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匠制度
将人事任命安排妥当以后,朱由校便办起了另一件事,他要开始改变工匠的旧制,设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及晋升的希望。
他将工匠划分了五个等级,分别是小工、中工、大工、宗师、大师。
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自己的国策和制度问题。
当年太祖设立匠户制度时,是合理的,卫所制也是合理的,但这个合理,仅仅限于洪武年间,只适用于他的时代。
正是在这个制度下,经过数十年战乱的华夏,刚刚建立的大明才能迅速焕发生机,没有洪武之治,所谓的永乐盛世又怎么来。
可太祖一死,这些制度就一一崩溃了,实际上在他晚年的时候,弊端矛盾问题就已经层出不穷,可惜那个时候的他一门心思打压上层人士,为自己的孙子铺路,根本无心在管理这些事了。
经过两百多年的时光,大明的工匠不知有多少,可这些身怀绝技的人,却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
无数的人因此逃亡了,他们成为了黑户隐户,他们宁愿当那些地主豪强的佃奴,也不愿意在坚持所谓的祖业了。
他目前的中央集权效果很不错,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这是自成化年间以后皇权最盛之时,但这点权力就想改国策改制度,还远远不够。
但小规模的改变,他完全可以一言而定,那些朝臣也不会来送死。
因此他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放在了工匠身上,那些在兵工厂的工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何况是一个这么大国家呢。
兵工厂成立这么久了,也是时候摆到明面上来了,以前是朝局不稳,不得不出此下策,将兵工厂隐藏起来,而现在却是不需要了。
他准备将王恭厂、还有兵部在京师的军器局与自己的兵工厂进行合并。
然后兵工厂将作为一个独立的衙门,不归内阁六部管辖,而是如同兵仗局那般,成为一个单独的衙门。
这两个地方有大量的工匠人员,这些都是多年的老手,祖祖辈辈在这两个衙门任职,算得上顶尖的那一类了。
最重要的,是具备了完整的器材和技术。
兵工厂内所招募的那些工匠,除了少数人,其他的都不具备打造大炮的技术。
尤其是是大将军炮、红夷大炮这种重型大炮,根本无从下手。
还有原料、火药、精铁等这些必不可少的材料,兵工厂也需要花高价去外面购买,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但军器局和王恭厂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王恭厂最不缺的就是原料火药这些。
这是大明最大的一个火药库和火器研发基地,里面的能工巧匠甚至比军器局的技术还要高。
红夷大炮、大将军炮这些,就是从王恭厂仿造出来的。
只是这三个衙门合并还不够,还要设立一个新衙门,负责研发新型科技和武器,就叫天工院。
兵工厂和天工院互不统属,但却同属于军备阁管辖。
军备阁,就是自己准备设立的一个新部门,它的地位将与六部一样,受自己管辖。
兵工厂和天工院的人事调度任免、衙门诸事均由军备阁负责,而军备阁则由直接对他负责,所有的事务权力全部归属于皇帝。
这样下来就能行形成有效循环,工匠们有了希望和晋升之路,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要想成为小工,你首先得通过兵工厂的应试,通过了应试,证明了自己,那么兵工厂就会发放一块铁制腰牌给你。
有了这块腰牌,成为了小工以后,那你就有资格去兵工厂进行应聘入职,每月都有工钱和粮食领。
而要成为中工,前提条件你必须得是小工,以此类推,一级一级的往上升。
朱由校给兵工厂小工定的工钱是二两银子和十石粮米,保证这些工匠一家人哪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他们就相当于普工,从事厂内最简单的事情,每天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即可。
中工则是每月五两银、十石粮米和一匹布,大工则高出很多,每月有十两银,粮米依然是十石,但是会有五匹布。
要成为中工,就不止是手艺功夫了,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思想和储备,而且必须精通某一方面的技术,比如你是制造大炮的,那你就必须熟知制造过程和工艺技术,以及原理等一系列问题。
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要会识字。
中工和大工之间是一个分水岭,因为所需要的技术差别极大,大工已经基本上是属于顶尖水平了。
这些人将是兵工厂主要技术人才,负责管理和教学等方面,成为了大工,朱由校会赐他们七到九品的官身,还可以官身领取俸禄。
朱由校也是有心这样定标准的,如果升一级只是加那么几两银子,很多小工和中工会安于现状,因为温饱问题解决了,他们就不必再为生计发愁。
人是不能够安逸的,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唐朝何其盛也,可就是因为太过安逸,失去了进取之心而让安禄山等一干叛贼抓住了机会,从而导致的大祸。
而能够晋级宗师的工匠条件,可以说极为苛刻,因为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工匠了,他们将一跃成为上层人士。
宗师不止要技术顶尖,不能仅限于制造武器大炮这些,其他方面都要精通,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具备开拓进取的思想,他们的任务是要为以后的工业打下基础。
因此他给宗师定的标准远超于大工,每月三十两银、五十石粮米、绸缎一匹,另赐京师内城二进宅院一座,加五品或六品官身。
天工院,也是朱由校为宗师量身设立的衙门。
当然一些大工也可以破例进入天工运院,但前提是你得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技术上极为突出,或者取得重大的成就贡献。
至于大师,那就属于国家的顶级精英人才了。
成为大师就可入军备阁,他们将不在是赐官身,而是正式任命为朝廷的二品或三品大臣,协助皇帝管理军备大事。
旁人见了,也得规规矩矩的称呼他们一声阁臣,而且地位不会比内阁大学士低多少。
可现在的大明,不要说大师了,就是宗师级别都无人能及了,当下恐怕也就宋应星勉强有这个本事,徐光启和毕懋康再努力一把或许也能达到。
(https://www.66kxs.net/book/3102/3102959/663547298.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