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 第1217章 三代之后,真千古一帝

第1217章 三代之后,真千古一帝


  大年初一。

  犍陀罗堡。

  迎着初升的朝阳,一面红底绣着白虎玄燕李树枝家徽的旗帜出现,后面跟着一支气势如宏的军队。

  三百多骑士在前,后面是两千名民兵排着整齐的队列。在他们后面,还有一千人的辎重队,赶着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箭矢的马车,后面甚至还有数门火炮。

  站在城头上的一群将校和商人们都惊叹。

  “好有精神的一支队伍!”

  “想不到这样的队伍居然是民兵!”

  “赵王不愧是大唐军神,哪怕是家将带出来的民兵,也不同凡响。”

  队伍到达,没有进城,王玄策安排他们就在城外扎营。

  当天,陆续有其它队伍开拔到来汇合,都是附近领主们的卫队和民兵。

  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

  同样是领主骑士带领的民兵,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简直是天差地别。

  李家的民兵,不论是规模数量,还是装备,以及精气神,都远胜其它家的队伍。

  勉强能跟李家民兵队比一比的,也就是江夏郡公家的队伍了。

  江夏公领拥有一百名骑士,四百名骑兵,还有三千名民兵,这也是兵力最强的一个领主了。带队的还是李道宗的儿子,他本身是一名庶子并无爵位,但却比较得李道宗欣赏,据说带兵也很厉害。

  李道宗家五百名骑兵,三千名步兵,装备也都还不错,起码往那一站,很有气势。他们也自己带来了辎重队以及粮草补给,足足一千五百人组成的后勤部队。

  灞上李家和江夏公家两家就为王玄策增加了六千战兵,还有两千五百人的辅兵部队。

  其它各家则多是几百人,但积少成多,也是股可观力量。

  看着那一面面的旗帜,看着上面那代表着各家的图案,王玄策脸上笑意越来越浓。

  相信戒日国肯定料不到,大唐的封臣们有这样的实力。

  大唐在信度领根本就不是只驻军八千,十万的队伍都能拉的起来。

  ······

  汉京。

  正旦大朝,一年一度,再次举行。

  贞观十四年。

  正旦大朝会也变成了越来越礼仪性的大朝,基本上这一天就是一个仪式。

  各地朝集使,地方封臣诸侯,藩属国以番邦使者来朝。

  各种歌功颂德。

  中书令长孙无忌代表三院宰辅做了一个报告,回顾了一下过去这一年来朝廷的各种朝政,各种政绩,然后也展望了一下未来。

  太子承乾也做了个报告,主要是颂扬皇帝的功绩。

  这样的大朝会,也不是没用,其实也还是很有必要的。

  很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同时也是向地方的诸侯、各藩属国、各外邦展示大唐朝廷的强壮肌肉。

  最后,皇帝下旨刊印大唐最新的疆域地图,以及今年的历书。

  对于来朝的番邦使者自然也是要赏赐一二的,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大朝会,团结的大朝会,振奋人心的大朝会。

  大朝会结束,李超也松了口气,这大朝会开的累。他这个太师,还不能缺席。

  御书房。

  开完大会开小会。

  “明年朝廷还是要对外继续扩张,同时也要加紧移民。朝鲜半岛,信度领、林邑领,这都是肥沃的土地,是产粮区,可现在人口较少。尤其是在林邑和信度两领,那边汉人太少,土著太多,这不利于我们的统治,我们明年还得想办法,从中原的那些贫困的山区,以及易受灾之地,鼓励迁移百姓移民过去。”

  移民的好处是不用说的,大唐这些年已经深深偿到了移民的好处。

  每打下一地,移民过去,分田授地,百姓有了土地,便成了自耕农,尤其是边疆之地分的地多,还成了地主,相当于成了大唐的中产阶层,这是最稳固的一个阶层。

  而朝廷新增了耕地,粮食也增加了。

  如今朝廷不那么缺粮了,但也可以种棉花种甘蔗种油菜等经济作物啊。

  有了汉人移民,大唐在新扩张之地的统治自然也就稳固下来了。

  对外开拓以及移民,这是未来不变的主政策。

  “陛下,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广,臣以为朝廷有必要多修一些道路。”

  “可以。”

  大唐现在有长江黄河以及东西两大运河还有海运的便利,但陆路运输也是必不可少。增修道路是必须的,去年工部就制订了几条重要道路的修建计划,一是打通江西到广东的道路,开辟通过五岭山脉的山道。

  这条路一通,以后内陆通往岭南就方便多了,不再只能从沿海绕过去。

  第二条路,是江西通福建的山路,这也是一条重要道路。江西与福建,同样不通。如果打通这条路,也一样非常重要。

  第三条路则是开辟辽西入朝鲜道路。第四条路,则是打通湖南通黔中并贯通云南的道路,另外还有一条是从汉中入蜀通云南,并通到印度的道路。这条路也是汉武帝,曾经十分渴望打通,却不得通的道路。

  如果朝廷到时海军夺取戒日国的东面出海口,那时这条西南商路就能获得出海口。那样一来,剑南、云南以及印度这一线就打通了。

  对于拥有强大海上能力的大唐来说,这可就非常牛逼了。

  剑南云南就不再是一个封闭难以出入的内陆,而是一个可以方便出海的沿海地区了。

  “一带一路,东南沿海,以海贸航线为主,一带一路。发展沿海港口,提高经济。而在东北,则以辽西朝鲜路和登州入东瀛航线这一水一陆两条路线,带动路上的地方经济,发展商业贸易。”

  李超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个策略,就是按照这些重要的水陆交通线,在交通线上,发展城镇经济,以点成线,将来再以线扩面发展。

  起到一带一路的效果。

  既发展地方民生,同样也让朝廷加强边地的控制力。

  不过这几条要道,可都不容易修,都是既路远又艰难,不论是辽东还是五岭,还有西南,都是连绵山区。

  不过就算难,也一样得修。

  这是李世民和宰相们都达成的一致,不修路,就无法对那些边远山区行使统治,更别说让这些地方发展起来。

  好在现在朝廷财政收入挺高,接连数年的丰收,让朝廷也积攒了许多钱粮。有足够的钱,可以展开这些工程。

  立项、招标、承包,李超觉得用商业的方法来修路,朝廷省心还省力省钱。这个方案,也是得到了宰相们的同意的。这些年,朝廷的许多工程都是这样做的,大到汉京营建,西运河开挖,小到河道疏通,河堤加固,都是如此,大家对这个模式,已经比较接受和习惯了。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奏。”

  李超在议事要结束的时候道。

  “真腊与扶南的战争已经快要结束,苦撑多年后,扶南已经支撑不住了。如无外力介入,今年扶南必被真腊吞并。臣以为,不能让真腊吞并扶南。”

  其实这几年扶南背后一直有大唐在向他们出售军械,要不他们早就支撑不住了。但毕竟扶南早已衰弱,大唐幕后支持,他们也一样只是多撑了一些时间而已。

  扶南国拥有的是湄公河三角洲,和交州的红河三角洲一样肥沃的冲积平原。并且,在大唐吞并林邑之后,这里也是中南半岛沿岸一块重要的海岸线,大唐要是夺取了这里,对于海贸自然也是大有助益,况且,这还有如此肥沃的平原三角洲。

  “陛下,眼下扶南即将灭亡,只要我们向他们暗示一下,他们肯定愿意内附大唐,成为我们的藩属国甚至是保护国或者自治领。只要他们内附,到时我大唐就有理由驻军扶南,接收那片土地,而我们要付出的,不过是保护扶南王室和贵族们的财产等。”

  魏征反对。

  “如此一来,真腊肯定要跟大唐开战。我们与真腊曾有盟约,现在不能言而无信,背信弃约。”

  魏征一直不赞成大唐皇帝和宰相们的这种扩张策略,觉得是在穷兵黩武。

  “魏相,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而没有什么盟约。盟约,也不过是用来打破的。之前我们与真腊盟约,是为了吞并林邑。现在林邑已经吞并了,我们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夺取扶南。”

  魏征砍胡子瞪眼,“李超,你下个目标是不是真腊,然后下个目标是戒日王朝,再下个目标是波斯?这天下这么大,你想全都征服占领吗?”

  李超笑着道,“如果有这个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一个个目标来,也不急的。”

  “荒谬!”魏征咆哮。“穷兵黩武,好战必亡!”

  “魏相,我倒不这么看,打仗也看情况的。如果是汉武帝和杨广那样打仗,自然是会亡国的。但我们大唐的征战,你难道就没看出来不同吗?我大唐每次打仗都不亏本,甚至是大赚的。我们不会越打越弱,只会越打越强!我们把那些危险都早早的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保的是我大唐万世一系,天下长安!”

  “大谬!大谬!”魏征是坚决反对。

  李世民却只是笑看着李超跟魏征互怼,看够了才道,“两位莫要动气,朕觉得魏相没说错,但太师也说的对。如今大唐有能力开拓,为何不开拓?若没有秦皇汉武的开拓,我汉家又如何有如今之疆域天下?我等君臣不能只做继承之人,还得做那开拓疆域留给后人的开拓者!”

  “扶南国,不能被真腊吞并,若真腊因扶南要与我大唐开战,那就战!”李世民非常霸气的说道。

  一个小小的南蛮之国,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真腊敢阻拦大唐开并扶南,那就连真腊一起灭掉!

  汉武帝十六岁登基,攘夷拓土,国威远扬。

  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灭了闽越、东瓯、南越、夜郎、滇国、朝鲜,奠定了汉至唐八百年来的疆域版图。

  他李世民,一定要超越汉武帝。汉武灭了卫满朝鲜,他也一样灭了高句丽。汉武帝征服了东越南越,他也要灭林邑和扶南。

  汉武南征服大宛,他更是把整个西域都给征服了。

  汉琥征夜郎、滇国等西南诸夷,他李世民还要把南诏、吐蕃等征服,甚至要打到西南的海边去,打到印度去!

  汉武帝曾经做到的,他也做到了。汉武帝不曾做到的,他也要做到!

  他李世民,就是要做一个超越秦汉皇武这么牛逼的存在!

  他要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大唐如此兵强马壮,国富力强,有何不能的?当年汉武帝北方有匈奴威胁,都还能平灭东瓯闽越南越夜郎滇国诸国,而他并无人能威胁到他,自然也无人能够阻止他征服的脚步!


  (https://www.66kxs.net/book/2897/2897068/36856794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