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惇王观刑
元宵节已过,北京仍然朔云重重,天寒地冻。菜市口是北京公开行刑的地方,阴气很重。一大早,天空中飘起了稀稀落落的雪粒,使菜市口显得更加阴冷、肃杀。
这几天,衙门里传出风声,说朝廷宣布试行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官场。顺天乡试舞弊案、五宇号官钱案都已审理结案,涉案的重要官员,将在今天处决,为新政祭旗。
中国自隋唐以来,死刑判决分为斩刑与绞刑两种。明清两代进一步细化,将这两种刑罚的执行方式划分为“决不待时”与“秋后处决”两类,习惯称之为“立决”、“监候。”
如果案件性质比较严重、案情属实、适用法律适当、并无异议,可判处斩刑或者绞刑。同时,不需要经过复核便可立即执行,称为“斩立决”或“绞立决”。
如果案件尚有疑问或有矜免情节,则判处监候,称为“斩监候”或“绞监候”。被判“斩监候”或“绞监候”的案犯,不在当年处决,而是暂时监禁,留待来年秋审可朝审再作判决。
即便是斩立决,也常有花样。譬如,皇帝可在行刑前特颁恩旨,将即将行刑的罪犯改为流放,或者斩监候。
(电视剧里常有刀下留人的情节,太监赶在最后一刻前宣布恩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清朝以菜市口为法定行刑场所。菜市口是北城一处交通要冲、繁华闹市。在菜市口杀人,取意“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向来在菜市场围观杀人,只有市井小民才感兴趣。
不过,今天所杀之人众多,竟达十五人之多。其中,五宇号官钱案涉案十一人,顺天乡试舞弊案四人。最受瞩目的有两人,一人是恭王府的首领太监,另一人是当今文渊阁大学士柏葰。
清朝立国两百多年,从未有过公开斩杀大学士的先例。而恭王是当今圣上的亲兄弟,府中首领太监被杀,足以让恭王灰头土脸。
京城官绅商民大多认为,皇上必会刀下留人,在行刑之前下达恩旨,免这二人一死。
因为所杀之人身份特殊,身份尊贵,今日的菜市口人群拥挤,既有爱看热闹的老百姓,也不乏官吏绅士。
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维持京城治安。左翼总兵早已派出一营士兵,把菜市口附近的摊贩统统撵走。官兵大声呵斥,不时扬动皮鞭,总算在十字路口清出了一片刑场。
上午十时,一队甲胄鲜明的王府骑兵,簇拥着一个矮胖的年轻人。年轻人其貌不扬,身披一件旧羊皮袄,骑一匹膘肥体壮的“菊花青”。
步兵统领衙门里的官兵,见到这年轻人,自觉让出一条道来。满人礼节多,纷纷向年轻人请安,毕恭毕敬地称他一声“王爷”。
来人正是惇王爱新觉罗·奕誴,时年二十五岁,乃是道光帝第五子,即为咸丰的亲弟弟、恭王的哥哥。
惇王早年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袭了惇王的爵位,被封为惇勤亲王。惇王赋性粗荒,不爱读书,却是晚清有名的贤王。
他从不摆王爷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刹海纳凉,跟陌生人聊得很热闹;冬天往往裹件老羊皮袄,一个人溜到正阳楼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脚夫轿班一起喝“二锅头”。
因此,惇王最了解民间疾苦,常为老百姓请命行善政。
有一次,惇王向宫中进献黄花鱼。这事,按规矩当然要请宫中太监代劳。宫中陋习,太监每经手一事,都要索贿。
惇王在召见时,亲自端了一盘鱼,呈上御案。咸丰诧异相问,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监要红包,不给不让送进来。臣没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只好自己端了来。”
咸丰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监交付内务府杖责。惇王大智若愚,大抵类此。
惇王懒懒地向步兵统领衙门的官兵回礼,很快便来到菜市口对面的“鹤年堂”药铺。
这是一家老字号,创建于永乐三年(1405年),创办者是明朝著名的回族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传说其门前匾额“鹤年堂”,为明朝奸相严嵩的亲笔。
鹤年堂掌柜认识惇王,匆忙把他迎入药铺,敬烟倒茶,殷勤备至。
惇王没架子,在北京民间颇有赞誉。他拉着掌柜入席,陪他说话。掌柜哪敢和他坐一起,站在一旁小心回话。
惇王不允,动手拉起掌柜。掌柜无奈,只得坐了下来。惇王问道:“王掌柜,朝廷严办顺天乡试舞弊案、五宇号官钱案。对此,你有何看法?”
亲王面前,商人哪敢议论朝政?王掌柜小心说道:“朝廷秉公办案,为的是黎民苍生,自然不会有大错。小人不懂其中的内情,不敢胡乱议论。”
惇王大笑,说道:“你说得也是。本王再问你,今天一下子杀十五人,民间有何议论?”
王掌柜听说过惇王的为人,不好再搪塞他,便实话实说:
“五宇号滥发纸钞,京内商户百姓深受其苦。皇上要杀他们,他们是罪有应得。至于科场舞弊,早就该痛加整顿了。只是,柏中堂乃当朝宰相,说杀就杀,未免太过苛吝了!”
惇王点点头,未置可否,又问道:“今日要杀的人里面,有一个太监,还是恭王府的首领太监。你怎么看他?”
恭王与惇王是亲兄弟,都是咸丰皇帝的弟弟。咸丰信任肃顺,对惇王与恭王也颇有猜忌。
王掌柜听说过不少传言,便顺着惇王的意思,说道:“恭王和惇王一样,都是京城里有名的贤王。既是贤王,怎么可能会牵涉到五宇号这种烂污的票号?
“就算恭王府首领太监牵涉到了五宇号官钱案,也罪不至死。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若要处死王府首领太监,这让恭王的脸面往哪搁?”
“哼”,惇王冷哼一声,低声说道:“肃六这次做过头了。恭王将来若能出头,必杀肃六!肃六如此跋扈,已成众矢之的。但是,咱们不得不说,这家伙真是一位乱世能臣!”
王掌柜咂摸着惇王的话,不敢接他的话。
恰在此时,一顶四人小轿在步兵统领衙役的护卫下,穿过拥挤的人群,停在了“鹤年堂”门口。
众目睽睽之下,谁能坐着轿子招摇过市,跑到菜市口观刑?惇王皱着眉头,盯着轿子看。
王掌柜趁机向惇王告谦,离座接待贵客。来人披一件貂皮褂子,头戴狐皮暖帽,虽然一身便衣,却不失雍容华贵的气质。
此人名叫索绰络·宝可,字锐卿,号佩蘅,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十八年进士,如今正担任内阁学士,兼任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他是恭亲王的密友,性格诙谐,人缘很好。
(历史上,宝可早年果敢任事,自辛酉政变后与奕訢、文祥等共同主持枢务,是洋务派在清廷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过,宝可的人品不及文祥,被时人讥为“贪鄙”、“专说浮话”。
(他有个顶大的本事,与大部分人都能合得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到清廷担任军机大臣,骄狂跋扈,被京官讥为左骡子。左骡子与大臣大多不合,却与宝可结成好友。)
宝可派头十足,令惇王颇感不满。他歪着头,斜着眼,对宝可说道:“佩公,您来了。”
惇王穿一件旧羊皮袿子,乍看之下并不起眼,像是某个乡下土财主。宝可听他语气不善,定睛一看,发现竟是惇王,慌忙上前请安,笑呵呵地说道:
“王爷,恕宝可眼拙,没看出王爷在这儿。罪过,罪过。”
惇王知道宝可与恭王关系非同一般,又见他礼数周到,随即转嗔为喜,问道:“宝可,你是自己来,还是代老六来。”
老六指的是恭王。道光帝共有九子,咸丰排第四,惇王排老五,恭王排老六。
今日要在菜市口行刑的人犯中,有恭王府的首领太监。惇王做些询问,无非是讽刺恭王牵涉进了五宇号官钱案。
宝可机变极变,趁机转换话题,说道:“恭王正在家闭门思过。我此番过来,是为了见柏中堂最后一面。”
惇王神色一动,说道:“柏中堂罪不至死,皇上不会不刀下留人吧。”
宝可冷笑一下,从口袋里抽出一页纸,说道:“惇王您看,柏中堂今日非死不可了。”.
(https://www.66kxs.net/book/3045/3045965/109726443.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