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郑和与候显
第130章 郑和与候显
当两只船队汇合,郑和看着从对面那艘悬挂着王旗的旗舰上坐着小船登上自己所在座舰的朱瞻埈时,纵使郑和觉得自己算是经历过各种大风大浪的人了,也还是忍不住心神一阵动摇。
“参见郑王殿下!殿下金安!”郑和和候显赶忙躬身向朱瞻埈行着礼。
他们都是宫里的老人,自然认得朱瞻埈这位二皇孙,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他们没有见过郑王这个封号。
毕竟朱瞻埈在他们出海之前还是一个昏睡多年的皇孙,现在醒过来了,以当年皇帝对他的疼爱,册封个亲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朱瞻埈可是太子的嫡次子,他被册封藩王这个身份所传递的意思可就很多了。
按照大明宗室封王的规矩,亲王的儿子除了嫡子之外就只能封郡王,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封亲王。
朱瞻埈的封号是郑王,打出来的王旗也是亲王的规格,这所传递的信息可是很复杂的。
第一种当然简单,那就是朱瞻埈醒过来之后,深受朱棣的宠爱,于是破格封了亲王。
第二种则是朝廷多年的储位之争有了结果,皇帝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确太子的继承权。
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影响不会很大,但也意味着朝廷和宫中要经历一轮洗牌。
至于说更糟糕的情况,那就是太子继位,朝廷已经换了皇帝。
虽说对郑和和候显这种大太监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可他们也对朱高炽这位太子爷有着足够的了解,知道他的性格和朱棣完全相反,很有可能会对下西洋这件事进行调整。
或许不会完全停掉,但削减规模却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毕竟太子爷治理国家更多的是一种与民休戚,而不是像朱棣一样好大喜功。
如果是这样,郑和与候显就得考虑一下自己的将来,以及自己脚下这支庞大舰队的将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朝廷花了海量的银子和心血才打造出来的舰队,经历了三次下西洋的磨练之后,这已经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精锐了,更是郑和与候显等人一番心血。
朝廷要是继续下西洋,哪怕缩减规模,郑和与候显都还能接受。
可万一朝廷要是停了下西洋的事情,这庞大的舰队就此废弃,那郑和与候显怕是心都要滴血。
对于他们这样的残缺之人来说,个人的富贵荣辱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皇帝赏了就用着,皇帝不赏也没必要自己去想办法捞钱。
毕竟像郑和、候显这样的太监其实对财货并不是很看重,对权力也同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心思,和后世那些权阉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他们更多的还是想要做出一些事业来,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就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心愿了。
<div class="contentadv"> 而这只能够扬威四海的舰队,无疑就是让郑和等人能够名留青史的最佳机会。
所以他们并不希望这支倾注了他们大量心血的舰队就这么被朝廷废弃,而是希望这支舰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前程。
因此郑和与候显迫切的希望能够从朱瞻埈这里打听到关于朝廷如今的消息,这样他们也好针对性的做出应对。
朱瞻埈并不知道眼前的郑和与候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转了这么多的心思,只是在郑和与候显行礼之后笑着打趣道:“没想到孤带兵出来清缴倭寇,也能在海上遇到郑公公的船队,这还真是孤的幸运啊!”
“殿下说笑了,应该是老奴的幸运才对。”郑和赶忙谦虚的回应着,虽说朱棣对郑和非常的器重和赏识,就连朱高炽三兄弟和他关系也很好,但郑和却还是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不敢也也不会在皇家面前有什么失礼与逾越的。
双方客套一阵之后,郑和与候显便将朱瞻埈引入了船舱,落座之后这才攀谈起来。
朱瞻埈虽然对于郑和这位后世著名的航海家非常赏识,却也同样没有特别的热络,只是以亲切中带着一些拉拢的态度在和郑和交谈着。
郑和自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拉拢,但却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回应,只是在一番客套之后,旁敲侧击的打听起了朝中的情况。
不过郑和好歹也是正使,并没有将一些问题直接问出来,反而与朱瞻埈闲扯了一些海外风物。
“敢问殿下是何时出的海,不知皇上龙体可还安康?说来也不怕殿下笑话,老奴离开大明已经三年了,对皇上那可是日夜思念,唯愿皇上龙体安康啊!”倒是候显比较直接,向朱瞻埈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朱瞻埈很自然的回答道:“孤是永乐九年正月从南京率军出海清缴倭寇的,离京的时候爷爷身体还好着呢!新年赐宴的时候还喝了不少酒。”
听到朱瞻埈这么说,郑和和候显都露出了笑容,候显更是略显激动的说道:“听闻皇上龙体安康,这可比什么都令老奴高兴啊!若非皇命在身,老奴真想天天待在皇上身边伺候皇上!”
候显这话说得半真半假,虽然宫里的太监大多都渴望着能够伺候皇帝获得恩宠,但对于候显这样外放出来做事的,却也未必真的愿意再回到宫里去伺候人。
不过抛开了这些,郑和与候显更关心的还是朝中是否有什么变故。
毕竟他们离开大明长达三年,郑和走之前淇国公丘福可都还活着呢!
“朝中这几年变化倒是确实有一些,淇国公北伐兵败身死,连累我大明十万将士身陨漠北,爷爷大怒之下御驾亲征,打了大半年才得胜还朝,北疆算是能安分几年了。”朱瞻埈随口说着,但他心里却知道北方并不会就此安定下来,不然永乐十一年朱棣不会再次率军北征,前前后后打了五次直到宣德时期都没打完。
淇国公兵败身死这事让郑和和候显都不禁有几分恻然,他们离开离开大明的时候,淇国公也同样领兵出征,可以说双方算是前后脚离开的南京。
可如今他们已经功成回转,而淇国公却兵败身死,一公四候葬身漠北,如何能不让人觉得唏嘘呢?
某电视剧真能瞎扯,汉王朱高煦管郑和叫兄弟,还能更离谱一点吗?
郑和确实历史地位很高,但人是太监,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家奴,只不过郑和历史上因为七次下西洋而有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才让他地位很高,放在当时怎么都不可能王爷管一个太监叫兄弟
(https://www.66kxs.net/book/3034/3034280/11623897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