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大结局 > 第113章 第113章

第113章 第113章


"这正是我要说的。"听到郭毅的话,  孔孝文微微露出了些笑意∶"目前小说电影化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孔孝文早就将资料发给每一位领导,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他的讲解。他提到,他们接受了苏葵同志的建议以后,先是在文学作品宣传上下功夫,邀请几位知名作家在《港城文艺报》上共创专栏联合发文。再请知名撰稿人在新创立的评论报纸上点评分析,通过广播采用说书的方式宣传……

        多管齐下,大大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趁影响力顶峰之时立刻启动电影拍摄计划,  借电影的广泛性再度将文学作品影响力推向一个顶峰,最终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结局。

        "目前我们第一部改编的作品《惊鸿剑》在港城大获成功,票房突破了百万!"说到这里,就是孔孝文也有些激动,此时的百万票房是是什么概念

        是打破了影史记录的概念!就是扣除所有成本,这么一大笔巨款,也能为爱国战线提供巨大经济支持。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的成功,标志着他们在电影行业打破了反对派的封锁,在这个行业竖起了一面鲜明的爱国旗帜!

        这怎么能不让人振奋别说是孔孝文,  就是几位领导也有喜意,从没想过一部电影竟然能获得这样高的收入。

        最关键的是,这拍摄电影的计划它又是苏葵提议的!

        孔孝文坐的位置就正对着苏葵,每每说到成就之时,  总是会对她露出赞赏的笑意。

        在座所有领导又有谁不是当初所有针对港城的计划全部都是在领导这里备案讨论通过的,谁都知道这些建议是苏葵提的,要不是还在会议上,  他们都要好好夸一下这位小同志了。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众多目光,苏葵不动如山,只做好自己的事情,手上写个不停,仿佛大家说的人不是她,倒是让贺旭东震惊之余有些佩服了。

        领导们显然非常关心这件事,让孔孝文仔细讲讲,看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复制。

        孔孝文也稍稍平复了一下,其实他看得比较清楚,他们从前也拍过电影,但都反响平平。

        这次之所以能立即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结果,知名武侠作品改编,基金会支持,营销宣传……在港城现在的环境下,才有了现在的成绩。就是再来下一部,恐怕也难以复刻现在的辉煌。

        孔孝文将这些结论说出来,也提到了目前的困境,会议不是只说成果的。

        "驻港新闻处处处与我们打擂台,港美基金会向港城各类媒体注入大量资金,光是为一些反大陆出版物提供的资金每个月就要支出十多万元。"

        "在电影方面,他们始终想要封锁我们,这次我们取得成就是多方面因素,也是他们大意的结果。那边也准备了一大批电影准备在之后对我们围追堵截。"

        说到这个,大家都是脸色凝重。

        李先河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也说到了这件事∶"就在这个月,我们收到消息,美方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在两年前暗中发布一则档案,档案命名为hk8007/3号。档案提出,要加强对港城中文媒体渗透和控制,并鼓励各方反动派大肆进入港城地区,甚至直接为这个计划专门启动了一笔财政预算。"1

        两年前不正是华国运动这个组织在港城被清算的时候吗这个组织的在港城的覆灭直接打击了美在港城的或者说在大陆的所有计划,所以他们会采取行动也不奇怪,只是没有想到这样严肃郑重,他们对港城的意识形态好像是志在必得。

        李先河又提到港英政府目前的态度,依旧和原来一样,只要不动摇统治,各方争端放任自流。但由于原先大陆政府强硬的态度逼得他们与美方产生了冲突,因此对我们有些不满,也准备在争端中插一脚,在港建设全英文学校就是这两年最大的动作。

        而且还不止,"以港城商贸协会为代表,为港城英文学校的建立表示了大力支持。"

        苏葵写字的笔微微顿了顿,资料是她准备的,她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要说这事还与她有点关系,港城商贸协会以发展壮大的几个家族企业为首,谭钟两家就是其中之

        谭克恒之前为了救谭惟伦出来答应了陈生要注资一干万,后来没救成也不能反悔。他当然不肯只让自己出力,于是主动游说另外几家,尤其是钟家。别忘了郑秋全还被大陆这边判过刑,虽然去年人就刑满释放被遣返了,但钟家为此丢尽了脸面,于是就想给这边添堵。

        有他们两家加入,其他人再看面子给一些,竟然也给港英政府那边提供了不少支持,全英文学校办起了好几所,听说他们下一步打算在大学也推行全英文教育。

        刚刚新发展起来的电影行业要被围追堵截,教育行业刚用教辅资料打开局面,他们就要从根源上抢占市场。

        "孔同志,你们那边是怎么想的"领导们不会搞一言堂,擅自发表意见,孔孝文才是处在一线的人,对此更有经验。

        "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严峻。"孔孝文缓解了一下气氛说道,"现在的局面对我们来说算是成功的,我们更多的是为未来打算。"

        英美本来也是一直在针对华国,根本不会有收手的时候。以往是爱国势力被他们打压,但他们这几年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只是要想办法继续与他们斗智斗勇而已。

        "首先是成就最大的电影方面,目前我们有两个想法,一个就是下一部继续拍摄同系列题材电影,将风格稳固,《天刀》已经在筹备拍摄中了。"

        这两部都是谢剑侠的写的武侠作品,和《惊鸿剑》是一个系列的,听说他现在还在创作第三部作品。不得不说他们的计划非常有远见,同系列的作品最能稳固人气,甚至如果拍得效果好,就会成为经典,成为招牌。

        "第二个想法就是尝试拍摄其余现实题材的电影,最好是能够展现大陆目前风貌的,我们要将祖国的发展展现给更多人看。"

        "或者可以两者同时进行"宋万章计算了作家基金会的资金,可以支持他们同时拍摄,更别说港城那边也不是没有收入。

        "确实有打算两者同时进行。"孔孝文说道,"但现实题材的电影选材我们暂时没有考虑好。"

        武侠电影引领潮流,吸引大家的兴趣,展现华国优秀传统文化。现实电影展现祖国风貌,粉碎目前港城对大陆形象的谣言,唤起大家的爱国情怀。

        "既然是要展现大陆风貌,那就必须要在大陆拍摄。"郭毅提议道,"其实可以由大陆这边拍摄,再将电影引进港城。"

        相比港城而言,国内的电影制片厂拍摄这种现实题材的经验更加丰富,制片厂归于宣传部领导,他最是清楚水平。

        孔孝文也觉得这个建议可行,至于题材的选择还需要他们后续商讨。

        "至于全英文学校的建立,我们暂时的看法是更多建立起中文学校,并且也对现存的中文学校提供一些资助,当然这些学校也要和我们使用同一套教育体系。"

        人家要建学校也拦不住,但总归港城还是华人的大本营,大家都是说中文的,中文学校对他们来说更有归属感。

        他们有国家,有港商支持,我们难道就没有国家,没有爱国人士支持了吗

        李先河抽出另一份资料∶"一部分爱国华侨已经向我们表达了愿意向港城爱国战线出力的意愿。"

        宋万章点点头∶"目前作家基金会已经收到了一部分捐款,大约有一千万元。"

        虽然他们在外不曾回来,但心里的爱国情怀始终不曾改变。其中捐款最多的竟然是新马两地的作家群体,他们在两地出版大陆书籍赚得盆满钵满,这也算是回报,并目他们还游说了国内的几位富豪华侨,也为基金会注入了大批资金。

        不得不说,基金会的建立实在是太便利了,一个民间性质又是官方领导的组织,能够以最有效最快速又不引人忌惮的手段为爱国事业提供支援。

        会议说是进行四个小时,其实四个半小时才结束,并且还不算是结束,只能说暂且商议到这里。他们通过了孔孝文提出的几个想法,给有关部门布置了任务,如果各部门有任何好的意见请以书面形式提交。

        此时天色都快晚了,好些人却还不急着走,孔孝文就直接过来跟苏葵打招呼∶"苏葵同志,很久不见了。"

        他才刚过来,苏葵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看见宋万章也往她这儿走,他还没到,又有一位同志过来,说郭部长请她过去一趟。

        孔孝文说道∶"我是来找你说感谢的,郭部长找你做什么"

        "是啊,怎么人人都想见苏葵。"宋万章一过来就笑了,看到过来请苏葵过去的同志对孔孝文说道,"算了算了,孔同志,咱们不跟郭部长争,咱们的感谢苏葵同志是知道的。"

        苏葵看向直属领导,开玩笑道∶  "领导让我去吗"

        李先河也笑了,看来自己要说的话也没机会说了∶"去吧去吧,我跟刘秘书还有几句话要说。"

        刘秘书就是首长的秘书。

        贺旭东跟着他过去了,临走前还有些愣愣的,回头深深看了苏葵好几眼。整场会议他就只听到领导说苏葵苏葵,这样大的会议,那么多实行的政策,竟然都和她有关,大部分都是她提出来的!

        她从前到底干了多少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他不知道的

        郭毅刚才之所以没有过去,是因为他正在和人谈话,苏葵听见他正在说什么美术评奖的事情。

        "郭部长,您找我有事"等他说完苏葵也到了。

        郭毅可能是很忙,一开口他就问道∶"苏葵同志,对这次会议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您是问我对港城目前的状况有什么建议吧"

        郭毅点头露出一个笑∶"苏葵同志,你是个优秀的同志,曾经为我们提出的建议都非常有用,这一次,我们也是要听听你的意见的。"

        有才不分年龄,事实已经证明,苏葵的建议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取得了这样大的成效,有能力的人就该受到重视。

        "小苏啊,"他对苏葵的称呼都变亲切了,"你从来就是个主意多的,刚才听了那么久,你应该又有不少好建议了吧"

        他还挺了解苏葵的。

        "是有一些想法。"苏葵嗯了一声,也不否认,"就是还不够完善。

        "不完善不要紧,有想法就好嘛!"郭毅拍拍她肩膀,笑着鼓励她,"到时候你亲自交给我,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相信苏葵从不让他们失望。

        苏葵当然不会让人失望,任务放在谁身上都不轻松,但放在苏葵却正如她所愿。

        她当初为什么要从政为什么要为各个部门建言献策为什么要积极表现自己的能力为帮助国家是一方面,还为了她提出一些分析建议的时候能够合情合理,能够得到信任,能够有足够的分量。

        就像现在,郭毅这边终于是收到了苏葵给他的建议,却惊得他这个久经上位的人都凝滞住了眼神。

        假如这建议,或者说分析不是苏葵提的,不是这位已经是他们内部老资格的人提的,不是这个从始至终没有出过任何错误,所有建议都行之有效,立下过大功劳的苏葵提出来的,他是绝对不会把她的话当真的。

        就像是当初苏葵给国际关系学院提的那份关于华苏两国关系的分析一样,这份长达七万字,内容详细,数据分明,有理有据,有猜测有论证的关于大陆与港城的关系分析的报告很快就在苏葵本人这里得到了真实性的保证,而后不知道到了哪位领导的桌面上,又被封存在哪里。

        苏葵只知道不久后中央很快就出了第一个政策,立刻调配资源为东市解决目前的粮食短缺问题,并且限制购买其余地方到东市的火车票,在当地加强武装力量,强行遣返偷偷跑过去的人。

        由于提前准备,这场多达七万人口,导致东市下面十室九空,甚至有干部带头离开的大规模"逃港暴动风波"终于被提前抑制住,大大减轻了边防的安全隐患。

        没有人知道,这想要偷渡的七万人口其实最终只有一万多人成功,而其余人的结局不过是为这个比例增加一个分母。

        暗中的汹涌普通人不会知晓,在报纸上看见了新闻也只是会高兴地夸一句咱们国家真好,哪里有灾有难的立刻支援。咱们国家的人民也真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好多地方都为东市捐了不少物资。

        好多人还说搞不明白那边咋想的,只要有困难,国家就一定会管,咋就一心奔着港城去呢,说不好还得把命搭上,听人说去了过的日子还更差。

        能有这个结果苏葵也松了一口气,证明上面确实重视了,也提前发现了端倪。

        她的分析报告不止写了这些,其余的暂时没有动作。不过她提出的建议没有动作,但孔孝文提出的想法却有了结果。

        之前的会议上他提出要商议在大陆拍摄现实题材电影的选材问题。这个任务被宣传部交到了京城电影制片厂那里。

        京城电影制片厂自建国时期就建立了,说起来这个制片厂和苏葵之前参与的新闻记录制片厂其实是一家。

        一开始的京城电影制片厂是综合性的,既拍新闻纪录片也拍故事片。直到56年的时候,将新闻记录制片厂分了出去,专门拍新闻纪录片,而京影就专门成了专门拍故事片的制片厂,同样隶属于宣传部的领导。

        由于这个年代的特色,京影在革命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传统戏剧上面颇有建树,基本和现在的文学作品保持一致。

        五六十年代正是京影的辉煌时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知名电影,在后世依旧脍炙人口,拥有不俗的口碑。

        这次的重任交到他们手上也是众望所归。但现在他们要做的第一步不是拍电影,而是让为电影选材。

        京影的现任厂长罗夏开口道∶"各位同志都已经知道了,这部电影不仅是在我们国内播放,更是要引进到港城,目的是为了展现我国的风貌,粉碎港城那边对大陆的抹黑造谣,所以在选材上一定要慎重。"

        "我们同样打算采用小说改编的方式,各位同志都有什么好的推荐"

        第一部是试水题材,最好打一个开门红。

        于是有人说道∶"最好是具有知名度的作品,而且是在大陆港城两地都发行过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也发行过就更好。"不然没有群众基础。

        "要想更快吸引人也吸引更多人,最好挑选要节奏明快,让人愉悦的作品。"

        "要故事强,具有可读性也具有可看性,能更多地展现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风貌,乡村和城市,劳动人民,知识分子都要有所体现……"

        "其实还可以是曾经引起过争议的作品,讨论更高,比较具有话题性。"

        说着说着,想到的条件就列了一大堆。

        "所以,到底是哪一部作品"

        说了半天没有一个举例。

        大家其实也在思考,这时有一个声音开口道∶  "《小草青青》怎么样"

        "《小草青青》"厂长重复了一遍。

        "就是它。"刚开口的人解释道,"这部作品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是作协的作者苏葵创作的,当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报纸上争论了好久,这个话题度绝对够。"

        大家确实是知道的,一说就反应过来了∶"确实是知名度不小,在两地都发行过,她好像还翻译了法语出版到法国去了"

        "是出版国外了,应该效果还不错。而且在那边也是引起了争论,那边的一位作家都亲自过来跟她探讨了。"

        有人还挺了解的,又说道∶"这部小说节奏就特别快,而且作者当初就说过,这本书是兼有娱乐性质的,所以读起来让人愉悦。"

        "这小说讲的就是女主人公李小草从农村一路走向京城,完成梦想为国奉献的故事,倒是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有涉及。"

        说来说去,竟然都是在点头的,罗厂长都笑了笑∶"真是难得见大家的意见这么统一。"

        这部作品当初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它的作者苏葵这几年闹出的动静就更大,更别说她还参与了原来和他们一家的新闻记录制片厂那边纪录片的制作,罗厂长还是了解过苏葵这个人的。

        "投票吧。"他说,"赞同《小草青青》的同志请举手。"

        唰唰举了一片,也有几个不举手的,他们其实不太喜欢苏葵的作品,不过也找不到反驳的意见,说了几个也不太满足这些条件,一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干脆就弃权了。

        罗厂长最后将自己的手举了起来∶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我就上报领导了。"

        领导这里当然也没有什么意见,他们一直相信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所以只是愣了一下,又恍然笑了笑,在申请书上提笔写上"批准"两个字。

        于是,苏葵就收到了京影厂长罗夏亲自给她送来的《小草青青》电影拍摄协议。

        "苏葵同志,这部小说是你创作的,我相信你对所有人物都是有感情的,也是最懂他们的。"罗厂长上门来当然不只是通知她一声,他是来找苏葵办事的。

        "您是说希望我参与进电影的拍摄中"

        准确说不是参与,而是请她当顾问,在选角和人物理解上他们认为苏葵这个作者的意见非常值得参考。

        这个时候还是非常尊重原著和原作者的,尤其是原作者还在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乱七八糟的资本加入搞一言堂,他们拍摄电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它变得更好,更关注电影的品质而不是逐利。

        自己的作品能够被老一辈艺术家,绝对可以称作艺术家们看重,能够得到这样的对待,还是为了引进,苏葵没有拒绝的理由。

        罗厂长与她握手∶"苏葵同志,希望之后和你相处愉快。"苏葵签署了同意小说改编的协议,并在剧组里担任顾问一职,当然后者的工资不包含在前者的改编费用里。

        然而就在《小草青青》拍摄计划启动的时候,苏葵还没来得及过去,外交部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把正处于假期里的苏葵他们全都紧急召了回去。

        "两国发生边境冲突"


  (https://www.66kxs.net/book/2856/2856199/5439908.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