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吏部那些事
回到家里,林泰来终于收到了一条好消息,门客顾秉谦禀报说:“已经以合理的价格,将左右两处住宅都买了下来。”
这次林泰来进京带了二百多家丁,原有的宅院只有三进四十多间屋,肯定住不下。
大部分家丁只能临时租住在别处,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要么另行购买更大的宅院,要么把左邻右舍都买下来,三座宅院并在一起。
没想到顾秉谦办事如此得力,竟然把左邻右舍都收购了,尤其还是“合理”价格。
“你是如何做到的?”林泰来最近忙于朝廷事务,没太关注家里的事。
顾秉谦答道:“近日没有大事,故而人手充足。我便每天派数十个家丁,在左邻右舍门前以及胡同里终日闲晃。
于是他们就主动提出卖宅院了,不然家眷妇幼连出门都不敢,还怎么住在这里?
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林泰来三思之后,决定还是称赞一声,不能打击下属做事的积极性。
再说他确实也不想搬走,一是这里位置好,位于官员宅邸高档社区的核心,去哪都便利。
二是已经熟悉了附近的地形地势,如果换地方又要重新适应环境和构建安全感。
三是目前所住的李阁老胡同名字寓意好,而京师其他胡同名字大都不怎么样。
具体安顿和家丁排班的事情,都交给了顾秉谦去处理,林泰来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朝政上。
又过两日,林泰来无可奈何、骂骂咧咧的去吏部考功司上任。
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赵南星叫过来训斥:“三令五申让你上奏,请求朝廷恢复考成法,你写了没有?”
赵南星的态度依旧坚决:“不受乱命!”
这种找骂的奏疏,谁爱写谁写,反正他赵南星坚决不写并且坚决反对。
不过林泰来如此反复催问,让赵南星感受到了一点黔驴技穷的意思。
果然又听到林泰来怒道:“既然你不写,那我亲自写!”
赵南星便又感到,在这场博弈中,自己获得了胜利。
林泰来想逼自己“自杀性上疏”,没门!
于是在吏部考功司上任的第一天,林泰来就上了一封《官吏考核办法改革疏》。
主要内容就两点,第一是考语的标准化规范化,第二就是恢复考成法,非常劲爆。
阁老们看到奏疏后,完全在预料之中。
果然如同先前所“推测”的那样,林泰来之前给内阁上密揭的意义也仅限于“告知”。
至于内阁有什么想法,林泰来不听;内阁同意不同意,都不影响后续的公开上奏。
虽然考成法虽然是内阁六年前丢掉不要的权力,但也不意味着愿意看到被别人捡走啊!
所以内阁肯定是不想同意的,哪怕林泰来好心的计划把权力都揽走,不用内阁来“担责”。
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有几百本奏疏送进宫里。
除非是工作狂皇帝,不然不可能全部详细阅处,内阁加司礼监就能把大部分工作都完成。
只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奏疏,才会被皇帝真正注意到,比如直谏、战争、灾异、民变、太仓钱粮、重要大臣的进退等等。
如果没有特别之处的话,林泰来的奏疏也就只能混在当天几百本里走过场了。
能批一个“知道了”,就算是给你九元真仙脸了。
不过最终林泰来这本奏疏,被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特意送到了御前。
万历皇帝看了眼奏疏的标题,以及前几句内容提要,疑惑的对司礼监诸太监问道:“有何特异之处?”
说实话,这种大臣上疏请求改进某项工作的奏疏并不算少。
例如最近还有人奏请改革《宗藩事例》,让宗室无爵者自便从业。
所以林泰来的《考核办法改革疏》只看标题的话,并不算稀奇,不值得皇帝特别注意。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便提醒说:“章疏里谈到了张居正和考成法。”
一本嚷嚷改革的奏疏,并不是什么敏感性奏疏;但如果里面大谈张居正,那就是必须要提醒皇帝重点关注的敏感性奏疏了。
如果不能帮皇帝把这种奏疏挑拣出来,那就是司礼监的重大失责。
故而司礼监诸秉笔太监的工作可不只是批红,他们每日看本,也是为了过滤这种敏感性奏疏。
果然听到了张居正这个名字,万历皇帝就再次打开奏疏,仔细看了下去。
虽然现在距离掀起反张居正风暴,已经过了六七年,高潮也过去了,但在皇帝心里,这根刺仍然还是存在的。
如果没有“张居正”当噱头,万历皇帝才不会特别关注林泰来这本奏疏。
这姑且算是林泰来的写作“小技巧”吧,当然林泰来也不会傻到在奏疏里给张居正翻案。
其后万历皇帝亲手写了密札给内阁,主要内容就是“林泰来这厮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早年间,大明皇帝还不那么宅的时候,遇到这种时候,都是直接召集阁臣到文华殿,君臣当面聊。
但后来大明皇帝越来越“宅”,密札这种书面沟通的形式就越来越多。
阁臣接到了密札就以密疏回奏,具体内容不为外人知晓,一般都是说点不便公开的话。
在嘉靖朝,世宗皇帝把密札的使用推向了高峰,还经常发出谜语人性质的密札。
而当今万历皇帝最崇拜爷爷世宗皇帝,在密札问话方面也效仿起来。
不过历史上的万历皇帝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诚心的,大臣密疏内容动辄外泄,屡次酿成重大政治事故。
在原本历史中,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下台,都跟密疏内容外泄有关.
却说在内阁,阁臣们接到了皇帝的密札后,分别写了密疏送入大内,连新人赵四也写了一本。
密疏里具体是什么内容,外人无从知晓。
反正万历皇帝看完阁臣们尤其是赵四的密疏后,便对林泰来奏疏批了一个“下部院议”,看起来比较中规中矩、不偏不倚。
在各衙门,林泰来的奏疏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毕竟考核制度关系到每一個官员的切身利益,谁能不关心?
更别说这还是皇帝特意下发,让各衙门发表议论。
大多数官员内心并不喜欢考成法,对奏疏持反对态度。
但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却又很理智的按兵不动,因为这本奏疏的作者是林泰来。
此后两天,官员居住的西城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有两位御史尝试性的上疏,反对恢复考成法并弹劾林泰来乱政。
更重要的是,这两位御史竟然没有遭到林氏风格的报复!
他们没有被林府家丁堵住,自家门庭也没有被打砸。
二是京城巡捕营宣布进入“严打”时期,加强了在西城的巡逻,防范与官员相关的群殴、绑架、破门等恶性案件。
不但投入了数千兵力在西城各条街巷胡同,而且是昼夜轮班。
这两个信号出来后,反对林泰来的奏疏指数级飙升!
从单日两本,直接上涨到单日十几本,第三天又上涨到几十本!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据京城键政人士分析,大概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考成法虽然不是张居正首创,但和张居正是紧密关联的,是张居正最有代表性的施政措施之一。
所以反对恢复考成法,绝对符合当前的政治正确,在政治上完全没有风险。
既然如此,上疏反对就成了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很多人上班闲着也是闲着,写本绝对安全的奏疏刷刷存在感也是好的,省得被人说尸位素餐。
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林九元的人缘实在是太好了。
这种能保证不被打、不被砸的前提下,反对和弹劾林泰来的机会实在难得。
就算不能把林泰来实质性怎么样,安安全全的跟风骂两句也能过把瘾。
看到这种形势,考功司主事赵南星的心情大好。
刚上任就招惹出这么大的反对风潮,正说明不称职啊!
他甚至开始幻想,林泰来有没有可能丢掉考功司郎中这个官职?
这个时候,在家装病多日的文选司郎中陈有年也回到了吏部上班。
不上班不行了,林泰来已经入职,如果陈有年还不回来,吏部不就成了林泰来声音最大了吗?
不过前些日子以吏部老大自居时,被毒打的惨痛经历让陈有年又恢复了冷静和稳重。
听到老战友已经回归,赵南星来到陈有年公房,商量着说:
“我正考虑,要不要在考功司内部,跟风发起对林泰来的抨击和弹劾。”
陈有年毫不犹豫的答道:“万万不可!现在反对林泰来的人这么多,不差你一个,你完全没必要以身涉险。”
现在林泰来是赵南星的顶头上司,赵南星对这种情况极为难受,未免有点心急。
陈有年又耐心劝道:“过去的教训表明,面对林泰来一定要有耐心。
遇事宁可多看一会儿,也不能急于求成。就如这次来说,焉知林泰来没有设下陷阱等着你?
近些年来我们同道损失惨重,已经不能再继续受创了。
故而当前尤其要稳住,以自保为要务,凡事安全第一。”
赵南星最终还是接受了陈有年的劝告,“那这次就什么也不做了,不给林泰来可趁之机。”
他已经被降到主事了,这已经是六部里级别最低的属官了,再降就只能去外地当知县了。
可以说,完全没有抗风险能力,还是老实点。
陈有年又安抚说,“我们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在制度框架内,堂堂正正的向前推进。”
陈有年指的就是将要召开的吏部部议,主题肯定就是初步拟定候选人名单。
在六部的部议里,以吏部的部议最为重要,或者说最为被人关注。
因为吏部部议讨论和决定的人事动向,对其他部门影响力巨大。
户部情况有点类似,对其他部门也有巨大影响力,所以户部在六部能排第二。
在这特殊时期,参加人事问题部议的人员不多,有右侍郎王用汲、文选司郎中陈有年和文选司员外郎、以及考功司郎中林泰来。
这是林泰来第一次参加部议,比较可惜的是,在人事选用方面,他的发言权重并不高。
毕竟这是文选司的主力业务,考功司只能算是协助部门。
所有官职都有一定任职条件,越是重要的官职,任职条件越苛刻。
如果弄不清任职条件,胡乱推荐人选,那是要闹大笑话的。
比如说朝廷坐堂兵部尚书,近几十年有个惯例是由宣大总督或者蓟辽总督回朝担任。
若推荐个工部尚书迁转兵部尚书,就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
而吏部尚书按惯例,一般由其他部二品尚书、或者同品级都御史里面迁转而来。
而且必须是资历很深的实职正二品部院堂官,资格比较浅的就不能考虑在内。
也有吏部侍郎直升吏部尚书的例子,但这是很少数的情况,不被视为常例。
王用汲放下茶盅后,对文选司陈有年说:“关于吏部部正堂,有多少合适人选?”
陈有年作为老铨政官,对人事很熟悉,立即开口答道:
“符合惯例的合适人选有刑部尚书陆光祖、工部尚书宋纁、南京都御史孙丕扬。”
首先这三人都是实职正二品部院堂官,其次资历都很深,分别是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五年、三十八年的进士。
而相比之下,内阁申大、王二才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比上面三人都晚,王三赵四更晚。
户部王司徒没被提名,原因是“避嫌”;礼部尚书于慎行没被提名,原因是“资浅”。
毕竟于慎行去年才当上尚书,年科是隆庆二年,比前面几个老部院堂官差的太多了。
所以陈有年提名陆光祖、宋纁、孙丕扬,固然是私心作祟,但在专业性上也挑不出毛病。
王用汲又问林泰来:“伱可有补充的人选?”
林泰来深深蛋疼,与清流势力深耕多年比起来,自己的根基还是薄弱啊。
他这边的人物里,竟然提不出资历比得上陆光祖、宋纁、孙丕扬的人物。
阁臣、吏部尚书与其他官职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十分讲究资历。
那些资历相差太远的,提出来只能是自取其辱。
想来想去,林泰来只想到一个左都御史吴时来资历也够老,可这是申首辅的党羽。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3022/3022319/11110558.html)
缂備焦姊绘慨鐐繆椤撱垺鐓ユ繛鍡樺俯閸わ拷,闂佺粯鍔橀~澶愵敆濠靛洨鈻旈柣鎰靛墮琚�(闂佺ǹ绻愮粔鐢稿极閻愬搫绀冮柨鐕傛嫹)闂佺懓鐡ㄩ崹鍐测堪閹寸偛顕辨慨姗嗗墯閺呭ジ鐓崶璺轰簻妞わ腹鏅犻幃鍫曟晸閿燂拷.婵炴垶鎸鹃崑鎾存叏閵堝瑙﹂幖娣€ら崵鐐烘煠閻楀牆濮囩紒鍝勫⒔缁灚寰勬繝鍕€€,濡ょ姷鍋犲▔娑㈠春濞戙垹妫樺ù鍏肩暘閳ь剙顦靛Λ鍐焵椤戣棄浜鹃柨鐕傛嫹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