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完整版 > 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终结

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终结


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终结

    天幕上。

    斑斑血泪的《祭侄文稿》于烛火中渐渐消逝。

    画面再度陷入一片黑暗。

    天上的五个选项内『以上都是』与『祭侄文稿』随风飘散。

    『孤城十月』微微亮了一下,但下一瞬!

    『老而不死』与『自相残杀』大方光芒!

    昏暗幽深的玄光压住了堪堪出头不引人注目的血光。

    布满天野。

    画面渐渐清晰,却分上下两截。

    下半副画面。

    两位身披战甲的老将,持刀胯马,一左一右并肩而立。

    身前,一众胡人带惊色四处奔逃。

    身后,巍峨雄壮的潼关屹立不倒。

    潼关城楼上,一位皓首胡将坐在推车上,抬头仰望,泪流满面。

    顺着胡将的目光看去,是画面的上半截。

    在潼关留白的上方,头戴幞头一身赭黄的李隆基正背对战场,微微侧目。

    ……

    大唐·高祖时期

    “砰!”

    身前的凭几被一脚踹翻!

    顺着台阶滚下。

    “潼关!潼关!潼关!!!”

    李渊猛的起身,将被衾狠掼在地!

    双目赤红指着天幕怒不可遏!

    “又是潼关!”

    “他究竟在这里错过了几次大好时机!几次!!”

    “老而不死!”

    “贼也!!!”

    “他怎么不去死!”

    “他为什么不去死!!!”

    破防了……彻底破防了。

    一旁的李世民垂首看着地面,心中一股无力。

    天幕会再次提起潼关已经很明显了。

    潼关的失守不是那直娘贼强命而出那么简单……

    一定又是大好时机让他强行破坏了。

    救不了……真的救不了。

    而另一边的李建成则幽幽叹息着:

    “天作孽,犹可活。”

    “自作孽……”

    ……

    【颜杲卿死了,常山陷落了。】

    【丢失了常山也就丢失了井陉,断绝了太原与河北的联系。】

    【失去了太原的帮助,河北诸城都很难抵御叛军的进攻。】

    ……

    天幕上。

    河北之地的邺城、邯郸、巨鹿、赵州、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等郡再次被燕军控制。

    同时,两位老将中,白发皓首的那位,从云中赶往洛阳。

    而年轻一点的,耶率领人马从朔方经过东陉关前往太原。

    ……

    【公元756年正月初九,李隆基将郭子仪从北方战场调回并命其率军前往洛阳。】

    【又命其麾下李光弼过太原,向河北地区进军。】

    【二月十五日,李光弼带着蕃汉军队上万人,再加上从太原补充的三千弓弩手,出了井陉,来到了常山城下。】

    【此时,距离常山陷落已经一个多月,唐军再次出现后,常山的三千名本地团练兵并不想抵抗,将叛军方面的守将抓住、胡兵杀死后,举城投降。】

    【随后史思明数次进攻常山不可得。】

    【两方在常山僵持四十天不下。】

    【同时,在河南战场,安禄山占据了洛阳后,曾派人沿着大运河向淮河流域前进,被单于尉贾贲在睢阳击败。】

    【位于睢阳的西北方的雍丘也在运河上,被真源县县令张巡死死守住。】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被吓的冷汗直流,双手直颤。

    他缓缓扶住身边的高力士身体慢慢滑落,坐在地上。

    “圣人……”

    高力士扶着李隆基关切道。

    李隆基用袍袖擦了擦鬓角的冷汗,心有余悸的对高力士道:

    “高…高将军……”

    “去诏张县令还有那位叫贾贲的官员来见朕……”

    “幸好睢阳雍丘未丢……不然……”

    高力士同样一阵后怕。

    若是叛军占据了长江、淮河一带富庶的地区,让南方也成了战场。

    那大唐就彻底亡了。

    ……

    【而扼住南方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的南阳,也被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牢牢守住。】

    【奔往南阳和睢阳之间的颍川郡(河南许昌)的叛军,也被节度使来瑱死死阻挡住。】

    【雍丘、颍川、南阳,保住了唐朝的南方安全。】

    【而在河东地区,平原太守颜真卿命清河人李萼带六千兵马,进攻叛军占据了的魏郡,同时拿下了叛军的粮草大本营清河。】

    ……

    大汉·武帝时期

    三人看了半天,才看清这条变了形的道路是哪条。

    “壶关道啊……”

    山西联系河北的通道最重要的就是常山所辖的井陉道。

    但除了这条路之外,还有一条同样很著名的道路,那就是位于邯郸以西的壶关道。

    “壶关道经太行山上的重要关口滏口,连接的是上党和邯郸。”

    卫青略有些激动道:

    “秦将白起之所以发起长平之战,就是因为赵国的国都邯郸就在滏口的东面。”

    “而长平所在的上党地区是通往滏口的必经之路!只有获得了长平才能打开滏口的通道。”

    霍去病也有些兴奋道:

    “魏郡、清河一被攻克!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西上,进攻更加靠西的邯郸等地,然后打开滏口!”

    “如此!唐军就可以顺着滏口进入河北之地!

    “大唐就能反败为胜!一举定鼎河北!”

    一旁的刘彻托着下巴看着突然兴奋起来的舅甥二人,无奈开口道:

    “你二人是不是忘了什么事?”

    卫霍二人停止讨论,看向刘彻。

    刘彻后仰靠着软榻,吐了口郁气,但依然憋气无奈道:

    “潼关……”

    卫霍二人一愣,随即一股精气神被瞬间抽离。

    是啊……

    封、高二人被斩……

    哥舒翰被逼迫与叛军决战……

    潼关失守了……

    就如同一拳打到了空气中一样。

    帝国双璧还巴巴给人分析战局分析优势在我呢。

    但人家早跑了……

    一股气憋在胸膛里欲发不可得。

    这破天幕!

    还不如顺着时间正着说,最后让人好好的发一顿脾气!

    这早知道了结果再看过程,越发的生气!

    ……不……

    你就不应该提!

    “什么破皇帝……”

    刘彻微微瞥了一眼嘀咕着的霍去病。

    也就是你小子……

    ……

    【五月二十九,郭子仪救援常山,与李光弼在嘉山大败史思明。】

    ……

    天幕上。

    红色大唐的进军图与绿色的叛军进军图,泾渭分明。

    叛军主力进逼潼关,同时西进山西,东防山东,南下江淮。

    而唐军,河东颜真卿在东部、郭子仪和李光弼在西部,南边张巡、李巨等人在南部。

    ……

    【史思明大败,河北的十多个郡再次反正,将守城的叛将杀死倒向了唐军。】

    【而李光弼与颜真卿遥相呼应,扼住了幽州和洛阳之间的通道,使得安禄山的部队首尾脱节。】

    【此时,他若是再继续以长安为目标进行攻击,郭李的部队就会从后面进攻他。】

    【如果想返回幽州,也必须首先突破河北唐军的堵截。】

    【安禄山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地。】

    ……

    季汉。

    “此时距离战争开始不过半年时间。”

    诸葛亮以扇柄为笔,在草席上比划着。

    周身围绕着一群大将。

    “如果此时唐军能够在河北战场获得彻底的胜利,击败安禄山。”

    “那唐玄宗开辟的几十年盛世或许还可以延续下去。”

    “一方面,可以派如郭子仪这等可靠的战将控制住边疆。”

    “另一方面,虽然唐玄宗任命了一些藩镇,但那些如安禄山般割据一方的大藩镇并没有形成。”

    “趁着大胜之势,他完全可以凭借实力撤销这些藩镇,在内地形成集权式的和平。”

    “如此一般,边疆豪强灰飞烟灭,内地和平可以延续。甚至……”

    “甚至……土地人口可以重新划分……”

    “如此盛唐还可再次延续……”

    “可惜……”

    ……

    【安禄山进攻长安的兵力只有大将崔乾祐的一万部队,由于兵力分散,进攻乏力,其实很难突破潼关。】

    【此时,唐军在河北、河南的胜利让安禄山已经将精力转移到了后方,暂时不敢觊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

    【是真真正正的优势在我!】

    【然后,大唐皇帝陛下再次出手了……】

    【杨国忠惧怕哥舒翰得势,伪造了一份假情报递给李隆基。】

    【上言,攻打潼关的叛军崔乾祐只有老弱病残四千余人,哥舒翰心怀异志。】

    【李隆基不负杨国忠重望,当即下令给哥舒翰,无视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连连上书劝阻。】

    【出动二十个使者络绎不绝的来到潼关,哥舒翰在数道金牌的压力下最终决定出兵。】

    【六月初四,哥舒翰大哭一场,率军出关上路。】

    ……

    天幕上。

    『自相残杀』四个字扭转成一处布满丘陵的平原。

    平原在函谷关以西。

    北面是黄河,南面是一道丘陵。

    中间夹着七十里的隘道。

    隘道的西头形成一个小平原,随后逐渐收窄。

    隘道的最东头,从黄河岸边起了一小条山丘,山丘和南面的丘陵形成了一个喇叭口状的狭隘关口。

    画面逐渐推进,

    燕军正向山谷内抱头鼠窜,而唐军正乘胜追击。

    随后,自西向东,唐军的队伍密密匝匝如同蚂蚁一般挤在了狭小的空间里。

    丘陵的顶部,木头和石头源源不断的扔下。

    唐军阵营立刻大乱,开始互相踩踏。

    “让战车冲过去!冲过去!”

    唐军前面的战车试图对叛军形成冲击。

    但燕军在东口堆积了稻草,乘着东风点着。

    瞬间!

    大火瞬间蔓延引燃山间林木,随即形成一片火海!

    唐军前冲的马车也被焚烧起火。

    遮蔽山谷的烟雾弥漫开来……

    厮杀声震天而起……

    ……

    【六月初八,哥舒翰领兵与燕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被诱进隘路。】

    【叛军伏兵突起,投滚木檑石,唐军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冲击,被燕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

    【烈焰浓烟冲向唐军,人人睁不开眼目,只能在烟雾中刀枪乱舞,结果杀死的都是自己人。】

    【后面的弓弩手看见前方起了战斗,以为燕军杀了过来于是万箭齐发,箭囊全都空了。】

    【日影西斜,烟雾散尽。】

    【唐军才蓦然发现,前方只有几十辆烧焦的草车和遍地横尸的唐军,一个燕兵也没有。】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

    【唐军前方被堵,后路被截,顿时彻底崩溃,人人争相逃命,有的丢弃盔甲逃进了山谷,更多的因相互推挤而掉进黄河,纷纷溺毙。】

    【一时间,隘道中到处是惨不忍闻的嘶喊和哀号,死亡的喧嚣直上云端,响彻天地……】

    【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

    【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逃回潼关。】

    【唐军近二十万人的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六月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被部将挟持至洛阳,投降安禄山。】

    ……

    天幕上。

    勤政楼内。

    一直红光满面的李隆基,此时一脸破败之像。

    双眼无神,不知注视着哪里。

    而殿内,一片喧哗不绝。

    “二十万大军……没了!没了!”

    “不可能!三百年了!自贺拔岳入关,潼关从来没有被正面攻破过!即使是高祖,也只是施计迫潼关投降!数百年了!潼关的平安火每日升起!”

    “陛下!平安火已断!奔来的将士所言非虚!潼关失守了!此时长安将要落入铁蹄之下,不如蜀地安全,不如去往蜀都。”

    杨国忠一脸急切却又强行按捺住,迅速陈列弊害。

    “陛下!万万不可啊!”

    突然,一位皮肤黝黑的官员出列大声喝止!

    ……

    大唐。

    坐在龙座上一脸木然的李世民,眼珠微微移动。

    “朕……记得他……”

    话一出口,底下的众臣愕然发现,皇帝的声音一如夜枭般凄厉、沙哑。

    而一旁的长孙皇后则死死压抑住面上的异色,但双手却不由自觉的紧紧拧在衣袖上。

    她闻到了血的味道……

    “……诗人,高适……”

    ……

    天幕上。

    泪水盈眶的大臣高举着玉笏,大声谏言:

    “臣!请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

    “长安粮草在!人心在!”

    “陛下!圣人!您是有过丰功伟业的圣人啊!”

    “长安没有失!”

    “您不能走啊!”

    笏板掉落,臣子双膝跪地叩首悲泣道:

    “不能走啊……圣人……”

    “河北还在……长安还在……”

    “……大唐……还在……”

    殿内众人望着哭泣难制的监察御史。

    一片难言的死寂。

    上首的白发老翁,缓缓闭上双目。

    ……

    【六月十三日,李隆基出逃长安。】

    【西京留守崔光远、监军宦官边令诚等人,开城纳降,安禄山大将孙孝哲率叛军进入长安。】

    【花萼楼的文人侠客,上元夜的万人空巷。】

    【百姓们的鬓间牡丹,诗人们的斗诗万章。】

    【世人口中的盛世大唐业,巍巍长安宫。】

    【在这一天,彻底崩塌了。】

    ……

      尽力了,顶天就是写到这种程度了。

        为了找感觉去看了长安十二时辰,看到贺知章指着皇帝鼻子骂那段是真给我看哭了……

        情绪有了,然后发现特么的写不出来!

        憋气啊!!!

        自相残杀这个有人可能会说是香积寺……

        这个其实有点奇妙的错误。

        因为符合二十万和自相残杀两点的,只有哥舒翰的灵宝之战。

        香积寺,它不是自相残杀。

        就是唐军与燕军、官军与叛军。

        安禄山那是立国了呀。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88/3188813/1111084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