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朕也想试试(感谢二狗狗娃的打赏!)
第四更,恭喜二狗狗娃成为长老!
太子失踪了。
李纲和裴矩两位太子老师,整整一天都没有看到太子。这在近一年多以来,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若是放在更早一些,太子还整天跟着李玩耍胡闹的时候,太子一天两天不在东宫,那实属正常。但这一年多以来,太子可是规规矩矩的,突然一整天都不见人,这就有些大为异常了。
李纲顾不得自己八十多岁的高龄了,气的白胡子乱抖,拉着七十多岁,同样胡子雪白的裴矩,“走,禀报陛下去。”
李纲又是生气又是担心,生气的是太子突然就不见了人,担心的是怕太子在外出事。一年多前,太子跟着李,不就摔断了腿,差点都没接回来。这要是再出点什么事情,他们两老东西可承受不住。
两人出了东宫,直接坐着抬辇往皇帝宫殿去,宫中乘辇,这也是皇帝给这两位太子老师的特别荣耀,看他们年纪实在是大了。有了这辇,倒是省了许多时间,很快就到了宫里。
李世民正在殿中批阅奏折,侍卫禀报两位太子老师到了。
皱了皱眉,李世民有点惊讶,这两位老先生怎么来了。李世民不太喜欢李纲,觉得这人太古板,虽然教过多位诸君,可谈不上什么成就,他还是建成的老师呢。不过李纲古板归古板,也还有些可取之处。
“王太监,太子今日闯什么祸了吗?”
李世民听说李裴二人赶来,想到的第一个可能,就是太子闯什么祸气到这二人了。
王内侍也有点惊讶,没听下面禀报啊。自生了太子坠落断腿事件后,皇帝对太子的安全看顾十分用心,平时身边的护卫随从不小,甚至明里暗里还有许多暗卫密探。六扇门就有专门的一队密探是专门跟着太子的,平时都不露面不显身的,但对太子的行踪等却最为了解。
他们不但负责暗中保卫太子,还要监督太子身边的所有人。每天太子见了什么人,谈了什么话,他们基本上都是知道的,甚至太子跟哪个宫女多亲近了点,都一样知道。至于那些太子身边的人,太子接触过的人,他们一样会调查的清清楚楚。
虽然这样做,有点过,可李世民不敢大意马虎。现在太子身边,甚至随时随地都跟着两个高明的御医,就是为了预防万一。
只是太子这一年多来,实在是太规矩稳健了,以至于李世民有时都忘记了太子以前也是个喜欢玩闹的人。
“没有听说啊。”王太监一头雾水。
“太子今天出宫了吗?”
“嗯,今天太子出宫了,去李府庆贺崔夫人喜诞麟儿。”
李世民皱眉,这没什么不对啊。平时,太子也偶尔会出宫转转,去李府上什么的做做客,有时也去长孙无忌府上等,但都很懂事,顶多去半天就回来了。很少在外留宿,若真要留宿,也会早早通知宫里。
“请李裴两位老先生进来。”
李纲一进来,就向李世民禀奏,太子失踪一天了。问东宫的人,就没有一个知道太子去哪了的。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章,起身,走到殿中,亲自扶着八十多岁的李纲坐下。
又让王太监扶着裴矩一边坐下。
“太子今天一早去了李相国府上,为崔夫人贺喜去了。可能一时忘记跟你们二位留个话,我替太子向二位老师道个不是先。”
“太子平时聪慧又稳重,老臣等也甚是欣慰,可就一点,若是李在京,太子就总会有些心不在焉,总想往李府跑。这李现在还没回到襄阳呢,太子就已经在东宫呆不住了。这一点不好,得改!”李纲道。
李世民陪着笑,对李纲这种风一吹就可能要倒的老头子,他也只能这样。
“老先生说的对,朕回头一定教导太子,年纪渐大,应以学习处理国事读圣贤书为要,不要老想着跟李去玩。”
“既然如此,那是老臣等虚惊一场了,还请陛下早日催太子回宫,还有那么多课业没完成呢。欲成圣君,必先习圣贤之言啊。”
李世民耐心坐着,听着李纲在那里唠叨半天,好不容易才把两人送走。
擦了额头一把汗。
“朕现在都有点后悔让这两老头教导太子了,尤其是这个李纲,年纪越大越唠叨。太子少年心性,整天跟着这样的老头读书,岂有不烦的道理。嗯,朕要下道诏书,体恤两位老臣年迈,让他们以后每五天给太子讲课一次就好,平时,就由朝中宰相、尚书、侍郎、学士等重臣,轮流去为太子讲课吧。”
重回到案前,李世民又拿起一本奏折。
想了想,又停下。
“对了,太子出去一天了,还没回来?你去查下,太子现在干什么,也不在在外久呆。”
王太监点头称是,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就回来禀报。
六扇门有专门的人负责跟随太子,消息实时回报汇总,因此王太监回去一查,就知道了太子的踪迹。
“太子在城南参加李家的考试?”
李世民大为惊讶,抬起头,目光盯着下面的王太监。
“这个考试,是李家为建设领地而招募人的考试吧,怎么太子也去参加了?”
“回陛下,这次的考试与之前的考试不同,之前是各行各业的工匠为主,也招募读书人。但这次,则是在上次招募的读书人中,再进行一轮考试。听说这次考试极为严格,要考三天九场,而且最终还只录取十分之一的人。”
李世民听了,放下了手中奏折,身子后靠,双手十指交叉。
“如此严格?十比一?还是在之前已经考过一轮的基础上?有意思,李家这考试难道还比朝廷科举考试还严格?”
王太监点头称是,说这确实比朝廷的科举考试还要严格。
李家考试,不看荐举,不问出身,不论良贱,也不看他们的诗词文章名气,更不看权贵官僚们的推荐信。
先得参加李家的初选面试,通过了的才能得到一张准考证。
然后是种种极严格的考试程序,最后阅卷的时候,还是糊名阅卷。考官根本不知道阅读的是哪个考生的卷子,甚至李家直接还让人把考生的卷子誊写过了,这样连凭笔迹或做记号舞弊都不可能。
一切的一切,只凭真本事,论真才。
李世民有点动容。
大唐科举,都还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大唐朝廷,都还没有能抛弃士子们的出身,而只论文才,但李家却已经先行一步,做到了这点。
不问良贱出身,不看荐举,不论名气,评卷只看文采,糊名阅卷,这一切,李世民都不曾想到过。
他动容了。
李家的这一套考试程序,真的把朝廷的文科举甩到身后很远。
“李家考试的内容是什么?”现在李世民关心这个。
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算是正式确立,从隋到唐,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其实没什么变化,主要还是以诗书周礼等儒家经典为主,考帖经墨义诗赋等。大唐的科举考试一年一次,又分为许多个科目,明经进士秀才等等足有上百科,各种人才都取。
明法明算这些科目,算是专业人才的选拔,而明经进士秀才这些科,就算是通才了。
李家的考试其实也离不开这些。
同样是以唐代所奉的儒家九经为基础,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和朝廷的差不多。
有帖经、策问,诗赋、杂文,经义和墨义几种。
帖经,其实就是填空题目,从儒家经典之中,选择一句,让考生填出中间缺少的字句。这个算是比较基础也比较简单的,一般只要熟读儒家经典,那么这样的填空题肯定没问题的。
这帖经考试,考的就是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度,看掌握的如何。
策问,则相对要难的多了。
朝廷考试里的垂问,一般会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问题,命题形式的论述文。李家的考试里也有策问,但考的不是什么朝廷大事,国家制度得失,而是如何建设领地这一命题。
另外李家还考杂文。
这其实就是应用文写作,让考生们以官吏们常用到的篇、表、论、赞等体裁,让考生作文,这也算是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考核了。光读书不行,还得看你文书能力,好比你在后世进政府上班,你得会写报告。
李家也考经义和墨义。
经义,以儒家经典中的一段或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考生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有点读后感,阅读理解的意思。
墨义,则是取儒家经典中的句子让考生应答,或者要求对答这个句子的含义,这个相当于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
这些朝廷都有考。
但李家的考试不只这几项。
李家可是要考整整三天,有九场考试呢。每一场考试,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帖经、墨义、经义、策问、杂文、诗赋。
包括做诗写赋,那才六项。
李家还考算术,还考律法,甚至还有一场体能考试。
相比于朝廷考来考去,都只是考经义策问诗赋这些,李家的考试内容可丰富的多。考起来,也更难的多。
“李家这是招募文书账房,还是秀才进士?”
朝廷科举的明经科,算是比较重要的科目了,可都主要还是考帖经墨义为主,而李家的考试,比朝廷最难考的进士科和秀才科,感觉都还难。
“太子现在李家的考场考试?”李世民又问。
“回陛下,是的。”
“要考三天?”
“是。”王太监回道,“要派人去请殿下回宫吗?”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摆手,“算了,让太子考完吧。另外,你去找李府,问他们要一套这次考试的卷子,朕想看看究竟。”
总结,二月结束了,还欠143章。这月更的不多,下月努力,继续码字去,马上一号了,大家有保底月票的投票支持一下吧。
(https://www.66kxs.net/book/2897/2897056/346835885.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