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黄三木与潘毅联手
从1982年3月份起,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与社会主义集体互助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经济改革模式,在玉清县湖里公社和博兴县姚林公社迅速展开。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极大的调动了贫困山区农民的积极性,深入开发了当地资源,让绝大多数老百姓实现了温饱,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互帮互助的优越性。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为怀宁市闯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体制改革的道路作出了典范。
为了进一步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
经怀宁市委和市政府研究,并上报江宁省委和省政府决定,从1983年5月1日起,唐宁县宁境公社、玉清县湖里公社、博兴县姚林公社,率先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实施政社分开体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建立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
这天下午,作为姚林镇政府第一任镇长的潘毅,正坐在办公室里,批阅部分村委会送上来的有关村办企业的材料。
对于潘毅来说,紧跟中央精神和华夏当前的形势,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
这不仅关系到全年乡镇经济能否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更关系到姚林镇能否进入全面脱贫致富和后续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段时间来,他已经几天几夜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了。
他举起双臂,伸了个懒腰,又使劲揉了揉太阳穴,拿起桌子上的茶杯,才发现杯子里没水了。
他站起身,正准备去倒水,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
他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似曾相识的沙哑声音:“你好,请问你是潘毅,潘镇长吗?”
“你好,我是潘毅。”
“哈哈,潘镇长,你猜我是谁?”
“这声音很熟悉,你是……”
“我是黄三木啊!”
“三木,你在哪儿?”
“潘镇长,我在姚林啊!”
“三木,你怎么跑到姚林来了?你在姚林哪儿?”潘毅惊讶的问道。
“我这会儿刚下长途汽车。潘镇长,你这会儿有时间吗?我过去找你。”
“瞧你说的,咱俩好多年没见,就算你没事儿过来玩儿,就算我再忙,咱俩也得见面。
按道理我应该去车站接你,不过这会儿我确实走不开,你自己过来吧!快点,我在办公室等着你。”
“好!我这就过去镇政府,咱们见面聊?”
潘毅兴奋的放下手里水杯,又坐了下来。
在潘毅的心里,自始自终就没有把黄三木当作一个投机倒把分子,更没有当作罪犯。
他认为,黄三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只不过没有人引导他往正确的道上走。
在这个社会上,人们既然都能同情那些看不见东西的瞎子,同情听不见声音的聋子,同情说不出话的哑巴,同情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都能够自觉或主动的去帮助他们。
那么,为什么不能去帮助像黄三木这样心灵缺失的人呢?
往往这样的人,更渴望人们给予自己引导和帮助,更向往得到人们的尊重。
想到这儿,他打开抽屉,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烟盒,瞧了瞧,揉成一团,扔进边上的置纸篓里。
一年多来,他不得不学会了抽烟,尤其是自己一个人想事情的时候,时常会不自觉的拿出一支烟点上。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潘毅抬起头,对着门口说了一声。
门被推开了,只见镇政府办公室的美女李倩走了进来:“潘镇长,有一位名叫黄三木的,说是跟您约好了!”
“哦!快让他进来!帮我给他倒一杯茶水。”潘毅说着就从办公桌后迅速站了起来,向着门口走去。
这个时候,黄三木根本没等李倩传话,早已跟在她身后走进了办公室,
李倩转过身,正看见黄三木笑眯眯的对潘毅挥了挥手。
没等李倩反应过来,潘毅已经快步上前,越过李倩,给了黄三木一个热烈的拥抱。
这个拥抱,让潘毅不由得想起了1978年春节前,离开坪乡知青农场那天与黄三木拥抱的场景。
当时的黄三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不出一句话,只是不停地拍打着他和邱明仁的肩膀,不停地点着头。
“潘镇长,你可比在坪乡知青农场那会儿瘦多了。”
“咱俩在一起,还是叫我潘毅吧,这样听起来亲切。你还是老样子,鼻头还是没变,还是那么红,哈哈。”
一旁的李倩瞪大着眼睛,一脸惊讶的表情看着潘毅。
李倩的家在博兴县城,自从1982年7月份中专毕业,她就分配到姚林公社党办工作,那个时候潘毅是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她头一次为平时不喜欢开玩笑的潘镇长异常的举动感到吃惊。
看来眼前这个其貌不扬、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跟潘镇长关系不一般。
李倩给黄三木倒了一杯茶水,又给潘毅的水杯里加上茶水,退出办公室,随手关上了门。
“很早就想来了,有些事情一直到今年五一节前才处理清楚,接着,我就马不停蹄的赶来找你了。”黄三木看着潘毅兴奋的说道。
“来!坐下来,喝口茶,不过这里的茶叶没有咱们坪乡茶场的茶叶好。”
“嗐!我知道你惦记着咱们坪乡茶场的茶叶,这不,我给你带来了,哈哈。”黄三木说着把身边的一个帆布行李包端到潘毅面前:“十斤,够你喝一阵子的了。”
“你该不是来我这儿倒买倒卖茶叶的吧!”潘毅笑着说。
“瞧你说的,咱们现在不干那种事了,要干就光明正大的正正经经做生意。这些茶叶不收你一分钱,送给你喝的。”
潘毅看着黄三木:“跟你开玩笑,五年不见,感觉你变多了。”
黄三木不好意思低着头:“嗐!自从洪建大学毕业到宁境公社,这些年不断给我洗脑,让我开窍了不少,已经快三十岁了,觉得自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混混沌沌的了。”
“快说说,洪建是怎么让你开窍的?”
“整天给我灌输人生的道理,还要我正确树立三观,说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才能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有明确的规划和动力,总之,道理一大堆,我听得似懂非懂。”
“呵呵,就这些?”
“哦!还有,洪建先是让我在坪阳农场帮助跑业务,到处推销柑橘。有一年我还获得农场的销售冠军,不仅获得表扬,还有奖金。你别说,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感觉,是这一生头一回体验到的,激动的哭了。”
“这么严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感觉我不再是以前被人瞧不起的黄三木了,感觉我终于像个人样了,感觉我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了。嗐!总之那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晚上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想起来,都忍不住放声大笑。”
“继续说,后来呢?”
“后来又把我调到到坪阳茶场,也是跑业务。不瞒你说,怀宁市的每一个县城我都跑遍了。”
“哦!你现在坪阳茶场?”
“不!五一节之前已经离开了!”
“怎么离开了?干的不称心?”
“不!很称心。”
“称心干嘛要离开?”
“现在不是搞活经济吗?而且也鼓励私营企业,我这个人自由惯了,不喜欢太多约束,想自己成立一家私营企业。”
“好呀!办企业这个想法不错,你有经营头脑,又有业务能力,说干就干啊!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是啊!我这不是来跟你商量吗?”
“啊!什么意思?用得着跟我商量吗?你,你是想……”
“这件事情我跟洪建谈了一个晚上,他现在是宁境镇政府副镇长,他也支持我的想法。”
“那不挺好的吗?有洪建支持,为什么不干?”
“你知道的,宁境镇和整个唐宁县的资源产品主要是竹器,柑橘和茶叶,而且这三大块的业务在咱们知青农场那个时期早已经开发了,如今都形成规模了。
就拿王强和张小强来说吧,从去年开始就逐渐向外寻找新的产品和资源,拓展新的市场渠道。
对于我来说,既然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就要干出一番名堂,如果还局限在唐宁的那些资源,只能是步人后尘,在狭缝中生存,小打小闹,没有发展后劲和前途,说白了就是赚不了多少钱。”
“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来我这儿发展?”
“是的!你这儿刚开始,这对于我和你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啊!咱们可以合作,可以联手啊!
我不想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想做别人还没有做的事情,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辞,只有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那才能赚到钱。
这也是洪建给我指出的一条路,他对我说,别看博兴县比唐宁县穷,但当地的土特产资源不比唐宁差。洪建还说……”
“洪建还说什么了?”
“他说你这会儿肯定需要我的。”
潘毅沉思片刻,对黄三木说:“你还抽烟吗?”
黄三木说:“抽呀!看你不抽烟,我不好意思抽。”
“我偶尔抽,你该抽抽,别可以,也给我一支。”
“你怎么也学会抽烟了?”
“嗐!工作忙起来经常通宵达旦,去年一年几乎都在村里,就跟着村民抽上了。”
黄三木抽出一支烟,递给潘毅,又拿出火柴帮他点上。
接着,立刻从包里拿出三包带锡纸的牡丹,递给潘毅说道:“还记得你离开坪乡知青农场时,塞给我几包带锡纸的牡丹,还给你。”
“呵!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呀?”
“老毛病了,拿了别人的东西,不管多少年都忘不了,借钱给别人,两天就忘了。”
“你这老毛病得改!如果要想正正规规做生意,这样可不行!亲兄弟,都得明算账,不能光讲义气。对了!你也快三十了,应该成家了吧!”
“八字还没一撇!得有人看上才行啊!你看我这模样,有人会要吗?”
“成家立业,成家才能立业,得找个人帮你管钱管家了。”
“这话看怎么说了!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先有事业,后有家庭,我现在要先把事业做起来,哈哈。”
“说实话,你人还不错,这点当年的那些知青都认可,就是太不注意形象了,今后当老板了,注意点就行。这样吧!你干脆就来我这儿吧!”
“真的?你同意啦?”
潘毅点了点头:“洪建说得没错,姚林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土特产,自从搞家庭联产责任制后,村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原来的荒山,如今满山遍野都是宝。
我这段时间正忙着整合当地的土特产资源,今年之内计划组建几家村办集体企业。
明年的计划不仅是每个村都要有村办企业,而且要组建集团式的乡镇企业。
说实话,目前我不缺的是产品,最缺的是市场拓展和业务能力强的人才,而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姚林来。”
“潘毅,你说吧!我该怎么配合你的计划。”黄三木激动的两手不停地揉搓着。
“很简单!我会在两到三年内整合姚林的土特产资源,并且建立一个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条。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你利用你的优势,帮我们拓展下游渠道,销售产品,同时为我们提供市场需求和信息反馈。
我利用我的优势,整合所有上游的产品资源,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开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扩大产品资源。
我们既分工又合作,相互之间各自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共同打造整体的核心优势,怎么样?听明白了吗?”
“哈哈!看来我来对了!也赌对了!洪建说得没错,他说你一定有想法的。”黄三木兴奋的说道。
“我有一个建议,你目前先在姚林办一家农副产品的贸易公司。
随着我把这个产业链发展到整个博兴县,你就可以把公司扩大到博兴县甚至怀宁市。”
“没问题!我这趟来,都准备好了,反正这些年来我单身一人,四海为家。我现在马上就可以办理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公司注册好了,我就可以到各个村去了解产品资源情况,然后先把产品推向市场,进行初期的市场调研。”
“你现在个人有多少资金?”潘毅问道。
“嘻嘻,不瞒你说,我刚才说我在赌,我已经破釜沉舟了,我把在宁境街道的祖传的那间房子和所有家当都给卖了,现在一共不到三万块钱。”
“呵呵,看来你真是孤注一掷啦?”
“钱迟早能赚回来的,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另外我有一个要求,你必须遵纪守法,按章经营纳税。否则咱们就没法合作。”
“放心吧!我可以给镇政府写承诺书。”
“好!今天你就在镇政府招待所好好休息一下。
我安排一个人,明天陪着你到姚林镇的街道转转,熟悉一下环境,顺便找一个你在姚林办公和居住的场所,然后帮你把公司注册的手续办下来。你看怎么样?”
“没问题!听你安排。”
“好!你等着!”潘毅说完,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
“小李,你过来一下。”
不到一分钟,李倩敲开了潘毅办公室的门。
“小李,这位是黄三木,你刚才见过了,是原来跟我在一起插队的知青。”
“您好!”李倩微笑的对黄三木点了点头。
潘毅继续说道:“他这次到姚林来,是准备在咱们这儿投资办公司。”
“啊!他自己开公司啊?”李倩没想到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男人,居然是一个有钱人。
潘毅点了点了,继续说道:“明天我要去达瓦村,估计得晚上才能回来。
明天上午你陪黄三木到镇上转转,看有没有合适办公和居住的场地,他要是满意就租下来,记得要签订租房合同。
然后协助他办理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手续。
另外,如果房子租下来了,房间里有什么需要的家具和用品,帮助黄三木一起添置一下。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到达瓦村找我。”
“潘镇长,您放心吧!”李倩看了黄三木一眼,对潘毅说道。
“好的,一会儿我们一起陪着黄三木在镇政府食堂吃晚餐。”
潘毅刚说到这儿,只见黄三木伸出手在潘毅面前摇了摇:“喂!别,别,别在食堂吃了。一会儿到镇上找一家餐馆,我请你们吃饭,别跟我客气,正好顺便带我看看周围的环境。”
“如果你今晚就想到镇上去看看也行,但是我今晚实在没空陪你,明天一早要下去村里,手上这些材料必须处理完。要不,小李,你今晚有空吗?”
“我没事,反正下班了也是自己一个人呆在宿舍里看书。”
“那好!一会儿你带黄三木到镇招待所办理入住手续,然后到镇上让黄三木请你吃饭。”
“好的!”李倩笑着点了点头。
“那好!三木,我就不陪你了。等明天晚上回来,咱们再好好聊聊,叙叙旧。”
“潘镇长,你忙你的吧!别跟我客气!今后有的是时间,来日方长。”
“小李,那就辛苦你了,如果有什么问题,记得及时联系我。”
……
(https://www.66kxs.net/book/2872/2872486/89689630.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