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小说阅读 > 第188章 图书馆的设想

第188章 图书馆的设想


第188章  图书馆的设想

        皇帝准备开设京师同文馆的事情,迅速通过内阁下发给了六部。

        刘一燝、叶向高等东林人本就跟西法党相善,因此也乐见其成,并未有阻拦。

        只有浙党等人群情激奋,暗道陛下真是糊涂,这些西教僧侣要求教徒不尊孔子,不跪拜父母祖宗。

        这等违背天伦,大逆不道之徒,朝廷怎么能重用呢,还要翻译他们的典籍,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特别是沈灌反应最为激烈,他可是南京教案主要主持者,如果这个口子一开,那他之前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他的威信如何自持。

        因此看见皇帝的批红,他也不管皇帝的看法,请求面见皇帝,必须要当面陈词。

        朱由校也早就料到沈灌的反应,毕竟这么大规模的翻译著作,是以前很少有的,更不要说西洋这地方许多人都没有听过,自然抵触也大,反应也剧烈,相信用不了多久,不仅仅是浙党,其他保守的朝官也会上书反对此事。

        “陛下,这西教居心叵测,让教徒不孝顺父母,不祭拜祖先,这与中华之礼背道而驰,大相违背,居心叵测,臣跪求陛下切不可因一时之利,就让这等妖教肆意传播,毁我中华根基。”

        沈灌一上来就给西教扣上了一顶不忠不孝的帽子,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明朝,这可是罪无可赦的。

        朱由校一听他这么说,就知道这个想法不是空穴来风,是许多保守派官员和士大夫的看法,这种不忠不孝的西教要之有何用呢。

        只是如果朱由校是一个懵懂的孩子他还真信了,可惜他是后世来的人,自然知道沈灌虽然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以偏概全了。

        什么不忠不孝,说的太过了吧。

        天主教有些礼仪跟规则确实不符合中国,朱由校的想法就是让它跟佛教一样,须得入乡随俗,进行本土化改造,切断与欧洲的联系,到时候什么教皇任命主教、除了上帝外不能跪拜点等等统统废除,既然在大明传播,就要守大明的规矩,否则都不能传播。

        “好了,好了,你起来,当年汉朝佛教传入中国,情况比这更甚,不能嫁娶,不能孝顺父母等等戒律,比西教更甚,现在不都好好地嘛,怎么西教就不行了,再说了,朕只是让他翻译西洋著作,又没有允许他们大肆传教,爱卿不必如此焦虑。”

        虽然皇帝耐心的给他解释,但沈灌却不能接受,在他看来翻译西洋书籍比西教传播更可怕,以往都是中华向四周朝贡或者蛮夷之地传播文化的,现在这些人居然向中华传播文化,这样下去势必让很多人学习西洋,这样岂不是更容易让西教传播,荼毒浸染我天朝百姓。

        他现在可是豁出去了,如今已不是政见之争了,而是文化之争,今日不让皇帝收回成命,他如何面对儒家圣贤。

        “陛下此言差异,佛法精湛,可补中华之短,岂是西教可比。西洋距离大明不下万里,佛郎机人乘船至此,目无法纪,先是意欲犯边,被我朝击退后,又勾结倭寇作乱,倭寇平后,朝廷悯其可怜,租让澳门让他们经商,没想到这等人还不知足,还想侵蚀中华文化,陛下不能不禁止啊。”

        “臣在江南,早就知道这些洋人的险恶用心,佛郎机人在攻杀我南洋属国,又吕宋马尼拉等地大肆屠杀华人,奴役吕宋土人,现在不敢在大明放浪形骸,完全是因为打不过大明,如果有朝一日大明衰弱,他们定会如虎狼般而入,还请陛下明鉴啊。”

        沈灌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已经扑跪在朱由校的脚下,哭喊着让他收回成命。

        朱由校无奈地看着他,连忙示意让何宁等人赶快把他扶起来,沈灌说的有道理,未来不就是这样嘛。但自己正是因为怕出现这种情况才要翻译西方著作的,取长补短才能让大明继续得以进步啊。

        看着何宁跟张昶把颤颤巍巍的沈灌扶起来,朱由校直摇了摇头,知道哪怕自己把内心所思所想给他说也无用,你有你的理,他有他的理,鸡同鸭讲,说了也会觉得伱不懂他意思,不理解他。

        如果都可以通过劝说说服别人,那事情就简单了,朱由校不禁的感慨道。

        “好了,好了,你是内阁大学士,如此失态成何体统。”

        “只要陛下收回成命,臣甘愿受罚。”

        朱由校摆摆手,直接打断了他的言语。

        “朕意已决,此事也下发六部执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何况朕是天子呢,如此轻易改弦更张,让诸位臣公如何看朕,所以此事不容再议!”

        见到皇帝如此坚决,沈灌见状就要再次跪下建言,他已经下定决心,如果皇帝不同意,他就长跪不起,如果还不同意他就跟同样反对的朝臣跪在午门外,直到皇帝收回成命为止。

        但朱由校哪里会给他机会,立刻就给了何宁一个眼神,当即把沈灌钳制扶住,让他跪不下来。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要跪了,也不要劝了,朕既然已经下诏,就没有收回的余地了,但此事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沈灌一听没有收回的余地,当即还要再跪,但又听到最后一句话,忽然又来了希望,想听听皇帝说的余地到底是什么。

        “朕虽然下令翻译西洋著作,但西洋著作有何益处,除了火器方面朕知晓以外,其他内容朕也是道听途说,不甚了解,只是徐光启等人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朕想也是如此,翻译过来只要一部分有用,那也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如果有谁想学,想看,朕就放在馆阁中,让天下人查阅,这也算是一桩幸事。”

        看着沈灌期翼的眼神,朱由校也拖延,一边来回踱步,一边详细解释起来。

        “但是朕思前想后,觉得像你所说,大明泱泱大国,天国上朝,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典籍珍藏,难道就能被西洋比的下去?”

        这话说道沈灌心坎里了,中华不知道多少典籍,难道就能被西洋比的下去。

        “所以朕就决定,既然设馆阁翻译西洋典籍,那咱们的书自然不能拉下,徐光启不是说西洋得力之处,不仅仅是历法,还有水法、算法、测望、仪象、日执、医理、乐器等等嘛,那我们就比一比。”

        “朕也专门下诏在京城设馆,让翰林院搜集天下水法、算法、测望、医理等等书籍,好好编辑修整,到时候就跟这西学书籍好好比一比,看看谁优谁劣,你看如何啊?”

        这是朱由校前思后想的折中法子。

        他想着沈灌等保守派反对的原因,无非是心里不平衡,觉得自己重视西学,对中华典籍不重视,那自己就好好重视重视,还专门给他们一样任务,搜集图书,到时候跟西洋知识比一比,这样一来不仅让这些反对的人有事做,也可以借机搜集明朝理工类的书籍,进行个大总结。

        等徐光启把金尼阁也带了七千余部欧洲精华典籍翻译好后,再做个汇总,这样就可以集中西文化之精华了,为以后改革儒学,创立新学打下基础。

        朱由校算盘打着噼啪响,沈灌闻言也一愣,没想到皇帝有这个想法,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到时候把西洋书籍比下去,那就自然证明西学的无用了。

        再说收集典籍,传承文化,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自己自然是乐见其成,只是这样一来不久变相允许徐光启等人翻译著作了嘛。

        “陛下,这想法虽好,只是搜集起来确实有些难。”

        “有什么难的,成祖皇帝不是命人修撰了《永乐大典》嘛,此书集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号称无所不包。

        这书平日藏于大内,百姓士子都不能目睹其内容,朕甚是遗憾,想着把这书的嘉靖副本拿出来,放置在馆阁中,只要以此书为蓝本,再搜集本朝书籍即可。”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

        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哪怕是沈灌都没有见过,现在听说皇帝愿意拿出来作为底本,供他们参阅,哪怕是他多年的养气功夫,也不免激动。

        甚至有种多亏了西党,不然怎么会有这种好事的感觉,但这书还是太重要了,如果在京城置于馆阁,放永乐大典其中,人来人往,万一有什么损失,那他真的追悔莫及。

        “陛下圣明,如果有此书为蓝本,那搜集起来便不费力气了。只是这书本来就是陛下御览,自成书以后多次差点因火焚毁,如果贸然拿出,万一有所损伤,臣等担待不起。”

        这个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这个图书馆的设想,朱由校可是想了很久了。

        “放在皇宫有什么用,自嘉靖也重新抄录以来,这书副本贮文渊阁,正本贮皇史宬,平日借阅也少,依朕看还不如拿出来呢。

        到时候在京城设馆,你们一边以此为蓝本搜集书籍,而大明的百姓士子也可以过来借阅抄录,以开明智,岂不美哉。”

        第一更,求订阅、求评论!


  (https://www.66kxs.net/book/3035/3035590/11600127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