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 > 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

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


四月初,国子监的一处别院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考试。

    参加考试的总共有一百三十人。

    “即将分封的诸侯和他们的继承人,共三十人,分别在这两间考场里。”

    “国相和户部大臣各五十人,在这两间考场。”

    国子司业赵谦向朱元璋、朱标等人介绍这里的详细情况。

    事实上不用他介绍,对这里的情况大家都非常熟悉。

    毕竟这个政策就是他们一行人商量出来的。

    封国不是划块地给一些人口,就能建起来的。

    需要照顾的点可以说千头万绪。

    既然要进行大分封,大明就不可能不管后续,那太不负责任了。

    所以,各种配套的东西也要准备好。

    除了各种必要的启动物资,最重要的就是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

    大明的勋贵集团,十有八九都是底层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靠他们治理国家,那简直就是开玩笑,更别提建设一个国家了。

    只能大明帮他们建立一套体系。

    不是大明不愿意放手,而是没办法,必须要扶着走一程才行。

    这也就意味着,诸侯国初建的时候,官僚体系都是大明朝廷指定的。

    当然,大明不会一直干涉对方的内政。

    诸侯王可以在封国稳定之后,逐步提拔自己的人才,将这些位置替换掉。

    但为了防止诸侯王分封之后,太过放飞自我,朝廷规定五年内替换人员不得超过三成。

    十年后方可大规模替换朝廷指派的官员。

    二十年内,国相和户部大臣必须由中央朝廷指派,二十年后方可自己任命。

    国相掌管一国政务,只要他不出问题,封国就不会跑的太离谱。

    户部大臣其实就是户部尚书的别称,为了和中央朝廷区分才用了户部大臣的称呼。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财政机构。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后,户部已经不单单是掌管钱粮那么简单。

    还牵扯到最整个国家的资源分配,以及各种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国相最重要的助手。

    只要这两个位置不出问题,再加上大明帮忙组建的行政体系,就能确保一个封国不会大乱。

    如此二十年后,这个封国基本就能稳定。

    而且他们的继承人差不多也培养出来,可以承担国君的职责了。

    到时候再彻底移交权力给他们。

    当然了,大明这么做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就是防止某些人有异心,刚分出去没几年就忘了本,在政策上和大明渐行渐远。

    前二十年由朝廷任命国相和财政大臣,就可以确保该封国能嵌入大明的藩属体系里去。

    到时候经济高度和藩属体系绑定,就不怕他们有异心。

    从去年确定第一批分封名额之后,朝廷就在国子监组建了一个特殊学院。

    专门教授受封的诸侯王如何当国君,同时也对国相和财政大臣的候选人进行培训。

    今天这场考试,主要考的其实是国相和财政大臣。

    各五十名学员,前十五名将会获得这次机会,后面的只能等下一批诸侯分封了。

    至于诸侯王和他们的继承人,这场考试也不是完全走过场。

    虽然不论他们考的如何,分封都会进行的,可考的太差就会被剥夺行政大权。

    说白了,如果将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分成国君和国相府两部分。

    考的好就能提前掌权,国相府就是辅佐他工作的机构。

    考的差的国君,就要让渡更多的权力给国相府。

    由国相府主持国家行政要务。

    直到国君有能力承担职责,才能从国相府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然而,权力那能是随便让渡的吗?

    国相府主持大政,一旦形成惯性,国君再想把权力拿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如果国相府还能获得中央朝廷的支持,那他们想拿回权力就更难了。

    所以,对于诸侯王和他们的继承人来说,这场考试同样非常重要。

    权力都有排他性,谁都不想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他人。

    看着考场里奋笔疾书的众人,陈景恪心下也是激动不已。

    这都是华夏的种子,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散播属于华夏的芬芳。

    朱元璋他们只是在这里溜达了一圈,见没有什么问题就离开了。

    毕竟这场考试要持续一天,他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送走皇帝一行人,赵谦返回考场挨个巡视。

    看着这些特殊的考生,他也同样非常兴奋。

    他是个做实事的人,对于朝廷的宣教计划非常支持,但对于朝廷的缓慢进度非常不满。

    一度想辞官去地方教书,连地点都选好了就是琼州。

    不过几次辞官都被朱标给拒绝了。

    先是让他主持编写了海外明人进学教材,去年又任命他担任这所特殊书院的祭酒。

    这所书院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

    竟然让他来掌管,这是何等的器重。

    而且把这些未来的国君、国相教好了,也同样能更好的宣扬华夏文化。

    比他跑到地方去教学,效果更好。

    于是他就息了辞官的念头,接下了这个重担。

    半年多的教学,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他自然非常重视。

    害怕有人作弊,从头到尾一直盯着,中途吃饭都是在考场进行的。

    直到考完,他又亲自押送试卷去了宫里。

    等到了乾清宫才发现,朱元璋、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四人都在。

    前三个人在他能理解,陈景恪在……

    而且陈景恪就坐在朱雄英的斜对面,这是一个臣子不可能坐的位置。

    这让他想起了很多关于陈景恪的传闻,有些传闻他知道是真的,有些传闻则觉得太离谱。

    但今天他终于知道,以前很多他觉得离谱的传闻,竟然也是真的。

    这位安平侯在朝廷的地位,确实很特殊。

    特殊到了能坐在太子的对面,还不是私下行为,而是接见大臣的时候公然这么做。

    私下怎么都好说,历史上还有皇帝私下和臣子睡一块呢。

    但公开就不一样了。

    现在皇家就是公开告诉世人,安平侯的超然地位。

    赵谦是个正直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下意识就想弹劾几句。

    然后他就听到朱元璋说:“景恪,卷子来了,看完再出宫也不迟。”

    陈景恪一副无语的样子,说道:“陛下,您拿我当小孩呢,这么多卷子明天都不一定能看完。”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那就等看完了再出宫,我让人通知福清,这两天你不回去了。”

    陈景恪:“……”

    一旁的赵谦却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还是那位夏日可畏的太上皇吗?安平侯宠冠群臣,果然不是虚言。

    还好自己慢了一步,若是真的弹劾了他,恐怕落不了好啊。

    他赵谦虽然正直,但又不是不懂变通,自然不会当铁头娃。

    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暗暗侥幸。    

    在他将试卷递上去之后,老朱就让他离开了。

    临出大殿的时候,他看到老朱在分配试卷。

    老朱、朱标和朱雄英一人一卷,最后一卷被直接丢给了陈景恪。

    后面他没敢多看,匆匆离开了。

    但心中却是复杂无比。

    所学告诉他安平侯在玩火,作为一个有操守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弹劾。

    这是对所有人都好。

    可……

    罢了罢了,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随他去吧。

    话是如此说,可心中还是觉得别扭,以至于回家之后饭都吃的不安生。

    他女儿赵芝察觉到异常,就关切的询问发生了何事。

    见到女儿,赵谦却心中一动。

    赵芝虽然不是福清公主小圈子成员,相互之间联系却很紧密,曾经数次合作过。

    和福清公主也算是相识。

    自己是否能通过她,劝告那安平侯一番?

    不论他听不听,自己也都算是尽到了本分。

    越想他就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将今日所见所闻,以及对陈景恪不尊礼法的担忧。

    最后说道:“你和福清公主有旧,若有机会当提醒她一二。”

    哪知道赵芝听后却笑了起来:“爹,您觉得以安平侯的智慧,想不到这一点吗?”

    赵谦耐心的道:“俗话说医不自医,安平侯自然是聪明的,可事关自己总会有疏忽的时候。”

    “况且他少年得志,难免会有些自傲看不清形势。”

    “为父这也是不希望他自误啊。”

    赵芝很是开心的道:“爹爹真是心善,不过女儿觉得您或许多心了。”

    赵谦没有因为她接连反驳自己生气,而是询问起缘由:

    “哦,不知你有何看法?”

    赵芝说道:“大明的情形与之前的朝代皆不相同,以前的老规矩很多都不适用了。”

    “就比如您担心安平侯未来不得善终,可是您想过没有,以他的功绩早晚是一方诸侯王。”

    “到时候离开大明,所有的问题就全都解开了。”

    赵谦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你看我都糊涂了,竟然把分封给忘了。”

    然后他欣慰的道:“芝儿长大了,都能替爹排忧解难了。”

    赵芝笑道:“也不全是我想到的,平日里与姐妹们闲聊,大家也讨论过国事。”

    “曾经就提起过安平侯之事,最终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他很聪明。”

    赵谦若有所思的道:“你和福清公主关系如何?”

    赵芝说道:“与公主倒是熟识,她几次想拉我去帮她做事。”

    “只是……我都没有答应。”

    赵谦自然知道女儿在顾虑什么,礼法束缚啊。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支持女儿抛头露面。

    倒不是觉得女人就该相夫教子什么的,而是怕影响到女儿的声誉,以后不好嫁人。

    不过今天的经历,却让他有了别的想法。

    时代不同了,福清公主整日拉着一帮子小姐妹做事情,必然是经过安平侯同意的。

    以他的智慧,这么做必然有极深的用意。

    虽然自己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跟着聪明人走,总是没错的。

    再说,自家女儿好像颇受福清公主重视,有她在还怕嫁不到好人家?

    想到这里,他就鼓励的道:“如果你想去,就去吧。”

    赵芝没想到会得到支持,惊喜的道:“真的?”

    赵谦笑道:“爹还能骗你不成,有福清公主照看着,爹也放心。”

——

    宫里,陈景恪被老朱强行拉了壮丁,拿着一卷试卷翻看起来。

    老朱扔给他的,正好是诸侯们的试卷。

    他翻开瞅了一眼,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这踏马写的是啥?

    找只蜘蛛蘸点墨水,放在纸上爬,都比这字好看。

    不过他也能理解,出身低微,靠军伍里卖命博取一个前程。

    哪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

    能写成这样,估计也是临时突击学会的。

    他仔细分辨,发现写的倒是还行。

    什么是国,什么是民,什么是君……这些问题都回答的中规中矩。

    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学了。

    冲这个态度,未来封国就很难出现妖魔化的事情。

    后面有治军的内容,他写的就多了。

    真可谓是扬扬又洒洒,显然是经验丰富。

    提到如何治理土人,他体现了一个军人应有的特色。

    杀伐果决。

    不听话的杀全家,听话的分土地教化。

    甚至还提出了一些针对土人的作战方式,可见他不是随便乱说,而是真的考虑过的。

    对于这些内容,陈景恪相当满意。

    这个人,适合掌握军事。

    至于国政……就他对国政的认识,还是让国相府暂管的好。

    第二份试卷,是代王朱桂的。

    只看了前三题,陈景恪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踏马的,老朱的基因真奇怪,那么多儿子要么是大才,要么是活畜生。

    没有平庸的。

    这个朱桂……就属于后者。

    他在试卷里直接就写了,百姓就是奴仆,官吏就是管家,君王就是一家之主。

    就这个认识,要是让他掌权,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陈景恪直接将试卷丢给了老朱:

    “陛下,这位……若非他是您的儿子……您还是自己看看吧。”

    老朱见他如此生气,也非常好奇,接过试卷一看,老脸不禁一红。

    这想法,怎么这么熟悉呢。

    肯定不能承认是和自己学的,只能装糊涂大骂道:

    “这个混账东西,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把他的封国取消了,先丢在国子监多学几年再说。”

    朱标接过试卷扫了一眼,也是眉头紧皱。

    换成以前,他或许会认为,先让朱桂过去当几天国主再说。

    如果实在不堪,再将他召回训斥。

    可经历了朱樉之事,他再也不会有类似的想法。

    就这种认识,去了封国还不知道要怎么折腾百姓呢。

    而且他还是亲王,国相府肯定是管不住他的。

    可是突然将他的封国取消,影响也太大了,换成谁都可能无法接受。

    必须得想个合适的借口才行。

    那么,什么借口呢?

    朱标将目光看向陈景恪:“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昏迷一段时日,又不伤他身体?”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43/3143307/11110683.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