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三皇子来访
第465章 三皇子来访
户部尚书王庭之,是世家王氏在朝堂的代表,也是四大家族的代表,庆元帝此举,等于是直接撅了世家的面子。
虽然他们一方是君,一方是臣,明面上世家是要对庆元帝让步。
可是,世家势力庞大,朝廷各部都有世家的人,关系盘根错节,他们如果想干点什么,还真够庆元帝头疼一阵子的。
上令下不能达,那这条政令几乎等于白废,所以,庆元帝好一阵子都气的头疼。
三皇子是少数支持庆元帝决策的代表,也曾奋勇的亲自一去监督税收,奈何在外奔波一个多月,除了碰了一鼻子灰,屁事没办成。
那些老油条,总有本事让你有火发不出。
爷俩都憋了一肚子气。
三皇子这边都不顺利,韩仲玉那里就可想而知了。
唯一让人放心的就是,世家只是不配合,到目前为止,还没使什么阴招。
这个情况也早在预料之中,割谁的肉谁愿意呀!
不过,这一次韩仲玉对谢玉姝却报喜没报忧,给谢玉姝的信也大多是说一些南边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等与差事无关的日常琐事。
由于隔得远,韩仲玉的信有时候一个月只有一两封,有时候两个月一封。
谢玉姝也能想象他一定很忙,不管韩仲玉那边来没来信,都是雷打不动的半个月一封,给他送过去。
直到在京城闷了半个多月也无可奈何的三皇子,突然想起裴介三番五次的对他说,谢玉姝为人忠义,且智多近妖,让自己不妨多跟她走动走动,就当交个朋友。
还特意强调了,是跟他之间的情谊一样的朋友。
三皇子明白裴介说的,是让他把谢玉姝当同僚或者谋士那样看待,而不是男人看女人的那种从属关系。
即便裴介不说,就谢玉姝干出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他也不敢轻视她,交朋友,他早就尝试过,但是他受到的信号,总结就是一句话
“君子之交淡如水。”
她那个人,心中界限分明,不是她格外待见的,根本走不到她身边去。
三皇子纠结了三天,本不想热脸去贴冷屁股,但是想了想,为了广大黎民百姓,还是决定走一趟。
淡如水就淡如水吧,银子都不是人人都喜欢,还有视之如粪土的呢,何况是他呢?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三皇子终于决定去玉泉山庄走一趟,跟谢玉姝唠唠。
因为也不知道有没有收获,他这也算是病急乱投医,所以也没跟庆元帝说实话,只说在想出去逛逛,要离开京城半月左右。
庆元帝也知道他这次的差事大受打击,反正这个事情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于是直接给他放假了。
三皇子得了庆元帝的允许,回府收拾了和包袱,带上五个暗卫轻装骑马赶往太安府。
大皇子和五皇子见三皇子突然撤了,以为他是看清了形势,向世家妥协了呢。
想着世家错综复杂的势力,而且支持庆元帝的人少之又少,估计庆元帝早晚都得向世家妥协。
在他看来,动世家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那么容易开刀的,也有可能庆元帝现在就后悔呢,只等个台阶下。
他们如果主动规劝,不但给了庆元帝台阶,还能博得世家好感。
于是大皇子和五皇子这俩大聪明,在三皇子离开的第二日就在朝堂上谏言,加重农业赋税有损庆元帝威名,恳请庆元帝收回成命。
这话一开口,几乎就是侧面认同了庆元帝此举不明智,说白了,就是昏庸。
庆元帝是又气又心寒。
平常百姓都受不了被人骂做浑蛋,何况是一国之君。
如果他真的荒淫无度,暴虐无道,骂他他也认了,可是,他殚精竭虑,每天批近五个时辰的奏折,还要早朝,周全朝堂内外,所思所想,无不是为了大齐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他自问对得起这身衣裳了!
这些世家大族的财力加一起,比国库还富裕,八辈子都花不完,稍微碰触到他们一点利益,就敢跟明里暗里的他掰腕子。
世家的人也就罢了,本来他们就是利益共同体,一个鼻孔出去也属正常。
可是大皇子和五皇子为了拉拢人脉,竟然也敢在朝堂上公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规劝于他!
好、好好,原来在他们这两个逆子眼中,自己竟然是个无道昏君。被扎了心的庆元帝似笑非笑的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将两人直接晾在了那里。
这些日子,除了提高土地大户的税收的事情,朝廷大齐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经济稳步发展,捷报频传,有这一点稳住,庆元帝的坏心情还能中和一下。
既然税收的事情僵持不下,索性谁也不提。
其他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哪家妇人放印子钱了,那个权二代欺男霸女了,顶多两个阵营的人举报对方受贿逛花楼了。
庆元帝老神在在的听着他们从下边扯皮,适当的给撸个一官半职,或者罚些俸禄。
由着他们从辰时初,磨叽到巳时末,大皇子和五皇子也一直跪到巳时末。
期间两大阵营的人倒是屡次找机会给他们求情,但是总被三皇子的人岔过去。
当然还有以韩家为首的中间派。
直到快中午,庆元帝肚子饿了,才轻咳
了一声,抿了口茶。
站在旁边的司殿太监心领神会的喊了声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大臣们心道,可算让走了,他们口水都喷干了,之前有几次都尬住了,庆元帝就是不退朝,只能找点事继续扯,既不能扯大的,怕厮杀个地动山摇,渔人得利,又不能扯芝麻大不痛不痒的小事拿来辱没圣听。
好嘛!这一上午,把他们攒了一年的敌方小辫子都用上了。
见底下鸦雀无声,庆元帝心满意足的抬屁股走人。
离着两位皇子近的人赶忙去将大皇子和五皇子扶起来。
跪了两个时辰,大皇子和五皇子腿跟针扎的似的,直接被人搀着出去的。
两位皇子规劝,庆元帝都是这个态度,可见他要薅世家大户羊毛的决心有多大。
客观的来讲,加两成税也伤不着他们的筋骨,都是百年世家,最次也是几十年的富商,家里大头的收入都是各自的买卖,土地那点收成,不过就是锦上添花。
他们之所以咬死了不让步,无非就是怕庆元帝得寸进尺,继而向世家出手,瓦解了世家的权利。
岂不知,权利的交锋本就是你强他弱,他强你弱。
凭本事分大小王。以前国力衰弱,许多大儒,和资源都掌握在世家手中,庆元帝憋屈一点也只能受着。
现在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说白了,他有钱,有兵器,有武将,腰杆子硬了,世家如果还想明里暗里掣肘庆元帝,庆元帝怎么可能容忍他们,何况还妄图阻碍他的发展。
如果世家一直不知进退,妄图左右庆元帝,双方迟早有一场血淋淋的变革,要么就是庆元帝把世家拔了,要么就是世家把庆元帝换了。
不管哪种结果,都会引起一场动荡。
而这场动荡,必会直接影响以后大齐几十年的发展走向。
这一点,所有人都明白,只是还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了选择。
从三皇子和韩仲玉在外头屡屡碰壁就知道,世家的力量不容小觑。
而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想在新型商品上在插一脚,等所有能赚钱的买卖都被他们垄断以后,只能是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到时候,工人的工钱他们说了算,土地也在他们手里掌握着,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总有一天百姓会被逼的没有活路。
虽然世家也有几个贤德之人,但是,几个贤德之人的背后,却站着一群俗人。而掌握普通百姓生活的,却恰恰是这些俗人。
所以,解决事情的根本,就是让普通百姓手里握着土地,有地就有粮食,粮食不仅仅是百姓活命的根本,也是国家的根基。
三皇子是嫡皇子,由太傅亲自教导的,太傅是庆元帝亲自选的有名的清官杜智恒,这人出身耕读之家,家里是个小地主,不算多富贵,但也不愁吃穿,能供他读书。
此人天资聪颖,五岁启蒙,二十六岁高中状元,庆元帝把他留在身边做了三年中书舍人,观察过他的品行,发现此人心怀慈悯,关注民生,心志坚定,且曾拜名师修学了三年,博学多才,在治国上也有一定的见解。
在朝堂也做了十几年的官,政绩斐然,后来才被派到三皇子身边做太傅。
言传身教,所以,三皇子也比较关注民生和国情。
庆元帝提高世家大户土地税收的召令一出,杜智恒就跟三皇子分析过利弊,所以三皇子格外赞同庆元帝的举措,在事情迟迟看不到结果的时候,选择去谢玉姝那碰碰运气。
而大皇子和五皇子,虽然也有太傅和国子监夫子的教导,但是,一个以皇长子自居,总觉得离那个位置最近,不争一把,如何甘心,所以很早就开始向那个目标努力,学习也好,做事也罢,都掺杂了很强的目的性。
一个受楚嫔影响,心心念念夺大位,复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早就潜移默化的移了本性,太傅和夫子教的那些治国策,早就下饭吃了。
就算还剩点,一整个争权夺势的脑子,又怎么能领悟的那么深呢!
只能说,环境造就人,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同样的出发点,走出来的人却天差地别。
(https://www.66kxs.net/book/3169/3169246/11110659.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