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小说网 > 汉兴最新更新 > 第722章 皇家财源

第722章 皇家财源


  作为帝国的宗室,莒州徐毫无疑问是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家族。

  而且这种富裕不是以往那种把天下都算作私产的富裕,而是通过实业,扎扎实实成为帝国第一资本家家族的那种豪富。

  从当初莒州一个小小的坞堡主发展到帝国皇帝,除了领土和政治地位的扩大,徐家的产业也在同步扩张。

  目前,徐家拥有扶桑、台岛、辽东、安南等地大约五千万亩耕地,和差不多两倍于此的牧场、林场。

  大约100万奴隶和50万雇工(以庶民为主)在上面劳作,缴纳税赋,支付薪酬和奴隶口粮之后,每年还可以为皇室提供800万石各种谷物。

  皇室的农场、牧场里,有大约3万匹马,5万头牛,3万只驴,1万匹骡子和9千封骆驼。

  肉食用的猪、羊、鸡、鸭、鹅数量更是惊人。

  皇室的林场里还有桑树、柞树、桃树、李树、杏树等经济树种,农场里还大规模种植棉花、亚麻、甘蔗等经济作物。

  牧场里出产的羊毛、各种牛羊匹,还会提供给内府自己的纺织厂和皮革厂。

  这种循环给帝国皇室带来了惊人的财富。

  这其实还不是最大的收入,由于徐世杨的存在,帝国皇室在经济投资上一直占有先手,处在某种程度上的引导者地位。

  帝国畅销世界的新兴工业品,比如:糖、食用油料、棉布、毛布、搪瓷、玻璃、香水等行业,以及限制出口的钢铁、军工、造船、机器制造等等,内府都有规模不小的企业涉足其中。

  如果不是徐世杨下令把矿产和盐业收归国有,皇室本来应该在工业生产中摄取更加惊人的利润。

  工厂之外,内府还有一支200艘大帆船组成的远洋船队,可以直抵天竺,甚至帕尔斯进行国际贸易。

  内府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银行。

  拥有庞大流动自己的内府,自然也会投资一些别的行业,或者直接购买国债,赚取一些收入。

  如此庞大的产业,每年给内府带来的直接收入就在一亿两以上!

  有这么多私人收益,宗室自然懒得花内阁的经费,省的听内阁整天唠叨什么“奢侈无度”之类的烦人话。

  啊,皇室也并非完全没有涉及公家的有争议收入。

  这里面最大的一笔,是每年各属国和外蕃给皇帝和太子殿下的朝贡品。

  对帝国朝贡,与以前的朝代完全不同,以往外蕃国家(不管使节是真是假)给中原王朝朝贡,收取贡品之后,朝廷还要给予价值至少相等,很多时候甚至是溢价的回赐。

  但华夏帝国不玩这一套,既然是贡品,那么外蕃就应该老老实实,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不应该再去奢望什么回赐——否则这不就成了交易吗?

  这如何能显示属国对华夏母国的忠诚和尊崇?

  若是想贸易,跟帝国的商队贸易,或者按规定每年拿着赦书来帝国境内贸易都行,其他时候,严禁属国商队在帝国国内乱窜。

  既然朝贡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朝贡,属国和外蕃每年送来的朝贡物自然成了纯粹的收益。

  每个外蕃的朝贡品,说起来都不是算很多,比如外蕃第一的高丽郡王,罪行核定的年贡是:高丽参一千两、貂皮三十件、金五百两、银两千两(非纸币)。

  与《江华条约》规定的数额相比,除了金银略有增加,高丽参维持不变外,其余都减免了不少。

  但是架不住帝国的外蕃数量太多啊,外蕃索伦、外蕃蒙兀、外蕃西域、外蕃吐蕃,一大帮南洋的朝贡国,还有扶桑岛上几个残种国家,全加起来有接近四千家,每家每年朝贡500新币两的特产,那就是两百万。

  这些朝贡物,皇室认为应该归内府使用。

  但内阁认为这不是内府企业挣来的,而是凭借帝国威压强迫外蕃送来的,应该归内阁财政支配。

  每年年底的朝贡期,内府都要跟内阁不那么激烈地争一争这个问题,倒不是说这两百万很重要,只是两方面都有那么些闲人认为争夺这些代表外蕃的贡物这件事比这两百万重要而已。

  徐世杨也没有阻止他们争吵。

  爱吵吵就去吵吧,别影响到正常工作进度就好。

  而且这也可以吸引内阁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再紧盯着皇室真正的小金库。

  有时候,徐世杨觉得,内阁比文月她们更像自己老婆——尽管帝国宗室已经不再花内阁一分钱了,甚至连官员应有的工资薪俸都没有,但内阁还是暗戳戳想掌管皇家的私房钱。

  ……

  共和1797年9月。

  得到了内府支持的楚王终于凑齐了他出征进行海外开拓所必须的部队。

  楚军的基本核心来自前周军,而且大多是徐世松自己曾经带过的兵——这些人对徐世松本人的忠诚度还是有保障的。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志愿参与海外开拓的帝国国民了。

  这部分人中,势力最大的,是帝国宗室,但没有任何爵位,甚至连公民都不是的徐睦海。

  这几年,这位被剥夺了全部头衔的宗室一直希望能够参加海外开拓,以重新赢得自己的王爵,只不过内阁一直没有同意。

  这次楚王南征,徐睦海又走了徐世松的路子,得到了楚王的首肯,这才让内阁同意放行。

  徐睦海自身没有任何力量,但他毕竟是宗室,愿意支持他的势力还是不小的,比如释家的僧人,为了争夺南洋的信仰(南洋普遍信佛,但这次远征最大的对手满者伯夷是个天竺教国家),也是为了与国内的道家势力对抗,这一次国内释家出了大力。

  仅仅嵩山少林一家,就给徐睦海派了三百棍僧,其他国内大寺也纷纷出钱出力,前后凑了两千带枪挎刀的僧兵(所谓棍僧只是个称呼而已,他们当然不会真的只拿棍子上战场)。

  统一战争时期,因在泉州拼死抵抗蒲家而受到帝国内阁直接表扬的南少林也出了两百棍僧,这两百人由帝国直接赐予武装——包括铠甲、倭刀、手枪和步枪等一整套装备。

  内阁甚至直接赠送了一艘500吨的“南少林”号风帆运输舰。

  当然,其他僧兵没有这种殊荣,他们必须自行筹备武器装备。


  (https://www.66kxs.net/book/2628/2628596/501409687.html)


1秒记住66小说网:www.66kxs.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66kxs.net