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神话(我来过 上)
公元前 186年,在声色犬马中肆意沉沦的胡亥,终于在无尽的荒淫无度里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元气,于阿房宫这宏伟却又见证了诸多荒唐的宫殿之中驾崩离世。
在其在位的漫长二十五年间,胡亥踏入朝堂处理政务的次数寥寥无几,形同虚设,整个大秦的朝政运作几乎全然依赖于大秦丞相,也就是被尊为太子亚父的易华伟。
在这风雨如晦的二十五年里,易华伟独自扛起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在他的精心治理之下,大秦版图迅猛扩张,已然囊括了大半个亚洲大陆。从东方的浩瀚沧海之滨,到西方巍峨葱岭的深处;从南方酷热难耐的百越蛮荒之地,到北方朔风呼啸、黄沙漫天的大漠之境,皆被纳入大秦的统治疆域。
在这片广袤得令人惊叹的土地上,本就生活着多达一亿八千万的大秦子民,而随着对周边三大帝国的强力征服与兼并,大秦的总人口数量如同滚雪球一般急剧增长,几近两亿四千万之巨,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为众多、幅员最为辽阔的强大帝国,没有之一。
易华伟主政期间,雷厉风行地推行了意义深远的分封与均田制度。在分封诸侯一事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平衡术,既巧妙地安抚了宗室亲贵们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又合理地将他们安置于边疆等关键地区,使之成为拱卫大秦边疆的坚实力量。
而均田令的颁布实施,让无数原本在土地兼并重压下苦苦挣扎的百姓,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易华伟更是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咸阳城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匠作院”。这座汇聚了天下各路英才的科研殿堂,成为了大秦科技进步的核心引擎。
在冶金工坊内,技艺精湛的匠人们日夜不息地钻研探索,他们凭借着无穷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终于将青铜冶炼技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境界,同时,也在铁器制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
经他们之手打造出的秦军兵器,无论是锋利无比的刀剑,还是坚韧厚重的铠甲,都在战场上展现出了令人胆寒的威力,成为秦军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
匠人们在易华伟的激励下,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创造出了诸多更为精巧绝伦的建筑技法和结构设计。大秦的宫殿建筑因此越发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彰显着帝国的无尚威严;而城池的修筑也更加坚固耐用,布局合理,成为守护大秦百姓的坚固堡垒。
易华伟秉持着开明包容、兼收并蓄的治国理念。他深知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深远意义,虽然并未全然尊崇儒家学说,但也敏锐地洞察到了儒家“教化”之道在巩固统治、凝聚人心方面的独特价值。
于是,他制定了一项针对儒家子弟的特殊政策:儒家学子若渴望入朝为官,一展宏图抱负,就必须前往被大秦征服的偏远之地为官十年。在这十年间,他们肩负着传播大秦文化与礼仪的重任,深入当地百姓之中,通过开办学堂、推行礼教等方式,将大秦的文明火种播撒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待期满之后,经过严格考核,证明其在地方上确有政绩和贡献,方可回归朝堂,参与中央政权的治理。
这一举措,不仅使得儒家思想在偏远地区得以广泛传播,生根发芽,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为大秦培养了一批既熟悉儒家经典文化,又深入了解地方民情风俗的复合型官员人才。而对于其他诸子百家,易华伟同样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在大秦的土地上各展所长,百家争鸣。墨家的机关术在军事防御和工程建设领域大放异彩,为大秦的城池修筑、军事器械制造等方面贡献了无数奇思妙想和精湛技艺;道家的思想则如涓涓细流,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与养生之道。
军事力量的强大,无疑是大秦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坚实支柱。
易华伟对秦军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整编与改革,精心设立了不同的兵种与严谨科学的军事编制体系。
曾经在大秦历史上战功赫赫的蒙氏家族,在早期为大秦的边疆稳定和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格局的演变和国家战略的调整,蒙家因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被逐步夺权。
易华伟深刻地认识到兵权对于国家政权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在确保军队绝对忠诚于大秦帝国和中央政府的前提下,牢牢地掌控着军事大权的核心脉络。
在他的指挥下,秦军犹如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雄狮,多次出征边疆,平定各地叛乱,开疆拓土,威震天下。
随着胡亥的驾崩,太子赵统顺利继位,开启了大秦历史的新篇章。
易华伟继续全心全意地辅佐这位年轻的君主。在赵统初登大宝的三年时光里,易华伟不辞辛劳,日夜操劳,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深邃智慧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从朝政的处理流程到国家战略的制定规划,从官员的选拔任用标准到民生政策的实施细则,事无巨细,一一耐心教导。
三年之后,赵统在易华伟的悉心培育下已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稳重的君主。
易华伟累了二十五年,终于奠定了大秦的千年根基,也算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使命,于是毅然决定将兵权交还给赵统,同时,向赵统举荐了萧何担任丞相一职,而后自己则功成身退,告别了繁华喧嚣的朝堂。
萧何,这位在汉初便以其卓越的政务处理能力和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而闻名遐迩的贤才,在易华伟的极力举荐下,被委以丞相这一重任。他走马上任之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迅速对大秦的内政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与整顿。精心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高效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财政税收政策,使得大秦的内政事务更加有条不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更加顺畅高效,国家财政收入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与稳定。朝堂之上,在萧何的统筹协调下,官员们各司其职,兢兢业业,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韩信则被任命为大将军,肩负起统领大秦百万雄师的重任。辛胜等一众经验丰富、英勇善战的将领也在军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有的负责训练新兵,将大秦的尚武精神和精湛军事技艺代代相传;有的则专注于军事战略研究与战术创新,时刻保持着秦军在军事技术和战术理念上的领先地位;还有的将领长期驻守边疆要塞,以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守护着大秦的每一寸边疆领土。
章邯,这位曾经在秦末乱世中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崭露头角的将领,在大秦新的军事体系下,被委以京城卫戍防务的重任。训练京城卫戍部队,制定了严密周全的京城防御战略和应急预案,确保都城咸阳的安全与稳定。
而在这一时期,大秦的朝堂之上出现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女性官员的崛起。
吕雉,作为继伊兰之后的第二位女官,更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慧睿智与果敢决断,成功脱颖而出,成为大秦第一位“大法官”,位列九卿之一。
她在在处理各类司法案件时,不偏不倚,公正无私。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在她面前都一律平等,都必须接受法律的公正裁决。这种公正执法的态度和卓越的司法才能,不仅赢得了广大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也为大秦的司法体系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榜样。
在两人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下,大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官员。她们涉足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的在宫廷之中担任女史,负责记录宫廷大事、国家典章制度以及帝王言行等重要内容,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的则走出宫廷,奔赴地方任职,积极参与地方民生事务的管理与教化工作。
她们深入民间,关心百姓疾苦,开办女子学堂,传授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为提高女性地位和促进地方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女性文学家、艺术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秦的文化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她们吟诗作画,创作乐曲,以女性独特的细腻情感和敏锐视角,为大秦的文化繁荣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绚丽色彩。她们的作品或歌颂大秦的壮丽山河,或赞美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或抒发个人的情感思绪,在大秦的文化宝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一年,在易华伟辞官前几个月,那位在深宫中默默度过了近三十载岁月的太妃娘娘也“病逝”了。
………………
已然退位的丞相易华伟,带着一种远离朝堂喧嚣后的宁静,悄然踏上了前往乌兰郡的路途。同行的只有玉漱、晨曦、秋菊、蔡玉四个女人。
此次出行,易华伟极为低调,未作丝毫张扬,甚至没有调动那支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护卫着他的黑龙卫。
当火车缓缓停靠在乌兰郡的站台,那股陌生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
易华伟率先步下火车,目光快速地扫过周围忙碌的人群与陌生的景致,随后走向一旁的租车点,租了一辆宽敞而朴素的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当地的老者。易华伟简短地与他交流了几句,告知了目的地,便带着几女登上马车,向着乌兰郡的郡治乌托城驶去。
马车缓缓前行,车轮在石板路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透过车窗,易华伟看到外面喧嚣的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这里的景象与大秦内陆有着明显的不同,各种服饰、各种肤色的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画卷。
越往西走,人种的多样性就越发显著,因为这里是大秦与西方各国交流碰撞最为激烈的前沿地带,文化在这里交融,经济贸易在这里蓬勃发展,商业活动的喧嚣与偶尔弥漫的火药味也共存于此。
有阿拉伯人,他们身着独特的服饰,宽松的长袍在行走间随风飘动,偶尔用一种陌生而又充满韵律的语言交谈着;波斯人则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与精致,服饰上绣着精美的花纹,眼神中透着对周围一切的敏锐观察;色雷斯人身材高大健壮,笑声爽朗而豪迈;腓尼基人、阿拉米人、米底人、西亚人、马其顿人也各自有着独特的风貌与气质,或沉静,或热情,或神秘。
甚至有来自非洲大陆的黑色人种,以及那些精明又鬼祟的犹太人,都能在大秦西疆的安康、安乐、安北、东州、中州、西州等郡中觅得踪迹。他们往往三两成群,眼神中透着精明,行事风格却略显鬼祟。他们总是在集市的角落、商铺的暗处,低声交谈、快速算计。
大秦秉持着对所有外国人一视同仁的国策,给予各方来客平等的生存与经商机会。无论是来自何方的异域之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自由地开展贸易往来。
然而,犹太人却是一个例外,他们所需缴纳的商业税是其他国家之人的三倍。每当征税之时,犹太商人总是满脸不情愿,抱怨声此起彼伏。他们在税吏面前,或哭诉经营不易,或试图讨价还价,甚至有人扬言要离开大秦,去他国寻找机会。
但事实上,即便面对如此高额的税收压力,依旧有大批犹太人如潮水般涌入大秦西疆。因为这里的商业潜力巨大,市场需求旺盛,只要做成几笔大买卖,所获利润依然颇为可观。他们看中了大秦丰富的物产资源,如丝绸、茶叶、瓷器等,这些商品在西方世界备受追捧,转手之间便能获取巨额差价。同时,大秦庞大的消费群体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倾销市场,各种来自异域的香料、珠宝等奢侈品在这里不愁销路。
所以,尽管嘴上抱怨连连,可他们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依然执着地在大秦西疆这片土地上寻觅着商机,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与政策压力的矛盾中,艰难而又顽强地谋求着发展。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130/3130533/11447367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