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皇明皇太孙小说名字 > 695 礼贤下士

695 礼贤下士


    小小朱着急忙慌的去乾清宫了,他还要仔细的问一问今天在早朝上的表现。这可是他无比在乎的事情,因为小小朱的骨子里是骄傲的,他不允许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好。

    因为他的曾祖是洪武皇帝,他的祖父是孝康皇帝,他的父亲是英示皇帝!

    在骨子里,小小朱也觉得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只要他想要去做的事情,就要做到最好!

    “这孩子。”看着小小朱的背影,朱允煐也忍不住乐了起来,“本来还说长大点能稳重些,这么些年也就惯着他,也就是他敢在宫里奔跑了。”

    王承恩低着头不说话,真的要说敢在宫里奔跑的,确实也就是皇太子了。其他人要是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那都是一步步的走的非常稳,遇到了一些急事也就是加快脚步而已。

    奔跑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那可是失仪的事情,说不定就是要被责罚的。

    当然这些事情王承恩也就是心里想一想而已,宫里人谁敢和皇太子去对比?

    回到了乾清宫,朱允煐问道,“朕的内阁,现如今在做些什么?”

    王承恩立刻说道,“回皇爷,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正该草拟意见。”

    朱允煐微微点了点头,虽然内阁的存在让不少文官心里有些膈应。但是他们也是真的没办法,因为英示皇帝明摆着的就是无赖了,就让内阁这么名不正言不顺的出现了。

    现在很多人也觉得内阁非常有权,哪怕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不高,可是比起此前的殿阁大学士,权力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不同啊。

    因为现如今的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虽然很多人也都知道,内阁大学士也就是能草拟一些小事,真正的大事皇帝不可能让一些内阁大学士看到奏章。但是不管怎么说,内阁大学士现在也都能处理一些事情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些全新的大明朝政治格局。

    如果是以前,文官集团肯定无比振奋。因为内阁当中就算是有武勋,不过也是以文官为主。另一方面就是习惯了大权独揽的大明朝天子,总算是舍得开始放权了。

    这自然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只可惜大明朝的天子故意让文武百官不自在,内阁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很多人也算是看出来了,这就是英示皇帝有意为之,他要的就是这样的名不正言不顺,这也是对内阁的一种制约。

    平衡、制约,这显然也是英示皇帝骨子里的一个特点。就算是放权,他也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放权,起码是不会让文官集团或者武勋集团单方面的壮大。

    遇到这样的一个皇帝,可以说让很多的文武百官非常的不自在。

    皇帝太英明了不好糊弄,皇帝有些刻薄不好伺候。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只是臣子呢!

    朱允煐笑了笑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些军国大事需要他亲自处置,而那些内阁大学士草拟的一些意见,朱允煐也是需要过目、批复。

    就在朱允煐忙着的时候,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皇爷,周王殿下在殿外求见。说是皇爷允准了编纂大典的编纂入宫。”

    朱允煐抬起头,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是在忙些什么,这些个事情早就答应了皇叔,一直忙到现在还没落实。朕这皇帝哪里是金口玉言,简直就是食言而肥。”

    王承恩立刻帮着说道,“陛下这些时日夙兴夜寐处置国家大事,想来周王殿下也是知道的。”

    朱允煐笑着说道,“让他们过来吧,前些时日也是看了大典,编纂的还算说得过去。去让太子准备一下,朕不好赏赐,让太子下一道谕旨夸耀一番。”

    朱允煐确实不好直接赏赐,说到底就是《孝康大典》还没有成书呢。现在可以给这些编纂等人一些赏赐,或者是一个正经的身份。但是在没有完全成书之前,显然是不好论功行赏的。

    但是要给这些人一些小小的甜头,皇帝不出面的话就让太子出面,还算有着一定的效果,太子到底是国本,太子的赏赐也是一种荣耀。

    这些事情自然有人办,不管是宣人觐见,或者是去乾清宫传达旨意,自然也都是有人做好的,根本不需要朱允煐操心。

    周王朱橚负责主持编纂《孝康大典》,这是一部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鸿篇巨著。

    要求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壮举,所以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在不断地召集、举荐后,现在已经有超过两千人参与到这部大典的编纂。

    能够参与其中的,要么是博学鸿儒,要么就是某些领域的顶尖大拿。这样的文坛盛事,也确实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不管是已经金榜题名的,还是白衣在野的,都没办法拒绝这样的事情。

    就算是一些此前曾经有过拒绝朝廷征召的‘隐士’,哪怕是不在乎什么官身,也没办法拒绝参与这样的文坛盛事。青史留名,这对于不少读书人来说就是终极梦想。

    而《孝康大典》,就算得上可以承载着他们梦想的事情。不少人觉得这样的一部巨著,也是此前一些王朝没有做到的事情,说不定要超越《资治通鉴》、《史书》等等。

    毕竟《资治通鉴》这些也都是史书,而《孝康大典》可不是单纯的史书。这是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想不期待都难!

    人非圣贤,多多少少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私心和追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朱允煐也从来都不会反对这些。

    要是一个个的都无欲无求,那皇帝有些时候也会着急,那就意味着给他办事的人就少了,那显然也就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能够入宫觐见的人到底是少数,基本上都是参与编纂大典的核心人物。这对于他们来说,也确确实实就是非常大的体面了,必须要重视这件事情。

    朱橚领着十来个人入宫,有人穿着官服,有人没有穿官服。这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次编纂大典的人不只是来自朝堂,还有很多的民间的力量,朝廷也就是组织协调,予以了最大的支持力度。

    “臣朱橚,叩见皇帝陛下。”

    “臣、解缙、戴思恭(蒋用文)等,叩见皇帝陛下。”

    “白衣陈济等,叩见皇帝陛下。”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满面春风,和善说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王承恩,给诸位爱卿赐座、看茶。”

    说完这些,朱允煐起身说道,“皇叔,这些就是你说的鸿儒、巨匠?快些给朕好好说说,朕要看看朝廷的栋梁之材!”

    不少人有些激动,不只是要感谢周王殿下的举荐、赏识。也是因为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夸赞,这都是他们足以刻在墓志铭上的荣耀之事,这也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这些也确实都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些编纂们一个个的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于这些人来说,这说不定就是他们仕途腾飞的契机,或者是鲤鱼跃龙门的起点。

    而对于朱允煐来说,别看他骨子里对于儒家没有多少亲近,也没少打压一些儒家子弟。但是作为皇帝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做一些事情,还是需要注意拉拢一些人的,尤其是一些士大夫群体。

    说到底就是朱允煐是统治者,而士大夫也可以说是统治集团的一些基础,还是需要一些拉拢和维护的。

    封建帝王,朱允煐就是一个封建帝王,他也从来都没有想过将大明改造成天下大同的局面。他知道那样不现实,那不会是盛世,只会带来乱世。

    朱橚也是有些面子上有光,虽然他是周王,很多人也都知道他是宗人令。但是大明朝的宗室越来越多,一个亲王也有可能就是有名无实、有名无权,不一定就有多少体面。

    更何况此前编纂了《救荒本草》,朱橚对于植物和文学还算有着一定的热情,他还是很希望在士林、文坛能够有着更高的地位,而现在看起来就有机会了。

    毕竟他是名义上负责总编《孝康大典》,哪怕论起真才实学等等,他可能不如很多人。但是能够组织好、管理好这些鸿儒等等,那就是朱橚的能力和地位了,这些可都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朱橚也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就说道,“陛下,此人就是解缙。洪武二十年江西解元、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礼部会试、殿试为三甲第十名。”

    朱允煐也知道解缙,笑着说道,“朕记得此人,早年间茹太素老尚书颇为赏识此人。朕记得此前被罢官,就是为李善长鸣冤。”

    解缙立刻跪下,有些惶恐,“臣早年愚钝孟浪,还望陛下恕罪!”

    朱允煐笑了笑,说道,“平身吧,朕要是真的有意责罚,就不会让你起复。你早些年也是归隐几年,也该有些长进。你有才学,莫要耽误了自己的满腹才华,也莫要书生意气,当报效朝廷、造福万民。”

    解缙立刻跪下,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因为这也是皇帝陛下对他的期许。可以说皇帝陛下对他期许甚高,这可是一般的臣子都没有的待遇!

    朱橚又介绍说道,“这是戴思恭、戴原礼,其父戴士尧为名医,继而向前朝名医朱丹溪学习。朱震亨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洪武十九年父皇病,诏戴思恭诊治,药到病除。现为正八品御医、迪功郎。”

    朱允煐立刻扶起来戴原礼,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丹溪先生杏林妙手,爱卿得丹溪先生真传,必然医术高明。爱卿年近八旬,医术高明、品行出众,朕决议以爱卿为左院判。爱卿医治皇爷爷有功,授奉训大夫、赐修正庶尹。”

    年近八旬的戴原礼老泪纵横,激动的口头谢恩。

    从八品御医一跃成为正六品的太医院院判,可谓一飞冲天了。最重要的是陛下给了他从五品的奉训大夫,哪怕这只是文散官,那也是官啊。而且这个正五品修正庶尹,虽然是文勋十级当中的地就级,可是这也是勋官啊,这可不是小事情!

    礼贤下士还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不只是作秀而已,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收拢天下人心的方式。当然这一次,主要也是针对一些读书人了。

    至于说解缙也好、戴原礼也罢,其实朱允煐此前就知道一些事情。他们确实是被朱橚领着入宫觐见的,但是早在他们入宫前,朱橚就报了名单、领了宫符,这些人的经历等等,朱允煐早就做了一些调查。

    皇帝这么做很正常,既然是收拢人心,当然就需要下一些功夫,这也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看起来还是人才济济的,朱允煐的心情还算非常不错的。这些编纂《孝康大典》的,都是有着足够多的才学,有着足够的能耐。

    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现在也都是内心激动的。他们才只是刚刚编纂了初稿,看起来陛下对于他们的工作非常的满意、非常的认可。

    现在还没有正式成书呢,但是这就已经得到了陛下足够多的赏赐了。

    要是真的成书了,肯定会得到陛下更多的赏赐,到那时候才算得上真正的出人头地。真正的成书了,才是真正的论功行赏!

    要说压榨文武百官,朱允煐自认为还算有些心得。不过他还是有些分寸,想要马儿跑得快,该喂草的时候还是要喂草、该赏赐的时候可不能小气!

    (本章完)


  (https://www.66kxs.net/book/2917/2917161/74348324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