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交趾战事


在朱瞻埈准备屠神的时候,征讨交趾的朱瞻基也同样在准备杀人。

        不过他这边准备杀掉的是当地叛军的俘虏,而不是什么神灵之类的存在。

        经过了几个月的征讨,朱瞻基击溃了交趾布政司境内大大小小的反抗势力十几个,抓到的俘虏也相当不少。

        一开始朱瞻基还表现的比较仁慈,打算用王化来感化这些人,学一学诸葛孔明的七擒孟获,按照朝廷既定的战略来走。

        他当然不是一味学习诸葛亮释放被俘的反抗势力首领,而是赦免那些普通的百姓,不追究他们反抗朝廷的罪过。

        不然得话,造反在中国无论哪朝哪代都是要掉脑袋的大罪,也就是赵宋喜欢玩招安,算是个例外。

        朱瞻基不打算追究这些普通交趾当地百姓反抗朝廷的罪过,主要还是看当地实在是太穷,这些当地百姓家里可谓是字面意思的家徒四壁身无长物。

        住在已经被大明开始开发的城市里的百姓还稍微好一点,起码还有像样一点的房子。

        可当大军出征在外,路过一些村庄的时候,看着那些就只是用竹子或者木板搭建起来的茅草房子,朱瞻基觉着自己就算把他们都杀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只是威慑当地百姓不要再反抗朝廷,砍掉那些为首的叛乱份子的脑袋就够了,没必要搞大肆株连或者屠城灭村之类的事情。

        虽说这些当地百姓大多和叛军有关联,很多当地人干脆就是叛军,就连村庄也是叛军盘踞的据点,但杀光他们并不是明军的作风。

        现在的大明军队还是一支军纪严明的王师,没堕落成明末那群兵过如篦、匪过如筛,借老乡人头领军功的兵痞。

        所以对于朱瞻基不打算大肆株连当地百姓的决定,作为副将和实际指挥的李彬也觉得这样可以彰显朝廷的仁义,所以就同意了朱瞻基的决定。

        然而当他们的命令执行下去之后,明军后勤屡次遭到偷袭,甚至有人在他们的饮水、粮食中下毒,更有当地女子引诱明军将士再行杀害的事情发生。

        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朱瞻基再怎么想要表现出朝廷的仁义,表现出他朱瞻基不是一个嗜杀之人,这种时候也必须开杀戒了。

        没出问题之前或者问题不严重,朱瞻基都可以继续执行怀柔政策,但现在这些当地人表现得并没有因为朱瞻基的怀柔而有所感化,无论是出于大军稳定后方和战局的需要,还是维持朝廷的威严,有些杀戮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于是在李彬的安排和朱瞻基的命令下,明军开始对那些被确认还有反抗大明活动的村庄实施了摧毁。

        将整个村子付之一炬,那些当地百姓中成年男子大多被直接斩杀,剩下的老弱则被迁移到明军掌控的城市,交由交趾布政司当地的衙门和官员来管理。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颇有成效的,至少当朱瞻基的军队将一整条补给线上那些有反抗行为的村子都清理掉之后,他的后勤补给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而补给线路的安全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战术上来说,朱瞻基这么做并没有太大的毛病,但是从战略上来说,朱瞻基这么做未免将他前一段时间所执行的怀柔政策带来的正面影响清空了。

        至少朱瞻基麾下原本征招来的不少当地人组成的仆从军中,就有不少反对情绪产生,一些人还做了逃兵,甚至对着大明的军队举起了武器。

        尽管这对于明军来说等于自动增加的军功,但总归是让朝廷想要以王道教化来收服这片土地的计划受到了影响。

        虽说征讨工作变得更加顺利了,这也同样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情绪,更多的村庄加入了叛军的行列,想要站出来反抗大明,将大明赶出这片土地。

        然而他们的努力除了给朱瞻基和李彬制造了一些麻烦来练手之外,并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反向,也没有对明军造成什么阻碍。

        毕竟,交趾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英国公张辅犁过一遍,如今降而复叛也无非是看张辅不在交趾了,觉得自己‘打不过张辅还打不过你’而盲目自信。

        这些叛军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其实都非常有限,比较精锐的部分还在和张辅之前带来的平叛军队作战,能够对朱瞻基的部队造成威胁的反抗势力和叛军实在是寥寥无几。

        更不用说这些叛军也就是数量上还行,同武器装备已经升级更新换代到火枪的明军相比,战斗力上的差距实在是有点大。

        在当地更是有不少被两支明军都打过的叛军,因为火枪带来的印象泰国深刻,甚至认为朱瞻基这边的明军要更能打一些,以至于面对他的时候都表现出望风而逃与不战而降这两种特质了。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朱瞻基的平叛之役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肃清了交趾当地大部分的叛军和滋生叛军的温床,尽管这手段谈不上有多仁慈,但至少绝对高效。

        在此期间朱瞻基也和张辅联系过,询问是否需要两支明军合兵一处或者共同行动。

        不过张辅作为如今大明的一代名将,自然不会觉得区区交趾叛军需要两支军队来进剿,所以并没有让朱瞻基和他汇合,只是让朱瞻基带着他的部队继续在交趾进行扫荡,摧毁那些反抗势力的根基。

        而张辅自己则开始腾出一部分手来收拾那些当地跟着交趾叛军一起叛乱的土司,并着手稳定当地的秩序。

        唯一对朱瞻基这边提出的要求也只是让朱瞻基打通两军之间的补给线,然后从朱瞻基这边获取后勤补给而已。

        毕竟这样一来,就只是从交趾布政司为张辅的军队提供后勤补给,而不需要从国内翻山越岭的运到云南,再从云南送到张辅军中那么麻烦。

        不仅极大的减小了后勤压力,也降低了路上的损耗,可以把更多的粮食与补给都送到张辅的军中,让张辅可以更好的把精力都放到作战上。

        朝廷方面对张辅和朱瞻基这两边的进展都很满意,在后勤补给和后续支持上都不遗余力的迅速跟进,以确保两支军队的作战效率,同时也让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专心对付叛军。

        由于已经从海贸方面尝到了甜头,如今的大明对于供给两支军队在外作战倒是并没有什么压力。

        只需要从泉州将货物发往交趾,然后将瓷器、丝绸等商品在交趾当地发卖,换购成粮食连同其他军需一起运送到军中就可以完成补给。

        这条路线无疑极大的缩短了明军的后勤补给线,让他们可以就粮当地,这极大的减轻了后勤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明军的作战效率。

        <div  class="contentadv">        甚至于李彬还给朱瞻基出了个主意,让他拿出一部分军资雇佣交趾周边国家的军队,让他们协助剿灭叛军。

        要知道在永乐时期,大明在南洋一带的声望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很多国家都见识过郑和那庞大到超乎他们想象的舰队,以及强大的明军的实力。

        就连朱棣派人征讨交趾,也是因为之前安南前任王室向大明求助,叛军杀死了前任王室的人,还还对大明进行了攻击,非常不给朱棣面子,才惹来了大明派兵征讨。

        结果自然也很明显,自那以后就没有了安南,只有交趾布政司。

        所以对于能够给大明当狗,周边国家都是很愿意的,尤其是当他们了解到朱瞻基是大明的皇太孙,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他们贴上来的速度不比狗看到了一根肉骨头跑过来的速度慢。

        于是乎在朱瞻基的麾下一下子就多出了好几万人的当地军队,虽说他们的装备着实不太行,打起仗来也是凑数的成分大于实际意义,但对于明军来说却也算得上是一个有效的补充。

        至少现在朱瞻基不需要派明军自己去钻深山老林了,大可让这些当地军队去。

        要知道这可是在后世都还有许多地方处于原始状态未开发的西南半岛,深山老林什么的不要太多,而这些深山老林很多时候是真的会“吃人”的。

        之前朱瞻基都是尽可能用当地人去探索这些深山老林,寻找可能藏匿的叛军。

        只是一方面受限于人手有限,毕竟交趾当地都掀起叛乱了,能够被朱瞻基雇佣的人只是少数。

        另一方面也是交趾当地的人对叛军多少还是有一些同情,隐瞒不报、通风报信的事情并不是没有。

        因此导致朱瞻基搜索的效率并不算高,虽然进剿的效率还行,却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现在有了周边国家派出的军队,人手更充足的情况下自然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尤其是周边国家和曾经的安南打过不少仗,双方之间的关系可说不上有多好,不少还有仇怨在身,自然也就没有了什么隐瞒不报和通风报信之类的破事。

        很快大批的叛军从林子里被搜捕出来,押送到了朱瞻基的军前。

        对于这些叛军,显然就算大明朝廷制定的平叛政策是尽可能的怀柔,也不会留着他们的脑袋。

        尽管军中有人劝说朱瞻基和李彬杀俘不祥,但这些俘虏还是被下令斩杀,首级被筑成了京观以震慑其他叛军。

        明军这种残酷的做法顿时对周边国家派来的仆从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毕竟在这些国家心目当中大明那是天朝上国,是文雅繁华之地,大明的军队也应该是仁义之师。

        但是现在明军表现出了凶残的一面,无疑让这些国家派来的仆从军大受震撼,但同时也让他们对大明变得更加顺从。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脑袋成为京观上的装饰品,还是留在脖子上吃饭比较好。

        而对于交趾当地的人来说,杀俘筑京观这种事情也是充满了震撼的。

        那死的不是他们的亲戚朋友也是认识的人,是和他们一样想要恢复安南国祚、反抗大明统治的义士,可现在他们的脑袋都成了明人夸耀武勋和彰显凶残的装饰,这如何能不让这些交趾当地的人感到震撼呢?

        不得不说,这些当地人确实畏威而不怀德,之前朱瞻基采取怀柔政策的时候他们反反复复认为大明软弱可欺,可在脑袋要被砍下来筑京观的威慑下这些当地人反而退缩了。

        毕竟人都是怕死的,就像历史上英国公张辅征讨交趾的叛乱一样,他来了这些当地人立刻望风而降,他走了这些人就立刻举起反旗。

        究其原因无非是之前张辅把他们打怕了,他们惧怕张辅和他的军队而已。

        现在朱瞻基帮他们加深了对大明的畏惧,这令不少只是被裹挟或者被煽动,以及想要进行投机的人开始摇摆不定。

        他们举起反旗可不是什么家国民族大义,只不过是有人想要自己当皇帝,于是鼓吹大明是侵略他们的人,然后煽动起了当地的贵族势力而已。

        明初的时候交趾虽然已经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数百年了,但当地可没有断了同中原王朝的往来。

        之前的安南可是和周边国家一样,都想要当大明的狗的。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

        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

        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后来黎季犛随意废立和杀死陈朝君主,最后更是自己谋朝篡位,自称太上皇,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持安南朝政,更挑衅大明,杀死了大明派来的使者,最终激怒朱棣派兵征讨。

        永乐一朝大明在安南设立了交趾布政司,维持了二十多年的统治,直到宣德弃地之后安南方才复国。

        但复国之后的安南依旧对大明表示了臣服,之后一直朝贡不绝。

        由此可见,能给大明当狗,当地人其实并不排斥,更不用说那些普通当地百姓,连字都不认识,又哪来的什么家国大义?


  (https://www.66kxs.net/book/3034/3034262/115805064.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