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财运
用放大镜看瓷瓶,细节更清晰,甚至能看清楚釉面上的气泡。
白瓷瓶底气泡很均匀,大小都有,这应该是真品的标志。
就在这时,大背头突然发出抽冷气的声音。
古先生后背发凉,越发用力的蹲下身子,仔仔细细的看着。
白瓷瓶底部的釉面,比别处都要厚一些,这有可能是挂釉时重力作用,还有可能是为了遮掩某些痕迹。
就在这时,古先生看到了一抹细细的刮痕,他顾不得体面,直接五体投地趴在地上细看。
就在白瓷瓶底部,大概两寸高的位置,有一道不甚明显的痕迹。
古先生的声音都变了,“小英,打手电。”
华侨小姐古小英,急忙用强光手电从另一侧照亮。
阳光透过白瓷瓶,痕迹顿时变得显眼起来,这是一道裂口,曲折蜿蜒,贯穿整个底部。
大背头已经看明白了,他站起身来,遗憾的摇头,“现在造假的这么厉害吗?底款是真的,底儿也是真的,他们在上边又加了瓶身。”
古先生一听,这跟他的判断是一样的,顿时犹如五雷轰顶,他浑身无力,差点趴到了地上。
以假乱真,鱼目混珠,那都是古玩界造假的低级手段。
做这个白瓷瓶的人,得了一个真品永乐白瓷瓶底,瓶底是个残品,一个底座带两寸多的瓶身。
造假者就在这个瓶底儿的基础上,又做了泥胚瓶身,然后入窑烧制。
为什么瓶底的釉面特别厚,就是因为二次烧制挂釉的缘故。
在场的都是老资格古董商,大家啧啧称奇,争先恐后地趴下,用放大镜看。
这个时候再看白瓷瓶,已经不是鉴赏,而是吸取教训,免得自己再踩上大雷。
古先生强自镇定,他慢慢站起来,强笑道,“没事儿,一万多美元而已,就当买个教训。”
说的轻松容易,他的心却是在滴血,一万多美元啊,扔出去连个响都听不着,想要挣回来何其难?
古小姐没有这么好的涵养,差点儿流出泪来。
父女俩这段时间不顺,接二连三打眼收假货,再这样下去,本钱都得折没了。
众古董商鉴赏完毕,爬起来拍着手,“钱倒是不多,就当买个教训了。”
“我见过拼碗的,拼瓶子的还是第一次见到,华国果真是地杰人灵,人才辈出啊。”
大家一起斜眼瞪他,地杰人灵,你这是在表扬骗子吗?
耿老太太趁机拿出元妮的收藏,“现在没人说我孙女的收藏不金贵了吧?”
古小姐恨不得把脑袋窝到裤裆里去,谁让她多嘴?
要是她不多嘴,元妮也不至于现场揭穿白瓷瓶。
这样一来,就算后边发现是假货,他们还可以把白瓷瓶卖给不知情的冤大头。
现在可好了,现场有这么多同行都知道内情,瓶子是砸在手里了。
根本没人同情古先生父女,玩古董玩的就是心跳,考的就是眼力。
这两人眼力不好,还爱拉踩别人,落得这种下场,才叫现世报呢。
“怎会不金贵?这位姑娘钟灵毓秀,眼力又好,她的藏品肯定是物有所值,赶紧拿出来吧。”大背头笑呵呵的凑趣。
在方经理的帮助下,耿老太太把元妮的收藏依次摆开。
这四件分别是青花瓷茶壶,白底红牡丹大掸瓶,唐代玉瓶和缂丝大氅。
大背头一眼就看中了白底红牡丹大掸瓶,如果他眼力没差,这是件明朝的开门货,虽然比不上永乐白瓷,那也是精品了。
还有人看中了玉瓶。
喜欢独树一帜的,则看中了缂丝大氅。
最便宜的就数青花瓷茶壶了,再另外几件藏品的衬托下,这件青花瓷茶壶也卖出了八百块。
现在清官窑的瓷器很多,茶壶能卖这个价钱,算是不错的。
经过一番较量,大背头以五万块的价格,把大掸瓶收入了囊中。
唐代玉瓶卖给了一位低调的女士,收了八万块。
缂丝大氅则卖了三万五。
元妮面前顿时堆满了大团结。
大背头有心结善缘,就把自己装钱的箱子一推,“这箱子送你啦。”
他的意思是,让元妮儿用箱子装钱,元妮笑着谢绝了,“这箱子您用正好,我们用太显眼了。”
“就是,我们用这个就行。”耿老太太说着,把钱全都搂进了一个破破烂烂的纸箱子里。
大背头是华侨,他的箱子精致又时髦,要是被飞贼看见,必定会飞车来抢,那就得不偿失了。
大背头竖起大拇指,“财不露白,果真是低调。”
这一趟没白跑,四样藏品换了十多万块钱,对于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一笔巨款。
耿老太太数出一千六给了方经理,这是方经理攒局的佣金,大概是1%的样子。
方经理收了钱,特别的殷勤,直接把他们领到招待所的后门,又叫了靠谱的板儿爷,“能行不?要不,我再叫两个人陪着?”
“人多了反而不好,晴天白日的,就这么走。”
板爷蹬起了车,耿老太太就小声问元妮下一步打算,“这笔钱可不老少,放家里都是一大堆,你打算怎么办?”
“奶奶,你家附近谁卖房子吗?我想买个小院子。”
“哎哟,你这个打算可是太正确了,像我们那种二进院子,也就卖六七万块,剩下的还是存了吧?”
“行,先去银行。”
耿老太太领着元妮去了银行,直接把十万块钱换成了两本存折。
确定存折上写的是元妮的名字,银行工作人员的眼神都透着一股狂热。
原因无他,现在定期存款的利率特别高,已经达到了11.1%。
也就是说,有十万块钱本金,定存一年,光是利息就能收一万一。
全程王同志都没有说话,人在没有出来见世面之前,不知道自己有多狭隘。
王同志在丹山县,每月能领八九十块钱的工资,旱涝保收,过的是人上人的日子。
这趟跟着元妮长了见识,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
眼瞅着到了胡同口,耿老太太却不回家,而是领着元妮,朝旁边的巷子拐进去,
“你不是要买房子吗?老吴家正好要卖房子,咱过去打听一下……”
直到耿老太太敲响了院门,元妮还有几分恍惚,她的四合院梦,就要实现了吗?
(https://www.66kxs.net/book/3086/3086109/11110959.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