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历史性的一刻
第309章 历史性的一刻
范仲淹别看有的时候像愣头青,其实文笔极好,历史上他与富弼、欧阳修就经常写诏书。
所以三下五除二,就写下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文书,在场诸多宰相纷纷签名,等到下午召开常例会议的时候,在赵祯那通过,便能正式下达。
不过那也是下午的事情,中午赵骏签了字后,没有继续留在政制院办公,而是出了皇宫,一路去了皇宫北门外的科学院。
科学院占地可大了,是北青城改的。很多人不知道北青城,这是宋初赵匡胤建给赵家宗室子弟的文武学校。
后来宋徽宗赵佶就在这里就读,结果他十四岁就被封为端王,恬不知耻地跑到这里来做校长,于北青城中建端王府,所以此地也就是后来宋徽宗赵佶的端王府所在地。
既然是文武学校,那肯定要有校场和马场,而且后来宋徽宗还能修建庞大的端王府,就可以知道这里占地面积有多大,完全能够容纳科学界进行科学实验。
此时的北青城自然没有修筑得像后来的端王府那样豪华,从玄武门出来,两侧街道都是宗室子弟居所,东侧十王宅还曾经是大宗正赵允让居所。
只是此刻早就已物是人非,赵允让夫妻自尽,树倒猢狲散,直系子嗣被圈禁,旁支早就不见踪迹,宅邸也被皇室收回。
赵骏的马车驶过宗室们居住的街道,径直进了科学院,科学院大部分地盘全都被各个科学研究部门占据,现在宗室子弟上学都不在这上了,都是去城里新开的学校。
不过科学院也自己开设了一个学校,就在科学院旁边,但能够进入里面的即便是宗室子弟,那也得必须是最聪明的,身份尊贵都没什么用。
毕竟赵祯和赵骏都非常重视科学发展,可不希望有宗室纨绔子弟进去,不学无术,搞得里面乌烟瘴气,所以严格把关。
当赵骏抵达科学院大门外的时候,物理学院的院长郭谘带着几名教授就已经在门外等着。
提起北宋物理学家或者大发明家,肯定离不开毕昇、苏颂、沈括等人,但他们只是更加出名,在史料记载当中,还是有挺多不怎么出名的人才。
比如这个郭谘,进士出身,对数学、物理都多有研究,曾经设计军用器械,利用杠杆原理修筑河堤,兴建水利设施等等,被吕夷简推荐入物理学院,专心攻力学,对大炮的设计多有帮助。
虽然他屡次觉得在官家赵祯面前,就像是一个物理学的小人物,仰望着大山一样,可并不妨碍他醉心于物理,最近正在对赵祯提出来的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深入多方面研究。
“下官见过知院!”
赵骏的马车缓缓停在科学院门口,郭谘与众人连忙上来迎接。
科学院的大佬们不少都是进士出身,而且他们都是有官职在身的,光科学院的院长就与普通部长齐平,为正三品,而分院院长与普通侍郎齐平,为从三品,地位绝对不低。
“嗯。”
赵骏点点头道:“诸位辛苦,官家刚刚跟我谈起,说你们研究出了电力,我就马不停蹄地过来看看了。”
郭谘羞愧道:“说来也惭愧,世人早知磁能招铁,却不知道它能发出电。还是官家神人也,居然能够用磁铁把电招来,还需要官家教我们原理,我等愧对朝廷厚报。”
“术业有专攻,官家就喜欢鼓捣这些东西,有的时候这些东西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临门一脚想到关键的节点,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
赵骏笑了笑,他可不会说赵祯都是从小说里抄来的,而他那个仿造特斯拉线圈的赵氏线圈,其实都谈不上特斯拉线圈。
因为没有变压器。
纯粹就是先摸索出了几个法拉第电磁感应铜盘,上面缠绕了一些线圈铜丝,等电流产生后,用铁片刮一下能产生电火花,跟金属碰撞产生的火花都没什么区别,他就扬言发明了电力。
所以有时候科学这种东西,就真就是谁先发明谁先占有。哪怕只是简单的原理发明,根本没有进行严格的实验,赵祯就敢自居为电力之父了。
“真不知道这电能做些什么,若是我们可以让它的威力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用这样的东西唤来雷电,劈死敌人?”
郭谘不愧是原来做军械的,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军用。
不过很多东西的发明最初就是为了军队打仗服务,比如GPS最初就是给军用,后来民用就成为了导航。
赵骏说道:“它的作用可不是这些,以后再说吧。”
“知院请。”
郭谘连忙请赵骏进去。
在众人的簇拥下,赵骏一路到达了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由于要进行大规模实验,比如拿蒸汽机拉东西,占地面积非常大,直接就有个校场。
校场上乱七八糟堆了很多东西,有自行车、有水车、有农具、有机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十多个块头巨大的蒸汽机。
这些蒸汽机各有作用,有的用来做功率抽水,有的用来装在轮子上当发动机,还有的可以反复做功,用来磨粉、纺纱、织布、锻压等等。
基本上蒸汽机涵盖的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冶金冶炼都已经能够实现,唯一的问题还是需要橡胶出现,取代铜环、铅环,推动像瓦特改良蒸汽机那样,做到密封性完整,让它的功率最大化。
接着赵骏又在大家带领下,一路穿过各种各样的院子,有些院子是搞实用物理学,发明创造各种东西。有些则是搞理论物理学,对力学、光学、机械学等进行深入研究。
以目前的大宋物理学,其实还是初中到高中的知识水平。而且很多物理公式都没有研发出来,全靠赵祯抄书,抄完了书他自己搞出公式让研究院实验。
毕竟抄总比自己研发要快得多,哪怕赵骏会指导下发研究方向,也帮助他们建立起体系,却也不是那么两三个月就能成型的事情。
所以总结来说,大宋物理学进步,全靠赵祯当文抄公。
很快赵骏就被引到了一个内院房子里,屋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铜线、铜盘、磁铁之类的杂物,居中的实验台上,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在调试。
那年轻人回过头见到赵骏等人过来,便拱手说道:“下官苏颂,见过知院。”
赵骏以前来科学院视察的时候见过他,最近得知苏颂简直是天纵之才,蒸汽机完善就出自于他手,也因功升为科学院博士,为正五品。
他笑着说道:“苏博士有礼,此物就是你发明的?”
“颂不敢居功。”
苏颂连忙说道:“是依照官家的指示制作,相比于官家,下官万不能及一也。”
“没想到官家被诸位如此崇尚,不过官家提倡科学治国,科学能提高大宋的发展,科学才是国家强盛的第一利器,政制院也坚决维护官家对科学的崇敬。”
赵骏笑着环顾四周道:“诸位都是儒学大家,科举进士出身,但实际上不管是儒学还是科学,本质上都是对天地万物的探索和理解。儒学与科学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同一种学问。”
“是。”
郭谘连连点头,促进儒学与科学的融合本来就是朝廷目前在做的事情。
赵骏其实并不排斥儒家文化,排斥的是里面的糟粕。
后世政治书上都讲究对儒家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至少在明清之前,儒家的文化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像苏颂、张载、沈括等人不仅是进士出身,儒家文化的代表,同时也都是科学家。其中张载作为儒家理学创始人,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影响深远。
“此物给我演示一下吧。”
赵骏目光看向那铜盘。
铜盘装置很原始,就是一个指南针加上一些铜线、磁铁组成。
苏颂把其中一根线接到了指南针上,指南针顿时来回摆动起来,似乎受到了什么磁场干扰一样。
这就是最初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嗯。”
赵骏点点头道:“很好,官家跟我说过,磁铁与铜线之间会产生电流,通过线连接磁铁正负两极,就能把电流引出来。”
“就是现在还不知道此物有什么用。”
郭谘挠挠头。
“可以发光,官家今天上午在宫中已经实验,成功地让碳丝发光,只是持续时间不久,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材料或许能让它一直光,那么将来晚上照明,或许就不再需要蜡烛和火把。”
赵骏做出重要指示道:“你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找到合适的材料,钨石或许可以试试。另外就是继续研究电力,做到电力可控,可发展,可持续。”
“是。”
众人听了顿时觉得找到了方向,纷纷应下。
如今科学院缺的不是人手,而是缺那种灵光一现的天才,只要有人指明了方向,以他们的智慧不是不能弄出科研成果。
看了历史上第二台发电机之后,赵骏就又视察了化学院、生物学院、农学院。
目前科技水平还不算高,基本上跟明清同时期的西方差不多,但也够了。毕竟科学只要打好基础,那么未来一两百年内,必然会出现技术大爆发时期。
<div class="contentadv"> 现在基础打得差不多,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生物学都慢慢在铺开,以后十年内就要全大宋进行科学教育,教育普及之后,就会爆发出各种各样的科研人才,五十年内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水平或许不是梦。
下午申时,照例开启崇政殿会议,这个时间点凉快一些,那帮白发苍苍的老登们一个个早就就位,赵祯在自己书桌上摆弄着一个大铜盘,周围缠绕着四五个磁铁线圈,还有根线连着一个灯泡。
虽然由于苏打制造方法的缺失不能大规模制造玻璃,但自然界是存在天然碱的,只是需要一些办法祛除杂质,赵祯作为皇帝想办法弄到一些天然碱制作透明玻璃还是容易。
所以他让工匠把透明玻璃烧成灯泡的样子,在灯泡下面装了铜底座,上面装了碳丝,用电线连着铜底座,传导到碳丝上,很快发出了一点点亮光。
老登们围在书桌边好奇地看着,等灯泡居然真的发出亮光之后,一个个啧啧称奇,称赞不已。
“没想到老夫有生之年,居然真能见到电灯的出现。”
“这还是多亏了官家啊,若没有官家潜心研究,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官家真乃圣明天子,如今海内昌盛,国泰民安,本都是官家的功劳。官家却不辞辛苦,日日钻研发明,令天下百姓都从中受益。”
众人纷纷说着。
赵骏凑了过来,见到他来了,赵祯得意洋洋道:“大孙,怎么样?这东西好玩吧。”
“老哥伱在我面前说灯泡好玩,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赵骏都无语了。
别说就这最原始的碳丝灯,就算是LED灯他都见过,这有啥有趣的?
“害,朕一时激动给忘了。”
赵祯一拍脑袋道:“不过你那么多年未见过此物,难道不想吗?”
“其实都习惯了。”
赵骏笑道:“刚开始肯定不适应,没有后世现代科技,但后来认命之后,也就没那么多念头。”
“现在大宋正坚定不移地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未来还会更好的。”
赵祯放下手中的铜线。
虽然坚持科学发展是赵骏提出来的口号,但他却大力支持,甚至还在邸报和开封周报上自己亲手撰写过文章,表面坚持科学发展的立场。
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数理化的风潮,再加上前几年朝廷就把数学重新纳入科举,又在最近几年放出风声,还会把物理和化学也纳入科举,顿时学习数理化的人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官家,科学的事情就让它慢慢发展,还是应该先做好当下。”
范仲淹见赵祯已经炫耀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立即拿出自己写的公文道:“交趾送来道歉国书,臣等觉得他们丝毫没有悔改之心,因而写下驳斥战书,请官家过目。”
“哦?”
赵祯接过来,见老头们还围在自己桌案边,便笑着说道:“那大家就坐下谈吧。”
“谢官家。”
众人回到自己座位上。
赵祯拿出公文扫视了一眼,点点头道:“嗯,范卿写的很好,正要彰显我大宋威严。”
“若官家觉得没有问题,臣请盖上玉玺,发回李朝,正式宣战!”
范仲淹说道。
“嗯,好!”
赵祯就拿出玉玺盖上。
汉代开始,两国互相遣使就有了一定流程规范。
到唐代时,流程逐渐演变成一套礼仪。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两国互相遣使,有三个步骤。
分别是国书制度、使节派遣与使节归国后的处理。
第一步就是先给你发一封书信,告知对方我大唐要出使你们国家,你们要做好接待工作。
等对方回信之后,才是使节正式派遣。
最后则是使节各自归国,把对方国家的善意表达给大唐皇帝。
其它国家要出使大唐的时候,亦是如此。
除日本以外,其余陆地国家需要先提前告知大唐,让大唐做好接待使节的准备工作,才能够正式派出使节。
宋袭唐制,所以宋代的使节制度,也基本上就是这个流程。
只不过宋朝军事羸弱,外交上建树也乏善可陈,以往只要有国家遣使,往往是来者不拒,不会拒绝对方。
因此李朝还天真以为,只要继续出使大宋,献上珍贵的白象,或许就能平息大宋的怒火。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大宋这次打算彻底消灭越朝的决心。
见到李朝递来的国书,赵祯直接拒绝对方继续派遣使者,这就意味着也没什么好谈的了,直接开战就是。
赵祯盖上玉玺,基本就是对李朝宣战了,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个周边国家的生死。
“李朝势在必得,此事也议论过,不是什么大事。”
他盖完玉玺就把公文放在一边,下午会让进奏院发布出去,随后看向众人道:“今日有什么事情吗?”
“官家,还有今年的改革章程已经全部做完了,只需要盖上印玺,便能正式下达。”
范仲淹又将厚厚的一叠公文送了上来。
其实这些东西大家这段时间大家每天都已经讨论过,基本上也就是个盖章流程。
赵祯粗略看了一眼,抬起头看向四周,见大家都没有了反对,便微微点头道:“好,那朕就正式盖章,正式开始今年新政。”
说着他就把传国玉玺盖了下去,现在他都快变成一个无情的盖章机器了。
玉玺盖好。
大宋王朝就会迎来农业时代的最后一次改革。
众人目光都看向那玉玺。
其实这次改革他们也有很多意见,比如提高富户税收,同样也有些触动他们自己的利益。
但这事最容易通过,毕竟大宋皇帝要收富户的税,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好不容易都减少了他们纳税的支出,现在又回到以前,真是让人有些不习惯啊。
“啪!”
印章盖下,最后一次改革成了定局。
“啪啪啪啪!”
赵骏第一个站起身鼓掌,然后环顾众人道:“诸位,这次改革之后,就标注着大宋正式即将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了,全国性的钢铁建设正式开始,我们就算是迈入工业时期的初级阶段!”
“啪啪啪啪啪!”
众人也跟着站起身鼓掌,这也算是从影视剧当中学到的庆贺方式。
“呼!”
赵祯长呼了一口气,随后露出笑容道:“看来朕这一盖,还真是充满了历史性的一刻啊!”
这次全面改革,钢铁厂将遍地开花,一个崭新的大宋即将迎来!
(https://www.66kxs.net/book/3180/3180912/11470748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