打工的同村人那里打听到,他的一个亲戚在工地上是负责烧饭的,一个人忙不过来,伙房里还需要一个帮手,就让叶珍去试一试。
叶珍在家里做惯了烧饭做菜的活,干活又很勤快,那个负责工地伙房的人就同意了。在伙房里打工,吃饭肯定是没有问题了,而且还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伙食。
只是老板拖欠工资是一贯的,从来不会给伙房里打工的人按时发工资。叶珍听其他人说,工资都是半年一结。所以,干了有二个多月,除了能填饱肚子,叶珍没有能拿到过一分钱。
在工地上干活来伙房里吃饭的,有木工有瓦工有钢筋工,他们来吃饭的时候,总是有人会拿叶珍开玩笑,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话,叶珍一听就会脸红。时间长了,她就麻木了,知道这些人都没有多少文化,说话也有些粗俗,不理睬他们就过去了。
有一个人饭量特别大,没有别人在的时候,喜欢有意无意地和叶珍说话,时不时还塞给她一个苹果啊桔子啊什么的。有一天,他无意中听说是叶珍的生日,下班后,他竟然特地去买了一条丝巾悄悄地送给了她。
叶珍还从来没有收到过生日礼物,因此对他便产生了一些好感。以后,便和他慢慢地熟悉了起来,他便有事没事地经常找她聊天。叶珍知道了他姓麦,叫麦大儿,比她大十来岁,是在工地上负责扎钢筋的班长。
麦大儿没事的时候还会给叶珍帮忙干一些活,有一天,他认真地望着叶珍说:“你就叫我大哥吧,我会照顾你的,不会让别人欺负你。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和我说,我会替你出头的。”叶珍也想着如果有人能照顾自己,她当然很乐意,听麦大儿这样说,便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大哥。
叶珍在工地的伙房里干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工地上接连出了好几件大事。先是发生了一起脚手架倒塌事故,有几个工人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受了伤,幸运的是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的情况。
接着又因为老板在施工过程中故意偷工减料,在政府组织的一次联合执法例行检查中,被政府的监管部门查出来不少问题。那次检查施工情况,检查人员还带来了报社的记者,老板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事被媒体曝光了。
老板听说要对自己进行处罚,他怕因此承担法律责任,竟然玩起了捉迷藏。老板的身影不见了,工地上的各种工作自然停了下来。工人们担心拿不到工钱就各自先散了,大家都说不见工钱不再复工。
麦大儿就跟叶珍说:“看来这边是没办法干了,大家怕拖欠工资白干活。我准备回老家了,我们那里靠着城市,找事情做容易多了,随便找个地方打工挣钱也比这里多。”
叶珍就有些怀疑地问:“那你为什么不在家里找事做?还要跑到这里来打工呢?”麦大儿想了一下解释说:“刚开始我不知道啊,我以为这里能挣到钱,没想到却出了这么多事。还是回去好,回去肯定能挣到钱,肯定比这里挣得多。”
麦大儿知道叶珍是和家里赌气跑出来的,便故意问她:“你也回去嘛?”
叶珍的眼圈便红了,想起自己离家出走时对妈妈说的话:“我就是死在外面,也不回来了。”妈妈当时听了她的话既觉得好笑,也感到伤心,以为叶珍只是一时之气,就没有理她,没想到她真的跟着别人外出打工了。
麦大儿看见眼泪在叶珍的眼眶里转,就笑着劝叶珍说:“你要是相信大哥,就跟我回去吧。我肯定可以帮你找到地方打工挣钱的。等你自己挣到了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了。”
叶珍唯一的想法就是去哪儿都行,只要能挣到钱,她就是不愿意回家。那几天,麦大儿天天跟在她身边,她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听他这么一说也没有多想就点头同意了。
麦大儿带着叶珍是连夜坐火车走的,坐了整整一天一夜的火车。第二天夜里,在一个偏僻的小站下了车。除了车站上几根电线杆上有几盏昏暗的路灯,周围一片漆黑。叶珍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她只是感觉到应该是下半夜的时候了。
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叶珍只能一声不吭地跟着麦大儿走。大概走了有个把钟头,天慢慢地就亮了。她发现他们已走到了一处江边,那里有个很小的码头,码头上停了一条不大的摆渡用的木船。
麦大儿带着叶珍上了船,那时候叶珍有点害怕了,就问麦大儿这是要去哪里?麦大儿就对她说:“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你的。我又不是人贩子,你也用不着疑心的。”叶珍心里虽然七上八下的有些怀疑,但她知道既然上了船,后悔也没有用了。
麦大儿带着叶珍过了江,上了江堤,放眼望去,才发现这里是四面都是江水的江心洲。他们下了船,又走了一段小路,到了一个小村子。因为周围都被高高矮矮的树遮住了,进了村子才发现,村子的前后只有一户人家。
一个驼背的老太太坐在门口晒太阳,一条大黄狗蹲在那里伸着长长的舌头,一看见麦大儿就奔了过来,亲热地咬着他的裤脚,然后又警觉地跑过来,跟在叶珍的后面使劲地嗅着,叶珍当时就吓哭了。
驼背老太太沙哑着嗓子说:“不怕,不怕,你是客人,它是不会咬你的。大儿,快把姑娘带到屋子里去。”叶珍看向麦大儿的时候,却发现麦大儿在望着她笑,笑得很碜人。
驼背老太太样子很和善,中午饭是她弄的,杀了一只鸡,还做了好几个菜。叶珍实在是饿极了,那天中午吃了几大碗饭,老太太一直望着她笑。
麦大儿那天中午喝了几大杯酒,他告诉叶珍,老太太是他的奶奶,八十多岁了。麦大儿的父亲早年在江船上帮人家跑运输,后来船沉了父亲从此下落不明。
那一年麦大儿七岁,弟弟麦二儿才三岁。一年后,麦大儿的母亲跟着一个到洲上来唱戏的草台班子跑了,再也没有回来,是奶奶把他们养大的。前几年他弟弟也外出打工了,好几年都没有回来过,也很少和他有联系。
麦大儿喝醉了,醉得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驼背老太太让叶珍睡到麦大儿弟弟的房间里。叶珍也是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那天夜里睡得很沉。
叶珍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才醒过来,睁开眼睛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儿,看到驼背老太太坐在床边上望着她笑,才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一些事。叶珍又怕又后悔,看到驼背老太太满脸和善的笑容,又暂时忘记了害怕。
麦大儿不在屋子里,驼背老太太告诉叶珍:“大儿一早就出去了,他拿了渔网,是到江边打鱼去了。”直到傍晚的时候,麦大儿才提着网兜和渔篓回来了,两个渔篓里装满了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鱼。
麦大儿似乎很兴奋,高兴地望着叶珍说:“今天运气真是不错,好久没有打过鱼了,这里起码也有四五十斤鱼,够我们一起吃一阵子了。等一会我给你做一顿好吃的。”一边说着,一边又忙着从厨房里拿了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来剖鱼。
那一天的晚饭的确很丰盛,叶珍没想到麦大儿还会做鱼,做的鱼非常好吃。花样也不少,有红烧鱼头、鱼片汤,还有整条的烤鱼,叶珍感觉麦大儿是变着法子要让她高兴,那是叶珍吃过的最鲜美的一顿饭了。麦大儿还带着叶珍去了几趟江堤上玩,告诉她这个地方就叫江心洲,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平时大家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
那些天叶珍忘掉了外面的一切,有时和麦大儿提起要出去打工的事,麦大儿总是说打工的事不能急,他已经在打听哪里有活干能挣到钱,并答应找到事情就让她离开。
叶珍就安下心来帮他做着田里的农活,麦大儿家的几亩地离家不远。他告诉叶珍,这些地一年要种一季稻子,一季麦子和棉花,还会种一些花生。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了很多蔬菜,年成好的话是可以自给自足的。要是江水大了,又遇到洪涝灾害被水淹了,就没有了收成,生活就困难了,不外出打工就很难挣到钱。
麦大儿家的房子不少,大概有六七间的样子,但都是土墙茅屋,家里也没有什么看起来很值钱的东西。叶珍就有些怀疑起麦大儿说过的话了,要是像他说的真能够挣到钱,这个家里不应该是眼前这么穷的样子了。
(https://www.66kxs.net/book/3893/3893565/2286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