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大结局 > 第136章 水稻养殖

第136章 水稻养殖


崇祯皇帝虽然不是特别英明,但也绝非昏君。

  他知道这对国家有利,便同意了。

  于是李培恩得到了批准,可以放手去做这件事。

  离开这里后,李培恩前往下一个县城。

  这次,他只带了于永和两个随行的张三李四。

  其余五百人跟着方泽组成商队去做生意。

  剩下的四百多人,李培恩暂时安排他们在村庄里帮忙收割庄稼,算是轻装出行了。

  他们途经一个种植水稻的城市。

  此时水稻正值茂盛期,一片翠绿。

  李培恩坐在稻田边,一边吃梨,一边享受微风,十分惬意。

  看着看着,他砸吧了一下嘴。"

  水稻种得这么稀疏,太浪费土地了。"

  路过的村民听到他的话,看到他细皮嫩肉的样子,明白了。"

  年轻人,你不懂,这样能让水稻长得更健壮。"

  李培恩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这个,只是觉得可惜。"

  这么大的稻田,如果养鱼,鱼肥稻也丰啊。"

  这话一出,几个村民哄笑起来。"

  你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公子,这么不接地气。"

  "

  稻田里养鱼,闻所未闻!

  你真是异想天开,万一鱼把稻谷咬坏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你别到处乱说,让人笑话。"

  难道这种好办法没人试过吗?

  李培恩看到了新的商机,开始滔滔不绝。"

  你们不知道也没关系,我来告诉你们。"

  "

  养鱼不会破坏稻谷,还能提供肥料..."

  村民们听得目瞪口呆。

  李培恩说完,得意地叉腰。"

  等稻谷收割完,就可以在稻田里抓鱼,又是一笔收入。"

  他接着宣传,"那些鱼特别肥美,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的钱也不多。

  如果有额外的收入,当然更好。"

  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那当然是..."

  有人心动,但也有人担忧,"如果成功了当然好,但是...

  这种方法我们都没试过,万一失败,后果可能很严重。"

  如果连稻谷都保不住,他们就连明年的种子钱都没有了。

  村民们不敢冒险,成本实在承受不起。

  如果李培恩是这个时代的村民,他也未必能立刻接受这种新想法。

  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说:“如果不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我就在这里定居,如果因为养鱼导致你们没有收成,我会赔偿损失。"

  他对这个计划充满信心,也渴望亲自实践。

  然而村民们还是半信半疑,如果他跑了怎么办?

  李培恩认真起来:“现在是灾荒时期,只要能多赚些钱,大家都会紧紧抓住机会。"

  "

  如果畏缩不前,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他清楚,一旦成功,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但是养鱼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回报的事情,要说服村民们并不容易。

  李培恩无可奈何,决定干脆做到底。"

  我先买几块地,亲自养给你们看。"

  他拿出五十两银子,出价比粮食还要高来购买土地。

  愿意租给他的人就多了起来。

  李培恩承包了十亩稻田,投放鱼苗。

  这天动静颇大,附近村庄的村民都来围观。

  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事,纷纷指指点点。"

  这个人可能是疯了,钱多得脑子糊涂了。"

  "

  总有他后悔的一天,这么好的稻田就被他糟蹋了。"

  "

  哎呀,太胡闹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而李培恩专心投放鱼苗。

  投放完后,他转向村民们。

  面对那些质疑或嘲笑的目光,李培恩大声解释:"

  鱼在水里可以吃掉害虫和杂草,排泄物又是天然肥料。"

  "

  等鱼长大,就能增加一份收入。"

  "

  我来自灾区,不希望再有人挨饿受穷,只希望有钱大家可以一起赚。"

  他的话语让村民们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

  但对于养鱼,他们仍然持怀疑态度。

  李培恩不再多说,上山巡查。

  既然开始养鱼,他就必须长期留下来了。

  走着走着,李培恩注意到一个问题。

  这里有很多空地,没有种植庄稼,长满了荒草。

  在农村,空地并不多见。

  他记得小时候去过的农村,每家每户都不会放过一寸土地。

  下山时,李培恩看见一位老农,便过去询问。

  老农叹了口气:“种子太贵,今年的收成也不好。"

  就算种了,也可能一年的努力都白费。

  李培恩仍然感到困惑:“那为什么不种土豆……或者红薯呢?”

  他刚才观察过,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土豆。

  生长周期短,产量大,无论干旱还是洪水都能保证收获,最合适不过了。

  老农对他的想法感到惊讶:“红薯可是只有京城的贵族才吃得起的东西!”

  就算想种,也没有种子,更买不起。

  李培恩想起,此时土豆还未普及。

  在这个时代,土豆被称为红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吃到进贡的。

  但他既然决心帮助村民,就要全力以赴。

  李培恩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信,措辞谨慎。"

  陛下,陕西一带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红薯。

  红薯产量高,两个月就能成熟,还可以储存,大量种植可以预防灾害……”

  李培恩在给皇上的信中大力推崇种植番薯的优点,最后诚恳请求皇上批准这个提议。"

  如果皇上能提供种子,百姓一定会歌颂您的恩德。"

  拍完马屁后,李培恩把信寄了出去。

  在等待皇上回复的十多天里,他常常去稻田视察。

  短短十几日,那些初如婴儿手指般长短的鱼苗已经长到半个成人的手掌那么大。

  水稻的生长速度更快,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明眼人都能看出显着的变化,都感到十分诧异。

  村民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难道真的可行吗?”"

  如果真的可以养鱼,又不用喂食,那岂不是赚大了?”"

  这么好的事就像天上掉馅饼,我也想试试看。"

  村民们商量过后,决定再等半个月。

  如果李培恩的稻田里鱼和稻谷都长得好,他们也会跟着尝试。

  李培恩听到这些传言,但并不觉得意外。

  又过了几天,京城的回信终于到了,还带来了一箱土豆。

  李培恩匆匆浏览了信的内容,确认崇祯皇帝已经同意,便去查看土豆。

  按照他的估算,这些土豆足够种植十亩地。

  长出来的土豆还能作为种子保留下来。

  李培恩带着土豆回家,削皮后切成小块,摊在桌子上晾晒。

  接着他又去了村里,直接找到了村长。

  李培恩态度诚恳,“村长,我想租一块地。"

  村长早就听说过他在稻田里养鱼的事。

  现在听到他要租地,不自觉地问,“你又有什么新打算?”


  (https://www.66kxs.net/book/3305/3305051/11110988.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