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三国吕布之女在线阅读 > 第423章 祸起萧墙增内耗

第423章 祸起萧墙增内耗


  三人正说着,高顺来了。他甚至一路风尘仆仆,进了徐州后,都没来得及回自家府上一趟,连洗浴休整一番都顾不上。

  三人皆知他敬职忠心,只是见他如此肝胆,还是有点感动,陈宫道:“高将军,如今袁氏已定,进了徐州,高将军可以喘一口气了,既已回,当好生歇息两日,再行守城事宜。”

  陈宫心下也是有点感慨的,女公子未出闺阁时,他与高顺向来有点不睦,如今,却是事过境迁,乍然想起来,犹如前世一样。女公子出闺阁以后,徐州人事,兵事,人心,竟是像重新的洗过一次一样,而如今的局面,也是从所未有过的。这种感觉,仿佛新生,因此,陈宫真的感慨万千。

  这是一种面对新的局面的壮阔胸怀。

  当初,他与陈珪陈登父子,与高顺,都不怎么合得来,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了,个人私怨,喜不喜欢的,都靠后,而真正在前的公义,都是为着徐州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这种感觉,像是一种共同的信仰,无关他们各自喜不喜欢对方,欣不欣赏对方,最重要的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一直合契,放开过往,抛下成见,放下彼此的私怨和所有的小心思,只为了共同的远大目标而努力的感觉,真的很棒。

  是女公子黏合了他们,像一种无形的胶质,将他们连接在一起。

  也幸此,才有如今这令人舒畅的局面。

  从今往后,吕氏得了袁氏的助力,徐州合并了袁术的势力,真正的壮大了,这是一种新的开局。仿佛壮大了一个层次。

  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新的模式。

  以后若有降军,可依照袁氏这种模式下去。而袁氏也是一种规范,一种模式,一种施仁义于天下的范本。

  这就是真正的新开局。

  高顺也有点感慨,道:“虽已回徐州,然而不敢稍怠,唯恐有错失而生乱。因此,待安定了袁军以后,方得来此。多谢陈相,待将事务交接一二,顺再歇一两日便可。”

  他本就是以军旅为生的人,说是要歇,只怕也未必能歇得住。袁氏新来,他哪里能放心啊,这个时候,是磨合的初期,他得更尽心,以后他暂不出征,只专门的盯这个事了,直到磨合完全顺利了为止。

  同时,也是驻守徐州大本营。

  高顺对自己的职责很清楚。不急不躁的,十分稳妥。

  “也只有高将军这般的性情,才能顺利的将袁氏军送回徐州来。”贾诩笑道:“女公子不会看错人。”

  “幸不辱命。”高顺道:“职责所在,唯死忠而已。”

  “这一路也多亏了高将军,若非如此,只恐计已成计矣,徐州必陷入失德失仁失义的名声中去,只会越来越糟,越陷越深,这一路,只恐外人不知有多惊险。”陈珪道:“成则王侯,败则贼寇啊。”

  若是袁耀与刘琦真的死在路上,不用猜,外面都会说是吕布假仁假义,根本容不下袁氏,一切都是套路袁耀到半路杀掉的,徐州根本不会容人,吕布本就有黑历史,发生这样的事,没有人不会这样想,墙倒众人推,名声一败涂地,像摊烂泥,再涂也涂不上墙了。

  真到那个局面,便是他们再智计千里,便是吕娴再有本事,徐州也只会苟延残喘,再无前程与任何可能了,最后被人吞掉。

  这个时候,名声一烂,影响的何止是后续的谋略进展,而是整个的落败。

  这在封建时代,这样的名声,是致命的。

  事不过三,吕布若是再有这第三回,他的形象,只会让人心离散,离他而去,而诸侯既败,也不会降,既使降,也绝不奔,一时伏首,也会叛出,并且还占据着义字。

  真落到这个局面,对徐州来说,绝对是完全被动的。

  现在光想一想,都觉得心有余悸。

  所以他们觉得高顺才是真正的功臣,大功臣。

  这其中的惊险,若不是高顺小心翼翼,若不是高顺力求稳妥,日夜紧盯,把控局势,就不可能将这么多人这样平静的送回徐州来。

  这一路,他们光想都知道惊险,尽管暗影也一直盯着,尽管,也有援军和支应,但是谁也不保会没有意外。因为三人在这途中也是提心吊胆。

  包括如夫人在内,所有人都是牵挂着高顺大军的进发与脚程的,不断的派人去盯,不断的增派人手,不断的书信问策,来往,其中的事的势,不知开了多少会,才顺势平叛,定了人心。

  这其中的担忧,不足以与外人道。

  三人累,高顺更累,此时此刻,他才松了半口气,还有半口还在吊着呢,便是回了徐州,顺利了,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这个时候,光靠宋宪一个人,万一有事,是压不住的,得有他在。

  所以高顺不用人说,便清楚的知道,短时间内,他的职责只是稳看徐州,而不是出征。

  他不敢大意,高顺为将生涯中,也的确是从来没有大意过。

  回来的路途中的小心,高顺虽不说,三人却全都明白,为什么会走的这么慢的回来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寿春离徐州并不远,却走了这么久,就是因为这个。

  陷阵营是先锋军的素养,他们极擅急行兵,可是,这种情况下,行军如此之慢,是有理由的。

  因为人心不稳,便不能急着进徐州,否则就是将不稳定因素全带进了徐州,再徐州出事的影响,远比在路上要大。

  因此,他等着人心发酵和积累,在路上解决掉了。

  而在这等待的过程中,对高顺,对陈宫,对贾诩,对陈珪,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凌迟。

  这心中的感受,都是略有戚戚焉的。

  高顺向来不是诉苦的性子,但这其中不紧不慢,盯着军中影响的小心,不用说,他们全都明白。

  而此时,四人,却是相顾一笑。对此便不再多言。一切早在不言中了。也更因为彼此共担了风险和共同经历的心历路程,反而将隔阂,与以往的不睦都消磨了,现在倒有几分默契来。

  人与人的事,真是奇妙呢。

  贾诩便道:“只是不知路上这事,到底是出于何人之手了。诩原以为,此事最多是有人叛去,离营而已。但是,他们真的下了决心要杀袁耀,这何止是叛出这么简单?!这是想要另奔前程,还要断徐州后路,绝袁氏之患。是一箭三雕的计谋。”

  陈珪瞅了他一眼,觉得这人,明明有猜想却偏不说到底是谁。

  便道:“可惜叛军要杀,不能审。若是能审,倒是有机会问出来……”

  高顺点头,只是那时候,是必要杀了见血,迅速定人心的,就不能延迟审议,然后再弄的人心惶惶。军中之事,一定要快。因此,也是颇为遗憾。

  “要问,哪能问得出来?”陈宫道:“这样的事,必是无影无踪,便是顺藤摸瓜的审,也未必能问得出来,然而,便是料,也是能料得到的,只是未曾想过,是一个意料之外的人。若是元直知之,不知心中如何感想……”

  说罢又道:“文和以为,还能困住此人几时?!”

  贾诩没有正面回答,道:“上次派兵围之,他便如此反击,此人之计的确过人,若是成功,才是真的断了徐州的所有上升之路。下手之快狠准,与女公子有的一拼。”

  陈珪捻着胡须点头,却不说话。

  高顺向来都是听者多,言者少的性子,因此,也只是细细听着,并不肯轻易发表意见,或是表达私怨与不满。武将的本分,高顺体现的最为严格,他这个人,极为自律,不止是工作上的自律,还有言行如一的自律,不越矩越线的自律,便是当此之世,也难有几个人能做到。

  陈宫笑道:“可见,困住此人的人,却未必控制得住他的手腕,他这反击就是想告诉吾等,越困,也越困住徐州。偏也笃定咱们不会杀他,因此肆无忌惮,这般的下手,何其辣也!此人若放出,将来,必为大敌。后患无穷啊。”

  贾诩笑道:“诩倒并不这么以为。”

  “哦?!”陈宫笑道:“愿闻其详!”

  “此事不难,而他能掐准时机成计,是因为太了解徐州之事,以及时机和势头,若远在他处,又如何能伸的这么长的手?!”贾诩道:“正因为离的太近,才会成计。否则,亦是有心无力。难以企及。”

  陈宫道:“如此之说,困住他,反倒是坏了事?!”

  可是放,又不甘心,杀又不能杀,真是叫人棘手了。

  “只是困了他,派兵围住了他,他便如此反击,便是叫我等绝不要小视他之意,这个人,可是刺儿头啊,”陈宫道。

  “从此事中,可以看出几点来,一是他手上,有隐形的势力,为他所用,他是名士,必有结交之友,江湖之豪杰也,人脉宽广,此事中,的确显现出不少来,二是他此事,怕是借了曹使者的势,借以曹操的势力推波助澜,才真正的加剧了袁氏内叛的白热化。三则是袁氏已来徐州,他若还有心,必催化曹操阵营与袁氏之事,同时,可能会结交袁耀……”贾诩道。

  未必是他亲自结交,而是,旁人结交,这般不出门而如此算计,此等的手腕,的确是国士之才。

  他证明了他的份量,搅弄风云的能力,不亚于任何有才之辈。

  同时,也不是直接助刘备,而是,仅凭他一人之力,便可以有搅弄天下的本事,甚至搅合的徐州不宁。

  他不仅是证明自己的才能,而是更是反击打回来,告诉他们:若是一直将他留在徐州府,只恐未能如他们的意,反而,因为近便,更为不利。

  这是告诉他们,不如送出他的意思了。

  留在徐州为大祸,意思就是告诉他们,还不如送出,以免再祸害徐州之意。

  陈珪想到此处,不禁一笑,这世上,竟还有比他还要棘手的人,也是稀罕。

  “此人,真能嗐的出去,老夫也是深佩服之!”陈珪道:“若是老夫,这般的计,也是能顺势而为的,不是老夫自负,老夫自认才能未必输于他,可是,老夫是个俗人,因为有重重顾忌,便是有此算计,也未必能豁的出去,不顾己之安危,与家族生死。这说明了一点,这个人,置生死于度外,行出此计,便已经说明,他不将生命长短放在心上,于生之志,只在于实现个人理想,不在乎自己存亡,与家族的安危,是个狠人啊!”

  说到点子上了。陈宫点点头,因此起了身踱着步,道:“棘手啊,此人,该放出去吗?!”

  说罢又失笑道:“真该将元直打一顿,这事该问他。”

  贾诩也笑了,道:“他既出山,便是元直当初不荐,他必也来。心不在此,强留无益,只有害处。倒叫他将徐州上下摸了个透。”

  高顺听着他们说着,心下也有点狐疑。这样说来,这样的人,竟是无处着手了。

  “为友,不好下手,倒失了义,送出又有何妨?为敌,自可有除之名。”陈珪道:“现在这局面,留他在徐州,只有害处,而非好处了。”

  陈宫道:“只恐后患无穷啊。”

  陈珪笑道:“我观吕娴之谋,未必低于此人。将来,便是为敌,真的对阵,未必就输了。他的心不在,强留,只会增内祸。现在袁氏已来,正是需要稳定的时候,他若有心挑拨,以后又增事端。不妥!”

  陈宫听了,看向贾诩,贾诩点头,也道:“不错,有得必有失,心既不在此,强留,只增怨,而不会增恩。不如放出也罢。”

  陈宫失笑了一下,道:“难怪女公子信中说,刘备挡不住了。”

  她竟料中?陈珪都有点叹服这个女公子,真是计定天下策,大势从来不失。

  “也罢,放便放罢。省得他在这局面中再生事。这样的人,若是只一心破坏,防不胜防。吾三人又都有很多事务,哪有空陪他内耗?!不如放出,为敌再战,再除,也好。”三人统一了意见,算是定了此事。

  真的内耗起来,伤的反而是徐州的根基。实不划算!更不值得。


  (https://www.66kxs.net/book/2721/2721341/496470971.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