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汉道天下免费 > 第1187章 陈年旧事

第1187章 陈年旧事


“东西两京分治?”刘协沉吟道。

        的确有人提过这样的方案,既然长安、洛阳各有利弊,不如兼而有之。甚至有人提出了更详细的方案,以天子守长安,太子监国洛阳。

        也有提出相反意见的,天子守洛阳,太子守长安。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太子掌握兵权,既能熟悉边疆事务,又不用担心被废,有利于帝位传承的稳定。

        当然,这个方案对皇帝明显不利,所以没人敢明着提,只是隐晦的提出,仅供参考。

        支持这个建议的人不少,但贾诩一直没有发表过意见。他现在提出这一点,莫不是也心动了?

        贾诩摇摇头。“两京何必是东西两京,也可以分动静、虚实嘛。”

        刘协有点糊涂了,示意贾诩细说。

        贾诩也打开了话匣子。

        自从有人提议定都以来,各种方案都有支持者,但他觉得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目光局限在中原地区,不够开阔。

        别说已经纳入征伐目标的西域,就连大汉现有疆域之内的各州都无法顾及。

        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真正能控制的区域其实还只是长城以内,五岭以北。天子重点关注的幽燕都护府、燕然都护府以及重建的中山国都不在其中。将来孙策出海征伐,大概率也会成为鞭长莫及的属国,游离于朝廷的有效控制之外。

        这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也无法满足将来的需要。

        因为,贾诩建议维持巡狩制度,建动静二都。

        静都负责日常政务的处理,动都则巡视天下,尤其是对各地军事力量的巡视,并兼负监察的职能。

        至于是天子巡视,太子守国,还是天子守国,太子巡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许。比如太子年幼的时候,应该守国,随三公学习政务,年富力强的天子则巡视天下。等太子年岁稍长,有了一定阅历,再去各地见习,而年岁渐高的天子则守国,顺便教导皇太孙,培养继承者。

        有皇太孙这个因素在,皇太子也不敢对天子过份,可以维持相应的体面。

        如果此计可用,那长安、洛阳都可以做为都城,或者兼而有之。动都则不必拘泥,天子或太子所经之处都是都城。

        刘协没有立刻评价,而是认真思考了一番。

        贾诩的办法有其可取之处,但具体执行起来,问题也不少。

        天子巡视天下,开销很大,对地方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贾诩说,开销肯定有,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首先,之前天子巡狩天下的开支之所以大,是因为各种礼仪制度约束,随行人员多,动辄万人,甚至数万人,还有公卿大臣随行,每个人都要有合乎他们官爵的待遇。如果只是例行巡视,大可不必搞得那么隆重,千余人即可,也不必让公卿大臣都跟着,派一个负责监察的卿臣官员就足够了。

        其次,虽说治国当以静,不能过多的干扰地方。但治兵则相反,如果长时间不巡视,镇守地方的将士难免懈怠。经常性的刺激一下,进行校阅,有助于督促他们训练,保持战斗力。

        最后,天子、太子巡视天下,有助于地方维护道路畅通,也能刺激车马、船只等交通工具的研制,对发展商业有利。陛下若能开放驰道,供百姓使用,能带来的效益足以抵销一部分开支。

        刘协听懂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强调对军队的控制权,二是逼迫士大夫进行礼制改革,简化制度,节省开支。

        巡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各地的驻军,天子、太子制度性巡视各地,与当地将士保持联络,可以更好的掌控军队。

        巡视的开销大,和礼仪有很大关系。简化礼仪,就能缩减开支,更加务实。

        这两点,显然都有利于维护关西人,对关东士大夫不利。

        刘协决定先在身边的小圈子里进行讨论,考虑成熟了,再向司徒、司空府提出建议。

        但是他对贾诩的支持还是表示满意的。

        大体上,贾诩这个方案很对他的胃口。

        贾诩也不反对,但是他更建议刘协趁此机会,走得更远一些,就当是试行。

        “交州尚未平定,陛下何不渡江,就近看看丁冲的部署,激励将士,顺便给士燮一些压力,逼他早日自缚请罪?”

        刘协笑了。“你觉得士燮会自缚请罪吗?”

        “会。臣与士燮曾有数面之缘,当时他在洛阳,师从刘陶读书,本非争霸之人。不过是见中原大乱,无力节制岭南,这才心生野望,效仿赵佗、吕嘉,想割据一方。如今陛下平定天下,士孙瑞、孙策两路并进,连战连捷,他们只怕已经破胆,只是担心孙策好杀,不敢投降。只要陛下一封诏书到,他必然袒衣自缚、束手来朝。”

        “你和士燮还是旧相识?”

        贾诩笑笑,带着几分自嘲。“臣在洛阳为郎十余年,认识的人可不少。只不过臣出自边鄙,没人愿意与臣结交罢了。臣若是关东人,或者像士燮那样,拜刘陶那样的中原中士为师,或许会走得顺利一些。”

        “刘陶是哪里人?”

        “颍川郡颍阴县。”

        刘协心中一动。

        原来士燮的老师刘陶和荀彧是同县,怪不得士燮以一介边郡书生,升迁却这么快,不到四十岁就出任交阯太守,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比起士燮,贾诩当年真是望尘莫及,不得不回西凉,自谋出路。

        董卓之乱,本质上是山东士大夫对凉州武人系统性压制带来的反抗。

        他们太自以为是了,真以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不把凉州人放在眼里。不管是皇甫规、张奂以读书治学示好,还是董卓以强迫手段招揽,都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可。

        作为凉州人的一员,作为董卓曾经的亲信,贾诩对此刻骨铭心,不失时机的给他们上了一次眼药。

        士燮既然是颍川人刘陶的弟子,就算是汝颍士大夫圈子中的一员。他割据交州这么久,进行甚至已经派大军征讨,汝颍人却始终无动于衷,没有一点表示。要说他们没又保留,实在解释不通。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走一趟,去看看九嶷山。”


  (https://www.66kxs.net/book/2916/2916252/74166295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