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刘一燝致仕
第575章 刘一燝致仕
伴随着张昶的出宫宣读皇帝口谕。
皇帝要求翰林院所有观政进士撰写策论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来。
有人的反应跟丁绍轼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暗道皇帝真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现在理学、心学辩论都如此激烈了,多少人都为此上书,但他还不平息,居然还让新晋进士去去写相关策论,这明显是要让众人选择站队啊。
尽管此事非议众多,但对于在翰林院的观政进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根据翰林院丁侍读的说法,这次策论是由皇帝亲自阅卷,主题也是丁绍轼根据皇帝批示拟定的十多个要点,范围极大,可写的内容也多。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既可以“自由创作“,又可以上达天听的机会可不多。
因此对所有人来说,当他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写的好,写的出彩,让皇帝喜欢,那以后绝对是飞黄腾达,如同卢象升一般,前途不可限量。
因此整个翰林院的进士都是开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而其中聪明者更是开始寻找座师,询问理学、心学辩论的起源、经过与结果,甚至还暗中揣摩皇帝的态度,希望一鸣惊人。。
可这个消息还没有传播多久,另一个重磅消息随即传出,朝野震惊。
那便是内阁首辅刘一燝向皇帝上表,说自己的脚疾现在越发严重了,已经严重阻碍其处理不了政务。因此他思前想后,觉得不能胜任内阁首辅一职,所以向皇帝上表,请求允许他告老还乡。
皇帝一听这话还甚是惊讶,连忙驳回他的奏请,同时连忙去看望刘一燝,要求务必治好,千万不能让其损失这一位肱骨之臣。
只不过太医回来以后,也说刘一燝确实是身体不适,而刘一燝也第二次上表,请求致仕。
这一次皇帝再次断然拒绝,一边派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前往刘一燝府上慰问,另一边则给刘一燝赏赐名贵药材,要求刘一燝一定要留下来。
但刘一燝貌似已经心意已决,第三次上表,说自己身体实在扛不住,还希望皇帝能让自己致仕。
话已至此,皇帝这次着实没有办法了,只能为难的接受刘一燝的请求,同时派贴身太监张昶携带旨意前往刘一燝府中。
其大意是说念及刘一燝劳苦功高,出力甚多,这次致仕实属迫不得已,皇帝也于心不忍。于是特赏赐刘一燝致仕后全俸,赐上柱国,进太师衔,赏赐袭衣、白金、楮镪,岁给夫役八人。
皇帝这种赏赐不可谓不优渥,大明朝官员致仕后少有人能够有俸禄,哪怕是拿半俸也少的很。而皇帝居然赏赐刘一燝全俸,这足以见皇帝对其的重视。
只不过这些都是给外人看的,朝中大臣对刘一燝的致仕丝毫不感到意外,从三月皇帝要求召开理学、心学辩论的时候,刘一燝拒不奉诏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猜到刘一燝怕是干不长久了。
现在果不其然,仅仅过了两个月就上书致仕了,不过这也是他最好的结果。其身居首辅高位,能够平安落地,也算是难得。
——
“你说这刘首辅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是我的话,我可不会致仕,致仕啥也没了。”
北京西大街的一个豆腐摊位上,店主把两勺豆腐脑舀入碗中,放好调料端到两个食客面前,而这两位食客却甚是悠闲,一边吃着豆腐脑,一边在摊主的吆喝中,聊着每日朝政新闻。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朝廷大小事情如同透明一般,小到官员调动、宫中秘闻,大到大政方针,就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就是,那可是内阁首辅,放到以前就是宰相。读书人能当的最大的官,刘一燝才当了两年就退了,这也太可惜了,难道真的是身体不行了。”
听着同伴的言语,另一个吃了几口豆腐脑也连忙附和。但他话音刚落,另一个桌子上,头戴方巾,身着青袍的商贾却笑着摇头。
“你们真的是想差了,我可是听说刘一燝根本没有生病,他致仕只不过是皇帝不喜欢罢了,只不过他比较聪明,我看他不致仕后果怕很严重,现如今算是有一个好的结果了。”
听他这么说,豆腐脑摊位上三三两两的时刻顿时来了兴趣,连声询问道:
“刘一燝当了快两年首辅了,皇帝既然不喜欢,那为何不早点让其走。”
那个商贾一听这么问,当即更来兴趣了,这时摊主端着一碗豆腐脑递到了他的面前,笑盈盈道:
“李掌柜,您的豆腐脑,没有加芫荽(香菜)。”
<div class="contentadv"> 李掌柜拿起勺子呲溜吃了几口,随后悠闲地说道:
“你们想的太简单了。刘一燝既然这么做,就是在两个月前得罪了皇帝,此事朝中大臣哪个不知道。”
他说完停顿一会,想吃几口再说。可就在这时,一个伙计,突然从远处跑了过来,在他耳边附和几句,他闻言当即失色,赶紧吃了几口豆腐脑,就擦嘴扔下钱往回赶,身后的伙计也匆忙扔下钱跟着他往回走了。
李掌柜出了豆腐脑摊,就往店面赶去,但刚到店门口,就看见几辆马车停在门口。他赶紧放慢脚步,小步上前,走到中间一个马车道:
“小的来迟了,还请大掌柜恕罪。”
“嗯,赶紧上车,不要误了时辰。”
李掌柜见状就望了一眼身后的伙计,见他往身后的马车上望了一眼示意,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上了马车,而马车里面的大掌柜赫然便是黄栋。
车队缓缓启行,黄栋在马车内闭目沉思,一旁的李掌柜却垂首不言,不敢有所动作。
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位大掌柜现在是京城内一等一的人物,背靠皇帝做生意无往不利,任谁来了都要卖几个面子。
“现在店里面的香皂卖的怎么样,买的人多不多?”
过了好一会,黄栋才开口说话,随即就对李掌柜询问起来。
“启禀大掌柜,香皂现在卖的很好,供不应求。此物用起来不仅去污快,还手有余香,许多贵人家都是大批量采购。而我们这边靠近西山煤场,因此那边也会过来采购一些香皂边角料。
不仅仅是这个,最近辽东与朝鲜人参也卖的很好,只不过现在不仅是我们,西大街有些药店也开始售卖辽东药材,其价格比我们略微便宜。”
“现在辽东大开海运,运粮食就可以抵扣关税,所以许多海商前往辽东,买的药材与皮毛自然就多了起来。”
黄栋对此倒不是很意外,甚至是可以理解。
“大掌柜,现在大批人跟着我们做生意,我们弄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特别是昌隆商社、以及四海商社,他们自从成立后也算是资本雄厚,紧跟我们脚步。这香皂跟水泥还没有卖几个月,他们就已经出了仿品了。”
李掌柜的话,黄栋已经听了十多遍了,现在基本上每个门店的掌柜都向其吐槽过此事,但他对此却毫不在意。
自从今年大明商社今年初公布利润,宣布增发股份以来,许多勋贵官员,甚至是市民百姓都趋之若鹜。同时也让其他商贾甚是羡慕大明商社这种扩充本金的模式。
但大明商社能这么做是因为后面有勋贵与皇帝背书,这才让百姓放心去买。如果其他商贾也有样学样去搞,百姓怎么敢投资。
不过事情很快就出现了转机,二月户部新设立的商司在大明日报上发布通告,说也允许商贾只要在户部商司注册登记,遵照户部商司关于发行股票的规定,比如每年开放盈利,给予分红等等。就可以跟大明商社一样,发行股票。
同时还特别强调,所有发行股票的商社必须要登记,如果没有登记就妄自发行股票,那便是非法集资,朝廷定会严肃查处。
此消息一出,在京的勋贵与商贾欣喜若狂,于是纷纷开始串联准备设立商社。
于是从二月开始到五月,一共有三个商社在户部商司成立,其中第一批本金在二十万与五十万之间,并都拿出一到三成左右向百姓募资,其中也是从者如云,投资的人甚多。
这三个商社的营业范围却各有不同,一个是山陕商人合伙设立的,听说其背后的还有九边将官的参与,专门做蒙古生意。另外两个则是京畿商贾以及江南徽商、浙商联合搞的,听说其背后有京畿勋贵,以及南直隶勋贵大族作支持,其营业范围也跟大明商社差不多,主要做海贸生意。
“没事,那就让他们出呗,天下生意哪有一家做完的。我们店铺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只要质量好,那生意自然不会,根本不愁卖。”
听黄栋这么一说,李掌柜也突然放心下来,点头称是。
聊完正事,黄栋也得以暂时地休息,拉开马车小窗帘,看着马车外京城西街的样子,顿时感觉京城的变化日新月异,基本上是几天一个样子。
(https://www.66kxs.net/book/3035/3035581/11600054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