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神话(图安县 中)
广场的一侧,几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惬意地晒太阳,脸上洋溢着安详平和的笑容。衣衫虽朴素,却干净整洁,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其中一位老者看到玉漱等人在雕像前驻足良久,便缓缓站起身来,微微弓着腰朝两人走了进来,步伐略显盘跚。
“姑娘、后生,看着你们有些面生,是第一次来图安吧?”老者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
“这就是太妃娘娘吗?好漂亮啊!这些匠师的技艺可谓鬼斧神工,想必,与真人亦是不遑多让了!”
玉漱微微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易华伟笑着应了一声:“我等确实未曾有幸得见娘娘真容,只听闻娘娘大名如雷贯耳。”
“哈哈,你这后生,没见过我们玉漱公主,所以才会这样大惊小怪。”
老头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老夫跟你说,这玉像连我们玉漱公主神韵的十分之一都没雕刻出来。想当年,我们玉漱公主的美丽那是倾国倾城,她的善良与智慧更是让我们图安百姓敬仰爱戴。”
“哦?恕在下孤陋寡闻,在下只听过太妃娘娘的容貌举世无双,却还不知道娘娘其他事迹呢。”易华伟瞥了玉漱一眼,笑着道:“你老为什么还叫玉漱公主?”
“因为在图安,她永远是我们的公主!”
老头笑了笑,沧桑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怀念:“老夫记得有一年干旱,年仅十岁的公主殿下亲自前往各个村落安抚百姓。走遍每一户人家,查看粮食储备,与村民们同甘共苦。亲手为受灾的孩童分发仅有的食物,还组织人力物力,寻找一切可食用的资源,在公主的努力下,许多濒临绝境的家庭得以存活。”
“公主殿下对图安的教育也极为重视。”一位老妇人也加入了谈话,眼神中满是敬意:“她召集图安的饱学之士,在王宫中设立学堂,让王室子弟与平民孩童一同学习知识、礼仪与技艺,教导他们要心怀仁爱、尊重他人、勤奋努力……”
几个老头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语,给两人说着玉漱的‘传说’。随着老人们的讲述,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家都沉浸在对玉漱公主的回忆之中。
一位老者缓缓开口:“公主殿下对图安百姓的恩情,我们都铭记在心。当年,村里有一位重病的老工匠,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一旦倒下,全家都将陷入绝境。公主殿下听闻后,不仅派来了宫中的御医为他诊治,还亲自送来珍贵的药材。老工匠康复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精心制作了一件精美的木雕献给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却婉拒了,还鼓励他将手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还有那一次,镇里的水源被污染,百姓们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公主殿下亲自带领着工匠们寻找新的水源,他们翻山越岭,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一处山泉,公主殿下又组织人力修建引水渠道,让泉水流入镇里。百姓们为了纪念此事,在水源处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公主殿下的功绩。”
一位中年男子接着说道:“公主殿下远嫁之时,我们都自发地为她送行。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着对公主殿下的感激与祝福,那场景至今想来都令人动容。”
易华伟听得专注,不时微微点头,转头看向玉漱,只见玉漱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心中的情感所哽咽。
易华伟轻轻握住她的手,恭敬地向老人们行礼致谢:“多谢各位长者讲述公主殿下的事迹,让我等对公主殿下有了更深的了解。”
玉漱对着人群缓缓行了一礼。
随后,易华伟带着玉漱缓缓离开人群,两人沿着广场边缘漫步。玉漱的脚步有些沉重。
易华伟轻声道:“你为图安付出了太多,百姓们对你的爱戴便是最好的证明。”
玉漱微微点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还记得我。”
她稍作停顿,抬眸望向易华伟,目光中的疏离淡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难以察觉的暖意,贝齿轻咬下唇:“这便是你为我准备的惊喜吗?这玉石的耗费是否过于奢靡了?”
“呵呵~,你可欢喜?”
易华伟嘴角上扬,含笑道:“你若喜爱便足矣。虽说这玉石价值连城,却也物超所值。此雕像,既能使图安县的百姓将你铭刻于心,长远来看,亦能招徕附近乃至周边郡县的游人,如此一来,此地的商业自会繁荣昌盛,百姓的日子也能愈发富足。”
玉漱垂首,微微颤动的睫毛似在遮掩内心的波澜,片刻后,轻声说道:“承蒙你如此费心,我很是感激。”
玉漱的声音轻柔,却较平日多了几分温度。易华伟的用心与体贴,如涓涓细流渗入心田,使得她心底的好感,悄然多了几分。
“我们走吧!”
看着易华伟的眼神,玉漱心头一跳,急忙道:“时辰已经不早,咱们再逛逛便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
“好啊!”易华伟笑了笑,与玉漱并肩朝前走去。
广场的尽头,有一座新建的庙宇,庙宇墙壁上绘着一些关于图安历史的壁画。玉漱走进庙宇,仔细端详着壁画。壁画上有图安的起源传说,有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也有她自己曾经参与的一些场景。她的手指轻轻触摸着壁画,仿佛在触摸着图安的历史与灵魂。
从庙宇出来后,两人来到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玉漱看到一些传统的图安手工艺品,如精美的陶瓷、细腻的木雕等……
逛了一会,易华伟与玉漱到了到云烟阁前,那飞檐斗拱之上,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幽微的光芒,朱红的大门敞开着。
踏入阁中,一楼大堂内,贩夫走卒们的喧闹声此起彼伏。或坐或站,有的身着粗布麻衣,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倦意与生活的沧桑,正捧着大碗茶牛饮,以解路途的干渴;有的则眉飞色舞地与旁人讲述着一路的见闻,唾沫横飞间,手中还比划着各种形状。空气中弥漫着汗味、茶香与食物的混杂气息。
易华伟神色从容,与玉漱二人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
二楼的布置相较于一楼则显得雅致许多。桌椅摆放整齐有序,皆是用色泽温润的红木所制。桌上的茶具精致细腻,白瓷的茶杯上绘着淡淡的青花图案。周围的商贾们或低声交谈,或默默盘算着手中的账目。他们大多身着绫罗绸缎,服饰的质地与款式彰显着各自的财富与地位。有的大腹便便,满脸油光,正一边品着香茗,一边与对面的人讨价还价,眼神中透着精明与狡黠;有的则身形消瘦,目光深邃,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易华伟与玉漱寻了一处靠窗的位置坐下,微风轻轻拂过窗棂上的轻纱,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
易华伟抬手示意小二过来,小二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客官,请问要点些什么?”易华伟轻声说道:“来一壶上好的碧螺春,再配上几样拿手的点心。”
“诺!客官稍等!”
小二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去。
玉漱微微转头,目光透过窗户向外望去。窗外,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远处的山峦在云雾的缭绕下若隐若现,仿若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卷。眼神中透着一丝宁静与闲适,嘴角微微上扬。
易华伟轻轻伸出手,将玉漱垂落在脸颊边的一缕发丝轻轻捋到耳后,动作轻柔而自然。玉漱微微一怔,转头看向易华伟,脸颊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眼神中带着一丝羞涩。
不多时,小二端着茶点走了过来。将茶具一一摆放在桌上,动作熟练而麻利。滚烫的热水冲入茶壶中,瞬间,茶香四溢。易华伟提起茶壶,先为玉漱斟了一杯茶,那碧绿的茶汤在白瓷杯中荡漾着,仿佛一汪清澈的湖水。
玉漱轻轻端起茶杯,放在鼻端轻轻嗅了嗅,那淡雅的茶香沁人心脾。微微抿了一口,眼神中露出一丝赞叹:“这碧螺春果然是茶中珍品,清香爽口,回味无穷……”
易华伟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云烟阁的茶点与茶品向来都是极为讲究的,今日特地带你来此,便是想让你也领略一番。”
两人一边品茶,一边轻声交谈着。
而在三楼,达官贵人们的欢声笑语不时传来。与商贾相比,他们的服饰更加华丽精美,配饰也更加璀璨耀眼。有的人身着绣有金线图案的官服,头戴乌纱帽,正与同僚们高谈阔论着朝廷之事,表情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有的则是富家公子哥打扮,手持折扇,扇面上的书画精美绝伦,他们正围绕着几位美貌的女子献殷勤,眼神中透着轻浮与傲慢。
至于四楼,自从云烟阁开业,还未曾对外开放过,只对王侯将相开放的传说令众人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或许那里有着更加奢华的布置,有着世间罕见的珍宝古玩……传说,有人一掷千金想上四楼看看,却被掌柜婉拒,这也令云烟阁的四楼成了一个谜。当然,也有在里面工作过的小二说里面什么都没有,却被识货的人驳到面红耳赤,因为单单里面常年焚烧的龙涎香就价值千金了。
………………
在易华伟与玉漱于茶楼悠然享用茶点之际,渔阳郡的直道上,一辆看似平凡无奇的马车正不紧不慢地朝着图安县前行。
马车的车身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斑驳,车轮滚动间发出有节奏的“嘎吱”声,仿佛在诉说着一路的奔波。
车内,气氛凝重而又透着一丝疲惫。
易小川身着厚重的衣裳,面容憔悴,眼神中却依然带着坚毅,多了几分岁月沉淀后的深邃。项羽身姿依旧挺拔,但脸上也刻上了几道风霜的痕迹,他身旁的项梁则显得更为沉稳内敛。刘邦则时不时地掀开车帘一角,向外张望,眼神中闪烁着狡黠与不安。
小月静静地坐在一旁,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女,岁月在她的眼角留下了淡淡的鱼尾纹,神情中带着一丝犹豫与纠结。而坐在易小川身旁的正是易小川的妻子,哀牢国公主颂芝,面容虽显憔悴,却仍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只是脸上也夹杂着旅途的劳顿。
一晃,几人已在哀牢国度过了十年的漫长岁月。生活的压力和岁月的侵蚀让他们的外貌变得憔悴不堪,过早地刻画出了衰老的模样。
易小川与颂芝的大婚后不久,小月便在项羽的穷追猛打下松了口,答应了项羽的追求,而今已有三子一女。易小川因身体残缺的缘故,一直未能有子女,这也成为了他心中隐隐的痛。
靠在车壁上,小月的心似被无形的重负压着,沉闷又彷徨。视线不经意地落在一块微微磨损的木纹,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远。
近八年的时光在孩子的欢笑与哭闹声中悄然流逝。三子一女的诞生,给小月的生活带来了忙碌与欢乐,也让小月体会到了为人母的幸福与艰辛。然而,如今的她却毫无喜悦之感,满心都是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小月比任何人都深知易小川心中那刻骨铭心的仇恨。自从赵高残忍地对易小川施以宫刑,还抢走玉漱后,易小川的眼中便只剩下无尽的仇恨与痛苦,复仇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而项羽,他心中的仇恨源于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昔日强大的楚国,在大秦的铁骑征伐下土崩瓦解。祖父项燕力战而死,楚国的繁华毁于一旦。项羽自小便在仇恨的阴影中成长,自小的誓愿便是要让大秦为其暴行付出代价,复兴楚国的荣耀。
小月明白,易小川与项羽的决心不可动摇。可她也清楚地知晓,如今的哀牢国与大秦相比,实力悬殊巨大。
大秦在自己曾经那义兄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大秦的军队规模庞大且训练有素。自己也曾看过大秦驻守在北方边境的精锐部队,演练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士兵们身着坚固的铠甲,熟练掌握各种兵器的使用,大秦的骑兵更是令人胆寒。而且,大秦建立了完备的军事后勤体系,各地的粮仓储备着充足的粮食,兵器工坊能够源源不断地打造出精良的武器装备,确保军队在战争中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经济方面哀牢更是与大秦不在一个层次,在农业上,大秦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一路过来,关中地区新修的灌溉渠道纵横交错,使得大片土地得以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北方的小麦种植区和南方的水稻产区,均获得丰收。
同时,大秦的手工业蓬勃发展。纺织工坊里,织机声不绝于耳,生产出的丝绸、棉布等精美纺织品,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他国,换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商业贸易也十分繁荣,咸阳等大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市场上货物琳琅满目,有来自北方草原的牲畜、皮毛,有来自南方的珠宝、香料,还有中原地区的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货币流通顺畅,大秦的货币制度稳定,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内政方面,大秦更是甩出哀牢一条街,现今的大秦选拔官员不再局限于贵族世袭,而是通过考试和考核等方式,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官职。这使得大秦的官员队伍素质得到提高,行政效率大大增强。律法严明且公正执行,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触犯律法都将受到惩处,社会秩序井然。而且在各地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这些人才为大秦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使得百姓们对大秦的认同感逐渐增强。百姓们在大秦的统治下,能够安居乐业,虽然仍有赋税和劳役,但相较于战乱频仍的其他地区,已经算是较为安稳的生活。
小月想到此处,眉头紧锁,眼中的犹豫之色愈发明显。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车内众人,深吸一口气后,打破了车内的寂静:
“我们真要与匈奴结盟吗?”(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30/3130543/11447369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