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汉世祖最新章节 > 半岛史话·百年基调

半岛史话·百年基调


刘继元、刘继初二侯发动的叛乱,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即便事前,也可以做个绝对的判断,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从政治上讲,于安南,二人是在背反祖宗王廷,大义上是怎么都站不住脚的,很难获得人心(作为核心统治阶级的汉人之心)。

于大汉,这是在挑战世宗以来彻底定形的宗藩体制,还是在新皇登基之初,不管有什么原因,这种行为就注定不会被朝廷认可,反而会招致打击。

即便退一万步讲,二侯以兵强势大,真的击败了交趾朝廷,篡得安南王位,那也必然遭遇更为强大的反扑。且将帝国中枢直接下场的可能往后排,只消发一道诏书,半岛及南洋的那些刘姓封国们,就不可能无动于衷,至少与安南接壤的林邑就绝不会坐视。

第三代林邑王刘继戎恰如其名,就是个战争贩子,在位十余年间,已经发动了二十余次战争,其中半数都是针对北方真腊的,已经逼得真腊西迁,基本完成对原本作为真腊统治核心的洞里萨湖地区的吞并。

而其他南洋封国,不管是为了大义正统也好,还是单纯为利益,正常情况下,都会有所行动。要知道,南洋诸国,安南毫无疑问是最成熟、富庶的地区,周边也从不缺窥探觊觎之心。

同时,由于海贸的大发展,成熟的航线,频繁的往来,也使南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在军队投放与交通后勤上,通过海运调动也更加高效、便捷。

因此,文、万二侯之反叛,从战略大方向上,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二人以怨愤起兵,是一点都不考虑政治后果,如何能有好下场。

另一方面,即便抛开所有外部因素的干扰,就从安南国本身而言,以文、万二州,便是加上被他们侵染的甘、蒙二州,合四州之力,比之交趾朝廷拥有的实力,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安南国能够调用的能量,可以说数倍乃至十倍于二侯,因此,只要抗住叛军的一波流攻击,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功败垂成。

当大将郑泉将叛军主力死死地拖在义安城下时,事态后续的发展,也就不难想象了,随着交趾朝廷组建的五万平叛大军,在主帅赵从真(赵匡胤曾孙、驸马赵从贽之兄)的统帅下南进之后,形势陡然转,朝着不利于叛军的方向滑落而去。

双方在驩州境内大战数场,军力、后援、粮草都处下风的叛军,终是不支,在赵从真与郑泉的联合征讨下,陷入溃败,刘继元、刘继初二人率领残部狼狈逃回老巢。

安南王师,则在赵从真、郑泉人的率领下,向西翻越高原,进讨文、万二州,意图剿尽残寇,为安南朝廷彻底清除那两颗顽疾。

而这个过程,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年之久。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二侯经营日久,占据地利,守备顽固,但这显然是次要。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见大胜之后,交趾朝廷内部又斗了起来,出现了一些扯后腿的人;二则是,经过二侯叛乱,再度引发了安南国内那些常年饱受压迫、且对汉族仇恨不满的土着下民的叛乱,祸连州县,交趾在围攻文、万二州的同时,还得将大量精力放在对各地叛乱的剿除上。

此前,刘继元还专门遣使联络那些洞族、蛮部,许以重利,诱其举叛谋乱,响应他的大军......

但不管过程显得有多拖拉,在交趾铁了心根治顽疾的情况下,文、万二侯走向覆亡,也是迟早的事。刘继初先扛不住压力,于正统二年九月,即出降郑泉,连同全族即僚属,被解往交趾问罪,念其主动投降,刘继丹只下令处死了刘继初本人,至于其家人后代,留了一命,废为庶民,赶出安南。

相比之下,刘继元骨头要硬很多,面对赵从真大军的围困,死不投降,依托文单坚实的城防以及囤储多年的钱粮,与之周旋硬抗,甚至还不时发起反击,数次打破了赵从真的围攻,迫其后撤重整。

如此,一直拖到正统四年春,又坚持了一年半的刘继元,终于在内外交困,无以为继的情况下,被赵从真彻底击破。

由于这种冥顽不化的反抗,激怒了赵从真,也惹恼了交趾朝廷,最终刘继元全族女眷及子孙数十人,悉数被诛杀,刘继元本人的尸体,还被挫骨扬灰,意欲使此悖逆无道之徒,永世不得超生。

于正统二年至四年发生在安南国内的这场叛乱,其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场由宗室掀起的叛乱,也是从此之后,在南洋诸国,王室之间的争斗明显多了起来,激烈了起来,分封体制下,那些有粮有钱有兵的公侯们,也掌握着随时发动叛乱的能力。

同时,这种同室操戈的局面,也逐渐血腥起来,也是以刘继元全族被诛为开端与标志。虽然同根同源,甚至同种,但在百年数代之后,所谓血脉相连,也只是一种形容词了,远比不上权力、利益更动人心。

可以说,“二侯叛乱”,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一般,负面影响不断向周遭扩散,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南洋地区,也促进南洋封国历史向下一个阶段转变。

而于安南国内而言,影响之呈现则要更加直观,弊的一面,激烈且持久的战争极大地损耗了安南的国力,打断了其向上发展的节奏,也加剧了朝廷内部的斗争与混乱。

有此为鉴,自刘继丹统治结束后,安南王室以武力夺位、政变的情况,开始频繁起来,这加速了王权的旁落,世家权贵的崛起。

当然还是有利之一面的,至少经此一乱,交趾朝廷完成了对西南四州广大区域的实际掌控,刘继元、刘继初二侯,在汉化开拓方面,还是有正面作用的。

同时,此乱过后,感越发尖锐的汉夷矛盾,以及占据人口多数的土着百姓的积怨,交趾朝廷开始从各方面,对这些土着开口子了。

具体地来讲,就是从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更进一步地将其吸收进安南国的军政体制内,当然,基本前提是,必须得是汉化的顺臣。

看起来,这就是一贯延续的汉化同化政策,但比起过去,有更为大胆的让权、让利,安南地区,真正的民族同化,也由此开始加速。

这导致,在后续的几十年中,崛起了大量土着权贵,并且在安南的体制内,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批人的崛起,一方面巩固着安南国的统治,一方面又使安南国的政治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一直到百年之后,安南才真正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稳定的、混一政体......


  (https://www.66kxs.net/book/3149/3149522/778511807.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