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然而曼娘对顾廷烨还有期待,并不愿意按照他所说去做。
“二郎回来了,她也该死心了,等着吧,到时候她会来找我的。”小秦氏冷笑道。
曼娘那种人她一眼就看透了,攀附顾廷烨就是想享受荣华富贵。
之前被赶走,如今再次回来,足见她放不下这一切。
但是她不够了解顾廷烨,以顾廷烨的性子,不可能留下她的。
到时候曼娘大失所望,必然会疯狂。
不过曼娘越疯狂,对她来说也是好事。
…………
“臣拜见陛下!”顾廷烨行礼道。
赵宗全摆了摆手,冷声道:“你看你干的好事,回京了竟然让朕等着你!”
顾廷烨回到汴京的消息,就连小秦氏都知道了,他又岂能不知。
“陛下臣冤枉啊。”顾廷烨没有解释他回家的事情,而是讲述起他和白家的恩怨,包括这次他前往扬州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赵宗全闻言皱眉道:“这事有点麻烦了,你最近在家待着,不要出门。”
虽然顾廷烨说白家老太爷去世的时候留有遗嘱,让他继承家业。
而且当时盛纮和扬州一众官员见证,可以维他做证。
但是有亲族的情况下,把家业交给外人继承,哪怕是外孙,都很少见。
如今因为白二爷故意把事情闹大,传的沸沸扬扬的。
即便有人作证又能如何?
会有人相信么?
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因为顾廷烨的身份,所以当初扬州官员才会帮他。
至于找白家人对峙,更不可能了。
白家人肯定希望家业由白家人继承。
而且现在已经不是家业的问题了,而是有人拿这件事做文章。
说桓王彻查盐务查不出问题,急于表现,胡乱诬陷。
好在如今桓王那边有了不小的进展。
“是!”
顾廷烨也知道自己暂时不适合离京,也正合他心意。
他也要处理曼娘之事。
…………
“这次到扬州,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淮南路盐务糜烂的问题给彻底解决了。”赵策英骑在马上微笑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证,如今各项证据已经很充足了。
虽然还动不了淮南路负责盐务最高的那几个官员,但是已经掌握了淮南路负责盐务的许多官员,参与贩卖私盐之事。
等到了扬州,把这些人抓起来审问,不怕查不出来。
李安骑在马上,跟在赵策英身侧,闻言说道:“怕是还要废一番功夫,不过接下来确实不难了。”
盐城县最近的码头在城外的几十里外,那个码头更多是用来运盐。
此时他们就是赶往码头,乘船前往扬州。
犯官和那些被抓的盐商,已经被提前押送前往了码头。
如今赵策英身边只有一营五百禁军护卫。
路程已经走了一半,再有半个时辰左右就能抵达码头了,但是李安心里隐隐的有些不安。
“殿下,您还是回马车吧。”李安说道。
“不了,本王其实更喜欢起马,就快到了,坐什么车。”赵策英摆手道。
李安无奈,看向道路两旁的山脉。
道路两侧有着连片的山脉,最外围的倒是不高,只有七八米,树木茂盛。
不时的还有飞鸟飞起落下,不像是有埋伏的样子。
而过了这一片山脉,就是平地了,而且距离码头也不远了。
李安觉得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就在这时,两边山脉大量飞鸟惊起,叫声急促。
李安先是一愣,接着脸色大变,吼道:“有刺客!快,保护殿下!”
李安的话让队列整齐的禁军有些慌乱。
虽然没有看到敌人,这些禁军还是本能的朝赵策英靠拢。
护卫在近前的更是将赵策英围了起来。
“咻咻~”
就在这时,两侧山坡上飞出大量箭矢,直奔赵策英的方向而来。
“柱子,保护殿下!”
李安抽出马背上挂着的剑,挥舞起来,将射向他的几支箭矢击飞。
他学的是枪法,但毕竟是文臣,总不能随身带枪。
不过古代有些文人都有佩剑的习惯,虽然到了宋朝,几乎很少有文人佩剑了,却不代表不能佩戴。
“快保护殿下!”领兵的陆指挥使也大声喝道。
虽然李安之前的大喝声,让近前的禁军有了些许防备,将赵策英围了起来。
然而埋伏的人居高临下,加上赵策英又骑在马上,简直是活靶子。
好在赵策英也有武艺在身,配着一把利剑,及时抽剑防守。
即便如此,也被一支箭矢射中肩膀,跌落马下。
“啊~”
“殿下!”
惨叫声和慌乱声不绝于耳,李安见赵策英落马,也吓坏了,连忙跳下了马。
好在此时箭雨已经停止,给了他们缓气的机会。
“殿下,你没事吧?”
陆指挥使和李安两人把赵策英扶了起来,看着赵策英肩膀插着一支箭矢,血水浸湿了衣服,脸色惨白,两人脸色巨变。
慌乱的禁军,此时也匆匆的将众人围在身后。
“嘶”赵策英倒吸了一口冷气,虚弱道:“本王没事。”
“咻咻…”
就在这时,两边又有箭雨落下。
“啊…”
外围的禁军许多人中箭,惨叫声不绝于耳。
“不能这样下去了!”李安急道:“如今什么时候会来援兵还不知道,这附近没有遮挡,若是继续拖下去,怕是全都要死。”
“陆指挥,我们分别带一批人冲入两边山坡,只有这样才能阻止他们继续放箭。”
“可是殿下…”陆指挥闻言有些犹豫。
他们距离道路两边的山脉有数十米远,除了中间数米是道路,长期有人行走,没有杂草外,两侧的荒地长满了杂草。
如今已经三月底了,杂草茂盛,影响行走,更何况贼人是藏在山坡上。
山坡上草木茂盛,天热就有阻碍。
冲过去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人少了没用,人多了赵策英身边缺少保护,就十分危险了。
他们最重要的还是保护赵策英,哪怕禁军死光了,只要赵策英没事就是大功。
否则即便杀光贼人,赵策英有个好歹,他们也要陪葬。
“没时间犹豫了,若是再拖下去,损失大了,贼人冲出来,该如何抵挡?”李安喝道。
“按子谦说的做,本王若是有个好歹,你们无罪!”赵策英果决道。
他也知道拖下去很不利。
“是!”陆指挥闻言应了一声,连忙喊来几个都尉吩咐了起来。
“阿牛哥我带人去吧。”石柱说道。
“不行,你留下保护殿下,一定要保障殿下的安全。”李安说道。
“可是…”
“别可是了!就按我说的坐。”李安喝道。
说话间,第三波箭雨落下,而此时陆指挥也安排好了,趁着空挡期,两人各带一百人马,冲向了左右山坡。
此时经过三轮箭雨,五百禁军已经只剩下三百多人了。
两人带走两百人,只剩下一百多人保护赵策英。
其中还有好多伤员。
“可恶,别让本王脱困,查出是谁!”赵策英咬牙切齿,却感觉脑袋昏沉,慢慢失去了意识。
…………
赵策英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边上守着的内侍,看到赵策英醒来,惊喜道:“殿下醒了!”
屋内等候的李安几人,匆匆上前。
“殿下,你没事吧?”
几人面露喜色,赵策英总算是醒了。
“嘶…”赵策英刚一动,牵扯到伤势,阵阵疼痛传来。
“殿下您别动,伤口已经处理过了,千万不能崩开了。”李安连忙说道。
赵策英缓和了一下,看了看四周,和李安吊着的胳膊,问道:“已经脱困了?”
“嗯。”李安点了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此时已经距离遭遇刺杀那日,过去三天了。
那天李安和陆指挥各自带着人马奔着山脉而去。
山脉上确实埋伏了许多刺客,两边的总数大概有上千人。
只是他们弓箭不多,只有一百多张。
若是有一千张弓,齐射之下,他们那人几乎必死。
虽然两边各埋伏了五百人,但是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
虽然大宋正规军都称为禁军,但是能被派来保护赵策英的,全是家世清白之人。
这些人根本不敢跑,否则桓王一旦出事,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也都活不了了。
绝望之下爆发出惊人的战力,而那些刺客被杀了一些人,便乱了,四散而逃。
赵策英受伤,留在盐城县修养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李安不放心,上前刺客,加上弓箭都是军中制式的,谁知道盐城县有没有人参与其中。
留在这里更危险。
询问大夫后,李安决定乘船回扬州。
赵策英中箭昏迷,夏少华中流矢而亡,他虽然管职不高,但是文官,又深受赵策英信任,因此禁军的几个武将都听从他的意见。
赵策英听完,沉吟了片刻,说道:“回扬州是对的,除非扬州所有官员都想造反,不然回扬州是最安全的。”
扬州还有他留下的禁军。
数千禁军保护,除非扬州厢军调动,不然没人能威胁到他。
而且扬州那么多官员不可能都参与其中,这些人知道他死了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在扬州出事。
赵策英虽然醒了过来,不过失血过多,没多久又睡了过去。
次日,船只抵达扬州码头。
得到消息的沈从兴已经从通州赶了过来,带着一千禁军,把码头清空了。
接到赵策英,直接回到扬州驿站。
扬州一众官员得到消息,也想来码头迎接,却被沈从兴给赶走了。
就连来驿站探望赵策英,沈从兴也没让他们见。
扬州驿站
沈从兴看着脸色苍白的赵策英十分自责。
“好了舅舅,我又没有什么大碍。我本就有伤在身,还要费心思来安慰你。”赵策英苦笑道。
沈从兴还想说什么,一个禁军在门口禀报道:“启禀殿下,刚刚门口发现一个行迹可疑之人,侍卫上前询问,那人一直说要见殿下。”
“莫不是有人想通过这种方式接近殿下,再行刺?”
沈从兴现在可谓是草木皆兵,赵策英的安危关乎到沈家的兴衰。
赵策英死了,官家还有别的儿子继位,那时沈家的地位可就尴尬了。
整个驿站现在层层戒严,就连随行的文臣,沈从兴都不允许他们接近赵策英。
也就李安在赵策英遇刺的时候,出力很大,得到了他的信任。
“子谦,你去看看。”赵策英说道。
“是!”李安领命退了出去。
…………
六月出,阳光洒落,将运河水面照耀的金灿灿的。
李安站在夹板上,感受着微风,有些出神。
他没想到彻查盐务这么就结束了。
那日前来求见赵策英的是薛庆。
刺客是薛庆一手安排的,刺杀失败后,温铎却要杀他灭口。
好在薛庆有所防备,逃脱了。
然而温铎却在扬州城各个城门布置了人手,薛庆根本逃不出城。
薛庆躲在城内,面对温铎派人搜索,九死一生。
好在关键时刻,赵策英回到了扬州,温铎担心薛庆前去找赵策英告发,便派人在驿站附近监视。
结果沈从兴因为赵策英遇刺,把驿站附近戒严了,给了薛庆机会。
薛庆见到赵策英后,把所有事情都供了出来。
赵策英当即命沈从兴前去捉拿温铎。
当时温铎已经在准备逃走了,薛庆一直找不到,他总是担惊受怕。
温铎被抓后,自知自己必死。
他虽是文官,但刺杀桓王如同谋逆,自然是死罪。
因此他什么也没隐瞒,全部都给交代了。
温铎乃是淮南路盐务主官,不仅对淮南路所有问题一清二楚,对其他地方的盐务问题也十分清楚。
有了他的供词,查清盐务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用了一个多月,淮南路的盐务问题就全部查清了。
因为赵策英受伤的原因,官家早就想召他回京了。
不过因为伤势没有完全好,并不难长途跋涉。
如今赵策英伤势基本好了,盐务基本问题也被查出来了,剩下的也不需要赵策英亲自出马了。
官家便召赵策英回了京。
…………
李安回到汴京,因公升职,升为正六品吏部郎中。
每天按时前去当值,下值归家陪陪明兰和孩子,日子好不悠闲。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
这天一个消息传遍汴京,顾廷烨杀了外室曼娘,震惊汴京。
官家大怒,命人调查后,判顾廷烨发配北方边境。
李安不知道这是不是官家的谋划,顾廷烨发配前,他去见过顾廷烨,顾廷烨却什么都没说。
次年初,太后和刘贵妃发动宫变,顾廷烨同英国公率兵平定了叛乱。
太后被彻底软禁,官家借机清理掉一部分朝中大臣,彻底掌控朝中大权,开始实行变法。
然而天不假年,变法第二年,官家暴毙而亡,赵策英奉诏继位。
继位后,赵策英继续推动改革,用时五年,在王安石、李安等人的协助下,终于解决了大宋内部大多数积弊。
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对辽夏用兵。
这些李安并没有管,他并不懂打仗。
而且变法过程中,清理了很多人,也需要一个人来承担。
李安直接辞官归隐,带着妻儿回了扬州。
(全书完)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38/3138168/11110619.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