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元辅小说阅读 > 第841章 漠南之战(一)

第841章 漠南之战(一)


第841章  漠南之战(一)

        春寒料峭,早春的塞北还有些冷,尤其是经过一场一天一夜的春雨之后,寒风似乎更阴冷了一些。

        辛爱所部的牧民们,不分男女老幼,都窝在自家毡帐中烧着牛粪取暖,一些女人甚至在讨论等草原上的雨水略干之后,便相邀出去拾牛粪。

        牛粪一直以来都是牧民用来取暖和做饭的燃料,草原上的寻常女子,不忙的时候就背个筐子出去捡牛粪,在部落大大小小的毡帐之外,随处可见堆积的牛粪,牧民日常的生活是离不开牛粪的。

        不过,也只有辛爱等部还依旧顽固的维持这种传统了,在大板升城和归化城,已经只有寻常牧民依旧以牛粪为燃料,而如大成台吉等高贵的黄金家族子孙,早已用上了京华大同煤矿贩卖到草原而来的蜂窝煤。

        牧民们听说,那是一种没有任何臭味的好燃料,而且价格不贵,比木炭便宜多了。不过,即便再便宜他们也不会去买——草原上又不缺牛粪,买蜂窝煤干什么,那点臭味算不得什么,也就是尊贵的黄金家族才需要讲究这个。

        大同煤矿是京华的一处新矿,其实这么说不对:一来大同煤矿的位置其实是在大同城的西南几十里处,二来那应该说是一个煤矿群,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矿点。

        后世的大同煤矿曾经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清末、民国和红朝第一煤矿,高务实盯上大同也很久了,不过他在大同虽然圈了些地,但目前为止也就只挖了些煤,暂时还没有考虑同时配套冶金产业。

        一方面是受“开平供北,河静供南”的钢铁发展整体思路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山西的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具体是朔州东西两边的五台山区域和岚县区域,离大同都有些远,而山西多山,陆运不是很划算。

        非要搞的话,赚当然还是能赚,但利润率不够高,至少比起高务实的其他产业来说,这个回报率有些难看,因此暂时就押后了。

        但大同煤矿的蜂窝煤生意很好,一开始的时候,高务实是打算靠着边军用蜂窝煤取暖、烧饭赚钱的,谁知道大同民间乃至太原民间都有商人跑来买煤,而且量还不小,后来高务实派人调查才知道,山西虽然遍地煤矿,但这个时期的开挖水平很有限,用工成本高不说,安全性还很差,导致价格根本就不便宜。

        但京华挖煤已经十多年了,甚至在见心斋还有专门的学堂教挖煤,早已形成了低成本和更安全的采矿作业,因此京华能把成品的蜂窝煤卖得比山西土煤矿的原煤还便宜,自然不愁没有生意。

        这种热销很快引起了与山西接触密切的蒙古人注意,一部分蒙古的贵族们试用了京华的蜂窝煤之后异常满意,觉得这种火旺耐烧的“不臭牛粪”很适合他们高贵的黄金家族子孙,于是也开始大量购入。

        到了后来,大板升城和归化城的汉人们也开始喜欢上了京华的蜂窝煤,纷纷放弃了他们本来就不喜欢的牛粪,改烧煤了。

        京华就这样意外的打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市场。其实,这也是蒙古人逐渐汉化的一种表现,只不过需要由高层慢慢往底层覆盖罢了。

        闲话少叙,在辛爱部的牧民们窝在部落毡帐里围坐取暖之时,四十里外的一处山坡后,一支刚刚临时冒雨驻扎的骑兵大军正在发放姜汤。

        这支骑兵大军足有五六万之众,兵出多门。

        中军是大成台吉部和归化王庭的嫡系精锐,一共有三万之众;殿后的是高家骑丁和麻家达兵,一共四千;前锋所部是恰台吉的六千精锐;左右两翼就复杂了,反正是一大堆的台吉们,除了青把都台吉,还有打儿汉倘不浪等俺答昔日的得力大将,一共有一万五六千骑。

        全军加在一块儿,大概是五万六千骑兵,这几乎是整个土默特一半的实力(大板升城和归化城各留下了一万,各台吉除了恰台吉之外,也都没有倾巢而出)。

        停下来扎营是麻贵的主意,本来按照大成台吉和恰台吉这“正副统帅”二人的意思,应该直接奔袭过去,杀辛爱一个措手不及。

        但麻贵不同意,他觉得全军本来就是奔袭而来,而且还是冒雨奔袭,现在离辛爱部已经不远,由于雨势的关系,辛爱部连探马都没放,全都窝在老营没动。

        此时此刻,不必太担心偷袭失败,而应该担心雨后的大军是否会有疫病。

        这个年代,感冒发烧可是有机会死人的,就算这种倒霉鬼不会太大,但大量的感冒发烧也会严重拖累大军的战斗力,而大军即便击败辛爱,也要防备不知何时出现的图们汗察哈尔部精锐,因此提前扎营喝些姜汤之类驱寒之物很有必要,具体的作战完全可以等雨停之后立刻发起——对于骑兵而言,四十里路的距离影响并不大。

        其实恰台吉觉得麻贵的担心有些多余,因为这个年代的蒙古骑士冒雨前进是很寻常的事,五六万大军真正可能因为感冒发烧而死的人顶破天不会超过一百,他不觉得这会严重影响战斗力。

        至于说图们汗的动作,恰台吉认为他不可能那么快就赶到,所以己方大可以在击败辛爱之后好好休息恢复一下,然后再去迎战图们。

        但大成台吉却同意了这个观点,至于他是真的仁慈的对待部下,还是仅仅只是看在高务实的面上给麻贵个面子,那就无从得知了。

        生姜是麻贵提供的,高家骑丁和麻家达兵都带了不少这种“战略物资”,尤其是财大气粗的高家骑丁,每人带了两斤生姜挂在马屁股后面,现在都拿了一半出来熬汤,个别人甚至还从油纸包里摸出一点红糖掺在自己的姜汤中,看得蒙古人一阵眼红。

        麻贵的所谓后军其实也没多远,吊着把汉那吉大军的尾巴而已,这个安排显然是把汉那吉担心明军方面损失太大而故意安排的。

        现在既然扎营,麻贵便来了中军,和把汉那吉、恰台吉、青把都、打儿汉倘不浪等人商议接下去的军情。

        其实当前的军情比较简单,因为昨天的春雨,恰台吉所部的探马小心翼翼的打探了好多回,确认辛爱所部毫无防备。

        这就很简单了,没有经过召集的辛爱部,理论上在短短几十里的距离就算发现了这支大军,也顶多能召集一万左右的部下作战,五万铁骑压上去,连曼古歹战术都没必要,直接冲阵就能解决。

        就算要玩一点战术,也只需要包抄合围一下子。

        毕竟大家都是土默特人,战斗力相差不会太大,一旦打冲阵,人数的众寡基本就决定胜负了。

        在一众蒙古台吉们看来,麻贵所部甚至根本不必出动,只要远远的看他们取胜就行。

        其实说实话,麻贵本身的求战欲望也不强,在他看来,蒙古人打蒙古人,关他一个汉人屁事?

        哦不对,他是回民。

        这个年代的回民还没有某个时期那样多事,大明不把他们当外人看,他们也不把自己当外人看,汉回关系比较和谐。

        实际上,大明似乎对愿意归化的任何民族都挺宽厚,早期的就不说了,就说当前,东李西麻两家都不是地地道道的汉人——李成梁本身是汉人血统,但祖上在唐朝时就避难于朝鲜,在其高祖时才回归大明。

        但不管是朝鲜华侨后裔的李成梁(汉族身份是确认的,只是“华侨后裔”),还是蒙元时期色目人后代的麻贵,他们肯定不会把自己看做“外国人”。

        说起来,古代的中国在这一点上,气魄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无论汉、唐亦或是大明,似乎都觉得“入中华则中华”是很正常的现象。

        譬如汉朝的金日磾,唐朝的阿史那社尔、哥舒翰,大明的……呃,大明的就太多了。

        先来个血统纯正无比的,纳哈出,此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的木华黎一脉,在元朝当然也是位高权重,到了北元仍旧被封为丞相,权势不减。洪武二十年降明,被封为海西候,死后儿子察罕改袭沈阳侯,由于蓝玉案被牵连而死。

        再来个也是皇亲国戚级别的,金忠,是元世祖时太保、恒阳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孙,他的蒙古名是也先木干。也先木干是蒙古王子,能征善战,素有凶名,在朱棣第四次北伐时投降,赐名金忠,被封为忠勇王,并参与了其后两次北伐,因功加太子少保、太保。

        然后来个国公级别的,吴成,原名买驴,元朝从二品右丞,洪武年间归顺大明,爵至清平伯,死后赠渠国公,子孙袭伯爵至明亡。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给这几个元朝王子王孙封王加爵只是出于安抚故元旧民目的,那再看看下面几位。

        脱欢,是个蒙古族中常见的名字,永乐朝也有个脱欢,汉名是薛斌,继承其父薛台武职,跟随朱棣北征立功,进都督同知,后封永顺伯。

        与薛斌相比,更为英勇的是其子薛绶。在举世震惊的土木之变中,瓦剌军发起最后的冲击时,明军将领薛绶领军负责殿后,死战不降,箭支用完后还继续持弓抗敌。

        明知必死而不退,这是何等的英勇?瓦剌军恼恨他坚持不降,将其残酷肢解。

        如此勇士,谁不敬仰?

        连瓦剌人都不知道的是,薛绶是蒙古人,寿童才是他的本名,薛是赐姓。蒙古人杀害了薛绶,后来发现他是蒙古本族人,杀害了本族的勇士,瓦剌士兵都为之后悔哭泣。

        “弦断矢尽,犹持空弓击敌。敌怒,支解之。既而知其本蒙古人也,曰:‘此吾同类,宜勇健若此’,相与哭之。”

        同样是在土木之变中,奉命领军殿后同也先交战的都督吴克勤、恭顺伯吴克忠兄弟,也是蒙古人,兄弟二人奉英宗之命,领军一万五千断后,成为瓦剌大军首先攻击的目标,兄弟俱殁於阵中。

        吴克勤之子吴瑾在数年后的曹钦谋反中率几名亲兵阻挡曹钦叛军,力战而亡。从最早归附的都帖木儿,汉名吴允城起,到其孙辈吴瑾乃至其后,吴氏一门多有殁于王事,对明朝忠心耿耿,所谓满门忠烈,难道不就是指他们?

        然后还有孙镗,不少人知道他,是因为在北京保卫战中在西直门大战也先,数年后又在平定曹吉祥谋反时发挥重要作用。其实孙镗也是蒙古人,他出生在东胜州,那地方如今叫做脱脱城——没错,就是恰台吉的领地脱脱城。

        同是在京师保卫战中力战瓦剌的左都督毛福寿,同样是蒙古人,死后赠侯爵,传爵直至明亡。

        大明蒙古官员太多,一个个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能介绍完,随便再挑一些三品以上的简略介绍一下。

        李贤,原名丑驴,鞑靼人,官至右都督(正一品);金顺,瓦剌人,本名阿鲁哥失里,官至都督佥事(正二品),封顺义伯;后军左都督马克顺(本名皮儿马黑麻);左军左都督柴永正(本名苫木帖木儿);都督同知王斌;都督同知季铎;都督同知于忠(本名伯颜达里);都督同知高礼(本名额里孛罗);都督同知陈守忠(本名恰恰);都督同知丁顺(本名顶住驴);都督同知白忠(本名北斗奴)……

        正三品以上的蒙古族明朝高官,实在是为数不少,难以一一列举,至于其他低品级官员及将领数量,各位看管自然可以根据比例加以大致推算。

        有明一朝,始终有蒙古族勇士与汉族军队并肩作战,一直到明末流寇作乱时,也有不少蒙古裔的将领与其作战。

        譬如猛如虎,蓟镇中协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正二品),与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军作战,后在河南南阳战死;虎大威,从军有功,累官山西参将,崇祯年间为副总兵,署都督佥事(正二品),率军镇压农民军,后在河南汝宁战死……至于最著名的满桂,这位想必都不需要介绍了。

        其实汉人王朝的这一传统思想,也是高务实敢于考虑用政治和经济手段收服蒙古的基础之一,因为在此时的汉人看来,不管你是哪一族的出身,只要你“归化”,就是自己人。

        而此时的蒙古人呢?也很简单:我是跟着大汗混的,我就是蒙古勇士;我是跟着皇帝混的,我就是大明忠贞。

        血统?去他娘的血统,谁给吃的,谁就是爸爸。

        所以,血统几乎是个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归化”很重要。

        俺答王庭被朱翊钧赐名“归化城”,不是随随便便给个名字那么简单,其背后是有深刻政治意义的。

        汉人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汉人其实根本不在意血统问题,汉人在意的是文化。

        你信了汉家文化,我就认为你是汉人了,你要是不信汉人文化,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蒙元为什么只统治了汉地几十年就灰溜溜败退回草原了,而鞑清就能坐稳江山两百多年?

        因为蒙元拒不汉化,而鞑清,至少它面子上汉化得还挺彻底——最后满人把自己的文字都汉化没了,《满文老档》在后世几乎成了死密码,满语也几乎成了“历史语种”。

        为何后世事多的边疆地区里头,始终没有出现内蒙和东北?无他,汉化程度高而已(我似乎不能再说了)。

        打仗固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但显然是个“蠢办法”,只应该存在于其他手段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

        在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动不动就想着打仗的,一种是少不更事,这个不必多解释,血气方刚的时候面对问题,谁都会更倾向于暴力解决,这是人之常情;而另一种,则是别有所图——比如李成梁。

        在确定让把汉那吉继位彻辰汗之后,辛爱就属于政治手段不好解决的人物,而且高务实认为暴力解决他可以达成某种政治目的,因此他不幸成为了高务实选中的战争目标。

        看着麻贵进账,把汉那吉等人都露出笑容来,把汉那吉本人最是亲热,亲自站起来表示相迎,口中则道:“麻总戎,你来得正好,咱们正商量军务呢……来,坐下说话。来人,给麻总戎上茶,上好茶!”

        蒙古军中也是有禁酒令的,尤其在大战开打之前,不过把汉那吉是个“斯文人”,喜欢给客人上茶……

        麻贵笑着谢过,不卑不亢地坐了下来。

        大伙儿都坐好之后,把汉那吉便笑吟吟地道:“麻总戎,咱们几个刚才简单商议了一下,你部远来是客,又旅途劳顿,明日就负责看护辎重就好,冲锋杀敌这种事情,咱们几个代劳就好,你看如何?”

        现在的蒙古军并非两百多年前西征的那会儿,辎重还是有的,只是比较少而已。让麻贵看护辎重,其实就是告诉他不必参战。

        麻贵对此无所谓,因为高务实给他的命令里头,并没有非要他参战不可的说法,甚至还隐隐露出一种“血战则免,打落水狗不妨上一上”的意思。

        因此麻贵颔首应命,道:“麻某明白。”他不能称末将,因为他这个副总兵理论上比把汉那吉现在的空头龙虎将军地位还高一点。

        ——

        感谢书友“书友20171122162349031”的月票支持,谢谢!顺便求下订阅和各种票票~哦对了,再顺便说一下,“抚辽东”这一卷是我把规划中的两卷合一了,所以会比较长。


  (https://www.66kxs.net/book/3145/3145544/117267982.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