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改革的起点
皆大欢喜,散场。
朱祁钰满脸笑意的拍了拍儿子肩膀,笑道:“你看见没,七卿走的时候,那个高兴,不明真相的还以为他们捡大便宜了。”
朱见济撇嘴道了句可不是捡了大便宜么,他们还抱着兵权在手呐。
对旁边的杭敏说道:“舅父,军研院就交给你了,不过有言在先,你负责管理军研院,涉及技术方面的事情,一定要听施辛等人的意见。”
杭敏只是高管。
技术方面,依然得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杭敏笑道:“微臣遵旨。”
刚才奉朱祁钰旨意出去了一趟的兴安走进来,行礼后,将手中的房契交给朱祁钰过目后,旋即递给杭敏。
杭敏一头雾水。
朱祁钰笑道:“你父子的心意,朕领了,但我大明堂堂高阳伯,怎么能连座府邸都没有,别人还真以为朕想换储呐,这座府邸是叛臣许彬的,景泰十年收归内承运库,一直空置,赐给高阳伯罢。”
杭敏还想说什么。
朱见济道:“收着罢,咱家既然可以同患难,自然也要共富贵。”
杭敏笑道:“微臣却之不恭,谢陛下和殿下恩赐。”
朱见济收敛笑意,“军研院那边,目前正在大量招募人手,舅父尽快走马上任,具体要做什么事,和施辛交接,我只有一个要求:军研院要成为一个绝对安全、保密的军事禁地!”
杭敏领旨,告退。
朱见济对卢忠道:“诏狱的犯人是不很容易意外暴毙?”
卢忠心里吓了一跳。
旋即明白过来,遂看向朱祁钰。
朱祁钰微微颔首,“太子旨意,就是朕的旨意!”
卢忠没眼力见啊。
你看人朱骧多会来事。
卢忠:“微臣这便去差办。”
诏狱里确实很容易死人。
所以钱誉会死。
不死,他找杭敏用钱买官的事情万一暴露出来,太子殿下就得退还二十万两,而且这事还很容易被人当做把柄。
朱祁钰笑眯眯的坐回去,“兔崽子,够狠啊!”
比老子狠多了。
朱见济呵呵,毫不留情的讽刺道:“钱誉咎由自取。你以为谁都像你那么仁厚?不看看你之前的仁厚换来了什么,老朱,说句实在的,如果正统十四年我在你那个位置,堡宗连活着回到京畿都不可能!”
朱祁钰略有尴尬。
嘀咕了一句结果还不是一样?
咳嗽一声,对兴安道:“宣安丘侯唐兴。”
朱见济略有不信,“真能让你老丈人唐兴吐出五千亩的良田来,怕是不可能吧,再说了,唐兴在城南能有五千亩?”
朱祁钰笑道:“当然没有,也就一千多亩,让他带个头而已,这样那些勋贵才会同意把附近的那些田地送给你。”
是送,不是买。
现在两父子都是穷人一个,买五千亩田?
五大五万两!
舍不得这钱。
有皇权可以利用,为啥要自掏腰包?
唐兴匆匆来到东暖阁,听朱祁钰一阵天花乱坠的吹捧,又说什么杭敏行事不检,已从兵部调任军研院,又重新将唐盛擢升为兵部郎中,唐卿家在五军都督府也是肱骨武将,今后朕就要多仰仗唐卿家了。
迷魂烟吹得唐兴一愣一愣的。
弱弱的道:“陛下,有什么事,你就说?”
朱祁钰哈哈一笑,“东宫的军研院,需要一块田地,朕记得之前在城南赏赐了你一千亩良田,要不,你看……”
唐兴心里一咯噔。
卧槽,要田!
还是硬要,也没打算拿点什么东西来换?
而且还是给东宫。
陛下你看我唐氏外戚和东宫熟么?
正想着拒绝。
不料朱见济笑眯眯的说了句:“如今唐氏外戚,一都督,一侍郎,还有个剑指兵部尚书的郎中,外人都说唐氏外戚有意要拥护福王争储,孤是不信的!”
朱祁钰立即附和了一句,“朕也不信。”
唐兴吓了一大跳,急忙道:“殿下英明,微臣绝无不二之心。”
又诚恳的道:“既然是军研院有需求,微臣必定全力配合,不过城南良田都是好土地,拿来修建工坊,着实可惜啊。”
朱祁钰一想也是,看向朱见济,“要不换一块?”
朱见济哦了声,面无表情,“可惜吗?”
唐兴又吓了一跳,哪敢再多说什么,立即道:“微臣这便回去,着人将一千亩地的田契送到东宫。”
朱见济嗯了声。
唐兴走后,朱祁钰道:“有什么想法?”
朱见济道:“五千亩地还是要的,不过唐兴说的没错,五千亩良田建工坊,确实浪费,这样罢,五千亩良田先拿到手,我还有用处。孙丛文去了泉州,准备再下一次西洋,我写封信过去,叮嘱他派几艘船去南洋吕宋岛。”
吕宋岛有个东西。
番薯!
只要把番薯带回国来,影响无比巨大。
城南的五千亩良田,可以用来做实验田,建立一个农业改革部,只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才能让大明人口上去。
封建时代,人口才是真正的王道!
但军研院确实需要大量地盘子来拉起设施。
想了想,对朱祁钰道:“在房山那边,靠山的地方,划拨一万亩的面积,给东宫军研院罢,先让工部那边,修一条官道出来。”
交通必须先解决,要不然钢铁和火药怎么运过去。
枪支弹药也要运出来。
朱祁钰嗯了声。
朱见济深呼吸一口气,“没钱啊……”
很多想法,都因为没钱而无法施行,如果大明有大宋那么富裕,朱见济早从朱祁钰手上拿过大权,走上工业改革的道路。
现在,才刚刚踏上起点。
朱祁钰也谈了一口气,“没钱啊……”
朱见济无语。
我又没编你的钱,哭穷个甚。
道:“我走了。”
军器监要搬迁,涉及的事情一大堆,得赶紧让杭敏和施辛准备,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办最大的事情——主要是炼钢坊和耐火砖生产工坊。
尤其炼钢坊,设备要多一些。
……
……
因为东宫军研院搬迁,各大项目都暂时停了下来,搬迁事宜由杭敏负责全局,施辛则负责重点项目的清点和细节工作。
折腾了三个月,直到景泰十五年秋,东宫军研院才在房山附近重新运作起来。
因为和文官集团达成了利益交换。
工部甚至很主动的帮忙修了官道。
景泰十五年秋,钢铁和火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军研院的厂区。
同时,幼军成功扩军到一个卫的兵力。
指挥使王越。
陈七、赵二、李九升任指挥。
这一次只扩军,购买了对应数量的盔甲和刀剑,没买战马。
所以耗资不大。
同时,随着房山的东宫军研院重新运作,东宫幼军每个月抽调五百人轮值,负责军研院的安防和保密工作。
景泰十五年,就这么无风无浪的过去了。
(https://www.66kxs.net/book/3122/3122043/10737733.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