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242升官了
第243章 242升官了
后面两日,魏广德总算消停下来了,就呆在九江会馆里足不出户。
只不过,他拜托张科打探的消息也算有了。
兵部拟定的封赏,魏广德只关注两个人,一是马芳,二就是董一元。
这两人,算是魏广德在宣府和蓟镇预先布置的棋子了。
马芳这次是直升参将,年底可能还要再动一动,而董一元也从百户升千户,挂游击将军,只是蓟镇兵马不会有大调整,所以他手上依旧只有那四百多人的骑兵部队。
职衔上去了,其他的可以慢慢来,魏广德倒是不急。
有了确切消息,魏广德才写了封书信,然后抽空出了北面安定门去了京营驻地找董一元。
之前魏广德就让董一元去京营驻扎后,报掌营官他需要等翁溥翁大人的命令,才能知道是回蓟镇还是去宣府继续随行保护,所以这几日一直驻扎在京营之中。
在京营中和董一元见面后,屏退左右,魏广德把从兵部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董一元,包括他升迁的职位和依旧带着旧部,不会有增派兵员也都说了。
现阶段的魏广德,更多的还就只是能提前知道很多消息,在决策层面是一定说不上话的。
他的同年们,除了一甲三人和他自己被授官外,其他都还是进士身份观政学习。
不过他和董一元一样,都还年轻,也就是马芳四十岁的人了,怕是有点等不及。
这也是魏广德依旧要拉拢董一元的原因,年轻的,看上去有点能力的,他魏广德一个都不认识。
董一元看上去至少还成,可以先把关系维持起来看看情况。
对董一元来说,一次随行护卫任务就能够让他升职加薪还是很满足的,虽然担了一点风险,现在看来也是值得的。
他知道,能够居功升职也是靠着魏广德在功劳簿上加了他的名字,位置还比较靠前,不然京城兵部里的老爷们谁知道宣府有个把总叫董一元。
把正事儿说完,董一元才询问魏广德未来的去向。
对他来说,现在好不容易靠上一个京官,他自然希望魏广德官运亨通,这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我嘛,应该还是会留在翰林院中继续读书的。”
魏广德对于董一元问出这样的问题有点感到好笑,“品级或许会调一调,等几年看能不能转太常寺或者礼部,说不好。
前日去西苑见了陛下,他也只是问了些保安州的事儿,多的没有提。
对了,我这里还有封信,你安排你的亲兵去宣府交给马芳。”
听到魏广德让他派人送信,董一元连忙点头,要说话却被魏广德摆手打断。
“这次你安排送信的人,要谨慎可靠的,最好知根知底。”
说到这里,魏广德微微皱眉后才继续说道:“信要当面交给马芳,还有告诉他,信中最后几句话是在西苑的时候,陛下交代让我转告他的。”
董一元之前听着魏广德说话脸上表情还很自然,即便是被魏广德着重吩咐要选派可靠之人送信时也并没在意。
只是最后魏广德说出信中有皇帝的交代,他才悚然而惊,再联想先前魏广德让他注意挑人时候的表情,董一元有点明白话里的意思了。
魏广德就差直接点出,他或者马芳身边,有锦衣卫的人。
魏广德随行就带着两个人,一个是张吉,还有个李三。
两个人是九江卫出身,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的,都是崩山堡出来的,可以信任。
魏广德可不相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两人还能被锦衣卫给策反了,帮他们监视自己。
锦衣卫眼线遍布大明,而且也是世袭,军中自然也有不少人。
不过,魏广德思来想去,张吉和李三的家世,都不大可能是锦衣卫密探,那么嘉靖皇帝能够知道他和马芳说的那些话,很大可能就是马芳身边的人泄露出去的。
而对董一元说这些,为的也就是两点,一是让董一元注意自己的亲兵,别又整出几个锦衣卫密探来,二就是告诉董一元,老子有圣眷,嘉靖皇帝知道他和马芳有联系,也没对他怎么样,还让他私下给人带话。
好吧,这其实也是一种警告。
说完话,魏广德从怀中摸出写给马芳的信交给董一元,“你再休息几日,就可以回蓟镇交差了,回去等封赏的消息,估计短期内还下发不了。”
“为什么?不是说定下来了吗?”
董一元不解问道,封赏,还是要拿到手里才稳当,谁知道中途会不会有变数。
“翁大人那边还没回来,另外宣府总兵官一职争的还很厉害,所以封赏之事短期内怕是出不来。”
魏广德笑着解释道,“要不是前日见了陛下,说不好兵部还会为了我的事儿在内阁争吵。”
看董一元一脸不解的样子,魏广德笑着解释道:“兵部想调我去他们那里,以后外派掌兵。”
说到这里,魏广德脸上笑容变冷继续道:‘想我堂堂一个翰林,凭什么去兵部任职,我还有未来吗?
还好陛下体谅,我接到的消息是继续让我在翰林院读书,等几年岁数大点再安排差事。’
“是啊,翰林好,大人在翰林院读书好,将来入礼部,入阁拜相也才顺理成章。”
董一元这会儿已经从惊讶当中回过味来,朝廷里明争暗斗也这么激烈的吗?
看着魏广德被皇帝重视,那些对内阁有想法的人就出手开始打压了,弄魏广德去兵部,等于断了他入阁的希望。
虽然还有机会,但是已经渺茫了。
魏广德在董一元军中把事儿交代清楚了就离开,军中封赏短期内不能到位,可是他的封赏应该,或许会早于军中之人。
虽然魏广德刚刚升了翰林院检讨,但是魏广德总觉得自己这次立功,怎么也得给个编修来做做才对,从七品到七品,也算升一级了。
早前想的抢陈瑾的机缘,也就是想想而已。
陈瑾失去了机会,他的同年还有曹大章、温应禄两个人,或许朝廷会把位置留给他们。
在魏广德走在回城路上的时候大明朝内阁里,关于魏广德任命的文书也终于敲定。
“吴尚书,宫里已经批红,你拿回去就办了吧。”
严嵩看了眼手里的奏疏,这是昨日送入西苑的关于魏广德封赏的奏疏,今天就被送回来了,轻轻摇头,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下首的吴鹏。
徐阶坐在一边什么话也没有说,魏广德的事儿,他插不上手,也不便插手,一切都是西苑那位的意思。
说实话,他是不赞成让魏广德现在就升职的,毕竟年岁太小了,应该在翰林院多磨练几年再说。
可是他不能出来阻止,违逆圣意。
吴鹏这时候已经双手接过严嵩递来的奏本,点点头,“首辅大人说的是,我回去就安排。”
此时内阁里除了阁臣外,就是六部尚书,相当于大明朝最高权力部门的内部工作会议。
其他尚书看着吴鹏的举动,不以为然者有之,不屑一顾耻笑者也有之。
对于吴鹏这个吏部尚书,大明朝堂上说什么话的都有,概因为他接替李默上任后,对严家父子的话是唯命是从,完全没有吏部天官该有的面子。
即便是在吏部,不耻其为官之人也是不少,都觉得丢了吏部的人。
吏部是什么部门,掌管天下官员职位的权利部门,就算严家权势滔天,也不能完全听命于他们吧,这让他们这些吏部的人以后在任命的时候如何自处。
下面送到京里来跑官的钱财,全都进了严世番的口袋,和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吏部尚书够强势,不鸟严家的脸色,自然人家还要来吏部通融通融。
现在好了,吏部都成严家开的了。
其他的尚书大多也都看不起吴鹏,亏他们家还和锦衣卫陆炳家是姻亲,真是丢人现眼。
不过这些眼神对于吴鹏来说,似乎都没看到,他小心收好文书,只是就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其他还有什么事儿吗?”
手上的工作分派出去了,严嵩浑浊的双眼环视屋里众人,现在要讨论六部遇到的其他麻烦。
“宫里开口要十万两银子,阁老,我们户部是没办法支应这笔银子了.”
话音落下之时,户部尚书方钝就开口说道。
这段时间,据说因为宣府一战的胜利,嘉靖皇帝在西苑里又搞了两场斋醮仪式,然后一张账单就给送到户部,要户部给出十万两银子入内廷。
现今的大明朝财政是什么样子,没人比他方钝更清楚了,不借这个场合说出来,他是没办法处理下去。
内廷找户部要银子的事儿,其他人也都已经听说了,不过此时都好整以暇的等着看后面剧情的发展,看看严阁老又会用什么法子解决这次的银子问题。
严嵩没直接接话,而是看了看旁边的次辅徐阶。
都是老狐狸,他补窟窿的手段不就是那几样,只是现在他想看看徐阶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法子可用,或者还是如以前一样,把事儿推给自己。
“呵呵,现在户部的摊子其实大家都清楚的很,寅吃卯粮,之所以还能维持到现在,全靠严阁老操持。
十万两银子,不是个小数,一万、两万还好说,在京各衙门挤一挤就有了,十万两啊。
阁老,恕老朽无能,实在是想不到办法了。”
徐阶一如既往地把事儿推给了严嵩定夺,其实严嵩和稀泥的手法他早已熟悉,就是把早已分配用于其他用途的银钱截留下来,优先保证内廷用度。
至于那些需要银子的地方,那就等下一批银子解运入京后再按照顺序发放,说直白一点就是拖延时间,延迟付款。
账还是在那里,不会减少一分半点,就是要拿到的时间不好说。
当然,如果找对了人,领银子也可以插队的。
但是,一切都要紧着宫里来,这也是严嵩能稳稳当当坐在首辅宝座上的原因。
除开他,大明朝没有一位首辅会选择一味幸进皇帝,完全不顾朝堂百官的反对,更何况这些银子还是被拿起斋醮和建庙修观。
徐阶也想坐在严嵩那个位置上去,可是他知道,在嘉靖皇帝还有精神,有能力折腾的这些年里,他就算能够挤走严嵩,他也坐不稳那个座位。
因为,他还放开下老脸。
魏广德回京后的第六天上午,一名吏部官员在侍卫护送下来到了九江会馆门前,而魏广德早已穿着整齐等候在此。
此时的九江会馆内外已经被打扫干净,以往出现在会馆大门附近的垃圾粪便都已经看不见了。
虽然此地贵为京城,但是城市卫生环境还比不上后世小县城干净,这也是魏广德很不习惯的地方。
没办法,入乡随俗,现在似乎全球都是这样子,还能如何。
迎接传旨官员进入九江会馆,此时会馆大堂上已经摆好香案。
香案,在古代社会是非常的祭祀器具,一般都会用于摆放祭祀用的香烛果品。
迎接圣旨之所以要摆香案,一方面是因为皇帝号称天子,天授神权,而下达的命令也因此被认为是上天下达的命令。
古人对于天是存在敬畏的,所以天之子下达命令就需要用到香案,而前来宣读圣旨的太监或是大臣则被称为“天使”,喻天家派来的使者,而不是西方文化的所描述的“天使”。
魏广德此时就殷勤的跟在“天使”身后等待接旨,香案上的清香已经点燃,轻烟渺渺上升,香味充满整个大堂。
香炉之后,一副木架已经放好,这是一会儿传旨后供奉圣旨用的。
至于为什么魏广德会准备得这么齐全,还不是昨日就有人传来消息,今天有旨意到的缘故。
圣旨,可不是毫无征兆直接下达的,一般都会提前通知接旨人。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随着男天使开始宣读圣旨,九江会馆里众人全部跪听圣意。
没有出乎魏广德的意料,他两月前刚刚授予的翰林院检讨一职变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不过略微意外的还是,他身上还多了一个太常寺的缺,太常寺典薄。
○嘉靖三十五年七月丁丑(1556年七月二十一公元1556-08-25)
○命户部发中库银十万两,进内用仍令亟为处补。
(https://www.66kxs.net/book/3130/3130255/116360167.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