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皇明皇太孙在线 > 458 开朝吧

458 开朝吧


  成为大明朝的臣子,这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不管是洪武皇帝时期,或者是英示皇帝,这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洪武皇帝的性子太霸道,他也太过于强势了。当洪武皇帝的臣子,随时要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至于英示皇帝看似是要柔和一点,只是这个英示皇帝的想法实在太多了。别看这只是英示皇帝登基的第二年,  但是英示皇帝做出来的一些改变,很多时候都是让人感觉到有些猝不及防。

  迁都北平似乎是英示皇帝主导的,削藩也是英示皇帝在主导。还包括前段时间搞出来的银行、武苑等等,这一切都是英示皇帝的手笔,这一切都是英示皇帝的佳作。

  皇帝可以动动嘴,只是底下的这些臣子们,他们一个个的都闲不住了。

  茹瑺接过次子茹铨递来的茶,  严肃的问着茹铨、茹镛在国子监就读的事情。

  他的规矩极大、家教极严,这可不只是成为了吏部尚书才有的,  他一直都是这般管教着儿孙。

  “茹镛,你不爱四书五经,喜欢商贾之道。”看着小儿子,茹瑺说道,“这些时日,你也多是看了银行之事。依你之见,这银行推行,有哪些利民之事?”

  茹镛这个时候则说道,“父亲,依儿子看来,银行之事对于寻常百姓,怕也就是银票兑换便利了一些。倒是对于世家大族,尤其是商贾,银行便利之处更大。”

  虽然是吏部尚书,但是不代表茹瑺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银行,  现在就说是多么的便利民生,  实际上是稍微的有着一些言过其词。

  只是对于那些个商人来说,尤其是那些大宗货物交易的商贾来说,  银行确实是便利了不少。

  茹铨有些羡慕他的弟弟了,主要就是因为他是二儿子,有些时候就是‘小透明’。论受重视,那肯定是不如大哥茹鉴,要说受宠也不如小弟。他这个老二,最是尴尬。

  茹铨看了看茹瑺,说道,“父亲,儿子今日也听到了一些议论。陛下有意改革税制,下面现如今议论纷纷,也多有那么一些反驳之言论。”

  茹瑺一点都不意外,自从皇帝先和朝中文武重臣透露了‘摊丁入亩’的意思后,其实也就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了。底下的人,一个个的也都开始了各种议论。

  有人感觉到这样的一些改革,简直就是圣君才有的作为。对于普通的黎民百姓来说,皇帝这样的一些改革,简直是解放了一大票最底层百姓的生计了。

  毕竟能够站在朝堂上的,多少也是有着那么一些见识,他们也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摊丁入亩获利的显然就是没田或者少田的百姓了。

  在这样的一些人认可的时候,觉得洪武皇帝、英示皇帝真的是圣君、明君,只是也有人现在要极力的反对。

  茹瑺还是比较平静的,只是问道,“哦?那说说,底下到底是有着一些什么反驳之言?”

  茹铨则立刻说道,“儿子也多和一些学子讨论,摊丁入亩之法看似是让少田者、无田者获利。只是长此以往,怕是有不少人无心农事。”

  茹瑺微微点头,这样的言论在朝堂上实际上也是有的。很多人也都看得出来,这砍了人头税之后,也算得上是解放了劳动力了,很多人不需要被绑在农田上了。

  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有些人可能是有着其他的心思了,去做匠人好像也可以出头。或者是去当商贾,说不定还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有意思了,因为封建王朝普遍来说都是鼓励农耕的,这才是王朝根基。

  百姓们不去安心的种田,大地主觉得多田‘无利可图’,那简直就是一个灾难了,简直就是自毁长城了。

  似乎是得到了茹瑺的鼓励,茹铨的胆子也稍微大了一点,“依儿子之见,若是摊丁入亩、再佐以银行,商贾经商自然得到极大的便利。大明行商,据说已不只是南洋诸国。长此以往,非是好事。”

  看着这个二儿子,茹瑺微微的点了点头。茹瑺也知道他的儿子们的性格,茹铨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读书人,自然也就意味着他的一些想法和很多读书人差不多。

  在这些人眼里,农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他们心里,读书人才是清高的人。至于平民百姓,他们不一定看得上眼。

  而匠人或者是那些商贾等等,那都是被鄙视的对象,是处在鄙视链的对底端。

  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因为他们觉得商人都是唯利是图的,这就从他们只是倒卖就可以获利可以看出来了。

  但是茹镛就有些不满意了,说道,“二哥,虽说商贾不事生产,只是商贾也非一无是处。商贾贩运物资,百姓方能得到更多物资。”

  “商贾不事生产,若是百姓无心生产,商贾何来粮食?”茹铨就不认可了,对茹镛说道,“小弟莫要忘了,纵是有着再多银钱,有时也是空话。粮食,咱大明就该是多有粮食!”

  茹镛更加不满意了,说道,“上次小弟有幸,蒙陛下隆恩得以面见天颜。陛下雄才大略、睿智非凡,商贾虽不事生产,只是贩运物资本就有风险,得利几分也是他们应有之事。”

  茹铨这个时候则说道,“我不是不许商贾,只是历朝历代也多是重农抑商。粮食,才是朝廷稳固之根基。商贾获利非凡,到底是肥了他们个人,穷奢极欲、纸醉金迷,也使得百姓无心农事。”

  看着两个儿子要吵起来,茹瑺只是安静的听着,他现在没有打算参与到这些话题的意思,就是要看看儿子们的个人见识了。

  对于自己的三个儿子,茹瑺实际上也是比较满意的,虽然他是吏部天官,实际上也可以‘假公济私’,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比如说两个儿子现在都是在国子监,实际上要是真的给他们授官,这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谷嫎</span>  只是现在两个儿子,还是在国子监安心读书,只是准备着科举。如果他们入朝为官,基本上也是走的正途,是要金榜题名才可以为官。

  至于长子茹鉴为官,虽然茹鉴的资质是比较普通,不过这好歹也是当了官。这里面自然也就是因为皇帝的恩赏,茹鉴不只是为官,哪怕只是一个微末小官,好歹也是有实权的官。

  更何况茹鉴还是驸马都尉,算起来还是英示皇帝的姑父之一,这显然就是最大的恩赏之一了。其实大家也都明白,这就是皇帝对茹瑺的一种肯定。

  两个儿子的争论,茹瑺自然是安心的听着,他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两个儿子各抒己见,他也乐见其成。至于说观点有矛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就算是茹瑺,他和严震直、练子宁等人同朝为官,而且都是天子‘潜邸’之时就追随在身边的。可是就算是这样的同僚、好友,他们有些时候也是会在政见上有些不同。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朝为官的都有不同的意见。亲兄弟之间有着一些意见不合,这也很正常。

  “父亲,陛下多喜商贾之事,这怕不是好事。”茹铨这时候有些激动,说出自己的担忧,“此前市舶司远通海外,国朝已有不少商贾多和市舶司来往。现如今银行再添助力,且有摊丁入亩,这怕是商贾会得更多好处。”

  茹镛则不然,他立刻说道,“陛下此前也曾言,商贾为获利,除承担风险外,也是要有成本。商贾货物必然要物美价廉,方能大受欢迎。商贾生产货物,也多是要请人生产。无田、少田者,可以找个事情,可以养家糊口。”

  这自然也就是事实了,商人获利也算得上是理所当然了。只是这些商人,他们也需要通过一些生产才能给为大明百姓带来更多的产品,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工人,或者收集原材料等等。

  茹镛眉飞色舞,说道,“商贾从农民手里手来蚕丝、棉花,农民可以得利缴税、买盐。商贾若是想要贩布,必然要请织工,这又是有人可以得到工钱养家糊口了。”

  有些道理,其实大家未必不是不知道,只是很多人不愿意多想,或者是根本不想承认这些。

  这些道理自然是很多人都明白的,现在茹镛也就是将一些事情说的比较明白而已。

  更何况这也是茹镛从皇帝那里听到的一些道理,这自然也就意味着不少人肯定是要更加的在意。甚至觉得皇帝这么说的,肯定就是至理名言了,那就是真理了。

  继续听着这两个儿子争论,这大概也是如此在考察他两个儿子的见识。

  实际上听一听两个儿子的一些争论,自然也是可以明白国子监学子们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国子监到底是大明王朝后备官员重要的输出基地,这些学子们的见识和能力,也不能小看。尤其是现如今大事即将发生,不要说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士林也是在争论这些。

  全都叫好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只是到底会引起多大的风波,现在很多人也是在关注的,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毕竟大家也都明白,摊丁入亩肯定会触犯不少人的利益。而被触犯利益的那些人,一个个的其实也都是有一定实力的。这些人要是闹事,皇帝自然也会有极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就要看看皇帝的抗压能力、看看皇帝的手腕了,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外头有到底是什么样的议论,朱允煐不一定就是完全知道。只是对于有些事情,朱允煐自然也是心里有数的,这一点也都不会让他感觉到意外,有反对的声音才是很正常的。

  对于朱允煐来说,也没什么好在意的,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在那些人眼里,朱允煐是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这些人要是没有点动作,那才是最不正常的事情。

  现在也没必要去做什么,大概也就是因为有反对的声音很正常。

  只要这些人暂时不去闹太大的事情,朱允煐自然也就没什么好在意的。甚至在朱允煐眼里,那些人的反对,基本上也就是螳臂当车而已,这样的自不量力自然也就没必要在意了。

  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天下大势也不是那么好改变的。最主要的是皇帝的意志,肯定会得到贯彻。毕竟朱允煐不是什么提线木偶,他是手握大权的真命天子。

  朱允煐心情不错,看起来有些个大事就要发生了,他谋划许久的事情,这个时候也不会继续耽搁了,主要是大家基本上也都知道这些事情了。

  既然都知道了,私下里很多人也是讨论过、争议过,朱允煐自然也就可以安心不少了,他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办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早起的朱允煐洗漱后,慢悠悠的朝着奉天殿走去。不说一锤定音吧,但是基本上基调在这个时候要确定下来了。也只有这样,才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真正的去执行起来。

  朱允煐不想继续等下去了,他不希望明年的时候朝廷征税依然是依照两税法这种税制。

  摊丁入亩,就应该是在现在就被提上进程,要正式的步入大家的视野,被所有人都知道和认可。

  看着意气风发的皇帝,王承恩自然是小碎步跟上。对于皇帝,王承恩自然是无比崇拜的,他知道皇帝想要做的事情,肯定是可以做成的,没有人可以挡住皇帝的谋划。

  文武大臣们在这个时候也准备好了,其实在这段时间里,也是有着一些人在试着做些事情。不管是为了改变皇帝的意志,或者是尝试着紧跟皇帝的脚步,其实这几天朝堂上已经有了不小的动静。

  这其中的动静,甚至是超出了大家对于年底吏部考评官员政绩的关注了,因为摊丁入亩还真的就是影响国策、国运的根基。

  三声鸣鞭声响后,文武百官自然是按照品级步入奉天殿。

  在群臣们的注视中,英气的皇帝大步走上丹陛,径直坐在龙椅上,“开朝吧!”


  (https://www.66kxs.net/book/2917/2917162/70500661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