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崇祯重振大明在线阅读 > 第500章 遗祸千年司马懿

第500章 遗祸千年司马懿


李世选是李善长的后裔,这是群臣认可的。

    当年李善长被诛,并没有全家族灭,太祖特赦诸子弗诛。

    他的长子李祺与临安公主的两个儿子,一个为留守中卫指挥,一个为旗手卫镇抚,后来被罢世袭。

    这两人都留下了后代,子嗣曾经以恩荫担任知县、州判。

    可以说,李家虽然败落,和有爵位的功臣后裔不能比,但是仍属于官宦之家,能以恩荫入仕。

    后裔也颇为繁茂,李世选就是其一。

    确认他的身份后,朱由检道:

    “伪造敕书,该当如何定罪?”

    署理大理院掌院的张九德道:

    “凡诈为制书、及增减者,皆斩。”

    “未施行者,绞。”

    “李世选所拿敕书为伪,当以未施行判绞。”

    朱由检微微点头,说道:

    “那就如此定罪吧!”

    “此案也不必大张旗鼓审判,以免引起物议。”

    又向群臣问道:

    “李世选是功臣后裔、又是公主之后,当在八议之列。”

    “他犯的罪是否属于十恶,能不能够减罪?”

    八议有议亲议故议贵等条款,符合条件者犯罪需要奏闻,交由皇帝裁决。

    李世选的身份,这些都能勉强够得上。只要他犯的不是十恶不赦之罪,就能取自上裁,由皇帝予以赦免。

    韩爌想到皇帝之前要把李世选交给贵族法庭审判,有些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回道:

    “八议之五曰议能,谓有大才业,能整军旅,治政事,为帝王之辅佐,人伦之师范者。”

    “李善长与太祖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曾被誉为勋臣第一。”

    “臣以为可以议能。”

    其他臣子闻言,纷纷予以附和。

    他们对李善长大多同情,赞同皇帝减免李世选的罪过。

    毕竟作为臣子,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后裔,能够被皇帝减免罪过呢?

    李世选的敕书就算是伪造的,也称不上谋反危害社稷。他的这种行为,不在十恶之列。

    朱由检见到群臣的态度,微微点了点头,决定道:

    “既然如此,就以八议的议亲,赦免李世选的死罪。”

    “不过他伪造敕书,不惩戒不足以威慑天下,判他流放海外,终身不得踏入中原一步。”

    定下了对李世选的处置,朱由检见群臣对李善长大多有同情之意,又问道:

    “朕在先前定下紫阁功臣时,命礼部和太常寺厘定太祖功臣和成祖功臣名单,在南京和北京分别建立功臣庙。”

    “此事进展如何,有结果了没有?”

    礼部尚书温体仁道:

    “臣按陛下旨意,把有功之臣尽量列入功臣庙。”

    “太祖功臣庙正殿六人: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

    “西序八人:越国武庄公胡大海、梁国公赵德胜、巢国武壮公华高、虢国忠烈公俞通海、江国襄烈公吴良、安国忠烈公曹良臣、黔国威毅公吴复、燕山忠愍侯孙兴祖。”

    “东序七人:郢国公冯国用、西海武壮公耿再成、济国公丁德兴、蔡国忠毅公张德胜、海国襄毅公吴桢、蕲国武义公康茂才、东海郡公茅成。”

    “此二十一人和郧国公廖永安、永义侯桑世杰,尽皆配享太庙。”

    “嘉靖之时,增诚意伯刘基、营国公郭英配享。”

    “臣以为此二十五人,应当尽列入太祖功臣庙。”

    朱由检微微点头,看着群臣的目光,说道:

    “此二十五人,除诚意伯刘基外,都是武将出身。”

    “有没有其他功勋卓著的文臣,可以列入功臣庙?”

    这句话让群臣很是欣喜,他们都是文臣,当然希望有文臣能列入功臣庙,甚至配享太庙。

    再想到先前所谈李世选敕书案,这些人已经明白了皇帝的想法,韩爌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李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此等功臣,臣以为当列入太祖功臣庙。”

    群臣对此纷纷附和,大多认为李善长有列入功臣庙的资格。

    事实上李善长被杀之后第二年,就有人为李善长辩解,太祖也未怪罪。

    可以说,天下间为李善长鸣不平的大有人在,大多认为太祖对功臣太苛刻。

    朱由检见群臣大多附和,也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不过他为了维护太祖的光辉形象,当然不可能为李善长完全翻案。在扫视群臣之后,忽然道:

    “众卿可知,李善长因何而死吗?”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低头无语。

    他们大多认为太祖是找理由杀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不好说出来。

    礼部尚书温体仁揣摩皇帝意思,说道:

    “李善长之罪,在于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实属大逆不道。”

    “故而太祖诛之,让功臣引以为戒。”

    朱由检微微点头,对太祖定下的罪名当然是认可的,又向群臣追问:

    “李善长时年七十七,已是风烛残年,太祖为何认为他是大逆不道呢?”

    “众卿可曾想过吗?”

    群臣想说太祖就是想杀功臣,但是在皇帝面前显然不能这么说。

    纷纷表示不知,对这个问题没有回答。

    朱由检叹息一声,说道:

    “尔等想不明白也不为异,毕竟你们都是忠臣,从未想过谋逆。”

    “太祖之所以杀李善长,是因为司马懿留下的教训太深刻,不得不杀之耳。”

    “李善长狐疑观望,知胡惟庸逆谋而不检举,太祖一旦生病,对他自然担心。”

    “为了不给后人遗祸,只能在群臣请求下将其除去。”

    “否则李善长再活二十年,焉知天下姓谁?”    

    群臣听到这番话,内心悚然一惊,知道是皇帝的发自肺腑之语。

    这个理由其实也有人猜测过,但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仍旧是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谁能想到,司马懿千年前所做的事情,千年后落在了李善长身上,让他落得个被杀结局——

    如果没有司马懿老年篡夺权位这件事,李善长多半不会被杀。他所犯的罪过,不一定以谋逆论罪。

    但是有司马懿的前例在前,太祖不敢赌这个可能。只要太祖生病身体虚弱,就会怀疑李善长的用心。

    在不确定是否能熬死李善长的情况下,太祖最好的选择,就是杀掉李善长。不让这个权位很大的功臣,影响到后续皇帝。

    可以说,李善长是因司马懿而死。司马懿千年前射出的一支箭,千年后射中了这个人。

    想明白这件事的群臣,兔死狐悲地同时,忍不住埋怨起千年前的司马懿——

    如果不是这个人谋朝篡位,皇帝何至于要杀已经致仕的老臣。

    司马懿当真是遗祸千年,到现在还在贻害世人。

——

    看着群臣的脸色,朱由检知道他们有些被吓到了。所以他把自己之前设立资政院的想法,向群臣道了出来:

    “朕之所以设立资政院,定下致仕年龄限制。”

    “就是为了使君臣相得,避免胡乱猜忌。”

    “大臣年老致仕之后,只要不胡乱插手朝政,把一些人阴谋乱政的事情检举给皇帝。”

    “皇帝又怎会怀疑大臣,是否有了逆心呢?”

    “资政院之设,是为了君臣互信,避免有些大臣年长又有权位,让皇帝不得不痛下决心。”

    这番交心的话,让群臣仍旧感到寒意,也受到一些安慰。

    诚如皇帝所说,只要致仕后不胡乱插手、知道逆谋后就检举,皇帝又何必担着杀戮老臣的名声,非得把他们杀掉呢?

    尤其是一些人看着皇帝年轻的面庞,感觉更是欣慰:

    纵然大明的皇帝大多不长寿,当今皇帝至少也有二十年的寿命。

    他们这些老臣,大多会在皇帝年老前死去。

    所以,他们可以放心地建功立业,不用担心当今皇帝会杀戮功臣。

    不过,也有一些人下定决心不要恋栈权位,免得皇帝觉得自己的权力太大,在生病的时候会出于担心把自己除去。

    可以说,司马懿的行为,至今仍在贻害,影响君臣间的互信。

    一些人因此更加感谢诸葛亮,明白了诸葛亮为何被历朝推崇的原因——

    实在是大家都期望君臣相得,不希望皇帝因为一些猜忌,就胡乱杀戮君臣。

    皇帝同样期望臣子有诸葛亮的忠心,对诸葛亮最开始推崇的皇帝,就是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然而司马家得国不正,最终仍旧被刘裕所篡。

    大明现在是没有这种权臣的,朱由检毫无顾忌地讲解了自己的看法后,又向群臣说道:

    “李善长的罪过,说谋逆有些牵强,但是谁也不能确定他是否有逆心。”

    “所以他的罪行不变,仍按太祖时的审判。”

    “但是他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应当列入功臣庙。”

    “希望他成为城隍之神见了太祖后,会向太祖忏悔。”

    定下这个原则,朱由检道:

    “太祖功臣、成祖功臣,和紫阁功臣按同样规格封赠。”

    “李善长的后裔若成功开藩,朕许其世袭伯爵之位。”

    “但是李世选排除在外,他是流放罪人。”

    这个处置,让刚刚身怀戒惧的群臣,感到一阵安心。

    当今皇帝还是宽洪大量的,这相当于实际赦了李善长的罪。

    他们商议之下,为李善长恢复了职位爵位勋级,并且追谥襄愍,有怜悯昭雪的意味。

    李善长的长子李祺被追赠韩城伯,他的后裔可承袭这个爵位,前提是去海外开辟封地。

    李善长的后面,又有太祖封爵不受的朱升、姑孰郡公陶安、南阳郡侯叶琛、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功不在诸将后的章溢这五位文臣,同样被列入功臣庙,可以配享太庙。

    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因为和李善长一样的原因被赐死,同样实际赦免。他们被追谥为武壮、武靖,后裔可承袭伯爵爵位——

    这两人多有文官为他们说话,尤其是傅友德的后裔,和很多文官有交情。

    董其昌的一个弟子傅廷彝,就是傅友德的后代。

    接替朱燮元担任川贵五省总督的傅宗龙,同样是傅友德的后人。他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同科有钱谦益、杨嗣昌等人。

    当今晋王一系,也是傅友德女儿的后代。

    可以说,傅友德的后裔颇为繁茂。早在嘉靖年间,傅友德就被建庙赐额,已经实际平反。

    朱由检这次给他平反,并没有遇到多少阻力。他还把另外一些没有犯下大罪的开国功臣实际平反,允许后裔去开辟子爵、男爵领地。如果本就有世职,转为爵位时可以升一级。

    没得到谥号的功臣,这次也一并补谥,给他们应得的地位。

    最终,太祖功臣庙的功臣,被定为三十三人。他们也同时配享太庙,享受皇帝祭祀。

    成祖功臣庙人数就更多了,但是配享太庙被严格限制。朱由检恢复了姚广孝的配享,加上张玉、朱能、王真,只有四个人配享成祖庙庭。

    成祖年间封爵的,都被列入功臣庙。他们的后裔大多是贵族,仍在承袭爵位——

    就是为了不让这些勋贵闹腾,朱由检也得把他们的祖先加进去。

    其中因为靖难功劳列入功臣庙的,有三十三人。

    随成祖南征北战封爵的,有十三人。

    仁宣时期封爵、功劳却是在成祖时期立的,有三个人。

    在成祖年间启用,后来被宣宗托孤的文臣,有四个人——

    之前评选紫阁功臣时一直被群臣推荐的三杨,这次和胡濙一起被列为成祖功臣。

    但是他们的功绩在成祖功臣中实在不显眼,只能排在后面。

    这五十三人,就是成祖功臣。他们的后裔同样被允许海外开藩,至少拥有伯爵爵位。

    实际现在大多拥有公侯伯爵位,在京城不肯往海外去。

    其余紫阁功臣,这次也得到了配享太庙的荣耀,接受皇帝祭祀。

    比较麻烦的是于谦,把他配享英宗庙庭显然不合适。景泰皇帝则因为没有庙号,自然也没庙庭。

    最终,在朱由检的提议下,群臣给景泰皇帝上了庙号代宗,谥号也增加到十七字,符合大明皇帝身份。

    景泰陵也要改建,更符合帝陵规制。

    不过他在太庙中直接被放在祧庙,因为比他更往后的宪宗、孝宗,已经在祧庙里了——

    实际他没在太庙寝殿里一天,就进入了后殿。

    至此,厘定功臣之事,方才完全定下。

    大明的太庙和功臣庙,都要随之改变。

    太祖功臣、成祖功臣、紫阁功臣,构成了大明新的功臣体系。(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62/3162058/11110603.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