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全文小说 > 第746章:重装骑士

第746章:重装骑士


  朱元璋摸着下巴的胡须,对于大孙方才的方案非常满意。

  只是听着就清楚大孙完全可以主导全局了。

  这种全局观的思维,对于皇帝来说,非常重要。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而皇帝无能,则国之大祸。

  朱元璋看不到太远,但至少知道,在自己走后的数十年内,大孙必然可以让大明越上高峰。

  比之秦皇汉武,亦不逊也。

  “就按照大孙方才所说的安排去做吧。”

  “臣遵旨。”

  几位尚书在朱元璋眼神的示意下,缓缓后退离开大殿。

  他们的工作就现在来说才开始。

  出了乾清宫,几位尚书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太孙真是...我等不如也,我原以为要至少须商讨半个时辰,没想到太孙把我等所想,所未想之事,尽皆已经全面然安排妥当,有时候我感觉自己这个尚书忒无用了些。”

  兵部尚书茹瑺感叹着说道,他本身就是学霸,十六岁时就由贡生选拔进入国子监学习。

  可谓是早早的介入到官场政务之中。

  然太孙殿下的这些策略,比之先前改革官制,军制,还要更加来得震撼一些。

  “谁言不是呢,太孙深谙垂拱而治之道,看似放手朝权,实则是让我等各司其力,由太孙主导全局。”

  “诸位也莫要多言语了,赶紧是按照太孙的吩咐办事吧。”

  “今夜,可有得忙了。”吏部尚书詹徽开口说道,而后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其他几位尚书面露鄙夷之色。

  就这詹徽,不管是在任何时候,拍马屁都是一绝。

  以前是拍陛下的马屁,现在换作太孙,也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流畅至极。

  不过詹徽说的没错,现在正是紧要时刻。

  几人的速度加快起来。

  .....

  乾清宫里。

  朱元璋笑道:“大孙这些安排,着实不错,便是咱来做,也未能比之大孙更好。”

  “詹徽那老小子倒是没说错,有大孙在,确为百姓之福。”

  朱元璋亦是底层百姓出身,当然知道方才大孙的那些安排,对于河南受灾的百姓多么重要。

  不过这也是建立在当今大明国库丰盈的情况下。

  前些年遇到灾祸,并非是朝廷没有法子,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不出力气来。

  “爷爷谬赞了,再好的方案,也要执行的人靠谱。”

  “虽说我已三令五申要杜绝官员,商人发这等黑心财,但估计必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悄悄伸手。”

  “所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人的聪明劲全部都用到了歪门邪道上。”

  “除开正常的官员外,还要派遣锦衣卫暗中监察,这才能真正的把方案落实下去。”

  朱英说完,感觉有些口渴,便端起桌案上的茶杯一饮而尽。

  毕竟不久之前才剧烈运动过。

  “夜有些深了,咱也有些乏了,听到大孙的安排,咱这心里头也安心了不少。”

  “你还年轻着,咱跟你比不了,这等事情重要,便你来主持吧。”

  朱元璋打了个哈欠,他现在主打一个养生。

  太医院那里专门研究养生的太医,给琢磨出个法子来。

  朱元璋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大明在大孙的手中,会出现何等变化,现在经常带娃,也不怎么醉心政务了。

  他知道大孙能够处理好。

  “爷爷去歇息吧,接下来的事情孙儿操办即可。”

  朱英点头回道。

  朱元璋起身去寝宫,让大孙今日就在乾清宫办事。

  这个中的意思,就是让大孙行使皇帝的权力。

  朱英端坐正殿办公。

  接下来就是让人把邸报司的编纂叫来。

  将河南大水受灾程度之事,刊登在京师邸报之上。

  现在邸报司的印刷,已经是非常完善。

  采用铜版油墨,印刷速度不仅是快捷,而且方便。

  如今印刷采用的还是人工手摇,就是邸报司这边写好稿子后,印刷那边排版模具。

  模具的字体组成滚筒的形式,纸张推过去的时候,滚筒摇动直接就印在其上,微微晾干就已经完工。

  蒸汽机才发明不久,可想在后来,当蒸汽动力供给的时候,印刷的速度还要大大的加快。

  “臣袁佳驰,拜见太孙殿下。”

  袁佳驰是曾经去到朱棡府邸的食客,后面朱英看中了其才会,正是建立邸报司,便让其负责京师邸报司。

  “倒是你自己来了。”朱英问道。

  邸报司因为特殊的关系,是十二时辰轮班制,按照后世的算法,下午四点就下班了。

  现在都已经是晚上九点。

  “臣听到城内传来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当有大事发生,因此特意赶到了衙门内等候传召。”袁佳驰回道。

  朱英点点头:“有心了。”

  “此番是关于河南大水之事,受灾千里,约莫近百万百姓流离失所,不知被大水带走多少性命。”

  “关于此大灾之详细,你且去兵部询问细节,尽快写好稿文,争取明日刊登其上。”

  “对了,先前我让你准备的记录员,可是已经筹办好了。”

  记录员是朱英让袁佳驰准备,类似于后世的记者。

  在京师这里的最早一批记录员,特别破例也是给的从九品的待遇,这也是为了能够让记录员这个群体更好的发展。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从九品虽说是官员的最低品级,但也是属于官员。

  就官员之下的吏员,寻常百姓见了那也得称呼一声爷,入了官籍,那就是真正的老爷了。

  也就是这第一批,往后的记录员自然是吏员。

  “回禀殿下,已然是筹办好了,现邸报司内记录员共计十七人,全凭殿下吩咐。”袁佳驰回道。

  朱英吩咐道:“既是如此,那就把他们全都派遣到河南去。”

  “有道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他们将自己所看到的事情,详细的记录下来,而后回到京师整理成文,再刊登于邸报之上。”

  “河南大水事宜,不仅会有感人肺腑的相助相帮,更会有贪官污吏,从中牟取不义之财,帮我传话他们,要时刻坚守心中的信念,不要为眼前的诱惑所蒙蔽。”

  “那些被撞破了好事的奸臣,已然不是我大明的官员,他们是披着羊皮的恶狼,趴在百姓的身上敲骨吸髓,我希望他们能够不忘初心,坚决与罪恶势力划清界线。”

  “唯有这般,他们才能对得起朝廷,对得起黎民百姓,对得起本宫对他们的期望和栽培。”

  袁佳驰闻言,心中震动。

  这一番话,让他有种恍然醒悟之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起来简单,可在面对那些形形色色诱惑的时候,谁又能一定把持得住呢。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柳下惠那般坐怀不乱。

  袁佳驰深有感受,这些年来,他作为邸报司之主编,掌朝廷之口舌,其中多少人明里暗里,都在给他送好处。

  即便是严词拒绝,那些人依旧是变着花样来,让人防不及防。

  他的品级并不算高,可哪怕是朝廷大臣,对于他,对于邸报司,都要给上三分薄面。

  这文章上的讲究,实在是太多了。

  稍微引导一番,可能就是不同的感官。

  在有些方面,哪怕是袁佳驰,也没忍受得住。

  毕竟,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儿啊。

  钱财能摒而弃之,可美色呢。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大明的官场之中很是常见,他那点事情,都不算多大的事。

  朱英也知晓的。

  对于邸报的重视,从来不会让朱英靠着去相信一个人,而完全信任。

  是以在邸报司,当然是有暗中安排。

  当锦衣卫监察百官,开玩笑的吗。

  虽说没有日夜监视那么夸张,但基本上的动向都能掌控。

  “臣有错,愧对殿下。”

  袁佳驰突然就反应过来,这是太孙殿下在同时敲打自己。

  朱英见袁佳驰领悟到了,笑了笑道:“自古圣贤谁能无错,知错便改善莫大焉。”

  “为官,一直要记住自己的底线,朝廷的利益,百姓的利益,都是不可侵犯,如若一步错步步错,那就是坠入深渊,药石无救了。”

  袁佳驰连忙作揖道:“臣谨遵太孙殿下教诲,必然时刻心中铭记。”

  朱英微微点头:“行了,时候也不早了,忙去吧。”

  “是,殿下。”

  袁佳驰躬身离去。

  河南这边的事情,也算是暂且有了个了结。

  天灾无情,人力渺弱。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年代,说要对抗难从下手。

  后世面对大水,地震,依旧不可避免,现在的百姓,又哪里能有什么法子,无非就是祈求老天保佑。

  若是身死,则命该如此。

  “对了,你让人传话去梨园,明日小玉入宫之事暂且搁置。”

  朱英对旁边的郭忠吩咐道。

  “是,殿下。”郭忠恭敬的回道。

  朱英想了想,解释了一句:“跟她说明一下,现在河南大水蔓延几乎全境,不计其数百姓受灾,不是入宫的日子,待得灾情过后,再来安排此事。”

  “老奴明白。”郭忠眼神微动应下。

  就先前的话语,他还以为太孙对那戏子不感兴趣了。

  也是朱英曾经跑走私的时候,和那些贪官打交道,最是清楚这些人喜欢胡乱揣摩,真真假假。

  如果单纯一句搁置,还以为是失宠了。

  戏子在当今为贱籍,很多人心里有膈应。

  可朱英并没有,毕竟在后世,这些所谓贱籍的戏子,那可是明星啊。

  而朱英也知道,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满足的同时,精神食粮越发重要,这些戏子的地位,当会慢慢的拔高。

  大明末期的秦淮八艳,说是贱籍,实则地位已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

  可能是知道现在的太孙还未歇息。

  兵部那边又将吐蕃的情报送了过来。

  其实两个情报是差不多同时抵达的京师外驿站。

  不过在遇到八百里加急的时候,其他信文都要给其让路。

  徐辉祖发的也并非是加急传文,不过军事情报的传递只要送到驿站,起步就是三百里每日的标准。

  现在官道修建,达到这个速度并不算难。

  徐辉祖已经去了几个月了,现在抵达吐蕃也应有两月余。

  传信自然比行军要快上许多,朱英看到的情报,大约是半月前的。

  和徐辉祖估计的差不多,蒙古铁骑的支援,显然很是自以为是,觉得在吐蕃这样的平原地区,十万铁骑足以横扫。

  徐辉祖劝说无果,也只能听之任之。

  帖木儿那边显然是派了精锐统帅,很早的就设下了埋伏,等着对明军或者蒙古军的收割。

  前面取得小胜的蒙古军贪功冒进,很自然的就落入到了帖木儿军队埋伏中。

  蒙古军当时是兵分三路,直接强攻。

  三路都遇到了埋伏,倾泻的火炮如同雨点般密集。

  他们忘记了,帖木儿的军队,可不是只有刀剑弓弩,还有跟大明一样的火炮。

  三路大败,后路被截。

  还是靠着明军的接应,这才挽回了不少损失。

  收拢兵马后,十万大军赫然是足足少了三成。

  那蒙古统帅几乎差点要自刎谢罪了。

  这可是随便征召的散兵游勇,是真正的蒙古精锐骑兵啊。

  毕竟这次大明给的钱粮足够多,北元那边也不好意思糊弄。

  其中十万军中,单单就有三万是拱卫北元王廷的铁骑,清点后发现亦是损失七千余。

  能够拱卫王廷的勇士,每一个拎出来,都有是有着草原‘巴图鲁’称号的勇士。

  他们死得太惨,太窝囊。

  根本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勇武,就在敌人的炮火之下身亡。

  为此,蒙古统领要承担大责。

  假若不是明军接应,怕是此番损失还要更大。

  毕竟蒙古骑兵深入太多,后路都被断掉了,是明军跟上硬生生打开的缺口。

  而这次,也是明军跟帖木儿的军队第一次交战。

  徐辉祖在信中写道。

  帖木儿的军队,并不弱于明军,其奴隶军亦是军纪严明。

  装备火器上,也不比我军逊色太多。

  尤其是在其贵族盔甲,比之大明盔甲还要有更为出色防御。

  其少量精锐,浑身披甲,犹若铁桶,火器亦不能伤。

  朱英看到这里就知道,徐辉祖说的,正是历史上极为出名的板甲。


  (https://www.66kxs.net/book/3066/3066140/75792289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