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顽贼全文阅读 > 第六百四十八章 王不该杀

第六百四十八章 王不该杀


关中,西安府城外。

围城大营依旧喧嚣。

跟河南的战事比起来,西安府城的围困显得温柔极了。

不说别人,作为统帅的刘承宗都觉得离谱。

前几天,高应登报告,第一野战旅已经完成整编,两个蒙古司、两个西番司,都已调入关中,编在营内。

刘狮子随即下营阅操,发现第一旅的四个将军挺能干,不声不响就把这两部四司全面换装了。

蒙古兵、西番兵的装备水平,明眼人都知道。

作为辅助兵种,用的都是缴获装备。

第一等用缴获明军的装备,第二等用缴获瓦剌军的装备,第三等用缴获青海蒙古的装备。

相较而言,如果不算西番兵手上的火枪,蒙古兵的装备水平还要更好一点,毕竟有最好装备的西番兵,在元帅府叫蒙械番子。

总之,羊皮曳撒、红缨帽盔,修不直溜的长矛、游牧骑兵的硬弓、木棍装个铁头当骨朵,这是比较普遍的正兵武装,里面比较优秀的会有一些四镜甲、锁子甲、镶铁皮甲之类的防护用具。

刘狮子编军就没考虑他们的装备水平,原本计划是在整编完成后,赶着临近冬季,兰州后方给前线运送冬衣,让军器局给他们尽快换装。

却没想到,以高应登为首的将军们,在西安府城就把这事给办了。

他下营阅操,两个千总部的士兵把内衬羊皮曳撒换成了一水的明军卫所制式战袄,外面的锁子甲也换成了紫花布面铁甲。

脑袋上顶的红缨帽盔,换成了明军红缨笠盔,还有不少朱漆勇字盔。

所有装备,一眼就能看出来,二手货。

战袄普遍稍大,不太合身。

紫花布面铁甲不是紫色的,也不带花,只是布料叫紫花布,颜色是淡赭色。

尤其是铠甲,他们身上穿的全是经过私人改造的步兵甲。

步兵甲和骑兵甲的形制有很大差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步兵是长及脚面的全装,而且两腋到胯部插满甲片,不用考虑矮身等动作带来的影响。

而眼下两个蒙番司的衣甲,则是将步甲形制的布面甲进行改造,下摆截短至过膝,两肋从腋到胯部的甲片被拆掉,做了外挂式的护裆、护腋、护腰,避免骑马时甲片上顶两腋、下擦双胯。

甚至有些人还装备了吊腿,也就是铁护胫。

铁笠盔更不必说,他们在笠盔之下也挂上了锁子甲顿项。

甚至还人人跨上了腰刀,粗制滥造的骨朵,也换成了铁柄的金瓜锤;蒙古式硬弓,也都换成明军制式大弰软弓。

这些装备显而易见,都来自围困中的西安府城。

实际上据围城前线的低级军官所言,甲械并非围城贸易中最大的进项。

明军到营地买吃的,最喜欢用的还是银子,因为城里物价太高,他们手上的银子已经不值钱了。

除此之外,最大宗的等价物是火药、铅弹、铁弹、箭头这种零碎消耗品。

围城各营统计,光锻打箭头,他们就换了两万多个,铅丸铁弹更是不计其数。

至于火药,更多。

在高应登的第一旅整编结束之后,王文秀被任命为陇西道总兵官,携李万庆、杨承祖带兵调往巩昌、平凉,他的军队离开的时候,火药比进关中还多。

刘承宗给王文秀一样准备了一个降军副将,叫欧阳衮。

欧阳衮是甘州人,刚接到升任临洮副总兵的调令,就赶上刘承宗进攻甘肃。

他帮杨嘉谟组建了俩甘州营,就被刘狮子围在凉州像坐牢一样,直到随李鸿嗣一道投降。

元帅府用这个人,比用李鸿嗣还放心。

因为李鸿嗣是陕西人,而欧阳衮是甘肃人,说到底还是籍贯的事。

家乡已经成为元帅府的治下土地,大明太远西宁太近,人总要吃饭的,所以他刚投降没多久,就被老太爷聘为新城书院的教官,专门研究骑兵战法去了。

后来还在练兵营跟达来台吉共事。

而王文秀被调到陇西,就是因为刘承宗要把任权儿调回关中,组建元帅府的第二野战旅。

有了第一旅组建的经验,第二旅的事情要容易得多,刘承宗得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河南方向。

元帅府最关注河南动向的人是张天琳。

在张一川攻陷永宁的第一时间,张天琳便配合其部,在潼关、洪关乃至永宁县之间,打通了一条塘报路线。

毕竟豫西地带仍处在瘟疫的威胁之下,以他们的能力,河南是鞭长莫及,情报却又必不可少,因此只能两害相权,挑选士兵冒险出关,构成一道传递情报的快速通道。

河南和关中建立联系,刘狮子很高兴。

他在帅帐里跟张献忠、韩王这几个礼衙大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笑眯眯地翻看书信,还好好夸赞了张一川一番。

河南五营在豫西地区打得几场野战都很漂亮。

豫西多矿山,历来盛产亡命之徒,以山间矿徒为骨干招募一支军队,打上几场硬仗,就能让张一川的军队素质有很大进步。

同时先打永宁再打洛阳的思路也很好,有一个后方,能最大限度上增加围城军队的士气。

退一万步说,军队在遇挫时不会太过慌张,大不了还能退到永宁县,哪怕永宁也拦不住,就直接退到潼关里。

可他夸赞的话音刚落,就看见张一川在信里说,攻破永宁县之后,杀了万安郡王朱采轻。

这让刘承宗脸上直接浮上一层铁青。

韩王坐在帅帐里正察言观色呢,看见刘承宗笑容凝固,问道:“大帅,怎么了?”

“张一川,陷城之后杀了个郡王。”

韩王脸上的笑容也随之凝固,顿了片刻才恢复如常,道:“永宁城里的郡王是万安王吧,伊藩旁支,杀就杀了吧大帅,他家那支没啥好人。”

刘承宗不置可否。

“治他的罪,大帅!”

礼衙尚书张献忠显然更懂礼法,怒目圆睁道:“好个张一川,拿了郡王,理应将俘虏押送至关中,竟然私自在永宁县杀了,那是他能杀的吗?”

刘狮子抬了一下眼皮,无奈地看着礼衙的尚书和主事,俩人都没说到点上。

他既不在乎被处死的藩王是恶王还是贤王,也不在乎流寇首领出身的张一川没有下属意识。

他在意的是张一川做这个事情,没脑子。

就像张天琳喜欢毁坏佛寺一样,是没啥意义的事。

大明的那些亲王郡王,对元帅府没有意义,对流寇也没有意义。

藩府唯一有意义的东西,是藩府里堆积如山的财富和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口。

前者能充实财力物力,后者也能发配到贫瘠苦寒的天山,让他们以废物之身和有限的才能,为天下干点有意义的事。

至于亲王郡王,离了藩府,不杀是浪费粮食,杀了是损耗刀子,说白了就是个废人。

“他杀万安郡王,只是不顾后果逞一时快意,王不该杀,这事怪我,没提前告诉他。”

刘承宗有几分懊恼地摇摇头:“此辈藩王享有富贵,面临攻城安危之时,如待宰羔羊置身事外,一赖宗法有制,二则未有受戮之藩王,即使城陷亦不觉死期将近而已。”

他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过去藩府面临攻城无所作为,是因为没出现过城破被杀的藩王,说到底,城外的流寇和军队,没有悬在头上动不动就废为庶人、除国的朝廷宗法可怕。

有了万安郡王开这个头,将来藩府中的王爷们畏死,恐怕真的会在危急之时发动钞能力悬金募兵。

关键张一川还就在河南府,洛阳近在眼前。

刘承宗不赞成这事,最大的原因就是河南府的府城洛阳,里面的福藩亲王是天下出了名的富贵。

你张一川真想杀个王爷,留万安郡王一命,把他送到洛阳城下给福王喊话,让他在城里别轻举妄动,降低明军士气,把洛阳拿下来,给福王杀了。

现在洛阳没拿下,却把近在咫尺的万安郡王杀了,福王能不害怕?

关键亲王又不是将领,他害怕也没法弃城逃跑,只能玩命拿钱砸了。

想到这,刘承宗摇摇头,抬手唤来羽林骑,道:“张一川攻陷永宁之功,让兵衙造赏功牌,鼓励军兵再接再厉,待河南瘟疫稍息,另行封赏,先送过去……然后礼衙,传报全军各级将校。”

张献忠没能第一时间回话。

刘承宗对待藩王的看法,让他感触良多。

他又魔魔症症地研究起刘承宗了。

不过这次,还夹杂着一点新启发。

他觉得虽然张一川,对待藩王要残忍,但明显比刘承宗更加尊重。

至少在张一川那,大明的藩王是值得杀掉、甚至杀掉之后还值得夸耀的头号大敌。

这基本上跟张献忠自己的看法差不多,对任何流寇起家的首领来说,处死藩王,都能带来内心巨大的满足感。

但他发现刘承宗显然不这样看,刘承宗是真从骨子里对藩王没有半点尊重,甚至没把藩王当成个人,不掺杂任何善恶喜怒,只是当成砧板鱼肉或苍蝇蚊子之类的工具。

正是这种看法,让张献忠感触颇深——他在庄浪卫城螳臂当车,刘承宗当时对他也是这种看法。

等刘承宗皱起眉头,韩王用胳膊碰了碰张献忠,他才反应过来,连忙领命道:“是,大帅要卑职传报什么?”

“能传报什么!”

刘承宗对他的愣神有些不满,道:“传报对待宗室亲王郡王的方法,就按你刚才说的,捕获宗王,一律收集其在藩国功过,押送至帅府中军,不应于战场处死。”

“不仅传报全军,还要送进河南、汉中、漠南。”

河南是张一川,漠南是杨麒,汉中则是高迎祥。

高迎祥此次出兵,是实属倒了血霉。

大家一起出兵,刘承宗在关中所向披靡,李自成也冲入湖广高歌猛进,就高迎祥,被困在嘉陵谷到汉江之间的山区,进退维谷。

刘承宗遭遇的是蝗灾,高迎祥那边刚挺进汉中,才刚打了几仗,仅攻破凤县、略阳城池两座,就赶上汉中盆地大雨连下四十日,山洪暴涨,淹了。

前段日子路刚通,高迎祥还派人送信过来,坦言自己正在山上种地,等地收了再下山打汉中。

刘承宗看见来信的时候,笑得肚子疼,当即表示他可以支援一批火药。

高师傅这也算搞建设的行家里手了,种地王实至名归,在陕北就种地,到了陕南还种地。

刘承宗先让兵衙给军兵发去勉励,并应下战后奖赏;再让礼衙给各部发去规定,定下今后处理大明宗亲的制度。

最后,他才自己亲笔给张一川写了封信。

信中并未提及张一川擅杀万安郡王的责罚,只是告诉他不杀宗王的原因,并提醒他,尽快发兵攻打洛阳,同时封锁消息,千万不要把杀戮宗王当成散播恐惧的宣传工具。

不过刘狮子自己也知道,他这封信多半属于是马后炮,送到张一川手上估计就晚了。

所以他就没在这事上多说,没太大意义。

只是命令张一川把河南府、南阳府的地形舆图,以及其部围攻洛阳的布防图,送至关内。

刘承宗估摸着张一川要打败仗了。

不光是因为张一川杀戮宗王,有可能使福王拿出家财悬金募兵鼓舞士气。

还因为他没听说张一川攻占孟津、汜水、荥阳等地的消息。

历来坚城难守,都是因为在攻城方在攻取坚城之前,已经拔除坚城之外的重要据点,并且多半会在野外爆发一场大型会战。

将比如刘承宗攻打西安府城之前,在咸阳塬上击穿数万明军的包围圈。

等到他攻打西安的时候,内无兵粮、外无援救,空有上万饥军和一座坚城,没有出城野战的能力,围着围着城就失去防守能力了。

而河南府的情况并非如此,张一川并未清理掉河南府的重要据点,也没有截断位于汜水南连嵩岳、北濒黄河的崤关古道,同样没有拿下截击山西方向的孟津县。

攻打洛阳,张一川只能速胜,否则大概率会在明廷援军进入河南府的时候失利。

当然对刘承宗来说,张一川能取胜是最好,但如果不能取胜,他该准备接应其部的败兵了。

“传张天琳,看其标下潼关瘟疫的幸存军兵有多少恢复的,编伍进驻潼关东面的洪关,若前线战事不利,可叫河南五营撤入洪关。”


  (https://www.66kxs.net/book/3122/3122025/79357841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