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寒门宰相免费阅读小说 > 一千两百四十章 三年不鸣(两更合一更)

一千两百四十章 三年不鸣(两更合一更)


第1254章  三年不鸣(两更合一更)

这一晚。

陈睦、蔡京、蔡卞、黄履、苏颂等十余命章党中的高官显宦,都坐在参知政事王安礼府上。

厅堂外夜漏正在滴水。

王安礼府上的女使已是给众人换了好几碗茶汤饮子了。

王安礼道:“据孙枢相所述,朝廷要弃西安州,怀德军这一军一州换取凉州,再拿一笔钱给契丹党项,以为赎卖凉州之费!”

此言一出,陈睦、蔡京、蔡卞、黄履、苏颂等人一片哗然。

蔡京拍桌而起道:“与其割地于人,倒不如劝陛下,毕其功于一役,发六路兵马直取兴灵,先铲除此后患,再与辽国为难!”

蔡京这惊世骇俗之论一出,黄履先抚掌大笑道:“好!正是此理!”

苏辙则作色道:“直取兴灵,此乃失心疯之言!”

蔡京为苏辙一驳,眼神一厉,他与苏辙不和,此乃章越幕中公开的秘密。

苏颂见二人要吵,当即持中之论道:“再发六路兵马取夏绝对不可,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西安州,怀德军也是本朝不知费了多少钱粮兵马取来的疆土,如今一朝弃之,从此不敢再望边事。”

蔡京道:“诸位不必多言,此事我们兄弟二人已有主张,不用数日可见分晓。”

王安礼推椅道:“你们兄弟二人,又有何高见?”

苏辙讥道:“怕又是什么鸡鸣狗盗之法吧?”

蔡京笑道:“是不是鸡鸣狗盗之法,数日后可见分晓!”

苏辙道:“依我看不是散布流言或弄些许谶语或说书人这些下作手段!”

蔡京被苏辙说中了大半,笑中带着几分凉薄又有几分讥讽道:“苏子由,莫看不起这些手段,天子尚避天变,百姓岂不闻此。”

王安礼道:“只要用得上就好,切莫待割让二州,弄得木已成舟,等满朝哗然后再作计较。”

苏颂道:“如今丞相不在朝中,一切请大参主之!”

王安礼听了也是底气不足。

说到底他与章越都是嘉祐六年的进士,为官不过二十年,以往是听兄长王安石的,后是以章越马首是瞻。

其实他对于变法不变法也介于可与不可的态度,现在被章越拉入阵营,之前为枢密副使,现在薛向去世后,递补为参知政事。

不过无论是之前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还是参知政事任上,无论天子还是朝野都没有对他寄予厚望。

只是在营救苏轼之事上,王安礼表达了坚决的态度。

王安礼听此当即道:“西安州,怀德军绝不可弃,此事我当全力周旋。”

众人皆喜道:“全仰赖大参主张!”

蔡京从王安礼府上离去后对蔡卞道:“眼下丞相不在朝,我等唯有推官位最高的王大参来打头阵。”

“不过全凭王大参一人稳住内朝是不够的,至于外朝还要安排些言官打打边鼓。”

蔡卞听蔡京之言道:“兄长放心,此事我来安排!”

蔡京笑道:“那我在朝外太学和民间制造舆论!”

蔡卞看向蔡京,似章越不在朝,蔡京如鱼得水一般,表现极为活跃。

蔡京看了一眼蔡卞,便猜到他心底在想什么。

“阿卞,丞相常言语,何为帝王术?那就是荀子的‘汉家自有制度,以王霸道杂之’。你要行王道,就必须以霸道的手段行之。”

“你要行霸道,就要打着王道的名义!苏子由是读书人,书读了一肚子,却没什么手段。苏子瞻也是一般。”

“为何要制造舆论?你对聪明人可以说真话,但对普通人就一定要说假话!是是非非,黑黑白白才会害死人!”

蔡卞斥道:“这是什么歪门邪道!丞相从未如此说过。”

蔡京笑道:“丞相虽没如此说过,可他却在看着,心底如明镜一般!”

蔡卞知道章越驭人都是外松内紧,看似给你一个很大的空间,但背后永远有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你。

……

定力寺。

一处三开间的禅房前。

僧人们正在打扫庭院,扫帚挥动时沙沙作响。

明媚的春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撒在禅房石阶的青苔上。

李夔坐在禅房门前的小板凳上看着书,他身后的禅房窗户和门都是紧闭着。

章越身居禅房之中,他虽足不出户但也对各个官员,以及朝政上的动态是了若指掌。

一切消息都是通过李夔替自己传递的。

当然在章越心底,会在自己不在朝这段日子,对下面的官员进行一个打分。

用一个很经典的话说‘领导表面不说,但心底什么都知道’。章越也是过来人,下面官员对自己的理解和揣摩,自己当初也这样揣摩过上面。千万不要以为在领导看不到的地方办什么,领导会不知道。

章越看看自己不在朝,下面人能将事情办成什么样子。

黄履在三司顶了王珪,甚至天子,他一点也不意外。他与黄履,韩忠彦的交情,都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

但吕惠卿在河东的猪突猛进确实是出乎自己的意料。

吕惠卿对事的判断,往往处于事情未明时。在众人还在迟疑不定时,反而是身在太原的吕惠卿,对朝局之事如此上心,表现得比自己更焦急。

这也令章越判断对了,要以静制动。只要你不着急,总有人会比你更着急。

反对对辽议和,又不是他章越一个人的事。

……

眼下这不是最要紧的,身在定力寺的章越,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抽身日常繁重的公务。

这也给了他一个思索未来之事,对日后进行布局的机会。

比如章越一直用力的‘宋A’。

宋A现在五支股票,还有盐钞交子茶引棉布等期货可炒,金融投机气氛颇浓。当然这也是朝廷如此一大项收入,还有一大项则是经章越改进后的盐钞和以及相当于后世银行官营质库。

这些都是在王安石熙宁之政时忽视的,特别是质库。王安石被认为是末业,他曾一度庆祝说,兼并之家在市易法的压缩下,现在只能落魄地去经营质铺了。

任何改革都要理论体系支撑。

王安石伟大之处在于,他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开变法之先河,并打破了士大夫言必称三代之制,从法先王到法今日。

这是熙宁变法能够成功的地方,而变法的实际操盘还是吕惠卿来办,吕惠卿在理论水平上不如老王,但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实操都堪称是屈指可数的天才。

可是王安石在质库,盐钞,交子这几样上都看走眼了,相反章越和吕惠卿都意识这可以给朝廷带来的巨大利润。

王安石变法说是‘民不赋而国用足’,其宗旨在于摧兼并,济贫乏。不过在实际上执行过重估计了价值中劳动价值,而忽视边际效用的价值。

但熙宁变法打击面过大,兼并家未必破之,但大量中产为之受累。

章越继王安石变法而为之,他采用了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为熙宁探索,元丰新政的理论指导。

地租理论就是将物品的价值分为了工资(劳动价值),利润(工资以外的余额),地租(工资利润以外的余额)。

工资对应是无产阶层,利润对应是资产阶级,地租对应是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

打个比方以眼下棉纺织业来说,雇工赚取是工资,纺织业主赚取是利润,而将土地和资本出租给纺织业主是地主阶级赚取的地租。

所谓的地租就是纯粹用资产赚取的利润。

章越是将民间工资利润的收入尽可能地分给民间百姓和企业主,鼓励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劳动效率,而对土地和资本纳入国营或收以重税。

所以用理论指导变法,就如同做选择题一般轻松,你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比如说质库(银行)和交引所必须坚决国营或混营,既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也可以阻止产生大资产阶级以动摇国本。

从熙宁的破兼并转为抑兼并。

逐步用国营的质库来取代司农寺设在各地的常平司来收取青苗钱,市易钱。除此之外,朝廷还是尽可能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赚取不属于自己的利润。

恰恰对于王安石看不上盐钞交子和质库的利润,朝廷必须绝对重视,绝对不能用杀鸡取卵的思维去经营。

比如章越任相至今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打击民间私铸钱币,伪造盐钞交子。二是禁止官铸当二钱当三钱,甚至当五当十钱。

众所周知如今是钱荒。

而钱荒之下历朝历代都有私铸货币的习惯,这不仅民间豪强在私铸,不少官员富商也在私铸。私铸货币和伪造,这都是严重打击了朝廷盐钞交子的推广。

而朝廷当五钱当十钱说白了都是从民间抢钱。历史上北宋为了支撑对西夏用兵,频频用此招数,官铸钱币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最后不仅严重打击官铸货币的信用,也使百姓怨声载道。

作为封建社会的纸钞,都知道交子和明朝的钱钞失败了,却不知道南宋会子却成功了。

会子也有官方滥发而疯狂贬值的日子,比如在隆兴北伐和端平入洛间朝廷滥发十几倍,导致会子一度要崩溃。

但南宋朝廷还算是重视货币信用,拿出真金白银从民间大量回购会子,又将货币信用给挽回来了。当然到了王朝末期,经济先于政权崩溃时,就算现代国家也是难免货币成为一堆废纸。何况现代国家还未崩溃,货币成纸也不在少数,包括不仅限于津巴布韦。

至少在南宋灭亡前,会子还是相当成功的。

为了保障盐钞交子的流通使用,就必须严厉打击私铸和官铸当N钱。

理论还是要先于实践的,实践又反过来更好地补充和完善了理论。

总而言之,选择干什么永远比干什么更重要。

章越当初在熙宁变法之初,就将自己这套理论写给了官家。

可惜官家没有仔细看。说给老王听,老王听了也是半信半疑,不过至少没有在交引所的事上找章越麻烦。

现在章越如今借着赋闲在寺庙里重新整理了一下,以目前交引所的火热以及青苗法,市易法的骂名,是令官家应是重新认识到自己这套理论。

这三年来,章越一面为攻党项之事打卡,一面小心翼翼地试探变法。

为新政找出一条路来,经过试探和完善,章越已是初步地确定了可行之处。

如今正是到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时候了。

复相之后,以此定下元丰之政的基调。

不过章越也明白事情并非这么轻而易举的。

历史上为明朝续命二十年的张居正变法,最重要的成果不是一条鞭法,考成法,而是清丈田亩。

张居正的清丈将万历初年朝廷的记载五百一十八万倾田亩一下子增至七百八十六万倾,查出了隐匿田亩两百六十八万倾。

为了要清丈田亩呢?就是针对地租下手。

被誉为封建改革第一改革良法的摊丁入亩,就是将丁税摊入田税。

按人头缴纳的丁税被免去,全部摊入以地租为主的田税中。

这项改革使清朝人口爆炸性增长,雍正年实行后,到了乾隆初年便突破一亿,乾隆后期直接突破了三亿。

这两项成功的改革都是针对地租下手,为王朝续命甚至中兴。其本质都是尽量减少价值中地租的比例,尽量提高劳动的比例。

但这两项变法也触动了地主官僚阶级的利益。

雍正一直被黑但他是皇帝,清朝的皇权登峰造极,所以无甚问题。

而张居正呢?

没有张居正那个权力,推行不了这项改革,但有了这个权力,又触动了皇权。张居正被清算后,这项政策也逐步人亡政息。

现在章越的权柄远远不如张居正,也不如熙宁初的王安石。

然行大事,必须有大权!

章越自言自语地道:“若能在我执政期间推行这项改革,无疑是比灭党项,收服幽燕还要更困难,也更有挑战的事。”

“当年王荆公已走了第一步,熙宁变法之中方田均税法,便是此项。”

“可惜此项政策时断时续,从景佑、庆历、皇佑、嘉佑时都曾实行过,但是都不了了之。”

“熙宁之初何尝不大力推行,但不过反对者甚众。地主官僚地方皆是反对,如今已是基本停滞。”

“新法之中确实良莠不齐,比如青苗法,市易法,均输法皆有问题,但是免役法,农田水利法以及方田均税法都是良法。”

“但新旧两党,现在都把新法当作一个整体看。”

“好的,就都说好。不好的,就全部都说不好。不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章越说到这里时,笔尖悬于纸张之上,最后微微一叹。

片刻后,章越又将笔于砚台上点了点头,于纸上落字。

无论如何,人还是要向前走的。

不能停!

……

自那日在王安礼府上商议后。

京师暗流涌动。

汴京的酒楼茶肆以及太学,便是舆论集中或散布之处,也是皇城司刺探的地方。

至于传媒渠道,则是说书和社戏,邸报小报等等。

但众人都没有想起,这场议论掀起之处竟是太学。

太学!

熙宁变法之后,太学扩招,如今为两千四百人。

又值省试,大多数士子还逗留京师并未离去。

太学生和士子大多数是年轻士子。这个年纪也是最有血诚的时候。

当朝廷要弃凉州,与辽议和的言论,在京中传得有鼻子有眼时,这些人首先就坐不住了。

吕惠卿在河东大胜的消息传来,读书人们不理解,为什么朝廷在西面屡屡胜利,却要抛地给党项人。

为什么我们明明赢了?

反而要向党项割地让步,甚至还要赔款!

朝廷内部有奸臣啊!

那奸臣到底是谁?

那就是枢密使孙固!

……

枢密使孙固坐在马车中上朝。

孙固如今负责对辽议和之事。如今辽使就要入京,但辽使咄咄逼人之势令他头疼。

一旦自己的条件不能满足辽国的述求,那又当如何?自己还能开出什么条件?

细思之间,孙固马车停下了。

“怎么回事?”

“枢相!马车前方有士子遮道!”

孙固皱眉道:“斥开便是!”

“回禀枢相,人太多了,赶不了!”

孙固闻言挑开车帘一看。

却见前面密密麻麻地都是身穿白色襕衫,头戴黑冠的读书人,他们整齐肃穆地站在道路两旁,在外面还有不少正在围观的百姓。

孙固心道不好,自己被拦住了。

孙固还未说话,但见为首一名士子拨开长衫下摆,在泥泞的道路上直直拜下道:“枢相,这是草民等人联名所写的文书,还望枢相闻知!”

孙固在车帘之后含糊道:“知道了。你们散去吧!”

孙固心道,好啊,公然上书言事,还是当街胁迫朝廷大臣,以后你的仕途到头了。

寻即孙固又想到,算了,一个草民懂什么,朝廷不可能同时打辽国,党项。

否则有亡国之危。

一个读书人懂得什么国家大事。

一不做二不休,既是有了主张,便要坚持到底。我所为之事,千秋功过自是有人评说。

当文书递至孙固手中时,士子们依得吩咐缓缓散开……

孙固松了口气挑开车帘正要说几句,却见这名递血书的士子高声道:“枢相,人可以忍辱负重!难道国家亦是如此吗?”

“常言士可杀不可辱!学生愿洒尽一腔热血报效朝廷!”

顿了顿这名士子长吟起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孙固心道,是,横渠弟子?难道是太学生?

但见此人目露决绝之色,忽然拔刀就颈。

孙固大惊欲出言阻止,但为时已晚。那名士子连片刻犹疑也没有,果真用他的一腔热血洒在大道上。

左右同窗见此慌上前伏在他尸旁大哭。

一旁围观百姓也是摇头,皆视对方为忠良,孙固为奸臣。

孙固见此一幕,惊骇得说不出话来,手拿文书手顿时抖了几抖,旋即神情又隐去,对身旁人催促道:“快走!快走!”

马车重新上路。

孙固面色凝重坐在马车上,听得许多人伏尸大哭之声。

孙固沉默半响,等哭声远去后叹道:“留此有用之躯报效国家不好吗?”

……

孙固回到朝中向天子言述此事,孙固道:“陛下,臣查过了此人乃太学生,确实出自于张载门下,省试第一百七十二名!”

官家闻之命人查此人成绩,一旁石得一报道:“是二甲第五十七名!”

官家闻言,颇为难过地道:“可惜,可惜!国家正需此忠贞之士!”

孙固道:“如今民间舆论都在反对对辽议和之事上,臣揣测这背后似有人在煽动!在暗中煽动士心民心!”

官家神色一凛道:“到底何人在办此事?朕定是不饶!”

孙固道:“臣不知。陛下可命皇城司去查探!”

官家道:“朕晓得。”

孙固道:“臣之前早就劝说陛下罢去吕惠卿,此人乃奸佞,一味贪功,还妄图索求假节度使之节。如今吕河东获胜,反是令议和之事陷入被动。”

“而京师里这些读书人有血勇不假,但办事不知后果轻重,不知一旦宋辽交兵之局如何收拾。”

“一旦交兵,河北无险可守,京城也是难守。”

官家闻言默然,这话孙固已是说了很多次。

孙固见天子不言语,心底有数道:“陛下,臣请辞位!”

官家问道:“这是作何?”

孙固道:“彗星之天象,两府都有责任,臣或也是其一。”

官家道:“此不干卿事,你若走了,朕又有谁可以托付?卿勉力为之!”

孙固道:“今日事一出,臣要负此万世骂名,不过蒙陛下擢为枢密使,正因臣反对宋辽交兵,如今臣唯有勉力为之。”

官家道:“卿且大胆为之!朕会为你撑腰!”

孙固方才也是以退为进,既讨了天子这句话,他也有了底气言道:“既陛下有这句话,臣唯有万死以报答陛下!臣告退!”

孙固走后。

官家神情落寂道:“一个两个都是如此,章卿如此,你也如此吗?”

“石得一,吩咐下去,皇城司全力查探这些日子散布流言之人!”

石得一称是后退下。

    官家定了定神,拿起这名死谏的士子卷子读了起来。


  (https://www.66kxs.net/book/3126/3126835/82034436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