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皇太极想多了
“不知道哪位爱卿愿往?”
崇祯的目光从眼前这三人身上流过。
也幸亏孙杰如今还是朝廷官兵,有这层关系在,派遣官员过去也说不出什么来。
崇祯的目光就像是子弹一样,几人纷纷退让,生怕崇祯让他过去。
也是崇祯急躁,眼前拢共就三个人,很难选啊。
见几人都不愿意, 崇祯原本就不怎么样的心情,更坏了。
“陈爱卿,不知你是什么想法?”崇祯的目光来到了陈新甲身上。
这可把他吓了一大跳。
这好端端的,跑过去不就是找死吗?谁知道是不是造反,万一是造反,那岂不是彻底完蛋?
正准备推辞, 可崇祯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陈爱卿忠心体国, 实乃天下第一名臣,此事便交由陈爱卿去做。
赐尚方宝剑, 赐便宜行事之权,赐先斩后奏之权,兼右都御史,巡抚山西……”
一连串的官职从崇祯嘴里蹦出,可陈新甲没有任何喜悦。
这哪里是官?这是送命!
哆哆嗦嗦,额头上的冷汗不停的往下流着。
急忙跪在地上,想要称病推辞,可崇祯不给他这个机会。
“今天晚上,圣旨便会过去,此事就此来办,朕还有事,尔等退去!”
袖子一甩, 崇祯接着处理政事。
曹化淳心领神会,急忙从崇祯旁边走了下来,把眼前这几人全都劝走。
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陈新甲只能退去。
走出御书房的陈新甲看着天上的太阳,不停的叹息,愁容满面。
“这这这,这叫什么事啊!!!”陈新甲一拍自己的大腿,一脸苦涩。
杨嗣昌走到他旁边,拍着他的肩膀,道:“此事你也不用害怕,那孙杰并不是穷凶极恶之徒,先搞清楚他的想法就行,不用太过担心!”
说着一些没有用的废话,就好像是在糊弄一样。
陈新甲心里不舒服,这不就是把自己往火堆里推吗?
说的这话,怎么看怎么像幸灾乐祸。
只不过,眼前这人是他的提携者,又不好发作,只能暂时忍下来。
如果是其他人,早就破口大骂了。
“唉,这事,这叫什么事啊!”
脑袋就像是拨浪鼓一样,心情坏到了极点。
天上的太阳很灿烂,陈新甲很郁闷,和杨嗣昌说了一些没有用的废话后,便回家等崇祯的圣旨。
不是没想过称病不去,可他敢吗?
郁闷的人不止他陈新甲,还有远在盛京城中的皇太极。
人生三大悲: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虽说皇太极没体会过这人生三大悲,可他现在的心情比人生三大悲还要郁闷。
使团出去那么长时间了,连个屁都没传回来。
哪怕往大海里扔一颗石头,总有回声吧,可这次,什么都没传回来,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吞噬了一样。
本来还能沉住心,可最近一档子乱遭事让他心烦意乱起来。
秋收过去不久,本来是欢笑的时节,可他笑不出来。
盛京城和辽阳城外有大量的庄稼,去年闹白灾,庄稼损失严重,好在还有相当一部分活了下来,一直到秋收。
如今建奴缺粮食,这些粮食收获之后,说不上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粮食问题,但也会消减不少反面影响。
可谁知,临近收获时,被人夜里放了一把火,把粮食烧了一大半。
这让本就缺粮的皇太极一下子急了,恨不得把放火的人活剐了。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下了旨意,要严查严审放火之人,连同后面的主家一并处罚。
可调查结果让他颜面尽失。
放火的人,正是他皇太极正黄旗下面的一个包衣奴。
这人本是遵化城中的一个屠户,家里说不上富,但也不穷,总能填饱肚子。
日子一天一天也能哄骗过去,倒也能苟且。
可这种日子也没持续多久,崇祯二年,皇太极绕道喜峰口,入寇京师。
最后攻破遵化,劫掠百姓无数。
而这个屠户,也一并被皇太极给劫掠到了辽东。
是个屠户没错,可也有给畜生看病的本事。
辽东最缺这个,便在建奴帐下当了一个小官。
对于那些建奴老爷来说,和包衣奴差不多。
时常尽管吃不饱饭,不至于饿着,比那些普通种地百姓好上不知道多少。
平时没少挨那些百姓骂,说他是个二五仔,是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从崇祯二年一直到现在,听了将近十年的骂。
平时是个没心没肺的货,可却心善,不把这些骂声放在心里,经常接济困难的百姓。
去年粮食歉收,今年更加紧缺。
但要攻打大明,人手不足,就让这些“小官”们监视。
许是时间久了,建奴们放下了警惕之心。
一个晚上,他接到命令,监视一群百姓趁着夜色收割粮食。
晚上哪里能收粮食?只是建奴催得紧,没有办法。
建奴们也没办法,去年的白灾让他们心里怕的紧,今年不赶紧收快点,几场白霜下来,粮食全烂在地里。
屠户趁着这个机会,一把火烧了他负责的那片粮田。
这还不过瘾,又跑到别处放火。
那场火烧的大啊,半边天都烧红了,几百亩地的粮食全变成了灰烬。
也不知道他心里如何想的,也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
只是放火前朝着南边磕了几个响头,念叨了几遍他那早已作古的老爹老娘。
大火烧起来,压根拦不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后来查出是他,百姓们还不相信,以为他早就变了心,可没想到竟然这般刚烈。
这屠户在皇太极的名下,皇太极恼羞成怒,因为他颜面尽失,便把所有从大明劫掠过去的百姓集中起来,在他们面前活剐了他。
行刑的不是别人,正是范文程这个老汉奸。
这是皇太极特意点名范文程行刑的,许是敲打范文程,许是安抚八旗老爷。
那屠户倒是个好汉,硬是没吭一声,硬挺着没叫唤一句,嘴里还唱着戏文,只是含含糊糊听不真切。
临了也没说“再过十八年又是一条好汉的话”,反倒不停在痛骂范文程。
那慷慨激烈的样子,让人不忍流泪。
没想到往常一个卑躬屈膝的屠户,心里也有大沟壑。
仗义总是屠狗辈,最是负心读书人。
说来也怪,范文程回去之后便大病一场,好几天才缓过劲来。
其实,被劫掠到辽东的这些百姓,都在想着有朝一日,王师能够北定辽东。
只可惜,终究只是一场空梦罢了。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不过,孙杰来了。
粮食被烧,城中缺粮。
那些王公们在城中的粮店趁机囤积居奇,想趁此捞一票。
人的劣根性本就如此。
皇太极怎么会允许这种事发生?连着削了好几个王公的爵位,才把这事平息下去。
谷拁</span> 这样一来,又得罪了一批人。
加上粮食被烧,一时间让他的名望低到了谷底。
本想着等孙杰归顺的消息传来,狠狠的震慑一番。
千等万等,等了那么久的时间,硬是什么都没等到。
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堆在心里,让他异常难受。
“该死的,怎么还没回来?是死是活,总得来个信吧?”
御书房中的皇太极一拍面前的桌子,低声怒骂。
窗外的月光照进书房,洒在地上如同白霜一样。
可他现在完全没有心思欣赏这姣好的月光,满脑子都想着孙杰。
门外忽然响起了脚步声,紧接着敲门声又响了起来。
“进来吧,门没锁!”
皇太极一脸烦躁。
一个侍卫推门而进,站在皇太极面前,行了一个打千礼,道:“禀报主子,有急报从山西传来,此时正在宫外!”
皇太极眼睛瞬间明亮,就像是酷暑季节里吃了一块冰,寒冬季节里抱着火炉一样。
身子直接窜起,一拍桌子,骂问:“果真?”
“回禀主子,千真万确!”侍卫急忙回道。
“哈哈,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消息了,赶紧让他进来!”
皇太极迫不及待的喊道。
从山西来的,皇太极实在想不到,除了招降孙杰之事以外,还能有什么事。
“喳!”
侍卫急匆匆的跑了出去。
……
窗户外面的月光更亮了,皇太极坐在书桌前,手中的情报凑到桌子上的蜡烛前。
火光照亮了大半,他逐字逐句的斟酌。
不是索尼他们送回来的情报,而是晋商他们送回来的情报。
上面说,一支“孙”字大旗的军队从陕西出了潼关进入山西,一直往北边走。
情报发过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太原,貌似准备去大同。
这种程度的军事调动,晋商怎么敢隐瞒?于是就让人把这消息送了过来。
“哈哈,成了,此事成了!”
皇太极拍着桌子,哈哈大笑,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
虽然不是索尼他们传回来的书信,但也不差。晋商拿了皇太极不少钱,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恭谨,不可能用这种事情骗他。
在皇太极看来,招降之事已经成了。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原因很简单。
这“孙”字大旗除了孙杰之外,还能有谁?
如果没成,孙杰为什么要领兵出潼关入山西,然后再去大同?
大同那边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那目的就很简单了,肯定是经大同,过宣化,去京城。
难不成要破关而出去草原?
去草原干嘛要走大同?直接从陕西北边走不也一样?
情报上写的明白,“山西守将不知”,“似无调令而统兵北上”,“山西诸将无不惊心胆寒”……
这样的话屡见不鲜。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大明朝廷压根没发调令,山西的那些守将,压根不知道孙杰会统兵入山西。
要是知道,不会是这个样子。
无令而调兵者为谋反,这是根植在所有当权者内心深处的禁忌。
皇太极好说也是皇帝,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里。
也是,没有调令就随便统兵北上,目标还很有可能是大明首善之地。
说难听点,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难不成,他孙杰还想着北上勤王?还是在没有调令的情况下北上勤王?
别说笑了,世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样的人只存在故事当中,要真有这样的人,他早就成圣了。
皇太极对人性的揣摩已经到了一个极致,下意识的就把这些东西抛弃了,下意识的就认为索尼他们成事了!
“哈哈哈,成了,成了!
好奴才,好奴才啊!”
皇太极兴奋的在书房中来来回回的走着,脑袋后面的那根金钱鼠尾辫不停的摇晃。
脸上的肥肉全都挤在了一起,就好像伪皇宫御花园正在盛开的菊花一样。
阵阵秋风起,从西到东。
冷风从房门灌了进来,温度下降了几分。
这风经过了陕西,经过了那些沟壑坎坷。
月光照耀之下,几只饿狼在黄土地的沟壑中刨着什么东西。
不久,一具具无头的尸体被它们叼出了地面。
旁边散落着几颗没有肉的头颅。
索尼的那个脑袋倒扣在地上,空洞洞的眼窝看向辽东方向。
若是索尼知道皇太极心中所想,会不会心灰意冷?
只可惜,黄泉路上,永远也听不到别的声音。
一头瘦狼叼走了索尼的头颅,尸首分离,不知有多远。
风撞进了皇太极怀中,他丝毫没觉得冷。
至于索尼为什么没有消息传回来,他尚且摒弃没有去想。
有时候,人就容易钻牛角尖。
上帝视角之下,所有的事都有迹可循。
可人终究是人,若能面面俱到,早就飞升成仙了,又何必在人间受罪?
不过,皇太极还是把范文程以及那些王公贵族们叫到了书房,全然不顾夜晚天寒。
……
金秋时节的辽东已经有了寒意,从蒙古大草原吹来的阵阵冷风在盛京城上空盘旋几圈,挤进了皇宫。
但在御书房内,熊熊的炉火仍令室内温暖如春。
前几刻钟,太监们端来了几盆火,为这如同冰窖的书房带来温暖。
伴随着木柴发出的噼啪声,皇太极正志得意满的坐在皇位上。
一想到自己那伟大的构想以及独特的操作此时已经全然实现,笑容,从他那稀疏的胡子下流出。
房间里面的人困意十足,和皇位上的皇太极是两个反向。
他们并不关心皇太极现在心中所想,只是想着现在回去,还能不能把刚才的美梦续上。
刚才在来的路上,那渗人的冷风让他们不停的打着寒颤,如今站在这温暖如春的书房中,困意再次袭来。
这些八旗老爷们刚刚操劳完大事睡下,如何经得起这么摧残?
皇太极全然不顾他们脸上的疲倦,带着雀跃的洪亮声音响起:
“朕以为,大事将成,入住中原不再是梦!”
(https://www.66kxs.net/book/2946/2946716/705017867.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