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戚继光的彩虹屁
第1181章 戚继光的彩虹屁
戚继光不愧是个早在外地为边帅时便于中枢埋有线报的武将,他居然能猜到在李太后背后出主意的人是李文进。高务实听了也不禁有些意外,光凭这政治眼光,戚继光就算做个文臣,恐怕也不会混得太差了。
当然,原历史上的戚继光就可以说是他同时代名将中,政治眼光最靠谱的一个,所谓俞龙戚虎北马南刘,可不是他混得最好?至于万历十年之后被调任广东,以至于郁郁而终的问题,那实在怪不得他的政治眼光——谁能知道张居正死得那么早?戚继光又不是李时珍,怎么可能有这个本事。
说起来,戚继光是高务实穿越以来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人。后世不怎么研究历史的人想起戚继光,脑子里大抵只有“抗击倭寇,民族英雄”八个字,但其实戚继光远不是如此“简单”的一个人,他十分复杂。
在高务实看来,土生土长于大明的戚继光,身上居然有着和自己这个穿越者类似的特质,这一点最有意思不过了。
抛开民族英雄这一条众所周知的情况不多说,戚继光这个人最“矛盾”的一点便是终身贪腐却又一世清廉。
这仿佛是个笑话,在历史与现实中似乎不应该又这样矛盾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什么千奇百怪的事情都会发生,尤其是在大明这样有着各自扭曲祖制的体制下,要想做官、为将,如果从不贪污、受贿,还想要做成一番事业,那其实才是真不太可能的。
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个硬骨头的海瑞,这是大明树立起来的第一清官。按记载来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清官。但是除了海瑞之外,实在再难找到几个这样的清官了,况且海瑞虽然自己官做得不小,但到底算不算成就了一番事业,其实也很难定义。
而确实做成了一番事业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他肯定不属于清官这个行列,但是他确实又是清廉一生。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这样评价戚继光:“戚继光——一个善于搞关系、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派的人。在无数史书中,戚继光是英勇无畏的化身,他能谋善断,所向无敌,这一切都是事实,但他也有另一面,比如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先去拜码头,请客送礼,大吃大喝一通,然后再认同族找祖宗,大家就算是兄弟了,但是依照他的工资,绝不可能承担得起这么高的花销,所以结论就是:戚继光是一个既收礼又行贿的人。”
虽然当年明月用了很通俗的说法来评价戚继光,而且也并没有真正拿出证据,只是“因为所以”了一番,但这个评价其实基本是属实的。
大明这样的体制,从来不是搞什么“高薪养廉”,它只能是“低薪养贪”,因为大明的官员俸禄十分低下。
你要是在大明为官,而且并不打算拿自家的钱来填坑的话,那么你不贪污、不受贿、甚至不接受各种孝敬,最后只有一种结果:不但不能维持官场的各种关系,甚至连养家糊口都会感觉困难。
在朝廷中枢为官,比如当初高务实在翰林院的时候那样,如果他不是曾经的小阁老、实学一派的未来之星,其实他倒也可以比较省钱。只不过,那也是建立在无须太多应酬的基础上,而实际上除了翰林院之外,大明很少有不需要太多应酬的官。
如戚继光这样的武将,倘若不贪污、不受贿、甚至不接受孝敬,别说手底下凑不出一支精兵来,甚至只能够像海瑞那样,不但自己成为一个叫化子式的官员,同时还要让自己一家人都过着叫化子式的生活。穷到了一年到头连一斤猪肉都买不起,偶尔买上一斤猪肉,竟然会成为轰动全城的新闻。
事实上,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只能够成为被朝廷大力表彰的人物,他的官场地位才能不被动摇。但是这样的人物从来只有特例,而不可能有什么普遍性,正如高拱最后把海瑞“高高挂起”一样——你只适合做个楷模,绝不适合真正使用。
大明的官场复杂险恶,之前已经解释过。在大明为官,如果没有派别支持、没有老师照顾、没有同年帮衬、没有足够的钱财来疏通人脉、打通关系,你还想做到官运亨通,安然无恙,能够保官保命,基本上不太可能。
因此戚继光早就丢掉了祖训,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便唱什么歌。既然进入了大明官场,也只好当贪官。
可是,戚继光确实不想贪污、不想受贿,因为他的确是一个有志向的人,正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事实上也是如此。
戚继光一生历官无数,转战大半个大明,南到福建、广东、海南,北到蒙古、辽东、穷处、富地,他都待过;小将、大帅,他都做过。但是,他每离开一个地方,都是身无分文,净身而出,甚至也没有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什么遗产。
由此可见,戚继光贪污也好、受贿也罢,但是基本上是左手进、右手出。到手的钱在一个地方离任之前会全部都花光、用光、送光,他不是要做守财奴,他贪污受贿来的钱,除了用来养兵之外,就是用来为自己的官场生涯架桥铺路了。
就好比高务实根本不缺钱,但戚继光从来没有在任何重要节日,包括高务实的生辰漏掉过哪怕一份礼物——即便他知道高务实的家底和为人,给高务实送的礼物可以不必在意礼物本身的价值,但他也从来不会少送一次。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看看他的上司,同为抗倭英雄的胡宗宪的命运就不难明白,官场关系十分复杂微妙,稍有不慎,不但官做不成,甚至脑袋也要搬家。
胡宗宪当年想要做官,想要做一番事业,几乎只有投靠严嵩父子一条路。而戚继光为了自己的前途,先是巴结自己的上官谭纶,在自己地位提升之后又靠上刚刚成为阁老的张居正,最后在张居正被高务实弄下台之后,又彻底投到了实学派门下。
倘若单以个人节操而言,戚继光是不符合中国历代称颂之标准的,他的为官风格也是风吹两边倒,谁强跟谁混,但高务实却非常理解他的做法。
因为高务实觉得戚继光和他自己一样,“只要我的志向没有改变,具体手段是可以商榷的,阶段性的妥协也并无不可”。
什么叫务实,这就是务实。天下间很多事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不然原历史中怎么可能出现国本之争?皇帝都有许多事没法坚持本意,何况他们这些为臣子的。
也正是因为“本意”,高务实才没有对朱翊钧不断加恩潞王的做法过于计较,甚至没有特意去干涉。
为什么?因为朱翊钧这样不断的加恩,未见得是他的本意,他其实也只是因为皇帝加儿子加兄长这个三重身份,而不得不如此做。
做给母后看,做给天下人看。
谁让大明讲究以孝治天下,讲究兄友弟恭呢?他为什么在诏书中不断强调“副朕友爱同气至意”?原因便是:即便他这个皇帝,也怕天下人说他不孝。
在大明,没有人能承担“不孝”这个罪名,一旦被打上“不孝”的标签,任你有千般能耐、万种变化,等待你的都只能是被鄙夷、被嘲讽乃至被声讨。
杨巍被张四维请回朝廷为天官,主要是因为孝名动天下,所以他回朝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反对;王锡爵之所以此前被心学派内定接替潘晟,也主要是因为孝名动天下。
如今换到了朱翊钧身上,其实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他对潞王的恩宠,十有八九来自于他必须顺着李太后的意。这一点有个很明显的证据:原历史上李太后一死,潞王既惊又哀,没多久自己也病死了——他知道一旦没了母后的护佑,他的皇兄很可能就会改变态度。
所以高务实觉得,朱翊钧的所作所为并不一定是出于本意,他只是不得不作秀,哪怕作这个秀的成本很高昂,也没办法不做。
只要是吃政治这碗饭,天下谁人不作秀?不仅朱翊钧要做、戚继光要做,他高务实难道就能不做?
高务实淡淡地道:“李文进深知太后宠爱幼子,他自己又一贯是靠着太后才有如今风光的人,自然要顺着太后的意思,想方设法将潞王留下了。至于景王遗业,那便是他拿来堵塞天下人悠悠之口的工具。”
戚继光张了张嘴,似乎有话想说,但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沉默了下来。
高务实瞥了他一眼,问道:“南塘公想说什么?”
戚继光苦笑道:“末将只是担心,这潞王之国就藩的事不办下来,怕是朝廷始终没有对图们发起最后一击的本钱。”
高务实知道他这话还有保留,于是平静地道:“如果皇上非要凑足了景王遗业的实数给潞王,我看也不是办不下来,到时候终归还是能在咱们手里完成对图们最后一击的。”
戚继光苦笑道:“少司马刚过弱冠之年,自然是能等到那一天的,但末将的年纪却已不小了。若是以北马南刘两位大帅的情况来看,再过个三四年,末将怕是也该请辞本兼各职,回乡悠游林下去了。”
哦,原来你是担心这个。
高务实心里点了点头,暗道:这倒是很“戚继光”,他担心的是自己赶不上这场对北元最后的一仗。也是,他这样一个想要做大事业的人,怎么会甘心不在这样一场重要战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是潞王这件事……朱翊钧不大可能妥协啊。
或许是看见高务实似乎若有所思,戚继光燃起了一些希望,小声问道:“少司马历来一步三计,这些年来什么样的难事到了您手里就没有办不下来的,您看这件事……是不是也还有机会改变?”
高务实嘴角轻轻一抽,暗道:嗯,果然是戚继光本尊,这彩虹屁简直要把我吹上天了。
不过他的确不想拒绝戚继光,毕竟戚继光的出发点并不坏,而且他想在对图们的战争中表现一把本身也很合理——“西怀东制”这么多年,他一直让着李成梁在辽东大杀四方,自己却只能守着京师门户,换了谁也不甘心啊。
再说高务实自己也觉得应该赶紧让戚继光表现表现,因为现在李成梁看起来已经铁了心投靠申时行了,倘若戚继光再不表现一下,到时候可别一场仗打下来首功真的归了心学派,那我高某人岂不是也得坐蜡?
他终于有些坐不住了,站起身,踱起方步。戚继光从来不会失礼,也立刻起身,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等着高务实想办法。
不知道过了多久,高务实才忽然站住,似乎是在对戚继光说话,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潞王之国不能成行的原因,看似是由于景王遗业拿不到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利益本身。”
戚继光刚才自己也在思考,一时没跟上高务实的思路,下意识道:“利益本身?”
“不错,利益本身。”高务实肯定地道:“其实潞王也好,太后也罢,真正关心的未必在于他拿到的是不是景王的遗业,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拿到的实惠不能少于景王遗业那个数。”
戚继光皱眉道:“可这不还是一样么,景王遗业已经还给了民间,现在朝廷拿不出来了,而要另给一个‘景王遗业’的财富,户部恐怕也照样抓瞎。”
高务实摇头道:“不然,这里头只要可以变通,那事情就还有希望改变。怕就怕皇上或者太后认死理,非要揪着景王遗业不松口,那才让人头疼。”
戚继光一听有希望,也懒得再问高务实其他了,直接问道:“少司马可是有了办法?”
高务实沉吟着道:“主意是有了一个,不过这法子恐怕又要‘开风气之先’了,不知道能不能说服太后与潞王母子……看来我得亲自与太后和潞王谈谈。”
戚继光立刻奉上彩虹屁:“有少司马出手,天下还有什么难事?末将这厢就先预祝少司马马到成功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提前剧透一点:潞王这件事不光是单一事件,还会引出宗室问题。
(https://www.66kxs.net/book/3145/3145552/11726763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