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拿铁沾咖啡 > 第171章 最起码有了一口稳定的饭了。

第171章 最起码有了一口稳定的饭了。


第171章  最起码有了一口稳定的饭了。

        【把地盘划分好后,耶律德光果断的开始对官制来了一次大改动:升北、南二院及乙室的夷离堇为王,以主簿为令,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二部梯里己为司徒,达剌干为副使,麻都不为县令,县达剌干为马步……】

        【同时,耶律德光还向中原学习,听取了不少汉臣的建议,增设了一批原本契丹并没有的官职:宣徽、阁门使、控鹤、客省、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文班牙署……】

        【可以说,耶律德光的这些举措,就是在符合契丹本身的情况下,“公卿庶官皆仿中国”,“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笑了笑,不曾想后世的异族居然也再度学习他们大唐的制度,虽然是被异族学了去,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肯定了他们大唐制度的完善。

        只是这辽太宗进行南北官职分立,将汉人地区与契丹地区进行分别治理,这种一个朝代理两种制度实行的情况,听起来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但仔细想一想,却能发现,这是目前契丹最合适的办法了,毕竟契丹的传统是必然要维护的,不能让刚建国不久还未完成思想转变的契丹遭受过强的中原文化的冲击。

        但中原制度的优秀不可否认,学习是必然的,同样还要收拢燕云地区,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这种一国两制的策略才是最为合适的。

        ——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看着神迹中耶律德光新增的那些官职,再回想一下眼下辽国的大致情况。

        他却发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词语,“枢密院”

        辽国那时候还没有枢密院!

        辽国如今在皇帝之下,最高的权力机关正是枢密院,虽然分为南北两院,但只是治理地方不同,核心上并无太大差别,军国大事,辽国皇帝都要与他们商讨。

        却不曾想在辽太宗时期,直到获取了燕云之地,辽国居然还没有设立枢密院。

        这一次大改动,辽国也只是把那原本就有的南北二院从夷离堇变成大王,宣徽也是在这一次才设立,枢密院怎么也要再过段时间才能出现。

        【契丹是有充足的治理非契丹民族的经验,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契丹便走向了攻打诸多传统游牧民族乃至非游牧民族地区的经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渤海国。】

        【渤海国境内人民的生活方式有较大的不同,北部生活的百姓主要以渔猎为主,生活方式较为原始,而南部地区则以则依靠地理优势,更加偏向于农业、农耕,种植广泛存在,这种生活方式已然与中原汉人极为接近。】

        【此外,契丹境内生活的汉人其实数量并不算稀少。】

        【一方面是契丹多次对中原发动进攻,掠夺资源和人口带回草原,另一方面是唐末以来,中原地区始终经历着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互相攻伐,政局动荡,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加之一些地方政权统治者极为残暴,对百姓实行诸多苛政。】

        【而契丹在耶律阿保机的治理下,大力吸收各种人口,一视同仁。】

        【这对于饱受中原战火的汉人来讲,是极具吸引力的,故而为了避祸或生存,逃到契丹内部的汉人不在少数。】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契丹自然也乐见其成,依照原有的政策不断改进和安抚,最终达成了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的局面。】

        ——

        汉朝初年。

        刘邦对于中原的汉人投奔契丹的事情倒看得很开,毕竟当时的中原地区混乱不堪,战火频发,很多地方政权得位不正,自身也无比残暴。

        对于普通百姓、士族而言,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生存,不过是为了吃一口饭罢了,不能借着国家大义去绑架他们让他们强行留在中原,为上位者个人私欲而付出生命。

        无论契丹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对汉人有歧视偏见,但起码在政策上并没有过于苛刻和打压,反而让汉人依照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生存,最起码有了一口稳定的饭了,不用再过上朝夕不保的生活。

        这已经这足以让他们心满意足。

        要知道,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当地灾荒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讨生活,这本来就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哪里算得上叛国。

        真正算得上叛国的,是那些想要谋取更多利益,主动投奔契丹的达官贵族和军队将领。

        【有了先前大量的经验和经历,再加上一批汉人大臣的辅佐,耶律德光本身也极其看重的情况下,从正式接管燕云开始,契丹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理体系,并在日后新获得的土地上一直沿用下去。】

        【简单点来讲,便是南北分治,南北兼治,辽朝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这样的做法其中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进行诸多调整。

        既保留了契丹本族的原有的制度,同时兼顾了汉制,让原本汉地的百姓可以安然生活,同时他本身就是处于一种过渡阶段的制度,也不会对契丹原有的制度造成过大冲击。】

        【因此,在地方行政上,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依旧施行部族制度,诸如“部”“帐”等分级方式继续沿用;而南面汉人聚居、原属汉地的地方则依照唐制,施行州县制度。】

        这一套核心政策从社会阶级上讲,就是在不动摇契丹贵族利益的基础上,将汉族地主阶级纳入契丹的统治圈层,让加快契丹基础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步。

        ——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觉得神迹当中最后出现的这几句话才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他们总归是掌握着一方权力的,群体中要能给他们能够再度参与利益分配的机会,他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可。

        他的叹气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有时候这些力量,他们于根深蒂固,过于广泛存在,即便是皇权也不能将其很好消灭,一旦两败俱伤,皇帝的位子和王朝便难以延续,就像辽朝。

        他们始终终没有放弃自己,游牧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全盘接受中原的制度,始终保持着契丹贵族的核心。

        耶律和萧氏等部族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https://www.66kxs.net/book/3013/3013571/11572228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