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免费 > 第36章 朝堂解惑

第36章 朝堂解惑


第36章  朝堂解惑

        父子俩讨论到了深夜,朱高炽这才从朱瞻埈这里了解到了他整个的想法与考量,并根据自己的施政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了一份定稿。

        第二天一早,仅仅只是小憩了片刻的朱高炽便拿着这份定稿上朝去了,连早饭都是太子妃张氏给他装好在路上胡乱吃的。

        这也使得当朱高炽出现在朝会上的时候,是一副面容憔悴的样子。

        朱棣看着朱高炽这副样子,心里猜想他应该是为了之前自己交代的改革的事情殚精竭虑,不免心中生出几分感动。

        对于这个大儿子朱棣其实一直不算太喜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炽不类己,不像老二朱高煦那样英武果烈,而且身材肥胖不善武事。

        但朱棣同样也对这个儿子稳坐太子的位置没什么意见,虽然经常会想着把位子传给老二,但朱棣心里也知道论处理政务的能力,老大甩老二八条街都不止。

        打仗需要老二,但治国只能老大。

        想到这里,朱棣也忍不住开口道:“太子怎么这么一副姿容憔悴的样子?朕不是免了你的监国差事,让你在家好生修养吗?”

        “禀父皇,儿臣只是心忧国事,昨夜思虑变革钞法一事直至深夜,所以才没什么精神,让父皇担心了。”朱高炽朝朱棣拱了拱手,解释完后便从怀里将自己昨天连夜写好的奏折拿了出来:“这是儿臣昨夜想出来的恶变革钞法的法子,还请父皇御览。”

        朱棣记得之前朱瞻埈说过要进行改革需要先从变革钞法入手,所以他也知道太子和朝臣们商量出来的法子十之八九也还是从钞法上入手,因此他并没有惊讶于朱高炽会上奏这件事。

        只是臣忧心一件事,朝廷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约有七千五百万石,若是都换成银子也有两千多万两,若是只发行几百万两新宝钞,这如何能够满足朝廷和民间的需要呢?

        “夏元吉,你是户部尚书,掌管一国财税,太子提的这个建议是伱擅长的范围,你来说说这个建议怎么样?”朱棣首先便点了朝堂上最精通这方面事务的夏元吉,想要听听他的想法。

        <div  class="contentadv">        作为从建文朝起担任户部尚书,一直干到了宣德超去世的常青树,可以说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都非常倚重这位大管家,在财税方面的事情都会充分尊重和听从夏元吉的意见。

        见朱棣是这样一副态度,朝堂上的众位朝臣自然不敢有什么反对意见。

        “如果是这样的话,臣倒是能够理解,只是在新钱库存入银子的百姓或者商贾要取出来的到底是银子,宝钞要兑换的也是银子,新钱库里如果只有几百万两银子,而朝廷又发行了几千万两的宝钞,这如何能够保证不会有人把新钱库里的银子都兑出来,导致宝钞兑不出来银子呢?”夏元吉不愧是理财高手,朱高炽回答了他一个问题之后,他的第二个问题又紧接而至。

        令身边太监将奏折递上来之后,朱棣展开看了起来,仅仅只是看了一部分就知道这是个好政策。

        毕竟太子爷也说了新钱库里有多少银子才能印多少宝钞,这法子确实没错,可咱大明着实缺银子,不然也不会用宝钞取代银子了,要是宝钞的数量太少的话,百姓的日用就不足了。”

        朱高炽的折子并不长,但所有他和朱瞻埈讨论说道的内容都详细的写在了上面,因此当太监把折子念完的时候,朝臣也基本上都听明白了太子爷的想法是什么。

        于是他将折子递给了身边的太监,对他说道:“把太子的折子念给大家听听,众卿也提提意见议一下。”

        而对于这个问题,朱高炽昨天也问过了朱瞻埈,于是他信心满满的回答道:“关于这一点,孤考虑过了,首先朝廷收上来的赋税本身是实物,这一部分其实是可以当成银子来看待的。

        所以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田税和军户缴纳的粮食,这一部分其实也可以算在兑换准备金的份额里用来印发宝钞,只要朝廷能够承认宝钞与粮食之间的兑换,朝廷就能发行几千万两的宝钞,而不是区区几百万两。

        面对朱棣的询问,夏元吉在认真思考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禀皇上,太子爷的这份建议是极为精妙的政策,通过开设新钱库的方式来获取百姓的信任,重新确立宝钞的地位,遏制如今宝钞不如纸的局面确实非常有效。

        而夏元吉自然也没有愧对三代帝王对他的信任,在户部尚书这个天下第一肥缺上干了几十年,为大明打造出了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两代几十年的繁华。

        现在还是永乐朝,还没到嘉靖、万历那个时候文臣动不动就反驳皇帝骗庭杖来养望的时候,这些文臣还不敢在永乐大帝面前玩花活,都很认真的站着在听。

        毕竟这个时候的文臣多少还有节操,也还是愿意为国家做事心忧天下的。

        但朱高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一份可行的方案,这还是让朱棣感到一阵惊讶。

        尽管很多时候夏元吉为了控制财政支出表现的非常抠门,以至于被人叫做夏老抠,但这并不影响大明三代皇帝对他的器重。

        作为户部尚书,夏元吉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发了多少宝钞,而朝廷又有多少银子,如果真的只印几百万两宝钞,那连满足朝廷的运转都不够。

        过去朝廷其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官员的赋税还是朝廷用度,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拨给的粮食,而不是银子或者宝钞。

        而且不只是粮食,朝廷在盐铁、丝绢等各方面收上来的税赋,都是可以折算成银两的,所以夏尚书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

        不过这个问题朱高炽之前已经问过朱瞻埈,所以他并没有慌张,而是认真的对夏元吉回答道:“关于这一点,孤也有考量,朝廷可以粮食、丝绢等物折算成银两数额,印制成对应的凭券,若是兑换银两不足的时候,便以丝绢、粮食或者盐铁的凭券冲抵,而这些凭券则可以从户部兑换到等额的粮食、丝绢,乃至是盐铁的实物……”

        关于这个方案,我问过几个搞金融的同学,在能够保证宝钞可以兑换出银子,以及建立一个中央银行的前提下,是可以稳定明初宝钞币值的,建立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的。

        当然,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限制超发,而这就需要一套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不过这是后面的内容,就不剧透了。

        以及我书里的每一个政策都不是孤立的,会和后续的其他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慢慢看,别急着喷,好歹我也是学金融管理的,小说里写个拯救大明经济的方案还是没问题的


  (https://www.66kxs.net/book/3034/3034282/116239123.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