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汴京来人
“娘,你咋知道那牛是爹买的?”李安追上母亲小声问道。
刘氏撇了撇嘴道:“你爹天天捣鼓着偷藏钱,我能不知道么?不只是牛,他还偷偷在李家村买了几十亩地,都是给你大伯他们的。也就是我看他没出去整一些乱七八糟的,才没说他。”
“娘,你就不生气么?”李安好奇道。
他记得以前母亲就没少和大伯母吵,他回扬州后要回去看祖父,母亲还骂大伯母来着。
“你当你娘是那种小气的人啊?我是烦你大伯母,但说到底都是以前穷给闹的。再说了,你祖父祖母跟他们过,怎么也得孝敬孝敬。咱们一家在城里住着,天天吃喝不愁,伱祖父大伯他们却过着苦日子,这要是回到李家村,还不得被人戳着脊梁骨骂?”
前文就说过,兖王世子已经成年了,若真因为子嗣单薄,才导致邕王呼声更高,兖王又不傻,搞不好就会把他儿子关在家里,一直造人。
也有人觉得,当时新政过于仓促,弊端很多,失败是正常的。
不过这些都是李安的猜测,具体如何,李安也不确定。
但是从盛家私塾的争论中来看,邕王胜出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邕王年长,第二则是邕王子嗣多。
就像盛家大房那样,明知道王大娘子瞧不起他们是商人,但是每年该送钱的还是送钱。
李安则是每天在家看看书练练字,每隔几日杨涛就会前来找他,两人互相探讨闲聊,或者一起出去钓鱼。
结果呢,不仅打输了,还输的很惨。
原剧中对邕王在储君争夺中胜出的原因,并没有过多的提及。
李安闻言冲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辽国大军压境,送就变成了贡。
官家莫不是,利用此事来对两位世子进行考验?
直到十月中旬,汴京那边的消息传来了。
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择储君,好像也很正常。
说到底,不管是邕王还是兖王都不小了,他们的子嗣也都成年了,官家若是这么做,倒也不是不可能。
“阿牛,你要记得,做人不能一味的争强好胜,有时候争赢了也是输了。吃亏未必不是福。”刘氏说道。
相处之道是一门很深的学文,刘氏看的就很通透。
辽国趁机大军压境,逼迫宋朝提高岁币,还把送给改成了贡。
对于这一点后世争论很大,有人认为他太过软弱了。
至于邕王子嗣多的原因,也有些站不住脚。
维护感情是一回事,盛纮当官,本身就能给盛家大房带去好处。
仁宗皇帝怎么说呢,历史上贬褒不一。
“娘,儿子记下了。”李安点头道。
最起码别人知道盛家有个盛纮在京城做官,就不敢随意欺压盛家大房。
消息传到扬州的时候,汴京那边早已经出发了。
原本给西夏的岁币是仁宗皇帝他爹在澶渊之盟时答应下来的。
李南有了刘氏的准许,当天就收拾东西回李家村去帮着秋收去了。
当时是送,但是宋夏之战输了后,大宋损兵折将不说,还元气大伤。
李南给祖父大伯他们送东西,既是尽了孝道,也能赢得一个好名声。
官家对于扬州县试舞弊之事十分重视,命刘学文为主,邕王世子赵统和兖王世子赵宪为副,前来扬州查县试舞弊之事。
李安听了这個消息,愣了许久,好像有些明白官家的意思了。
只有下国才会对上国上贡,可谓十分屈辱。
这些年李安也了解了当今官家的一些事,虽说因为这个世界是知否世界,和正史是有些差别,但是差别并不大。
因为他没坚持下去,向守旧派妥协了。
而他贬褒不一的地方也是因为变法。
若是真查出舞弊,扬州大小官员都有一定的连带责任。
这样李南心里对她十分感激,夫妻关系也会更好。
但是这并不难怪仁宗皇帝,大宋军队战力弱,加上重文轻武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才打了败仗。
之前李安猜测是因为邕王更受文官拥护,所以最终胜出了。
这次的事情又让他萌生了另一种猜测。
对于这两点李安之前就怀疑过,毕竟是过继又不是亲生儿子,好像和年长年幼并没有什么关系。
后面官家能够下定决心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可见其眼光和能力还是有的。
当今官家和历史上的仁宗皇帝的生平,非常相似。
当时是宋朝打赢了,虽说打赢了还给别人送钱粮,有些奇葩,但是那是仁宗皇帝老爹干的,人都已经死了,就先不多做评价了。
“再说了,你爹那人孝顺的很,我是可以拦着他,那他心里能痛快?憋久了,要么跟我置气,要么把他身子憋坏了。咱家现在也不差这点钱,何必呢。”刘氏说道。
进入十月,天气也没那么热了,只有中午那一会会热点。
……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请李安为扬州官员美言几句。
如今的官家算起来,应该就是仁宗皇帝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很傻,但是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宗族很是重视。
或许官家看的不止是邕王和兖王谁更贤,也在考察他们的儿子。
他在位期间,西夏独立,因此爆发了宋夏之战。
不管后世的评判如何,通过仁宗皇帝在位期间的各种举措来了,能力眼光还是有的。
迫于当时局势的压力,才不得不向辽国妥协。
抛开这些不谈,正如刘氏说的那样,父亲李南是个孝顺的,她要是拦着,父亲肯定送不成,但是那样夫妻的情分就淡了。
但是她刚刚那么一说,明显告诉李南,你干的那些事我都知道,只是没有说破罢了。
六一.二二三.一四四.五四
刘氏没有读过书,见识也不高,但是思想却非常豁达。
消息传开没几日,金师爷就找上们来,请李安明日下午申时前抵达扬州码头,随扬州官员一起迎接钦差。
可以说造成当时局面的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当今官家的关系不大。
而且李南心里不痛快,指不定会憋出病来。
一直忙活了七八天才回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没有参与的或许不会被问罪,但是前途肯定会受到影响。
李安满口就答应了下来,反正到时候说没说,也没人敢去找刘学文去问。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38/3138182/1111096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