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 又见最佳
“醉乡民谣”,职业生涯最佳。
“地心引力”,职业生涯最佳。
“爆裂鼓手”,又是职业生涯最佳?
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一次,那是惊艳;两次,那是老调;三次,那是……无聊。同样一件事情,反反复复地不断重复,久而久之就渐渐开始麻木起来,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同样一种赞誉,反反复复地持续强调,难免让人产生质疑,“每次都是最佳?这是不是意味着,每次都形成了突破?这怎么可能发生呢?”
一次突破,两次突破,三次突破……这又不是伊莲娜-伊辛巴耶娃(Yelena-Isinbayeva)挑战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每一次大赛就突破一次,挑战世界纪录就如同喝水吃饭一般;在艺术创作的领域里,“突破”和“最佳”的衡量标准本来就略显模糊暧/昧,而次次都实现突破,这就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了。
“爆裂鼓手”的赞誉越多,社交网络的反弹就越大,嘲讽和奚落的段子层出不穷,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但全部都是拒绝相信的,只是把媒体的赞誉和表扬看做是一个笑话,就好像影评人集体失明了一般。
但网络段子依旧无法改变正在圣丹斯发生的现实:首批二十四家专业媒体评论清一色全部都是好评,这也是今年圣丹斯揭幕以来第一部实现如此成绩的作品。
好评;差评;中评。二十四家专业媒体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好评”,侧面就可以看出来,“爆裂鼓手”这部作品在首映式所取得的成绩。
与社交网络因为讨厌而讨厌、因为排斥而排斥的吐槽狂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亲自观看过电影的观众们和影评人们一样,全部都送上了称赞,双方在社交网络之上的对峙与分歧,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名利场”,八十分,“达米恩-查泽雷成功地用节奏和韵律捕捉到了成就伟大的要素,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并且延续到了最后一刻。整部电影最为美妙的部分无疑是蓝礼-霍尔,他再次奉献了震人心魄、精彩绝伦的表演,电影最后一幕,具有标志性的眼神再次成为了点睛之笔。”
“播放清单”,八十三分,“阻止这部电影成就经典的唯一疑问就是:故事着实太熟悉了,套路依旧在预期之中。但编剧兼导演达米恩-查泽雷赋予了电影一种独特魅力:他展现出了成就伟大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且真诚地赞赏这份执着和疯狂;更进一步,他展现出了缺少了成就伟大特质的平凡人将面临的后果。蓝礼-霍尔和JK-西蒙斯两位演员让整个故事变得真实可信,霍尔再次奉献了大屏幕上最震撼人心的演出之一。”
“卫报”,八十三分,“无比罕见的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平等地展现出了对音乐以及对角色的相同重视。细腻而饱满的角色与生动而精彩的音乐形成了互动,进而推动了故事核心的升华,这无疑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亮点。当然,还有蓝礼-霍尔。还有谁能够拒绝蓝礼-霍尔吗?”
首批二十四个影评之中,位于八十分区间的足足有七个,其中“名利场”就是最低分,“仅仅”只有八十分,但即使是“名利场”,好评的姿态也是清晰可见的。有趣的是,西蒙斯和蓝礼两位演员针锋相对的对手戏之中,西蒙斯赢得了尊重,而蓝礼则抢走了瞩目——
正如社交网络那些黑子所说,蓝礼的光芒着实太盛,以至于焦点全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这对于其他演员是不公平的。
但对于如此言论,“芝加哥论坛报”却给出了另外角度的解读。
“人人都在争论着,为什么媒体之上铺天盖地全部都是称赞蓝礼-霍尔的言论,而且万众一致,似乎根本没有其他可能或者其他声音,这着实令人排斥,甚至令人厌烦;更进一步,即使其他演员奉献了精彩表演,媒体也似乎更加愿意嘉奖蓝礼,但,真的是这样吗?
从’地心引力’到’醉乡民谣’再到’爆裂鼓手’,蓝礼-霍尔的出色表现正在一步一步提升人们的期待值和评判标准,因为人们已经提前假设蓝礼必然’出彩’,那么他就必须以更加出色也更加优秀的表演来持续征服观众,否则,在超高期待之下,失望和遗憾就在所难免。
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蓝礼-霍尔通过’爆裂鼓手’的表现再次征服了观众,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值得这样的赞誉!”
上述“芝加哥论坛报”的社论,不是影评,以一个别样的角度讨论了近期热点,同时与报纸刊登的影评交相辉映,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芝加哥论坛报”,九十一分,“‘爆裂鼓手’再次证明了蓝礼-霍尔是当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达米恩-查泽雷的镜头之下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双人对手戏,但本来应该是二人转的作品,却因为霍尔的出色发挥而险些再次变成了他的独角戏,西蒙斯成功地避免了如此危机,却也越发证明了霍尔的优秀是无可取代的。当然,你可以继续讨厌霍尔,也可以继续无视’爆裂鼓手’,那么你将错过一场精彩!”
如此评论,甚至比“好莱坞报道者”还要更进一步,把整部电影的所有光芒全部都集中在了蓝礼的身上,但“芝加哥论坛报”也的确提出了一个重点:
当所有人都公认蓝礼能够奉献顶尖表演的时候,稍稍一点点不注意,低于预期,乃至于表现平平,似乎就足以称得上“失败”了,就好像当初的“超脱”;在如此情况下,蓝礼想要赢得赞誉就更加困难了,而现在“爆裂鼓手”依旧赢得了众口一致的好评,侧面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此时再回头看看“综艺”、“好莱坞报道者”、“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等四大权威媒体的肯定评论,意义就越发非凡起来。
职业生涯最佳?
为什么不!否则,怎么可能引发所有媒体的集体高/潮呢?
“独立电报”,九十一分,“电影始终游走在自我崩溃和艺术蜕变的危险边缘,达米恩-查泽雷在导演位置上为作品注入的活力证明了他是一位值得瞩目也值得期待的艺术创作者。另外,JK-西蒙斯奉献了今年大屏幕之上最为震撼也最具威胁的表演,而蓝礼-霍尔则以更加闪耀的姿态再次证明了自己在表演的道路上依旧没有停止探索和突破的脚步。是的,这是蓝礼-霍尔的职业生涯最佳。”
首批二十四个影评之中,位于九十分区间的则是六个,其中“芝加哥论坛报”和“独立电报”就已经是最低分了,除此之外则是清一色的九十五分,聚焦在达米恩-查泽雷和JK-西蒙斯身上的焦点正在越来越多,当然,蓝礼也同样是赞扬对象。
最后十一个评论,全部都是满分。
“完全电影”,一百分,“毋庸置疑的大师之作!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来自于达米恩-查泽雷,将鼓点与剪辑结合起来,让整部电影与爵士乐完美融合,这对于音乐电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突破,查泽雷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与才华。而JK-西蒙斯和蓝礼-霍尔的出色表演让查泽雷的所有想法都演变成为了现实。”
“帝国”,一百分,“预告片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但真正投入电影本身的时候,它能够让观众全神贯注、精疲力竭、浑身战栗,却忍不住开始欢呼着’安可’。达米恩-查泽雷与蓝礼-霍尔、JK-西蒙斯之间的火花让这部作品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电讯报”,一百分,“完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触,只有当亲身体会才能明白,而’爆裂鼓手’就是如此;巅峰最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只有当亲眼所见才能体会,而蓝礼-霍尔就是如此。年度最佳之一!”
“纽约邮报”,一百分,“电影敏锐地捕捉到了惊悚与刺激之间的界限,游走期间,让观影始终保持了亢奋与激动,让人头皮发麻。还有,尽管人人都在称赞蓝礼-霍尔,似乎不需要更多关注了;但是……没有人能够忽略蓝礼-霍尔。超越了’醉乡民谣’和’地心引力’,再次奉献职业生涯最佳!”
“芝加哥太阳报”,一百分,“有一种电影,它能够点燃情绪、点亮演员、穿透观众,带来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观影体验,’爆裂鼓手’就是如此。它比’黑天鹅’更加血腥、更加强势、更加紧绷;而爵士也不再是芭蕾般的道具,电影真正地让爵士拥有了自己的时刻。完美之作!”
好评,好评,还是好评。
满分,满分,还是满分。
除了四大权威媒体之外,“爆裂鼓手”依旧迎来了一次满分刷屏狂潮。
正如部分观众所说,这部电影着实太过血腥也太过残忍,尤其是泯灭人性的那种折磨,足以让无数人胃部灼热,这也使得电影注定了不可能赢得所有赞扬;更何况,这是达米恩-查泽雷的第二部作品,还是稍显稚嫩青涩,技艺手法方面也存在着进步空间,这也意味着,满分刷屏的姿态可能没有想象中疯狂。
尽管如此,二十四家媒体依旧以清一色的好评以及过半的满分将“爆裂鼓手”推向了一个巅峰!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圣丹斯三十周年的绝对爆款!
(https://www.66kxs.net/book/2634/2634784/448852496.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