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万万不可为了个人私利,将天下
第134章 万万不可为了个人私利,将天下百姓抛至脑后。
【另一方面便是刘恒的经济政策的副作用。】
【虽然他的削减赋税、徭役,减少田租,有着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农耕的好处,但税收减少,国库空虚是无法避免的副作用。】
【当然,刘恒宁肯顶着国库空虚的困难也要实行这样的政策,无非是想让百姓的经济快速恢复,哪怕国库时刻空虚。】
【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体恤百姓,为民考虑的,而最后的结果也显然是落实到位了。】
【刘恒在位期间,汉朝人口恢复的情况就是民间经济恢复的最大表现和无可争辩的最佳证据。】
【但这样一个利民利国的政策与另一个政策结合起来,便有了些许变味。】
【放宽商人的限制,允许其私铸钱币,开采矿产资源。】
【这样的政策下,汉朝诞生了大量的富豪,他们通过买卖壮大自身,再通过贿赂、联姻等方式与中央朝廷的官员搭上了关系。】
【既扩大了自身的势力,还成为了地方说一不二的豪强,彻底左右当地的政治和经济。】
【因此,刘恒原本期望的“藏富于民”的效果便被这些商人给大打折扣,财富再度开始向少数人身上拢聚,而同样,这些经济政策到了诸侯王之上,便让他们拥有了开采矿产,私铸钱币的权利。】
【他们的也同样获利无数,势力发展的极为迅猛。】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有些沉默,经过神迹这样一说,他也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藏富于民”后,即便可财富没有流向国库,但百姓富足,国库撑过那段时间后,必然迎来大丰收。
可随着那些地方的豪强层层叠叠的手下人不断的剥削,财富再度的向上层靠拢。
最后财富不仅没有流通到中央手中,反而到了大多数地方个人手中。
中央力量或许没有退步,但地方豪强的强大,就是中央的危机。
现在的问题是尽快找出一个方法,既不太影响商业的流动,同时还能有效的限制地方势力左右地方朝廷乃至中央的政策。
办法这并不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标明那个度。
能够保证全天下百姓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限制诸侯王和地方的力量,让他们不再肆意增长。
同时还不能限制的太死了,否则汉朝的经济恢复降低不说,还可能倒退,这也就罢了,最严重的是他们可能按耐不住的发动叛乱。
到时候,规模恐怕远胜过自己当年那两个儿戏一般的反叛。
——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此时的刘启已然年事已高,这段时间不断的对自己心目中最棒的继承人刘彻嘱咐种种后手。
期待着大汉在他手中彻底的走向辉煌。
而看到神迹当中提到自己父皇遗留下来的诸侯王和地方问题,他只是苦笑。
自己并没有先帝那等连打带削的政治手段,对于诸侯王的处理,也没有像父皇那样尽善尽美,
可起码那些诸侯王在自己在位时,同样没能翻出多少花浪。
他转头看向了刘彻:“希望你能够更加沉稳地去处理事情,问题需要解决,但也需要时间来发酵。”
<div class="contentadv"> 刘恒当年在位期间恢复名声的同时难道就没有注意到诸侯王力量的增长吗?
当然不可能。
但没有办法,当时匈奴尚未衰落,依旧对大汉虎视眈眈,内部的壮大是必不可少的,他不能因为担心诸侯王壮大后可能对自己有反噬,便对其进行限制,不然匈奴就不会只是看着了。
故而要上手段加以限制,但又不能让大汉的发展彻底停下。
而自他刘启登基后,中央的力量已然积攒起了一部分,匈奴已然不再是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至于刘彻这个儿子,刘启看得很清楚。
他锐意进取有着极其冷酷和强硬的一面,虽与他的爷爷刘恒完全不同,但却恰好符合未来大汉对外的风格,日后必然也是一位优秀皇帝。
况且刘彻身上自信满满,充满了年轻人的锐气,那便是他最好的保证。
——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已经不在意那些诸侯王了,推恩令的实施已经让他们无力摆脱中央的掌控,他反倒更关注那些地方豪族。
他们大多是通过大汉初期的地方军功等方式崛起,或者如神迹所说的豪强富商不断勾结。
这些人其实绝大多数都有着利益交互、关系交接,他们是大汉对于各地基层的掌控的一大绊脚石。
诸多来自中央的官员如果不向他们妥协,就会被针对,难以与地方相处融洽,诸多中央的指令在这种时候往往难以实施。
朝廷命官在当地的权利基本没有多少。
【汉朝一直在努力消除掉自开国以来的地方豪族,让土地、人口、技术等资源归于中央,重新回到天子的手中,加强中央力量,而这无疑是侵犯了当地豪族的利益。】
【一个地方豪族与朝廷相比自然如萤火与皓月争辉,微不可查。】
【可汉朝疆域如此广大,而各地豪族又如同米粒一般,撒在中原这片大地之上。】
【一个一个清理估计还比不上新增的速度。】
【因此,要么不清理,要清理便要全面开始。】
——
明朝,洪武年间。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度老话重提:“咱们大明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万万不可为了个人私利,将天下百姓抛至脑后。”
诸多将军们纷纷点头,表示对朱元璋的话的绝对的赞同和拥护。
部分文官们则有些尴尬了,毕竟就是大多数的将军们都跟随朱元璋从微末当中崛起,大多都是寒门乃至布衣,从始至终站队朱元璋的平民一方。
可他们文官就不同了,不少人都是世家出身,朱元璋这番话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显然是在暗示那些江南豪族们。
之前明太宗的故事里,朱元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想要处理了这些人。
君不见,哪怕是神迹间隔的十余日里,不少江南出身的人已经被朱元璋多次明里暗里的挑刺,表达不满了吗?
(https://www.66kxs.net/book/3013/3013589/11589548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