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出征前的交代
董良给董瑾的职务是新组建的吏部总长,明清之六部中吏部乃是排在首位,不过董良一直都没有设置这个部,那是因为华族的官员太少,董良自己就能够管理过来。
现在不一样了,摊子大了,很多权力董良必须要分出去,让人帮自己分担。
华族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实事上华族除了确定了九等十八级文官等级之外,很多文官的制度都没有确立。
董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华族创立的时间又短,他只能捡紧要的事情先确立,很多事情都要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去做,比如现在完善文官制度。
董瑾是科班出身,对这些再了解不过,其实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此时在全世界都算是比较发达的,尤其是科举制度,甚至被很多列强推崇。
“二叔,华族初创,咱们的文官成分复杂,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您要尽快建立一套官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
文官的培训班,董良之前已经在做,他还为此编写过教材,除了《告华族同胞书》这个必读书目,董良还将华族的施政理念编辑成册作为培训文官的教材。
华族的文官培训比较注重思想教育。
董良觉得每个人的施政习惯和处事方式不同,但是只要最后能够为百姓和华族解决问题就好。
但是施政基本理念一定要统一。华族将百姓摆在第一位的施政原则必须要把守。
东番保卫战的时候,董瑾就在安平城中,他到了华族之后一开始被董良安排在振华大学堂执教。
期间,董良举办了一场科举,选拔了一百多人放在大学堂做任职前培训。
董良让董瑾去执教,他发现董瑾研究了自己编写的教材之后,能够真正明白他的意思,同时还能够引经据典进行论证。
这就是读书多的好处。董良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将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用白话讲出来,但是到了董瑾的口中就和四书五经中的典故联系在一起。
另外,董瑾还帮董良将《告华族同胞书》给做了润色,董良自己读了之后,都感觉更加舒服。
“元首,您这有些为难的下官了,下官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通判。”董瑾依然是一副谦逊的姿态,他似乎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董良也知道董瑾这是在谦虚,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他已经对董瑾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叔不用谦虚,要求我已经列给你了,有一点,文官的任职一定要有定期交流,不可在一地任职过久,另外所有官员做出的决策都要终身负责,各地的官府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制度,方便今后的倒查。还有,文官到了一定年龄后必须要退休或者是退居二线,如果经过审查,没有贪污受贿等行为,方可以根据其政绩给予爵位。”
董良的这个制度类似后世的廉政奖励,那就是官员在退休的时候,如果洁身自好,就能够得到一笔丰厚的一次性奖励,让其退休后过上不错的生活,这增加了他们贪污受贿的成本。
“放心吧,元首,既然您信任属下,这些事情,我会慢慢做起来的,不过您可要帮我把关。”董瑾在董良的面前一向是以下属的身份说话。
董良可以尊重他,称一句二叔,但是他自己不能登杆上。
有了董瑾之后,董良在军政两块都有自己绝对信任的人掌控,对于维护他的权力确实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
接下来是周藤虎,他这次要留下来主持工作,还是总长会议召集人。周藤虎心中非常明白,这是董良的一次考验,不仅仅是考验他周藤虎的能力,同时也是考验他的忠诚。
因此周藤虎必须要谨慎,不仅仅要处理好工作,还不能表现得过于专权。
董良会怎么看自己,那些华族的老兄弟又会怎么看自己,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刘峰良的担子也很重,他才是整个东番岛的行政总管。
原本由王资雨处理番政,他只要管好现有的各县就好。
但是这次出征,董良却将王资雨给带走了。
因为王资雨这个人是幕僚出身,而且是个智计百出的主儿,带在身边能够帮董良出谋划策、参谋军事。
再者王资雨一直在浙闽总督衙门做幕僚,对福建内部的情况非常了解,带他出征能够得到不小的帮助。
因此董良将还没有完成治番任务的王资雨给抽调了出来。
其实,王资雨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此人聪明绝顶、诡计多端,那些番社土目哪里是他的对手。
这次东番保卫战,在清军和洋人一起杀来的情况下,在王资雨的运作下,番社硬是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个时候,作为不稳定因素的番民只要不出事情,那就是立功了。
当然了,经过此事,王资雨也经受住了考验。
这个人要是对华族不忠的话,那么这次清军杀来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
已经成为太平天国都城的天京城现在已经是一座巨大的军营。
城内是太平军的军营,这里聚集的太平军不下十万人。
城外则是清军的军营。
在太平军占领了天京十余天后,钦差大臣向荣带领清军五万人进驻了孝陵卫,在这里扎下大营,依托周围的山势,清军修建了数十里长的连营。
南京城自古虎踞龙盘,一面临江三面环山,清军想要再拿下这里很难,同样的,太平军想要从此处杀出来也不容易。
不过太平军并没有选择从南面突破去富裕的江西和浙江,而是开始了东征。
杨秀清在占领南京没多久,就派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等悍将东征夺取清朝财税咽喉要道扬州、镇江,截断满清漕运,争取战略主动权。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步好棋。
此时,琦善等人尚在路途中,镇江、扬州只有2000余八旗士兵、1000绿营,以及5000壮勇,且已经是惊弓之鸟,还要防守两座城池,兵力压根不够用。
咸丰皇帝对向荣、琦善的表现很不满意,下旨斥责:“岂沿江一带毫无侦探耶?殊不可解!”
不过,军情紧急,眼下也就他俩还能打仗,咸丰也不敢治罪,只是斥责而已。
他不明白,大清朝的军队究竟是怎么了。
咸丰下旨责问,也并不能解决问题,向荣一时间也无法赶往镇江、扬州,干脆就是留在南京南边孝陵卫,也算是围魏救赵。
但是太平军军力充沛,依然可以正常东征。
如此,咸丰只能让逃跑将军,之前找借口放弃南京的江苏巡抚杨文定、漕运总督杨殿邦召集兵马抵御,阻止太平军东进,威胁苏常安全。
杨文定、杨殿邦,毫无军事才能,且胆小如鼠,岂能守城呢?
杨文定、杨殿邦、文艺等商议一番,认为镇江难以防守,只能将有限兵马派往重要隘口,将太平军阻止在路途中,才是上策。
根据协议,副都统文艺率1500八旗兵马驻守山嘴头;杨殿邦负责瓜州、镇江防务,想办法募集兵勇;杨文定负责水师,招募英美民船、水手,阻止太平军水路进兵。
3月28日,罗大纲、林凤祥率万余将士东征,前锋途径金山时遭受猛烈炮击。清军长江水师拦截江面,与岸上炮兵协同作战,轰击江面太平军舰船。
30日,太平军主力舰船赶到,击败长江水师,夺取金山、瓜洲,清军溃逃。
首战获胜,太平军分兵两路:罗大纲、吴如孝攻取镇江,林凤祥、李开芳攻取扬州,将清军各个击破,达成预期战略目标。
(https://www.66kxs.net/book/3173/3173621/11031994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