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高丽之变(第一更)
其实要谋划安南并不容易。
下面许多人都在一个劲儿地给赵构争取各种权力。
可问题是,如今的大宋,待在关键位置的人,都不能像过去那样吃干饭,必须得拿出点真本事来的。
否则年终考核,分分钟被刷下来。
还有一大堆谏院和御史台的官员,天天盯着你,恨不得你晚上跟小红还是小蓝用了多大力气都给你记录下来。
虽说位高权重了,但这日子就他妈的不是正常人能扛得住的。
赵构心里自然也是犹豫的,看似机会,万一没做好,也是个坑啊!
不过接下来赵官家的一席话,也让赵构放心了许多。
赵宁说道:“安南有大片田地,急需要从南方移民一批百姓到那里,这些恐怕并非吴璘所擅长的,还需要九哥儿你来主持,朕还是那句话,你提策论,只要合理,需要的经费尽管开口,朕只对你有一个要求,完成任务,完成任务,还是完成任务!至于你用什么手段完成,朕不关心。”
“多谢官家垂怜,臣不会让官家失望的。”
离开皇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赵构与秦桧一同出的宫。
他们都喝了点酒。
秦桧扶了扶帽子,用长袖擦掉额头的汗珠。
在宫门口等候的下人,送上来了“冰团冷元子”,也为康王准备了一份。
这种冷饮在东京城十分常见,也是宋人夏季经常消费的,有点类似于21世纪的鲜芋仙一类的甜品。
赵构尝了一口,说道:“味道与过去的不太一样。”
“殿下过去经常吃吗?”
“小时候喜欢吃,会让人出宫去买,许久没吃过了。”
“味道不太一样,可能是放了一些椰子汁。”
“椰子汁?”
“我听闻去年钱喻清就在南海组建许多海船,与琼州一带有密切的商贸,椰子就是其中之一,大量椰子上海船,沿着海运进入东南,从东南抵达东京。”
“原来如此。”赵构点了点头,“看来南海之地,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许多。”
“确实如此。”秦桧也不得不承认。
大宋朝目前的主流还是认为那里是荒芜之地,但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介绍南洋风土人情和特产的书籍将会普遍问世。
甚至可能还会伴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我听闻,东京大学有一些学生私自南下,去考察那里的地貌和风土人情了。”赵构说道,“钱喻清在杭州培养的杭州海事大学,就有不少人做这种事。”
赵构说这话,明显是在给秦桧施压。
但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把话说太直接。
“殿下现在也可以资助一些年轻人南下,去交州考察,甚至我以为,可以派到琉求去考察,去南海诸国去考察。”
赵构没说什么。
但现在权力核心圈的大佬们,都意识到了南海这块大宝地,不仅仅能有巨大的商品进到大宋,海线搭建好了,大宋内部还将有远远不断的商品可以出海。
秦桧晚上回到家中,王氏还没有睡。
“出事了。”王氏看到秦桧第一句话就说了这样一句。
“何事?”
“我们的货被扣押了。”
“被扣押了?”秦桧愣了一下。
“送到在高丽的货。”
秦桧疑惑道:“我们有跟高丽做买卖?”
“有,这些事都是我在打点,之前韩世忠收复了复州,建都里城,我就安排人开始从登州做海贸,但这些只是生意上的买卖,我没有跟你提及。”
“有多少货?”
“价值三千贯。”
“才三千贯而已。”秦桧不以为然。
“但高丽为何会扣下我们的货物?”王氏说道,“按理说,其他宋商的货物也会被一并扣下来。”
王氏这么说,秦桧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是啊!
王氏私下跟高丽做买卖,这下面的关系自然是打得非常硬了的,连当朝执政家里的货都敢扣,其他商人的货就更不必说了。
“不应该啊!”秦桧脱掉官服,思忖起来,“高丽现在在都里城驻扎了一部分兵力,协助我们,而且年初陛下答应对高丽全面开通商贸,高丽应该对我大宋感恩戴德才是,怎会扣押我们的货物?消息可靠吗?会不会是海盗所为,传到你这里,就变成了高丽人扣押了?”
“绝不会,我的消息来自好几个不同的人,都说是高丽人所为。”
秦桧想了一下,说道:“此事先不要声张,也就是三千贯的货物而已,万一被人知道执政家里私下与高丽有商贸,授人口实就不妙了。”
“总不能不要了吧?”
“等消息,若是高丽真的在玩什么小动作,很快消息就会传来。”
王氏叹了口气,说道:“只能如此。”
“有一个好消息。”秦桧坐下来,端起茶杯,“陛下同意任命康王为大都护,这也是陛下对现在朝堂反对派们的一次妥协。”
“那真的太好了!”王氏笑道。
“还有更大的好消息。”
“什么消息?”
“陛下今天隐约提到了立储,也提到了皇子们年幼,还提到了康王贤德多才。”
王氏的脑子立刻飞转起来:“陛下有立康王的意思?”
秦桧说道:“康王又是给开封府府尹,又负责农政借贷,现在又加了安南都护府大都护的头衔,陛下给他的机会很多啊!”
“有没有可能是,鉴于之前废太子的缘故,陛下故意如此,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康王那里,从而保护年幼的皇子?”
“也有可能,但是康王现在确实有资格争一争储君之位了,若是康王政绩惊人,必然会有更多人拥戴他。”
就在赵宁认为海贸随着钱喻清在占城的胜利,往前走了一大步的时候,高丽这件事,很快就狠狠抽了他一耳光。
自从今年年初赵宁答应全面开放与高丽的贸易,有海量的商人积极地将高丽货品源源不断输入大宋的时候,高丽国内部发生一场流血的政变。
这场政变不是空穴来风,它与宋军在复州的军事行动有关,也与宋金两国明面议和,暗地里各自剑拔弩张有关,更与高丽国内部各方利益集团不可调和的矛盾息息相关。
诸多复杂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酿成了靖康七年的高丽之变。
五月十三日傍晚,大雨,高丽王城开京。
王宫外,跪着一群人。
(https://www.66kxs.net/book/3197/3197710/10933439.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