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零章 两难
就在会稽城遭受长生军围攻之时,北方吴兴郡的局面也处在极为紧张时刻。
王恭率军南下,十余日前兵临阳羡。同谢玄和谢琰率领的万余兵马形成对峙之势。双方虽然没有交战,但是局面已经是干钧一发。
王恭派出兵马,于义兴郡四处筹措粮草物资,稳住军心。王恭知道他所率的是北府军旧部,和谢玄交战恐怕会生出许多意外,所以他采用了胁迫威胁等手段,令北府军诸将不敢擅动。
于此同时,在抵达义兴郡稳住阵脚之后,王恭开始了大规模的整军。
所谓的整军,无非只是做一件事,那便是将北府军旧将之中那些不和自己一条心的将领统统替换掉。他不惜从低级军官之中提拔任命领军将领,尽管他知道这些人不能胜任,但当此之时,也只能赶鸭子上架。
王恭知道,这些低级将领比那些高级将领要靠得住些。虽然他们也曾是北府军旧部,但是谢玄对他们的影响力不大。毕竟是低级军官,可能都没资格在谢玄面前说话,更谈不上什么崇拜和忠诚了。
但自己一旦提拔了他们,他们反而对自己更为忠诚些,因为自己给了他们一步登天的机会。
当然,弊端是一定有的。领军之将若是无能,战斗力会大大的削弱。而且将领不能服众的话,兵士们作战的能力和信心也大打折扣。那些低级将官之所以是低级将官,多少是能力上有所欠缺,或者是缺少火候的。
但相较于哗变的风险,王恭宁愿承受这样的弊端。普通士兵反而不用担心,他们是最底层,只会盲从。打起仗来,他们才不管对面的是不是曾经的北府军的统帅谢玄呢。只要在待遇上不亏待他们,他们便没有什么不满的情绪爆发。
所以,王恭在义兴郡四处搜罗粮草物资,将本地豪族洗劫一空,只为了能讨好兵士们,给他们大量的赏赐以笼络人心。
在收编了王廞在义兴郡的部分兵马之后,王恭的兵马数量不减反增,从南下时的三万人,扩充到了三万三干人。占领了义兴郡之后,又有了栖身立足之地,事情似乎一天天的变的好了起来。
他也不急于进攻谢玄,他明白,越是稳定住局势,对自己越是有利。当整军的余波过去,军队中北府军旧将的影响逐渐变淡,兵士们适应了新的将领领军之后,再出兵进攻也不迟。
反观谢玄谢琰一方,自拿下吴兴郡之后,收编了王廞兵马数干,兵马扩充到万余人。正欲北上前往京城解京城之围时,突然王恭率军南下进驻义兴郡,将谢玄等人堵在了吴兴。
没有谁比谢玄更了解北府军的战斗力了,面对如此情形,谢玄也不得不紧张起来。谢玄曾派人潜入义兴郡,探听北府军中的情形。谢玄不相信自己的那些旧将会同自己交战。
但得知王恭在军中大肆清洗北府军旧将,部分北府军旧将已经被剥夺领军之权,形同被软禁在军中没有了任何权力。而如何谦等一部分人选择效忠王恭,已经为王恭卖命的消息之后,谢玄意识到,自己不得不面对自己曾经统帅的这支兵马,并且要与之对垒了。
因为这件事,谢玄的情绪很不好。
谢琰宽慰兄长:人走茶凉,已经离开北府军两年了,不能怪那些人会另择靠山。况且许多人也不是自愿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这么做或许只是权宜之计,否则便要被王恭杀死,他们别无选择。
谢玄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从情感上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好在刘牢之没有让他失望,阵前倒戈,率领一万多人屯军京口,保住了北府军的火种。而自己眼前面对的王恭的兵马,已经算不得是北府军了。
“瑗度,我难过的不是有些人投靠了王恭,我难过的是,四叔和我辛劳了多年才建立的北府军,如今成了这副样子。当年力克数十万秦军的北府军已经不再了。眼下,我们要面对他们,必要战而胜之。我亲手建立了它,现在又要亲手毁了它,这才是令我意难平之事啊。”
谢琰完全理解谢玄的感受,但除了安慰之外,他什么也做不了。
谢玄虽然心中难受,但是在准备作战的事情上却毫不懈怠。兵马的训练一刻不停,作战的会议一场接着一场。针对北府军作战的特点,针对己方兵马的优缺点,谢玄进行了大量的思索和谋划。
谢玄将这次战斗视为为自己正名的一战。他要告诉世人,北府军之所以是北府军,不是因为兵马如何,而是统领他们的人是谁。自己率领的兵马,就是北府军。自己会击败王恭的兵马,北府军会重新建立起来,自己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一雪当初北伐失败之辱,重新站立起来。
吴兴郡上下人等也表现出了积极的配合,本地大族出钱出粮积极替谢玄募集兵马人力。不光如此,吴郡大族也赶来增援。吴郡顾氏家主顾谦,不顾路途遥远,从吴郡赶来,带来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和吴郡大族的联名支持信。
谢玄知道,这些支持其实并非完全冲着自己来。吴郡大族如今多在徐州为官,许多重要人物担任太守等要职。李徽的侧室顾青宁,更是顾谦的孙女。看在这一层关系上,他们才会如此积极的支持自己。
若是以前,谢玄心里可能会有抗拒心理。但是经过过去一年的心态的调整以及心理上的成长,谢玄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了。更何况,此刻这些支持和声援对自己是何等的重要。
但是,就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一个让谢玄和谢琰措手不及的消息送达吴兴。那便是刘宣之派人送来的五斗米教教众上虞起事,会稽郡各县教众蜂起作乱的消息。
谢玄和谢琰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稽郡五斗米教活动猖獗,这其实是去年他们便注意到的事情。但没想到,他们居然真的敢起事造反,选择的正是朝廷焦头烂额,天下大乱的时候。这明显是精心的选择,不是偶然。
会稽郡是自己的大后方,倘若会稽郡为教徒占领,留在会稽的谢家众人将陷入危险之中。而且,若教徒兵马北上,自己将陷入南北夹击的危险境地。
谢琰当即主张,回援会稽郡,平息了五斗米教教徒的造反作乱为先。但谢玄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否决了谢琰的提议。
很简单,此刻和王恭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此刻自己撤兵回头,王恭将会迅速攻占义兴郡的所有城池,连带吴郡也不能幸免。这样一来,王恭将占据三郡之地,且是最为富庶的粮草和人力充沛的三吴之地。一旦形成这个局面,则其势不可挡。
回到会稽之后,也无法保全会稽。王恭必会南攻,会稽无险可守,人力难敌,又经过乱局之后,更是无法阻止王恭。此消彼长,未来局势将完全掌控在王恭手中。
正因如此,必须在吴兴寻求和王恭决战决胜。
谢琰心中焦急,却无可奈何。命人去打探会稽郡的消息,得知会稽郡各县教众纷纷造反,上万兵马奔赴会稽城,意欲进攻会稽城的消息。
谢琰无法淡定,向谢玄再次提出回去救援的请求。但谢玄还是一口回绝了。
谢琰急的跺脚,对谢玄道:“教众已经奔赴会稽城,会稽城中只有留守的干余人马,如何守城?城一旦破了,我谢家众人,还有阿姐,还有弘儿,你我的夫人孩儿,全部不能幸免。阿兄,我们必须救援。”
谢玄沉声道:“若是如此,那是他们的命。眼下无论如何不能回援,否则后果是一样的。王恭的兵马迟早会攻克会稽,我们一样难以保全。”
谢琰气的流眼泪道:“阿兄,你的心真狠啊。自家人的性命也不管了么?”
谢玄苦笑道:“不是我不管,是管不了。大局为先,这个道理还用我多说么?若我们让出吴兴,王恭便要成为心腹大患了。况且,我相信会稽能守得住。刘宣之他们在,还有城中百姓,能够坚持。我们加快进度,这几日寻求同王恭决战,战胜之后,回军救援也不迟。希望他们能多坚持几日。”
谢琰不说话了,他知道劝不动谢玄了。道理是那个道理,但是谢琰对家人极为维护,他不能运行自己的家人面临危险,自己却什么都不做。
当晚,谢琰没有请示谢玄,自己率领了一干人马离开吴兴,直奔会稽前往救援。谢琰本可以带走更多兵马的,但是他知道,这里的大战将起,自己不能分兵。所以只带了一干人马回援。
谢琰知道这一干人马未必能起作用,而谢玄和王恭的对峙也不是短时间内便能结束的,眼下又没有其他的办法,他只能向一个人求援。
在率军离开的同时,他修书一封,命人飞骑前往徐州,送给李徽求援。虽然谢琰知道,徐州远隔干里,李徽的兵马赶来之时恐怕一切都晚了。但是他还是这么做了。谢宴想的是,起码让李徽知道,阿姐和他的孩儿死在哪里,哪怕是来收尸,事后赶来替谢家众人报仇,也是好的。.
(https://www.66kxs.net/book/3156/3156584/10918159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