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钢煤联合体
第554章 钢煤联合体
无论是顺天府修路,还是工部下属工坊的扩建,都是朱由校提出来的。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作为大明帝国的首都,皇帝的所在地,北京的环境与经济太差了。
在朱由校的记忆里,古代的环境应该要比现代好。但等他穿越而来后,发现大错特错。
去年一年北京的沙尘暴极其严重,朱由校命人统计过,去年一年光是沙尘天气足足有一百多天,整个京城算是尘土飞扬。今年以来尤甚,正月有十九次,二月二十四次,三月二十七次,四月截止现在也足足有十次。
如此高的频率下,朱由校每天都在吃沙子,着实让他无奈不已。
只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现在煤炭虽然成熟了,但并没有在全国普及开来。许多民众生活做饭全靠木材,加上人口众多,导致对木材的需求量暴增。
再加上九边也有烧荒,防止蒙古人入侵的传统,就导致整个北方木材砍伐、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沙尘暴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这还是次要的,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北京的环境实在脏乱差了。
他自前前开始,一共三次出巡,三次微服出访,每次出巡有净街开道,倒也算干净,但三次微服出访,虽让他能够近距离体验民生,但也更让他明白了现在北京生活难处。
由于没有很好的排水系统,再加上人多,导致市面街道上粪秽难以直视,蝇蚋鼠蛇更多。
特别是到了夏天,城中由于热岛效应,城中更加炎热,再加上环境比较封闭,排水系统差,只要一下雨,那各种东西浸泡在水中,疟痢瘟疫丛生,相仍不绝。
朱由校想到这里,就觉得后世电视剧是多么会骗人,把古代刻画的着实是有些好。可真要如果从现代穿越过来,现代人是根本生活不了。
朱由校每次想到此处就无奈不已,并且心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善这个现状。因此历史上明朝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瘟疫丛生。
所谓大灾之后便是大疫,历史上崇祯年间气候异常,大灾不断,再加上兵荒马乱,战事频繁。因而导致瘟疫丛生,特别是鼠疫(黑死病),纵横大明帝国的北方。
连北京城都不例外,崇祯十六年,京城发生大规模鼠疫,死亡日以万计,根本治不过来。最后由于死的人太多,导致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没有收尸的人了。
北京都如此惨烈,其他地方比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能顺利北上攻入北京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由校无论是为了整治环境,还是未雨绸缪,发展经济、改善卫生条件,都必须把北京城与顺天府好好整治下来。
于是才有了北京、顺天府修路以及工部的安排。
而做的第一步便是修路,京城道路参差不齐,极为不平整,阴沟、暗沟极多,藏污纳垢之地也多,每次下雨这些地方都是瘟疫滋生之地,确实需要修缮一番了。
北京到顺天府各地的道路亦是如此,只不过朱由校修整它们的目的更多是为了顺天府的经济发展。
大明南北差异巨大,江南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发达,可谓天下赋税难出其右。此时北方的经济与环境与南方相比着实有些不行,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导致了官场内南方的士子无论数量远远高于北方。
从一定上来说,数量就代表着质量,因此朱由校无论是为了平衡南北,还是为了提高赋税,他都很有必要发展北方经济。
而他的首选地便是顺天府,原因无疑,就是其地理位置太过于得天独厚了。
通州的大运河水运与火器制造、天津府的海运、遵化的铁矿与铁厂、西山的煤矿,再加上北京巨大的消费市场等等,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联合打造一个钢铁煤炭联合体。
朱由校连地点都选好了,就是通州。
此地是大运河的终点,距离天津府与遵化铁厂又近,并且工部也在此地建有火器工坊,导致这里有大量工匠在此地聚集,可谓是天时地利俱在,下一步就是让政策倾斜跟有人带头了。
而这些早已有人带头做了。
还没有等朱由校批红,民间早已经有人行动了。
作为大明商社的主事人之一,黄栋早就来到了通州布局。他跟郑芝龙分工明确,郑芝龙负责海贸,他负责平日的生意往来。
而得到“种种暗示”的他早就猜到了大力发展通州的消息,因此提前来到了通州,一边买地囤积,一边在遵化收购铁器工坊,招募工匠学徒,将其全部迁移到通州,开始生产各种铁器。
<div class="contentadv"> 除此以外,他还准备继续在通州设置工坊,把皇帝给其教的两个皇家秘方付诸实践。
这两个秘方用料很是简单,都要用到石灰石,制作起来也容易,成本不高,很容易普及,更主要的是用起来很是方便。
一个名为肥皂,虽然之前民间有草木灰、淘米水等知道的皂角、胰子等。但经过初步制造后发现,这东西除污能力极强,还不伤手。
只不过这东西需要猪油作为原料,猪油可是稀罕玩意,一般人用不起,所以香皂卖给平民是不行了。但黄栋也不在意,反正平民百姓也没多少钱,这种东西达官显贵的需求量极大,以后定会大赚一笔。
如果肥皂是个精贵玩意,那另一个在黄栋看来绝对是神器,以后必将大行其道,此物便是水泥。
一开始收到皇帝的秘方后,黄栋原本还不以为意。因此这种东西是一直有的,大多用石灰以及黄泥浆或者糯米砂浆等等,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三合土。
三合土顾名思义三合土就是三种材料混合而成的,这三种材料分别是细砂,黏土和石灰,有些地方是石灰,碎石和陶粉。但不管如何,这东西凝固之后防水性能很强,而且强度也很高,用来制造大型的建筑物最合适了。
但黄栋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制作需要需要石灰、粘土和砂等材料,碾碎混合搅拌在一起的东西,不仅成本低,还强度高、耐久性好,更可以防蛀虫腐蚀等等,比三合土好了不止一点。
但制作水泥有一点很麻烦,那便是石灰难弄,需要高温煅烧,随后还要反复搅拌才行。而一般木材燃烧很难达到的温度,所以需要用到焦炭,也就是煤还有大量熟练的工人。
原本黄栋也为此发愁不已,但自从来了通州以后,发现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通州有工匠,交通又方便,西山煤很容易拉过来使用,这样原料与交通问题解决了。
更主要的是通州火器工坊按照原本的规划,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准备特许一部分铁厂生产火器,同时还把工部员外郎宋应星改制的水力锻锤技术开放给民间使用,这让他们的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大明商社风头无两,众人都知道大明商社就是皇商了。
因此黄栋跟郑芝龙的一举一动经常被人盯着,跟他们套近乎的也不在少数,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一些绝密消息,快人一步。
现在看到黄栋在通州置办产业,开设工坊,很快山陕、徽商等商会虽然不明旧意,但也赶紧行动起来,准备在通州布局。
黄栋早就收到了皇帝的暗示,知道他不能一个人吃白食,需要带动其他人一起抱团做生意,把通州这个地方盘活。因此对那些上门求合作的商贾来者不拒,甚至把大明商社一部分的铁器、肥皂、水泥生产交给他们,一起合作。
而大明商社则利用通州的工匠优势,准备尝试自造一些西洋物件,比如钟表、望远镜等等,这些的利润更高,算是大明商社的独家产品。
其他商贾闻言更是惊喜不已,对着黄栋连连感谢,而没多久,《大明日报》上就突然公布顺天府平整道路,工部扩建西山煤场、通州火器作坊的消息。
这让跟随黄栋来到通州的商贾疑心全无,当即打消了其心中仅有的顾虑,对于通州工坊之事更加上心。
这个消息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商贾显贵,无一不从中看到了机会。
现在杂役交银,百姓不再是免费给官府服徭役了。官府招人做工均是给工钱的,京城清理街道与顺天府平整道路,这得用多少人工呐,给多少工钱。
而京城中消息灵通、聪颖伶俐者不在少数,也猜到了朝廷的布局。他们或得到暗示,或想赌一把,纷纷开始提前布局。
于是去年因废除矿禁而重开的西山煤场,现如今再次热闹了起来,对顺天府的煤窑司照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现如今也都已多至上百家。
但现在最火热的还属于通州。
全因通州火器作坊也在这个时候发布通告,愿意把一部分火器的铁器零部件订单交付给私人工坊制造。
这个消息一出,顿时让暗探大明商社的提前布局,也让许多后知后觉的商贾趋之若鹜。毕竟他们都知道通州火器工坊产量很大,朝廷去年在上面的花费高达一百五十万两,今年恐怕还要增加。
可以说火器工坊身上拔根毛都比他们的腰还粗,这个钱谁不想赚呢。
于是通州县商贾云集,连一旁的遵化也受其影响,铁器作坊的数量也激增,现在已至一百五十余家,各工坊下的工匠月钱也暴涨。
昨天屏蔽的第二章可以看了,今天再尝试三更哈
(https://www.66kxs.net/book/3035/3035590/11600059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