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更新 > 第326章 纵横家鬼谷子

第326章 纵横家鬼谷子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纵横家正是这一思想纷争下的产物,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纵横家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巨大,曾经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的影响力。

    纵横家的活动足以影响到天下的统一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鬼谷子一生并未为哪一个国家效力,未曾参与到政治中。

    但是因为他的教授,他的徒弟们在战国时期投身到各个国家的政治当中,为各个国家效力。

    他的徒弟们几乎组成了战国时期的精彩历史,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名流千古。

    他们用鬼谷子传授的道家绝学、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各诸侯国搅动风云,左右着战国乱世的政局。

    鬼谷子所著的《鬼谷子》一书,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旷世之奇书,是乱世之中产生的哲学。

    作为中国古代外交经验和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鬼谷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思想亦深深影响后世。

    “他通晓古今,可以预测未来,与孔子和老子齐名。”

    “他桃李满门弟子名震列国,堪称千古第一奇人。”

    “鬼谷子,别名禅,王禅,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是纵横家的鼻祖,被后世称为谋圣。”

    “据说其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他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所以他通晓古今,可以预测未来。”

    “鬼谷子的一生虽然没有入世,一直隐于山林之中著书立说。”

    “但他的弟子却是众多,传言有五百弟子。”

    “而鬼谷子的五百弟子中,为人熟知的无疑是被称为鬼谷四友的苏秦、张仪、庞涓和孙膑。”

    “由此可见,鬼谷子堪称战国风云时代的幕后总策划师,左右天下局势。”

    “他一生未曾出山,却能将战国搅动得翻天覆地,这一切还要得益于他的弟子们。”

    “他们挂六国相印,毁合纵之盟,迫强秦迁都,灭魏国武卒。”

    “后世更是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只要鬼谷弟子一出山,中原局势就要为之一震。”

    “鬼谷子门下最出名的四位弟子,鬼谷四友。”

    “相爱相杀师兄弟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最出息的门生。”

    “魏国军队在庞涓的正确指挥下击败了三国联军,致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唯一一个同时击败赵、齐、秦的国家,孙膑则是让齐国成为战国霸主。”

    “明明师出同门,两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刘彻: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鼻祖,其历史地位依然可以和孔子、老子相提并论。

    鬼谷子的主要思想都在《鬼谷子》一书中多有体现,他的著作称得上旷世奇书。

    正因如此,被历代列为禁书。

    鬼谷子所创立的纵横家,堪称战国时代最耀眼的门派。

    史记中,为先秦诸子列传,其中纵横家的比例最大。

    纵横家是指一個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华历史上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后世把春秋和战国作为东周王朝的两个时代的名称,前者因为《春秋》,后者则因为《战国策》一书。

    而《战国策》恰恰就是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后世也对纵横家学派给出了高度的评价,由此可见纵横家学派的影响力。

    总揽整个战国时代的历史可以发现,纵横家的舞台和市场都是很大的,一般搅动风云的人都出自于纵横一派。

    由此可见,作为纵横家鼻祖的鬼谷子被称为谋圣,绝非浪得虚名。

    以鬼谷子为首的纵横家学派,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通过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等技巧实现既定的目标。

    简单理解,就是如何去说服别人来实现自己需求。

    纵横家是以一个国家切实的政治需求为目标出发,然后在各大势力之间进行穿梭。

    通过对政治需求的达成来对对手进行迷惑,或者是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利益收割,这就是纵横学派对于谋略的体现。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式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

    在高祖皇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汉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

    “战国纷争,因魏惠王战事需要广招天下贤才。”

    “所以庞涓学业未成就拜离了鬼谷子,早早下山大展宏图去了。”

    “初入魏国,庞涓因治军有数,加上是鬼谷子门下。”

    “名气大、声望高,很快就被委以重任。”

    “随后在面对赵、韩、秦三国的讨伐书时,更是一路高歌。”

    “节节战退三国联军,最后打得三国同时和魏国签订结盟条约。”

    “庞涓也因此升至大将军,统帅全国的兵马。”

    “不过,庞涓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同门师弟孙膑才是那个让他瑟瑟发抖的对手。”

    “后来得知孙膑下山的消息后,庞涓名义上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共事,实际上却是为了监视孙膑的一举一动。”

    “孙膑来到魏国后,逐渐得到魏王的器重。”

    “庞涓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决定先下手为强。”

    “捏造罪名污蔑孙膑,导致孙膑被砍去双腿,脸上也遭刺字毁容。”

    “不解气的庞涓甚至为了检验孙膑是否装疯,逼其吃猪粪。”

    “庞涓之所以不干脆直接杀了孙膑,是想让孙膑成为一个活着的废人,看着自己功成名就。”

    “其次就是想得到《孙子兵法》,受尽折磨的孙膑在齐国使者的暗中帮助下才得以逃亡齐国。”

    “按理说,孙膑和庞涓本是师出同门,可庞涓为何执意要加害于孙膑呢?”

    “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其家世要比庞涓高。”

    “《孙子兵法》在当时是天下第一兵书,庞涓下山前恳求师傅将《孙子兵法》传授给自己,但师傅却把兵法传授给了孙膑。”

    “由于出身卑微加上师傅偏心,心生怨恨的庞涓便把这些怒火都发泄在了孙膑身上。”

    “然而,以圣人著称的鬼谷子真的会偏心吗?难道不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和智慧吗?”

    “相传鬼谷子给师徒二人出过一道题,问谁有办法能让他从屋子里走出去。”

    “庞涓威逼、水淹、火攻,鬼谷子都不为所动。”

    “而一直没有说话的孙膑突然开口,我没有办法让老师走出去,却有办法让老师走进来。”

    “鬼谷子下意识站到了屋外,想看看孙膑会用什么办法。”

    “而此时孙膑脸上却露出了笑意,老师你已经站到外面了。”

    “由此可见,孙膑总是能打破常规,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鬼谷子提出这道题时,心里坚定的设置了牢固的防线。”

    “他们一定会拼命让我出去,只要我不出去,我就赢了。”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孙膑将这道题改成了如何让老师进来。”

    “这一瞬间打破了固有思维,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孙膑与庞涓虽为同门,但是出身地位、目光才智、思维格局都有着天壤之别。”

    “庞娟本是心胸狭隘之人,这也注定了二人相爱相杀的命运。”

    嬴政:鬼谷子告诫庞涓说遇羊而荣、遇马而瘁,没想到最后还是应验了。

    世人最美最快乐的时光,无疑都是在求学时代留下的,那时候的友谊也是最真实的。

    庞涓和孙膑都是在鬼谷门下学习的弟子,两个人也是这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庞涓心怀大志,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学习了三年后,想要离开鬼谷子。

    老师看庞涓的心早已飞向了朝堂和疆场,也就不再挽留。

    作为老师也是担心学生的,就让庞涓到谷中去采朵花,给他占卜一下。

    庞涓来到谷中,采摘了一朵小花,可心中觉得这小花无法体现自己的气量,就放在袖子里面,回去告诉老师谷中没有花。

    鬼谷子看见庞涓回来,告诉弟子做人不该骗人,骗人的人最后也会被人所欺骗。

    于是庞涓就把袖中的野花拿了出来,鬼谷子也给弟子进行占卜。

    此草花一开十二朵,意味着将来有十二年的荣华富贵,而现在艳阳高照,将许多花都被晒得枯萎了,鬼字旁伴着委,你发迹的地方一定是魏国。

    庞涓心中窃喜,言明将来发达了一定会将老师接来一起享福。

    鬼谷子毕竟是老师,害怕自己的这位学生最后走向歧途。

    让庞涓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这句话,将来就不会有性命之虞。

    庞涓来到魏国之后,在求见魏惠王的时候,恰巧碰见有人给魏王送来烤羊,心中大喜。

    就以这只烤羊为例,向魏王讲解自己的韬略,以及如何率兵征伐其他国家,维护魏国的霸权地位,

    魏王大喜,就任命庞涓做了将军。

    发达之后的庞涓,邀请自己的师弟孙膑前来一起享福。

    没想到这一次,庞涓的谎言欺骗了孙膑,也间接造成了自己后半生的悲剧。

    孙膑来到魏国之后,本以为会和自己的师兄一起大展拳脚。

    没想到庞涓因为自己内心的嫉妒,就将自己师弟给挖走了髌骨,使得孙膑成了一个残疾。

    孙膑靠着装疯,最后逃到了齐国。

    在天下争霸的时期,敌国之贤是己国之危。

    然而齐国虽然是东方大国,军事实力并不是魏国的对手,即使有孙膑这样的兵家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这个天下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魏国在霸主的位置坐久了,最看不得有人不听话。

    在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时,庞涓领兵进攻赵国。

    齐国收到赵国的求救信后,就命孙膑和田忌领兵救援。

    孙膑用围魏救赵的方法,让庞涓不得不回兵救援魏国的都城大梁。

    结果在回军追击的途中,在桂陵山道受到了齐军的强烈打击,损兵折将。

    休养几年后,魏国逐渐恢复了自己的元气。

    于是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霸权维护战,这一次受伤的是韩国。

    有争霸之心的齐国君臣在收到求救信后,再一次派孙膑和田忌出征。

    这一次他们还是沿用了围魏救赵的计谋,庞涓顶不住魏王的催促,紧急回兵救援。

    这一次谨慎的庞涓,中了孙膑的减灶计策,在马陵山道中了齐军的埋伏。

    在一棵挡路的树干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看着身边倒下的魏国士兵,内心羞愧不已,于是就拔剑自杀了。

    真的应验了鬼谷子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的谶语,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鬼谷子说骗人的人终将为他人所骗的一个预判。

    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可以说是各种军事家和政治家交相辉映的舞台。

    有人马到成功,有人身败名裂。

    庞涓的成功源于他的傲气和才华,庞涓的失败源于他的嫉妒和欺骗。

    鬼谷子的话则是告诉世人,想要成功,行的是光明正大的本事。

    凭借着欺骗和小聪明,也许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长久看来还是会失败的。

    “话说孙膑被救后,他成为了田忌的门客。”

    “在一次齐威王举办的跑马比赛中,孙膑仅仅只是调换了上等马和下等马的出场顺序,便让田忌轻松赢得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

    “此后,孙膑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而孙膑的复仇之路也由此开始。”

    “公元前354年,赵国因为进攻魏国,迎来魏国的讨伐。”

    “庞涓亲率八万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不敌,于是向齐国求助。”

    “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国内防务空虚,从而也诞生了围魏救赵的战术。”

    “眼看着大本营起火,庞涓不得不停止进攻的步伐回防救援,邯郸之围也迎刃而解。”

    “这也是二人正式交手的第一战,孙膑因此名声大噪,庞涓沦为俘虏。”

    “直到三年后,魏赵两国结盟,庞涓才被齐国放回魏国。”

    “然而,真正展现了孙膑用兵巅峰的,还属马陵一战。”

    “公元前342年,五次惨败的韩国向齐国求援,如同当年桂陵之战一样的场景。”

    “于是孙膑决定再一次使用围魏救赵,并加入减灶计诱敌深入。”

    “上当的魏军一路追击,最终进入了孙膑的包围圈,被瓮中捉鳖。”

    “经此一战,魏国迅速衰败,逐渐失去了称雄七国的实力,孙膑也成功让齐国一跃成为当时的霸主。”

    “此战后,田忌遭陷害被流放,孙膑也辞官归隐,并著作了《孙膑兵法》。”

    “与《孙子兵法》不同,《孙膑兵法》更注重于实战战术和技巧,而非仅仅军事理论。”

    “强调了间谍战和情报收集的重要性,涵盖了组织编制到兵器装备的方方面面,突出了因地制宜、因敌制宜的战术灵活性。”

    “这本著作对后世军事作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延续了两千多年,孙膑因此成功跻身于兵家四圣的行列。”

    诸葛亮: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膑最终还是成功复仇了。

    面对庞涓的不顾同门之情,还用如此狠毒的手段,孙膑又怎会放过他。

    逃到了齐国,孙膑也默默地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

    很巧的是,当时各国实力中,最强的是魏国。

    而齐国就常常遭受魏国的进攻,且败多胜少。

    因此,魏国可以说是齐国的头号敌人。

    而于此同时,魏国在压制秦国的同时,不断攻打韩国和赵国来试图统一三晋,恢复晋国当年的强大。

    因此,削弱魏国,阻止其统一三晋,成为了齐国现如今最要紧的事。

    而孙膑的到来,对齐国来说是一大助力。

    孙膑在齐国将军田忌的推荐下与齐王见面,一番交谈后,齐威王非常赞赏孙膑的才华,并且打算重用他。

    获得了齐王的信任和倚重,这对于孙膑的复仇之路可谓是开了个好头。

    在魏齐两国交战中,孙膑算定庞涓此人骄傲自大。

    且齐国又多次败给过魏国,所以断定庞涓肯定会轻视齐军。

    于是,孙膑想到了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田忌也认同了孙膑的计谋。

    庞涓率领的魏军在齐军之后进入魏国,便一直悄悄跟齐军身后。

    发现齐军第一天的炉灶还有十万,第二日就减为五万,第三日就只剩三万了。

    知道此事后,庞涓猜到齐军肯定是怕了,进入魏国后士兵竟然四散逃跑了。

    庞涓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决定率领少数精锐快速追击,直奔马陵。

    却不曾想,马陵地区地形险要,道路狭窄,孙膑早已派人在此布下埋伏。

    孙膑见报仇的机会就要到了,心中激动不已,派人在一颗大树上刻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

    天色渐暗,庞涓带领着部队也到了此地,看到树上似刻有字样。

    刚举着火把走过去,看清楚那句话的同时。

    埋伏的齐兵纷纷举起弓箭,万箭齐发。

    庞涓惊恐回头,身边的人皆被射杀。

    庞涓知道中计了,已知无力回天,不甘地大喊了一声遂成竖子之名后,拔剑自刎了。

    马陵一战,孙膑最终大仇得报。

    面对往日同窗,却用计谋害自己的庞涓,孙膑不恨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孙膑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知道庞涓非常自负也心胸狭窄。

    当他知道自己被孙膑用计耍了一道,还惨败后,这样的耻辱会比直接杀掉他更让他痛苦。

    孙膑也猜得很准,庞涓中计后,自信心完全被摧毁,最终选择了自杀。

    “纵横家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

    “如果战国时期有风云人物排行榜,那张仪一定位居前列。”

    “他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把列国玩弄于鼓掌之间。”

    “他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两千多年来,苏秦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

    “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

    “但是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张仪的年龄要比苏秦大许多。”

    “张仪在秦国担任宰相之时,苏秦还未崭露头角。”

    “实际上,张仪真正的对手是公孙衍。”

    “此时的天下,分裂与兼并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相继上演。”

    “张仪先是回老家魏国寻找机会,却到处碰壁。”

    “之后他来到楚国,结果又被污蔑偷了玉璧,白白遭受鞭笞之刑。”

    “公元前333年,张仪传闻秦国重用客卿。”

    “于是赶往秦国探求时机,没想到这一去开启了他的人生。”

    “据史书记载,张仪这次入秦获得了东周君的帮助。”

    “在秦惠文王面前,他的口才得到肆意发挥,之后被秦惠文王任用为相。”

    “说到合纵连横,就如围棋中的黑白二子。”

    “所谓合纵,即合纵弱而攻一强,就是很多弱小的国家联合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被强国吞并。”

    “所谓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由强国联合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同样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

    “此时公孙衍的合纵,已经聚拢了一些小国。”

    “张仪便反其道提出连横策略,拉拢弱国,以攻击其他弱国。”

    “随即,秦惠文王派张仪前往各诸侯国游说。”

    “因在魏国出生,熟悉国情,张仪索性把魏国定为连横的第一站。”

    “张仪可以说是连哄带骗,把魏王PUA得精神衰弱,最终答应成为秦国的仆从国。”

    “公元前313年,秦国准备进攻齐国,于是派遣张仪出使楚国。”

    “楚怀王昏庸无道,张仪趁机说服。”

    “大王若是能和齐国断绝来往,秦王愿意献出六百里土地。”

    “等到楚怀王真的和齐国断交后,张仪赖账,狡辩只有六里地,这一举动也成功引来了楚怀王的十万大军。”

    “然而,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秦国早已与齐国结盟。”

    “随后,楚怀王趁机提出只要交出张仪,就愿意将秦中地区奉上。”

    “为了秦国的发展,张仪表示愿意深入虎穴。”

    “只是没多久,张仪通过贿赂楚国宠臣和宠妃成功游说了楚王。”

    “于是,楚国二轮游的张仪又回到了秦国。”

    “张仪在楚国完成任务后,继续说服了韩、齐、赵、燕等国与秦国结盟,成功连横各国,破除了合纵联盟。”

    “至此,六国联盟被分数,合纵之术彻底失败。”

    “但没想到,在张仪回到咸阳城之前,秦惠文王去世了,秦武王继位。”

    “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加上朝中大臣纷纷批评不讲信用,张仪为求自保只好识趣的离开秦国。”

    “公元前309年,一代纵横家张仪在魏国去世。”

    “世人都说,张仪狡诈。”

    “因为他在游说诸侯时,为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但三流谋士机警巧辩,二流谋士趋利避害,一流谋士掌控人心。”

    “张仪看似披着三流谋士的外衣,所行之事却都是一流。”

    “张仪两为秦相,前后共十一年,为秦国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战争损耗。”

    “将秦国国力自商鞅变法之后,再一次推向强盛。”

    “尽管张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也为日后的秦国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李斯:张仪把楚国骗了还敢只身赴楚,明知是死还敢去的天下没有几人。

    张仪忽悠的都是秦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楚国和魏国。

    对于秦国来说,张仪无疑是大大的功臣。

    在秦惠文王时代,张仪受封为相,他的连横政策大破东方六国的合纵政策。

    使战国另外两大强国楚国和齐国互相大大出手,秦国从中渔利。

    然后,秦国又假意和齐国称兄道弟,表面上表示愿意平分天下,暗地里却一个个把其他五国灭掉。

    等齐国反应过来的时候,秦国的大兵已从四面八方兵临城下了。

    秦国的外交策略无疑是当时最为成功的,张仪在这其中功不可没。

    但是,对秦国有如此大功的张仪,在秦惠文王驾崩后,却受到了继任者秦武王的排挤。

    张仪为了讨好秦王,不惜使用一切非常手段。

    在列国间奔走游说,大搞挑拨离间、两面三刀之事。

    虽然使秦国得到了不少好处,但张仪的所作所为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很臭,连秦国人都为张仪感到羞耻。

    也正是因为张仪的名声不好,这才遭到秦武王的不喜。

    秦武王嬴荡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

    而当时张仪红得发紫,是秦惠文王身边的大红人儿。

    秦武王嬴荡这个人是一个特别好武的人,不管是当太子还是当秦王的时候,都非常崇尚武力。

    秦武王是用拳头说话,而张仪则完全靠一张嘴。

    张仪和秦武王的风格完全相反,也难怪秦武王不喜欢张仪了。

    秦武王上任不多久,就发动了对周边的多场战争,甚至还打到了周天子的王都。

    当年楚庄王曾问鼎中原,而秦武王则干脆把鼎举起来,想要称一下它的重量。

    只是有些可惜,这个莽夫最终死在了自己的莽撞之下。

    “苏秦作为战国中后期杰出的外交家,他提出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战略思想。”

    “并凭一人之力说服六国国君,挂六国相印成功组建合纵联盟,使强大的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

    “但再风光的人也有落魄的时候,苏秦和当年张仪一样。”

    “下山的第一站都是回自己母国,准备大展宏图。”

    “然而周显王瞧不起苏秦的出身和背景,并没有信任他。”

    “而后又去了秦国,结果同样吃了闭门羹。”

    “当时的秦国刚刚处死了商鞅,十分抵触外来的游说之士。”

    “秦惠王就拒绝了苏秦,而且对他说。”

    “鸟的羽翼还不丰满,不足以振翅凌空,国的政教还未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

    “最后苏秦去到了赵国,这一次连面试的机会都没给。”

    “和其他几个师兄弟相比,苏秦的求职之路是异常坎坷的。”

    “回到家也遭到邻居的讥笑,但苏秦并没有放弃。”

    “他不惜悬梁刺骨,继续苦读深造,读了大量的书。”

    “后来,苏秦学有所成,再次出关。”

    “这次苏秦选择往北前往燕国,向燕文侯说明了燕国所处的困境。”

    “凭借自己的学识,苏秦这一次终于赢得了燕文侯的赏识。”

    “而后他又提出燕国应该和赵国结为合纵联盟,互为一体。”

    “然后再联络其他各国一起对抗秦国,燕文侯果然认可。”

    “此后,苏秦有了地位和资本,前去游说其他各国,过程也是非常顺利。”

    “高超的语言艺术,一波糖衣炮弹加陈述利弊。”

    “各诸侯国纷纷认可了苏秦的合纵御秦的说法,苏秦因此开启了挂六国相印的高光时刻。”

    “史记中更是记载,此后数年,因为六国联盟的存在,秦国始终都不敢东出函谷关。”

    “苏秦的丰功伟绩不止有促成合纵,他还凭一己之力为燕国夺回十座城池。”

    “后来为了在燕国掌握实权,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被燕易王察觉。”

    “面对处境,苏秦提出自己可以去齐国做官,给燕国做间谍,暗中帮助燕国。”

    “于是苏秦假装得罪燕王而逃到齐国,苏秦刚到齐国就得到重用。”

    “由于齐王过于宠信苏秦,导致齐国大夫们对他心生嫉妒。”

    “于是派刺客刺杀苏秦,苏秦也因此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齐王派人抓刺客,却始终没有找到。”

    “就在苏秦还剩最后一口气时,他说大王要是想为我报仇,就将我五马分尸,对外宣称我是燕国的卧底,到时候刺客就会来邀功领赏,这样就能为我报仇了。”

    “果然,刺客在苏秦车裂之后落网。”

    “但不久后,苏秦的间谍身份也逐渐被齐国发现了。”

    李世民:苏秦出身于平民,但却能成就合纵六国的大业,正说明他的才智超过一般的人。

    东周人的风气以从事工商,赚取利润,治理产业为正务。

    苏秦却是一个异类,他有着与众不同不同的志向。

    不顾家人到反对,年少时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

    游历多年,最终一无所成,钱用光了,不得已,落魄回家。

    可回到家,却备受家人奚落和冷待。

    恐怕那时苏秦的家人早已对他死心了,没有一个人再愿意去劝慰他,甚至也不愿意再斥责他。

    认为他已经不可救药,活该落到这个地步。

    落入那般窘境,苏秦尽管非常羞愧,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于是闭门不出,头悬梁锥刺股,刻苦读书。

    一年之后,自认为已经揣摩透了,继续从事家人口中的不务正业。

    苏秦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向别人众筹资费,又说服了几个人跟随。

    开始周游列国,游说王侯。

    首先游说秦国,向秦惠王说以吞并天下的计谋,遭到秦惠王的否定。

    又游说赵国,仍以失败告终。

    但苏秦并不灰心,又到了燕国。

    燕文侯听了苏秦合纵之术,非常认可,于是资助他游说赵国。

    接下来,就一事顺百事顺,属于苏秦的时代到来了。

    苏秦以一己之力,完成六国结盟,苏秦则兼任六国宰相。

    那时苏秦正是得志之时,权倾天下,富贵之极。

    战国时代,也因苏秦合纵之策施行,秦兵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

    等他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时,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

    后来秦国用离间计,破坏了合纵。

    六国之盟解约,纷纷责备苏秦。

    苏秦奔走不暇,后来因为与燕易王母亲的奸事被发现,去齐国做内奸帮助燕国。

    死后在齐国做内奸的事败露,为天下人所不齿,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而成名,合纵的成功,使天下暂时安定。

    纵观苏秦的一生,他的合纵之说,并非有意谋求天下太平。

    他其实也是为着自身的利益出发,求名求利而已。

    如果他游说秦惠王成功,使秦国并吞六国,苏秦也达到了他的目的。

    苏秦本质上和东周那些从事工商,追逐利益的人是一样的。

    只不过他的欲望更大,想要的更多,有着更大的梦想。

    他追逐梦想的道路艰辛,却坚持不懈。

    他的成功,是他努力的结果,是他应得的,可钦可敬。

    当时从事纵横之说的人大有人在,只有他成功了,可见他的确有过人之处。

    苏秦曾说假如当年家里不是一贫如洗,连可以耕种的两顷田都没有,如今怎么能身兼六国宰相。

    他当时或许真的那么认为,但是以他的为人和志向,定不会安于两顷田的丰衣足食。

    他承受着家人的打击,坚持自己的信念,越挫越勇,永不言弃,最终取得成功。

    无论搁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人奋斗的典范。

    虽然他的胸怀比不得那些兼济天下的圣贤,但在庸庸扰扰的众人之中也是值得称道的。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212/3212044/1111079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