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颐和园里英雄偶遇
六个人按照昨天约定的时间,在颐和园门口集合。
谭小红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颐和园东门,接着是梁海涛、刘娜和潘毅三人。
袁姗姗和张岩到了的时候,还差十分钟十点。
“分别才十几个小时,怎么感觉好久不见似的,真想死我了!“三个女孩子一见面就激动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不管在哪个年代,这似乎是女孩儿的天性,尤其是离家在外,遇见相识的就会兴奋的热泪盈眶,何况还是一块儿长大的同学和知青战友。
“你想的那个人,应该不是我和刘娜吧?或者说不仅仅是吧?“袁姗姗小声的对谭小红说。
”别瞎说!我昨晚还真的梦见你俩了。“
”梦里除了我俩,是不是还有他?“
”坏死了!你俩尽欺负我……“
“我俩还不是为了你好。”
”好了!一会儿照相的时候,多给你俩来几张合影吧!到时候让他寄回家,免得他家里人老误会我,弄得我多尴尬啊?你总得帮我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吧!“
……
六个人从东门进入。
“咱们应该怎么走?”袁姗姗看着梁海涛问道。
其他人也看着梁海涛,似乎他对颐和园很熟悉似的。
“咱们也别拘泥了,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走到哪儿是哪儿,你们觉得怎么样?”刘娜立刻为梁海涛解围说道。
“嗯!我同意!随心所欲,随心所愿,这样最好。”谭小红立刻附议。
“那好!这儿你年纪最小,就依你的心愿吧!你带路,大伙儿有没有意见?潘毅有没有意见?”刘娜接着说道。
“没意见!”大伙儿一致赞同。
经过仁寿殿,站在知春亭处,隔水望着对岸的佛香阁……
“这景色真的好美啊!”谭小红不禁赞叹道。
然后大家往十七孔桥的方向走去,穿过十七孔桥到了南湖岛。
之后又返回,沿着西堤一直走。
虽然此时还少有花红,但堤边古老的垂柳己经泛绿了。
初春的颐和园,柳吐新芽,水漾轻波。
天气乍暖还寒,相比游人如织的时光,此刻的颐和园,给人的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静静的美。
“走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找一个地方坐会儿吧!”谭小红说道。
大伙儿一直走到昆明湖北岸美景最密集的地方,找了一个僻静处,坐了下来,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食品。
一边享用着美食,一边聊起各自学校的见闻。
潘毅说道:“告诉大家一件有趣的事儿,我们班级有一个男生,女儿居然都18岁了,是应届毕业生,去年父女俩都考上了大学。”
“他女儿也在秦华大学吗?”
“不!她女儿在老家省内的大学,哈哈,要是父女俩在一个学校而且还是同班同学,那就有意思了。”
“呵呵,如果是同班同学,平时女儿当作大伙儿的面,应该怎么称呼她爸爸呀?是叫爸爸,还是跟着其他同学一样叫名字?”
“我想,应该还是叫爸爸呗!”
“私下没人的时候可以叫爸爸,但当作大伙儿的面不可能这么叫!”
“是啊!如果当作大伙儿的面叫爸爸,肯定会有很多男生应答,你们信不?”
“我信!有些男生就喜欢占女生的小便宜,在坪乡知青农场插队的时候,那些从生产队抽调来的农民男青年,不敢对女知青怎么样,但特喜欢占农民女青年的便宜,只要能占到一点儿便宜,让他叫妈都愿意。”
“嗨!农场里的那些农民青年,岁数都比咱们知青大,大多数都结婚了或家里都有对象了。来知青农场帮助咱们,两三个月才能回去一次,精神空虚,这些人大多数没有文化,最多也就是小学毕业,可以理解……”
“所以说,没有知识和文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即使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精神世界还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
“我们班有不少来自农村的,报到的时候,有的带着一篮子的鸡蛋,有的带着好几罐自家腌的咸菜,还有带红薯和玉米的。”
“这样的农民才是咱们华夏农村未来的希望。”
“也得看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自己跳出贫困,还是为了今后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至少他们这辈子能到城里来上大学不容易,那些东西可都是一家人常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这些东西在农村可都是好东西,想想咱们在坪乡农场插队的时候,张岩夜里还老上玉莲家偷鸡蛋。蔬菜基地还没有建起来的那两年,每天能吃到腌制的咸菜就很不错了。”
……
“你们说的一点儿也不新鲜,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带着还在喂奶的孩子的。”
“喂奶的孩子上课怎么带呀?”
“是啊!如果半夜孩子肚子饿哭着要吃奶,可不把宿舍的人都吵醒了?”
“这种情况不止我们班里有,听说全校好几个班级的新生都有这种情况,据说学校正考虑把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还准备设立专门的母婴室。”
“相信这种情况不只是一所学校里有,预先谁也没有估计到……”
……
接着,潘毅滔滔不绝讲着秦华校园里的水木清华、荷塘夜色……
”我们学校有荷风坞,潭西胜境……“袁姗姗刚说完,张岩就补充了一句:”还有很多名人的雕像……"
"我们学校的特点,就是景色不错,听说附近还有很多几十年前建的西式教堂……"
……
接着大伙儿又游览了仁寿殿、玉澜堂、乐寿堂。
坐在殿前的台阶上,沐浴着初春的阳光,享受着这一份静谧,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飞翔……
眼前的游船静静的泊在码头,在默默地等待,等待开航的日子,将满载着爱情,满载着亲情,满载着幸福和欢笑在湖面荡漾,成为昆明湖里最美的点缀。
有一艘游船在绿绸般的水面轻轻滑过,激起了他们心中层层涟漪……
”要不我们也划船吧!“袁姗姗忍不住提议。
”对!可以来一个划船比赛怎么样?“
“正好六个人,男女搭配,两人一组。”
“好!我同意!”众人一致赞同。
“海涛和刘娜一组,我跟张岩一组,潘毅跟小红一组。没意见的话我们就去船码头租船。“
……
就在几个人兴奋的奔向码头准备租船的时候,听到远处有人的叫喊声:”快来人啊!救人啊!有人落水了!“
这个时候船码头里只有两个老头,周围没有几个游客。
”好像是刚才看见的那艘游船上的人落水了。“
”没错!刚才那艘船上有四个人,这会儿就剩下一个男的了。“
”快!救人!”只见梁海涛一边说一边迅速脱去大衣和鞋子,朝着身边的张岩和潘毅大手一挥。
“我不会游泳啊!”
“我也是旱鸭子。”
两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梁海涛已经冲向岸边,伸直胳膊,使劲一蹬冲了出去,一头扎进了水里。
“海涛!“刘娜忍不住大声喊道,虽然昨晚知道梁海涛会游泳,但此时此刻,还是为他揪心。
”海涛,海涛,”其他人也跟着喊起来。
不一会儿,就见前方十几米处,梁海涛的头露出了水面,绷直的双腿快速拍打着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雪白的水花,身体轻盈地浮出水面,轮流挥动着双臂,向着那艘游船奋力游去。
“海涛……”此时此刻的刘娜已经泪流满面了。她想起梁海涛昨晚说过的话:我想尽可能低调,但有时候又不能眼睁睁的不出手相助。
……
当梁海涛把第三个人从水中托起的时候,双手扒着船沿,已经精疲力尽了。
船上的一个年轻男人用力把他拉了上来,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梁海涛身上:“哥们,太感谢你了!你的救命之恩,我们会报答你的。”
”谢谢救命恩人!“
”我们一定得好好感谢你!“
”谢谢你!谢谢你!“
……
被救上来的一男两女不停地说道。
梁海涛气喘吁吁的摆了摆手:“别,别客气!对不起!刚才我下手重了些,没弄疼你们吧?”
“没!没!要不是你,我们就没命了。”
“好了!快把我送到岸边吧!我的同学还在等着我呢。”说完,梁海涛就一屁股坐在船板上。
“好!马上把船划过去,你的裤子湿透了,换上我的吧!“年轻男人边说边把自己的外裤脱下来给梁海涛换上。
……
船到了岸边,潘毅、张岩、刘娜等人立刻上前把梁海涛扶了下来。
”海涛。“刘娜看着海涛,眼眶里都是泪水。
“我没事儿,衣服穿太多,进了水之后变得死沉死沉的,使不上劲,没事儿,一会儿就好。”
“赶紧到屋子里给他换上干的衣服。”袁姗姗说道。
潘毅和张岩把梁海涛扶到船码头室内,脱下自己的贴身衣服给梁海涛换上。
一会儿,梁海涛穿上自己的大衣走出屋子,游船上的四个人立刻围了上来:“哥们,留下你的姓名吧!我们得好好感谢你。”
梁海涛笑着说道:”你们真别跟我客气!你看,我这会儿不是好好的吗?“说着就把年轻男人的大衣和裤子递给他:”刚才谢谢你了!快穿上吧,小心着凉了。“
”你是燕大的学生?“年轻男人看见梁海涛身上大衣上别着的校徽。
梁海涛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年轻男人又看了看梁海涛身边的刘娜大衣上的校徽。
”我们家跟燕大很熟悉,能告诉我,你们是那个系的吗?“
”不好意思!这点小事就用不着惊动学校了,我这个人不喜欢张扬,如果你真的要感谢我,就别为难我了!好吗?“
年轻男人想了想:”那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哥们,你够意思!我也就不强人所难了。“
说着从身上掏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了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是我家里的电话,你们在燕京,如果遇到什么事儿,一定给我打电话。“
梁海涛接过纸条看了一下名字:杨小武。
”我想问一个问题,可以吗?“梁海涛顿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男人。
”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年轻男人点了点头。
”你们四个人都不会游泳吗?“
”她们两个女的一点儿也不会,他会一点但水性不好。“年轻男人指了指身边一位年纪稍大的男人继续说道:”我原来会,但现在下不了水了。“
”下不了水?什么意思?“
”他当年为了救我们姐妹俩,两条腿都给压断了。现在装的是假肢。“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孩儿说道。
”啊!“梁海涛心里一震,盯着年轻男人的下肢,刚才他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男人双腿。
只见年轻男人朝着梁海涛微微一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小武哥哥当年在唐岭大地震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把我跟姐姐从坍塌的废墟重救了出来。没想到就在我们脱险的时候,余震中的一块石板砸下来压断了他的双腿。”
“原来你是唐岭大地震中的英雄。”梁海涛肃然起敬的看着年轻的男人,对他深深鞠了一个躬。
“哥们,别!谈不上英雄,我只是做了一名华夏军人应该做的事情。”
“这次我们从唐岭来,就是专门来看小武哥哥的。明天我们就要回唐岭了,他为了让我们高兴,就答应我们的要求,让司机带着我们来颐和园划船。
没想到我跟姐姐划的太高兴了没坐稳,就翻到水里去了,司机王叔叔为了救我们就跳入水中,可是……都怪我们,要是不划船就不会出事了。“
“她俩不是亲姐妹,都是在那场地震中的孤儿,这次她俩来燕京,我就想让她俩高兴,没想到……”
“对不起!刚才别介意……我名叫梁海涛,是燕大77级经济系的。”
“没关系!我理解你,其实我的性格也跟你一样,不愿意张扬。去年我也参加高考了,但是没考上,不过我还在继续努力,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虽然失去了下半身,但我上半身还是健全的,我不能失去脑子,不能失去知识。”
“你的年龄比我大,我就叫你小武哥吧!你今年一定能考上的,只要你同意的话,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帮你复习!”
“对!小武哥,只要有海涛的辅导,你今年一定能考上大学的,我们都是跟海涛在一起插队的知青,去年高考复习的时候,都是经过海涛辅导的。”袁姗姗几个在一旁说道。
“真的?那太好了!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你来的时候给我打电话。很高兴认识你,海涛,我们交一个朋友吧!有机会上我家坐坐,你们几个都一起来,跟我说说你们知青的故事,当年我要是没有参军,也会成为跟你们一样的知青。”
十个人边说边一块儿走出了颐和园。
来到一辆黑色的伏尔加前,杨小武对梁海涛说:“我们就先回去了,再见,海涛,我等着你们给我打电话!”
“好!我们一定会尽快跟你联系!”说完,梁海涛一行六人,举起右手,向杨小武行了个军礼,目送着眼前的黑色伏尔加缓缓离去。
……
颐和园之行,因为发生了后来梁海涛救人的事儿,大伙儿早把本来想问梁海涛的那些事情给忘了……
……
开学之后,所有人都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每个人如同干枯的海绵一样,恨不得把十年失去的知识都补回来。
除了晚饭后和周末在一起分享、交流、讨论问题之外,梁海涛和刘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教室、图书馆、宿舍里。
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的博雅塔,是梁海涛和刘娜在晚饭后和周末常来的地方。
一直以来,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了燕大校园的一大景观。
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在燕大内外,梁柱、古树之间,时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秀丽神奇。
多少年过去了,博雅塔依然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华夏历史风云的变幻。
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包含着人生的悠悠岁月。
……
“半个月过去了,昨天又接到唐刚的电话,通过户籍管理部门,按照年龄、性别,还是没有找到梁伯阳和方淑敏这两人。”
“会不会在这个年代,梁伯阳和方淑敏这两人并不在燕京?”
“不可能,根据前世他俩所说的情况,从小就在燕京长大的。”
“有没有可能不在万寿路和西城区这一带?”
“唐刚说,燕京的每个区都搜遍了。”
“面对这种情况,唐刚有说还有什么办法吗?”
“唐刚说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
“什么情况?”
“那十年,燕京有不少人受到牵连而被遣送到外地……”
“你的意思是,他们的父母有可能像你爸爸妈妈一样?”
“是的,而且是全家迁出了燕京,有的回老家,有的到偏远山区农村。唐刚在电话里说了,这种情况涉及的面很大,人数太多,一时半会儿不好查。“
”别着急!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就说明还有希望,我爸不是说过了吗,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迟早都会解决的。到时候他们说不定会跟着父母一起回燕京的。我不相信咱们在燕京读书四年期间,会等不到。“
”嗯,唐刚也是这么说的……“
……
(https://www.66kxs.net/book/2872/2872488/90142731.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