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元辅小说 > 第1345章 南察风波(十八)塔鲁木

第1345章 南察风波(十八)塔鲁木


第1345章  南察风波(十八)塔鲁木

        叶赫东城的主宅,便是所谓的贝勒府。其实“府”字用在这里并不太适合,无论是从建筑规格还是从主人的地位而论,这所宅子都远远谈不上一个“府”字。

        “府”作为承担居住职能的出现,最早记载于《周礼·天官大宰》中:“百官所居曰府”。后来的发展此处不做细论,但到明代时,按照规定,是“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众所周知礼仪制度这种东西,越是到了王朝后期就越会变得松松垮垮,是以到了隆万年间的时候,很多情况就出现了变化。

        有些是故意避免“府”字出现而用其他尊称,如高务实在昭回靖恭坊的那处宅邸,早前叫做“状元第”,这就是避。

        有些则是纯属风气变化而无视规制,比如同样这所原先的状元第,在高务实出任户部尚书之后,就开始堂而皇之改称“尚书高府”——用了府字了。

        这是文臣地位在隆庆年间开始第二次暴涨带来的新变化。没听说哪位总兵敢把自己的住所称为“总兵府”或者“总戎府”乃至于“帅府”之类名号,但内阁阁老与朝廷七卿这几位或者十几位国家重臣,其住所现在就已经默认可以称“府”了,如大学士府、尚书府、总宪府——规制上依旧没说允许,但是哪怕皇帝知道也不会去追究。

        说起来这也不奇怪,大明早期能赏穿蟒袍的文臣有几个?赏穿坐蟒袍的那就更别提了。眼下连坐蟒袍都穿了,住个“府”又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唯一还能严格限制的,大概也就剩下“宫”了。

        不错,早年只有藩王住所称府,可当时的藩王是什么地位,如今的藩王又是什么地位?说句不客气的话,今日之藩王除了朱翊鏐这位皇帝的嫡亲弟弟之外,哪家藩王敢在高务实面前失礼吗?没有,一个都不会有。

        何况事实上连朱翊鏐恐怕都不敢——因为藩王的封地他只能拿收益,不能直接管理。这些封地的直接管理权在地方衙门,而顶级管理权在户部,在高务实手上。

        正因如此,当曹簠快要走进纳林布禄的“贝勒府”大门时,望着那牌匾忍不住嗤笑了一声,停住脚步,对走在他身边的纳林布禄和布寨道:“本帅为官多年,还是头一回看见如此落魄的‘府’邸。”

        纳林布禄和布寨虽然心中有气,但显然不敢在曹簠面前撒野,地主纳林布禄陪着笑道:“这个……这个只是我等夷人仰慕天朝,未有他意。”

        曹簠轻哼一声:“最好没有。”说着举步走了进去。

        纳林布禄和布寨小心翼翼地对视了一眼,各自庆幸曹簠虽然霸道,但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并没有深究。

        明军边将霸道是常有的,更何况专管辽河以东地区的辽阳副总兵,纳林布禄和布寨对此并不意外。曹簠只是嘲讽一番就不再追究反倒让他们有些意外,按照一般的情况来看,此时曹簠至少应该敲打甚至恐吓他们一番才对。

        但曹簠没有,纳林布禄和布寨总觉得哪里不对,只是眼下却不敢耽搁,各怀心思跟着进了“贝勒府”。

        曹簠自然上座无疑,甚至如果单纯按照官职而言,明军将领之中好一批人都得坐在比纳林布禄和布寨更靠近曹簠的位置上。不过曹簠考虑到这两位贝勒毕竟是地主,生生把他们的位置往前挪了挪,坐在了仅次于开原参将麻承勋的位置上,与沈阳游击将军戚金相对。

        纳林布禄和布寨先对明军天兵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一一点名感谢了在座的诸位将领,然后才道:“仰赖大帅虎威,图们贼众不战而逃,我塔鲁木卫上下因此老幼得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而今定当痛改前非,为天朝安守边陲。”

        曹簠没有太多表情,点了点头,淡淡地道:“二位佥事能有这般想法,本帅也算不枉此行了。”

        原来,这两位叶赫的贝勒,在大明的“官位”只不过是区区指挥佥事,比其余女真各部如哈达乃至建州的地位都要低。

        叶赫如今在女真实际上实力第一,为何官职如此低下?当然是历史原因。

        明灭元,蒙古贵族退出大都,返回草原,但它的政权并没丧失,只不过缩小了管辖的范围,仍然发号施令,史称北元。当时的北元仍然统治着海西这一广阔地区,而女真人仍是元朝的子民。

        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到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领二十五卫、二州。十年,府县俱罢,卫所制是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的基础。从定辽都卫到辽东都指挥使司,它所管辖的范围仅是“东到鸭绿江,西到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到开原”而已,而辽河以北,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南北尚不在明朝的版图内,这一广大地区仍属元朝“海西宣慰司”辖地。

        洪武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给守卫这块地方的故元“海西右丞”阿鲁灰太师写了一封招降谕敕,劝其投降。阿鲁灰投降后,明朝的政令才抵达海西地区。

        明初的叶赫地区,基本上是属于没有开发的荒漠之地,只是到了正统以后,女真部卫南移,塔鲁木卫几经辗转,始进入这一地区。

        为了抵制蒙古势力卷土重来,自阿鲁灰投降后,开始招抚女真部族,广设卫所,颁敕给印,并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以统之。

        此时的海西地区,实行的是与内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它是明朝臣子却又不在明朝的疆域内,是一个典型的“一国两制”。

        女真人纳齐布禄就是利用了这一时机建立了“扈伦国”,明朝对此即不承认但也不干涉,于是形成了明朝、北元、扈伦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朝一贯推行它的“羁縻政策”自有其用意:“盖以金元世仇,欲其蛮夷自攻也”。明朝正是利用了元灭金的种族仇恨,才在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种特殊的体制,利用女真人为其屏蔽北藩。

        然而,当扈伦国解体之后,松辽大地上反而出现四个并立的女真王国,史称“扈伦四部”。

        这四个海西女真新兴势力崛起后,明朝仍然严守边墙。只要不扰边,任其自搞名堂。所以,北方的鞑靼、瓦剌、朵颜(福余、泰宁)皆能列为“外国”,而“扈伦四部”则不在此例,仍以卫所相待,通贡市如常。而“扈伦四部”的首领们也就“其通于明,皆以所领卫,令于所部则曰国”了。

        叶赫等“扈伦四部”既然不被承认,那么理论上来说,就该视为明朝版图内的军政机构,他们所处的地方是明朝的行政区域,他们所治的人民也是明朝的子民。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后来《明史地理志》上所列明朝疆域并不包括海西女真地区。万历六年进行了一次人口统计,全国共10621436户,60692856丁口(具有劳动力和合法户籍的成年男子),其中没有边墙以外的女真人。

        于是,叶赫等“扈伦四部”就成了既挂靠在明朝行政体系之内,又游离于明朝政权管辖之外的特殊地区。

        有明一代,在官方的典籍里始终没有正式出现“叶赫”这一称谓,而一贯是以“塔鲁木卫”来记载,并与其贡市。

        塔鲁木卫最早见于明朝典籍是永乐四年,《明实录成祖实录》永乐四年二月庚寅条载:“女真野人头目打叶等七十人来朝,命置塔鲁木等四卫,以打絮为指挥”。这是塔鲁木卫初登历史舞台之始。不过,这时的塔鲁木卫官员与后来的叶赫首领并非一系。

        不管是打叶还是打絮,他们都不是叶赫部的先人。打叶传捏列阿,再传撒哈答,三传纳尔乞人、童哈,打叶家族到此终止,之后不见于史。

        童哈袭职是在成化十四年,基本与此同时,另一个塔鲁木卫女真的儿哈你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却没有提及“袭职”字样,说明他不是打叶后代或家族。

        的儿哈你,其实就是叶赫的先人齐尔哈纳,后来在鞑清史籍上叫作齐尔噶尼。齐尔噶尼以上仅记两代,而是从鞑清史籍上查到的,明人大概对叶赫完全不在意,所以明代史籍对此毫无记载。而这两代便是始祖星根达尔汉,二代席尔克明噶图,齐尔噶尼是第三代。此时仍没形成叶赫部,他们都只是塔鲁木卫的一名头目。

        按照明朝规定,卫的指挥使须管辖五千人,齐尔噶尼任指挥使,说明他们所部人口众多,势力很大,但女真的羁縻卫同内地卫所不一样,有官职而无俸禄,只能通过贡市来获取经济利益,另一个经济来源就是凭着朝廷那点微不足道的赏赐。

        这当然解决不了女真部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他们本身的生产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盗边掠掳就在所难免,同明朝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自然要遭到明朝最严厉地镇压。

        正德初,“速长加(即齐尔噶尼)以伏汉法,枭斩开原市”——不听话,被斩于市。于是正德八年,“海西夷加哈叉、祝孔革等阻贡”。

        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其父齐尔噶尼被明朝所杀,他思报父仇,联合肥河卫首领加哈叉阻贡。不过,叶赫部毕竟斗不过大明,最后只有服软,因此正德八年八月巳亥,兵部奏:“海西夷人竹孔革等四人,听抚入贡,辄求升袭并给印与敕。从之则示弱,不从则兴怨。臣等会廷臣议,以为竹孔革之父的儿哈你,本塔鲁木卫指挥佥事,以入寇被杀,暂准袭其父职,以敕付辽东镇守官收贮,俟一年以上不扰边境方许给之。”

        好,这样来历就比较清晰了,是这么回事:叶赫的先人本来不是扈伦四部之一“叶赫国(后来这样称呼)”的国主,而只是其国的重要首领,也即塔鲁木卫的指挥佥事。

        虽然该“国”统治家族后来消失了,但大明的习惯大家都知道,那是特别讲究名义的。你不是国主,这个指挥使我就不肯给你,哪怕国主没了也不给,所以叶赫的“贝勒(首领)”迄今为止在大明的职务依旧只是指挥佥事。

        换句话说,他们事实上是以指挥佥事代行“塔鲁木卫”的指挥使职权,如此一来当然没法在“官方地位”上和哈达、建州等相比。所以刚才他们能够坐在戚金对面,已经是曹簠看在他们“地主”的面子上特殊对待了。

        面对曹簠不冷不热的话语,纳林布禄和布寨也只能当做没看见,毕竟一来“地位悬殊”,二来自己还有求于人。

        到底是丢了老巢的布寨更着急,完全顾不得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码事了,觍颜抱拳道:“大帅,如今图们畏大帅如虎,我西城又还在他肆掠之下,部众领民无不翘首以盼回归大明,大帅何不早发天兵,助我夺回西城,也好世世代代为大明守边?”

        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这布寨果然是蛮夷。曹簠这样想着,面色却丝毫不变,瞥了他一眼,道:“如今冬日行军,天兵军威虽盛,总也需要休息。本帅素来爱兵如子,怎能不恤下情,强令他们继续作战?”

        布寨顿时有些急了,忙道:“大帅……”

        话刚出口,旁边的纳林布禄连忙将他拉住,接住话头道:“大帅所言极是,天兵北上救我叶……塔鲁木卫,诚然甚是辛苦,鞍马劳顿之下稍事休息,那也是应该的。”

        但这显然不是他的主旨,于是打量了一下曹簠的面色,见他没有动怒,又把声音压小了一些,恭恭敬敬问道:“只是不知大帅打算休息几日?啊,卑职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好根据大帅的计划来调度补给,免得供应上出了岔子,怠慢了大帅和诸位将军以及麾下大军。”

        曹簠见他会说话,脸色和蔼了不少,稍稍露出一点笑容来,道:“你的好意本帅领了,不过这休息多久,还得等探马回报了西城那边的情况才好决断。若是图们打算在西城死守,那咱们免不得要多叨扰几日,做足了准备才好鏖战,你说是么?”

        纳林布禄笑容一僵,刚刚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还没来得及开口,布寨已经忍不住了:“图们怎么可能死守西城?他麾下全是骑兵,拿什么守城?我看大帅麾下有巨炮百门,拉到城下一顿乱轰,图们跑都怕来不及,还守个甚?”

        曹簠笑容一敛,面色阴沉了下来,冷冷地道:“你在教本帅打仗?”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https://www.66kxs.net/book/3145/3145552/117267472.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